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山县,隶属于山西省吕梁市,位于山西省西部,吕梁山中段西侧。东屏关帝山与娄烦、交城接壤,西依汉高山与临县毗邻,北与兴县、岚县交界,南与离石县相连。

北武当山

北武当山又名真武山,古称龙王山,位于山西省方山县境内,吕梁山脉中段,南距离石市32公里,东北离太原216公里。北武当山风景名胜区由72峰、36崖、24涧组成,主峰香炉峰,海拔2254米,总面积约80平方公里。它集“雄、奇、险、秀”于一身,是吕梁山的一颗明珠,素有“三晋第一名山”之称,系我国北方道教圣地之一。 北武当山小金顶建玄天真武庙,并有壁画、石刻多处。

北武当山也叫真武当。相传,净乐王太子玄元14岁时诚心修道,经过42年风风雨雨的磨炼,在湖北武当山修成正果,被封为北方正神,这就是道教尊奉的神——真武大帝。被封为北方正神之后,真武大帝就决定在北方寻找一座山作为行宫,为了寻觅这座山,他先后99次游历北方,当他第99次游历北方时,一日他驾祥云来到吕梁地区的关帝山区,发现有一座山雄踞于群峰之间,顿时心中一亮,赞道:“好一座奇山秀峰”。但是,又感到主峰略低了一些,于是便用两手指捏住顶峰,微微向上一提,峰顶顿时就升高了99丈,远远高于四周群峰,他高兴地说:“又一武当山兮!”从此北武当山正式得名,并一直延用至今。

北武当山主峰四周几乎都是陡壁悬崖,只有一条人造“天梯”可攀。来到山脚下,过五里黄土、五里沙路,便是1450余级就山凿筑的石阶,凡险峻之处,设有铁索扶手。石阶一线叠置,从下仰视,宛如“天梯”。游人攀登,每一步都可听到悠扬顿挫的“石音”,形成独特的“石乐”绝景 。沿着石阶 ,奇松异石、庙宇石刻,掩没在葱郁的山林植被之中,相间点缀,相映成趣。

主要的山石景观有:古猿望日、石猪受难、九龙出洞、石象守山、天壶倾露、石羊朝圣、石龟下蛋、石虎、石蛤蟆、龟蛇斗智等。最令人称奇的是“龟蛇斗智”奇观,相传神龟和青蛇不安心修道,互相格斗,经过七七四十九天的麈战,神龟节节败退,青蛇步步紧逼。其时,恰逢真武大帝返宫,见状,轻轻用手指一点,龟蛇便动弹不得,从此永久停留在这里,成千古一绝——“蛇石”虎视眈眈,“龟石”尾临悬崖,万斤重石,峭立崖畔,用力一推或经风一吹,便摇摇欲坠,令人心悬,所以又称风动石,为我国罕见的景观之一。

主要的奇松景观有:鸳鸯松、迎客松、托天松、母子松等。最使人叹为观止的是“擎天探海松”,其松立于石阶半道,树身技分两杈,一直刺青天,一枝瞰群峰。近金顶登南天门石阶,旁边陡崖上刻有“乔松”二字,据载为清代道光年间永宁州牧王继贤手迹。现存乔松树桩直径近一米,可以想见其昔日雄姿。

主要的悬崖峭壁有:千仞壁、舍身崖、鹰嘴崖等。还有呈垂直分布的植被,其色彩和花期随季节变化,给北武当山披上了“春粉、夏艳、秋红、冬白”的盛装。登临武当之巅,一览众山,但见远山苍茫,近日含黛,松风扑面,白云飘逸;只闻松涛阵阵,山泉潺潺,鸟语唧唧,似琴弦轻拨;夏秋之季,如晴空万里,金顶之下,丛林景观相间,似七彩织锦;白云远处,群山连绵,犹如万龙翻腾,极为壮观。

张家塔

在方山县城西南20公里处群峦起伏的深山沟里,有这样一座村落——如果你从对面的山上眺望,它整体造型就像一个倒“福”字。而当你漫步于这座古老而又充满神奇的古村落时,你会体会到什么是穿越。

