旺苍旅游资源特别丰富

但说起鼓城山、木门景区

肯定大家都要吐槽了

推荐几次了都是那几个景点

今天就推荐三个别具特色

且不算远的“冷门”景点

福庆乡牌坊村清朝古牌坊

清嘉庆23年(公元1818年)初,18岁唐氏嫁与康家美,但命途多舛,不久康家美病故。同年秋,唐氏产下遗腹子康良萱,在唐氏含辛茹苦抚养下,康良萱终于长大成人,因刻苦勤奋,正直善良,终成一方乡绅名流。母亲守身如玉,聪明贤惠,儿子恭良孝顺,乐善好施,四邻乡亲,无不敬仰,一时被传为佳话。母子二人事迹被地方衙门逐级推荐上报朝廷,得皇帝圣旨旌表,敕建节孝牌坊。

抬头仰望牌坊

虽然斑剥沧桑

却依旧庄重肃穆

谁能想到在这深山之中

区区一介布衣

也能得到朝廷敕建牌坊

旌表褒扬

沐浩荡皇恩而流芳百世呢

麻英乡原名杨老河

一进杨老十八滩

二十四道脚不干

龚正禹 摄

观音堂位于麻英乡西北3.5公里处,包家河、白家河在此交汇处,观音会每年二月十九日,六月十九日和九月十九日,共三次。

龚正禹 摄

水洞坪位于麻英乡燕山村四组,因有一水洞而得名,在乡政府西北方向约1公里处,有水泥路直达,交通便利,水洞坪风景区自然条件优越,气候宜人,自然人文景观星罗棋布。

龚正禹 摄

月空寺,人们为了纪念月空和尚,所以在此修建了这个寺庙,取名月空寺。

月空和尚是泉州少林寺第一代方丈,后来泉州少林寺便成了民间抗倭的中心。后来月空和尚在抗击倭寇的一次战役中战死疆场。

1553年的春天,南京中军都督万表派人给嵩山少林寺下了一道表檄,让少林寺选派弟子前去抗倭。当时少林寺的方丈是坦然法师,他听说了倭寇的暴行,十分震惊,决定派武功高强的大弟子月空和尚为首领,带领月忠、自然、慧正、智囊等人在内的31名弟子前去抗倭。这31位弟子都是由月空和尚一个一个仔细挑选出来的,为了确保他们确实能够“技压群僧”,月空沿用了少林寺“打出山门才出寺”的老规矩。选定之后,寺里给他们每人配备了一匹马和一根7尺长、十五公斤重的铁棍,有的还配有刀枪剑等武器。

这年农历七月,倭寇再次进据川沙,撤民居为营。参将卢镗率外地调来的兵士前往攻打,结果中倭寇埋伏,几乎全军覆没。倭寇得势后,决定又一次侵扰南汇境地,此时适值少林寺僧兵前来增援,战倭寇于白沙湾。少林增兵人数不多,却个个勇猛善战,竟奋不顾身地直捣敌营,毁倭寇停泊在岸边的舰船3艘,斩敌百余人,敌营大乱。

这场战斗被上海人称为“白沙湾之战”,在记载中,官军因为上次的失败畏缩不前,未能及时给予支援,结果少林僧兵最后身陷敌阵,部分僧人力战而死,但这一仗却打出了少林僧兵的威风,他们个个骁勇善战,勇往直前,令倭寇闻风丧胆。月空和尚等人受到了中军都督府的表彰,随后领兵前往泉州,与当地军民一起同心协力进攻七星岛,一举粉碎了倭寇的老巢,打死了头目黑田,自此,沿海一带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平安无事。

少林弟子爱国济世的悲壮慷慨,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民族爱国精神,深化了少林武术的文化内涵。

米苍密林古院子

在川北米仓山南麓、距旺苍县东北48公里的德山坡中段,至今依然较为完整地保存着一座规模宏大、结构考究、工艺精美、古香古色的四合院。因系晚清武秀才赵世斌的府邸,所以被称为斌老爷院子。