这座古村落就是张家塔。这里的民宅大多数坐北朝南,是一座始建于明末清初的砖瓦石木结构的民宅群体,共36院。目前,该民居还有依山就势筑墙合围而成的东南西北四大城门,有望风观战的梦楼,供奉祖先的祠堂。

说到张家塔,在当地有这样一个传说:顺治年间,临县赵家塔一个很有名气的风水先生,发现张家塔是块风水宝地,便举家迁往居住。从赵山开始,赵家历代励精图治、耕读传家、节衣缩食、积谷蓄银,开始建造宅舍,到第四世赵睿之之时财兴人旺,大兴砖木建筑,盛况空前。赵氏八代人本着珍惜土地的原则,经历了200多年的辛苦施工,建成了造型美观、结构独特的砖瓦石木结构群体民宅36院,还有远近闻名的四大城门,独领风骚的三座庙宇,以及独具匠心、造型独特的三层梦楼和赵氏宗祠,三村联建的宝峰寺,成就了张家塔村昔日的辉煌和繁盛。

张家塔民居都是砖砌的箍窑,窑前一律明柱夏檐,院落布局讲究对称,院门建造考究,五脊六兽、凤凰展翅、二龙戏珠、倒垂莲花,均由四瓦(筒瓦、传瓦、滴水瓦、猫头瓦)混合结构而成。门雕、砖雕都是精雕细刻,门匾题词五花八门、造诣非凡:“迎春弟”“福海寿山”等较为常见。雁塔题名尽显昔日繁荣,也有两厢墙画,图文并茂、别具一格。室内保存着古色古香的桌、椅、箱、柜各具特色,属明清民俗建筑的代表。因为多数大门与宅门是相对而开,所以,每处宅院都有拦挡大门或宅门的照壁。

张家塔每处宅院的布置都从长远着眼,村内排水道构思巧妙,有明有暗,干支分明,户户连通,修造精工,至今仍逶迤延伸,堪称一绝。令人惋惜的是,张家塔有许多名胜建筑毁于战乱和“土改”,如今的张家塔民居,也亟待关注和保护。

纵观张家塔民居整体建筑格局,既有回廊建筑的做法,又有高低交错、虚实对比的艺术效果,其建筑手法和艺术价值是山西民居乃至北方民居的精华,具有极高的研究价值和保护价值。

南阳沟森林公园

南阳沟景区,位于山西省吕梁市方山县积翠乡以东10公里处,是山西省最大的,保存最完好的森林公园。有着“塞北五寨沟”、“华北小西藏”之称。

莽莽林区森林茂密,种类繁多,其中以油松、杨桦、落叶松、云杉为主,兼有灌木丛为辅。山脉纵横,层峦叠嶂。

“真武草原上,牛儿满山坡”…看过了深林广袤、烟波浩渺,一望无际的草甸风光给了每个人极目千里的雄浑广袤,在这里,蓝天,白云,蒙古包浑然天成,宁静而祥和。

很多人都说,南阳沟最美丽的风景在天池。 这里是北方的风景,但是却更多了一份秀丽。站在高处看去,湖水环绕着大山,想必巍峨的大山也被这柔情的水所融化了吧。

南阳沟,原始森林天然氧吧,一个远离都市喧闹的世外清净之地。置身其中,山环水绕,层峦叠嶂,清新的空气扑鼻而来 ,宛如回到大自然怀抱,令人心旷神怡!

横泉水库

横泉水库位于吕梁市方山县境内的北川河上,控制流域面积800多平方公里,总库容8123万立方米,是一座以城市生活及工业供水、农业灌溉为主,兼顾防洪、发电、旅游等综合利用的多年调节型水利枢纽。横泉水库工程包括水库枢纽工程、灌溉区工程和供水工程三个部分,共占地8765亩。

庞泉沟

位于山西省交城县西北部和方山县东北部交界处,地处吕梁山脉中段,属野生动植物类型自然保护区,主要保护对象是中国特有的珍禽褐马鸡及其栖息地。保护区南北长15公里,东西宽14.5公里,总面积10443.5公顷,森林覆盖率达74%。1980年12月经山西省人民政府批准建立,1986年被国务院批准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左国城遗址

在今山西方山县境内的南村。十六国时期匈奴人刘渊建立的匈奴汉国的都城,今仅存遗址。

历史左国城,春秋战国为白狄、皋落所居之皋狼邑,汉为皋狼县。从公元140年西河郡内迁离石起,这里建为左国城,南匈奴的首脑机关——南单于庭就入驻这里。成为北方少数民族匈奴、鲜卑、羯、氐、羌的核心基地,先后辉煌400多年,孕育了一支强大的“离石胡”人,在民族融合史上产生了里程碑的意义。

南单于庭入驻后,对这里进行了创造性经营。沿用并扩展了春秋战国和秦汉城池,背靠东部大山,面向北川河水。依山就势,构筑城垣,东、南、北三面环岗而筑,东城墙沿山脊线而建,内外双城,严密捍御。内城呈长方形,外城随地形呈不规则形变化。总体建设为内城、西城、东城三个部分,成为城套城、城包城,内外结合,互为照应的军事城防。最外围周长9932米,总面积达到8.7平方公里。

大武木楼(观音楼)

位于方山县大武镇街中心,创建于明代景泰四年(1453)。楼高3层,18.5米,三檐十字歇山顶,黑色玻璃瓦剪边,布瓦覆顶,楼体呈四角形,有三间宽敞的木屋相连,二层设平座,四面通彻;一层矗立十六根精雕细刻的木柱,其中四柱通天,四面敞开,成为十字通道。楼檐下斗拱七踩,平座斗拱五踩,单翘双昂、内有塑像十七尊。整个木楼建筑由大小三千二百个木件构成,重170吨,顶部有黑琉璃部件,底层顶部饰有八卦形如意斗拱藻井、木楼小巧玲珑,古朴典雅,结构严谨,美观大方,是保存完好的明代木建筑。

天下第一廉吏“于成龙”故居

在山西方山通往北武当山的路途中,有一个名叫来堡的村子。被康熙皇帝亲封为“天下第一廉吏”的于成龙就出生在这个普通的村子里。时光流逝,历史仍清晰地记录着这位流传千古的清官事迹。目前,方山县境内发现于氏文物82件,于成龙墓地、故居、家祠等主要遗址尚保存完好。2000年中央电视台一套播出《天下第一廉吏于成龙》后,更是轰动全国,成为人们街头巷尾谈论的焦点。

于成龙(1617-1684)字北溟,号于山。方山县来堡村人,明崇祯十二年(1693年)举为副贡,清顺治十八年(1661年)出仕,历任知县、知州、知府、道员、按察使、巡抚和两江直隶总督等职。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病卒于两江总督任上,时年六十七岁,谥“清端”加赠“太子太保”。

于成龙在任几十年的日子里,都始终保持了一身正气、两袖清风的清廉本色,被广大人民群众泛称为“于青天”、“于青菜”、有事例为证,在罗城连任县令六年多,离任时穷得连路费都没有。黄州八年,于成龙赴福建任职时仅有被褥一束,朝衣一袭,沿途以萝卜为干粮,直到后来当了富甲天下的江南封疆大吏,他仍布衣蔬食,被江南民众称之为“于青菜”。

康熙十七年间,于成龙任福建按察使,正值清廷为对付治湾郑成功抗清势力而实行“海禁”政策,当时清朝统治不顾连年民祸,民不潦生,常以“通海”罪名被抓入狱,使许多良民受到牵连,出现了一桩又一桩的冤案。于成龙到达此地后,不顾重重阻挠,主张重审,使无辜民众免遭残刑而释放,并发给贫困者回家的路费。于成龙亲民爱民,关心百姓疾苦,痛恨贫官污吏,凡所到之处,贫官污吏闻风丧胆,却受到百姓的爱戴,被老百姓称为“于青天”。于成龙在离任时,广大群众遮道相送,以泪相别。他死后,江南民众“巷哭罢市,家绘其像以祀之”。康熙亲撰碑文称他为“实天下第一廉吏”。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