俯瞰斌老爷院子全景

以恢先绪,再绍箕裘

德山坡,又称德凤古村,在崇山峻岭遍布的大山区,德山坡是极为稀有的缓坡地貌。

古村隶属于今旺苍县大两乡,因缓坡西端的最高山峰宛若一只振翅欲飞的凤凰而得名。

古村西靠德凤山,东临剑插河。德凤山与隔河而望的东部文斗山、南面的方山、北端的古城山,环环相连,形成一道天然屏障。

在德凤山肩,有泉眼汩汩流出,下自成溪,蜿蜒穿坡,称枣树溪。

屏障内,黄棕土壤润泽肥沃,物产丰富。目力所见,这些屏风般的山峦,或奇峰突兀,或绵延浑厚,高低错落,正暗合德山坡“左青龙、右白虎、前朱雀、后玄武”的风水理念。

群山与剑插河蛇折相伴,环抱古村,当地称此地形为“回龙转案”。

就是这毓秀钟灵的独特地域,得到了明末时金堂县一位学监的青睐。他置业于斯,开始了家族的生息与繁衍。

这位学监叫赵友朋,字康玉,祖籍湖广黄州府仁和县,明末贡生。

明代有岁贡、选贡、恩贡和纳贡。按其墓碑记有“岁拔,金堂县学监”字样,可知赵友朋属于岁贡。

《赵氏家谱》记载,赵友朋后来又履职“广元县教谕”、“置业高城堡之后坝、德山等处”。

明末清初,赵友朋“以宦落业”,其子名叫赵天德,其孙名叫赵明。

赵明生二子,长子赵治歧居住德山,次子赵治安居住后坝。两支从此开枝散叶,繁衍生息。

斌老爷院子内景

赵治歧死后,葬在德凤山脚下。后来,该处逐渐成为德山赵氏宗族的坟茔。

赵治歧及其后世都作为平民一代一代地延续着以耕养读、以读促耕的传世家风。

其第七世孙赵应斌(号仁伯)于清康熙年间供职于汉中府,置业成都打金街;赵应斌的弟弟赵应道(号禹门)留居德凤山。

赵治歧的第八世孙(赵应道之子)赵明儒,于乾隆时期考中文秀才。

赵明儒的曾孙赵赓谟(号文显),嘉庆年间的贡生,任利州税粮转运使。

贡生算是地方层面的高级知识阶层。此后,赵氏族人又有取得监生者。如赵治歧第十一代孙赵相昌(与赵赓谟同辈)、十二代孙赵荣(字华美)、十三代孙赵五政(字禹闻)、十四代孙赵永怀(字仁山)皆为监生,并相继担任族长。

乾隆中叶至同治初期的100多年,川北一带,白莲教、红灯教、咕噜子(流浪汉集结起来的,有别于丐帮、哥老会或袍哥组织的匪类)以及后来的太平天国陈德才部的轮番袭扰,百姓生活始终处于紧张状态,能够保命已是万幸,耕作之余难有闲情读书,往往学业荒废。

赵相昌、赵荣、赵五政、赵永怀皆属例监,是以平民身份捐纳取得监生,在监生中地位最低。

到赵五政这一代,他们不再单纯地只是注重农桑,开始做起了生意。用当时的流行语说:“要想富,生意夹着庄稼做”、“肥田不如瘦店,瘦店不如破船。”

赵五政利用农闲,广泛结交,四处奔走,开辟了多条经商贩卖的途径。

由于德山及周边地区出产茶叶,赵五政雇佣脚力将茶叶贩卖到陕西宁强、汉中一带;又因剑插河沿岸土地里,多处可以采掘成色上好的沙金,赵五政将黄金卖往成都。

一来二去,家道渐渐殷实,赵五政成为富甲一方的乡绅。

贡生赵赓谟夫妻3人合葬墓

赵氏家族又致力于子弟的教育,赵五政的儿子赵永怀、赵永简、赵永谦、赵永映少年时,均入私塾就读。不过,仅有长子赵永怀取得例监资格。

赵永怀接手家业后,延续乃父的谋生齐家之道。一方面广置良田,遍雇佃户、长年发展农业;另一方面,亲自带领行夫脚力,经营生意。一时间,风生水起,财运亨通,积财远超乃父。

赵永怀膝下人丁不旺,当他年届三十六七岁时,仅育有一女。原配薛氏主张赵永怀纳妾,娶陈氏。

光绪6年(1880),38岁的赵永怀喜得贵子,乳名昌林子,学名赵世斌。

赵世斌从小聪敏好学,且胆识、臂力过人,又是族长之子,深受阖族喜爱。后来,陈氏又诞下四男二女。从此,本支赵氏再次香火鼎盛。

看着儿女渐渐长大,赵永怀更是发奋从事“庄稼夹着生意做”的治家之道,先后将五男送入私塾、希冀重振家声。

同时,又延请风水先生、石工木匠,改进住宅。前后花了9年,建成一套四合院,这就是现存的斌老爷院子。

鸦片战争后,中国面临“数千年来未有之变局”,加之太平天国起义,内忧外患,迫切需要经世应变之才以维持统治。

清政府改革科考,童试加试算学并奖励留心时务者。童试考试除文科外,还有武科。

光绪21年(1895),2000童子会试利州(今广元市)。

15岁的赵世斌首赴文场,取得文秀才后奔武场。刀枪剑戟各般武艺考核后,他跑马射箭,开弓中的。

最后一项考核,他将上百斤的铜鼎端至平胸,绕场一周后,又将所端铜鼎放置在另一铜鼎上,本来意欲歇息。

斌老爷院子内景

稍息片刻,他故意弯腰抚摸两鼎,作拔起状。考官惊愕,恐人才受伤,忙不迭鸣锣收场。

次日垂榜,赵世斌夺得武魁,成为本次会试唯一的文武秀才。他头戴文武双顶,荣归德山,继续准备着考武举的内场功课。

谁知时运不济,清廷科考一再改革,赵世斌专注研习武学兵法却忽视策论,不仅未能问鼎文举,在科举改革后,赵世斌再也无缘武举了。

从此,他安居于德山,被推为族长,与弟弟们同居一院。

他继续着耕读传家的同时,又整饬族纲、治理市场,深孚众望,被人们尊称为斌老爷。

其弟弟4人,各自成家,均子孙满堂,人丁兴旺,至今仍系德山古村望族。

福禄寿喜

这次推荐的都是相对冷门的景点

去过的朋友网上评价都挺不错

你们要不要找个时间去过几天悠闲日子哇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