羌族: 一个古老民族;源于西北,目前羌族主要聚居在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东部等地

提到羌族,就不得不说到羌寨;远远望去,一片黄褐色的石屋顺着陡峭的山势依坡而上,或高或低,错落有致,其间碉堡林立,气势不凡

羌碉成为羌寨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和符号,几乎每一个羌寨都有羌碉。羌碉最主要的功能是军事性的,可以用来瞭望和射击

羌族的建筑很有特色。因为羌族聚居区位于青藏高原的东部边缘的岷江上游地区,这里山脉重重,地势陡峭。羌寨一般建在高半山,因而羌族被称为“云朵中的民族”

在岷山中穿行,富有特色的羌族的碉楼和石砌房。羌族建筑正是以碉楼、石砌房、索挢等享有盛名

走入寨中,只见大多寨房相连相通,以卵石、片石相混垒筑的外墙斑驳有致,寨中巷道纵横,宛如迷宫

现在羌区不少地方也新修了一些碉楼,多为观赏用;在一些保存完好的原始山寨,还有正在使用的碉楼,一般作为羌族民居的一部分,存储粮食使用

羌族地区山高水险,为便利交通,1400多年前羌民就创造了索挢(绳挢)。两岸建石砌的洞门,门内立石础或大木柱,竹索上铺木板,两旁设高出挢面1米多的竹索扶手;

现在羌区,仍然有很多索桥,大多是改良过的,但是还保留了传统的痕迹

千百年来,羌族人民始终坚持着自己的民风。在羌民屋内一般设二至三层楼,上层或中层作为住房,下层设牛羊圈舍或堆放农具,每间房屋房顶的四角或一角常常垒有一块白色石头,这是羌人供奉的白石神,这种楼层的用途很能体现羌人“人在畜上、神在人上”的传统习俗

淳厚的古遗风悠久的历史与长期闭塞的生活环境,使羌族的精神文化中保留了不少淳朴厚重的古代遗风

羌寨基本都是依山而建,远看是层层叠叠、紧密相连的敞间和晒台,形成了视觉丰富的景观。由于大量的重复和尺度变换而形成的韵律,从而产生了视觉上的震撼力。在强烈的阳光下,敞间所形成的阴影区,塑造了一系列深邃的空间效果和明暗对比后的硬朗效果,强化了建筑的体量和檐部的轮廓线

羌人碉楼的影响由此可见一斑,而它承载的是这个自秦以来一直徘徊在华夏边缘的古老民族的战争记忆

而这种对自身文化独特性的坚持甚至夸耀,在另外一种语境之下则显得更加意义深远

频繁的地震带给这个古老民族的不仅是太多痛苦的记忆,也练就了他们精湛的建筑技艺,在无数次的地震中,碉楼可能损毁,可能被掩埋,可能倾斜,但几乎没有直接垮塌的事情出现

这铸就了千年羌寨不倒的传奇,碉楼更成为这个民族坚韧与刚强的伟大象征

从1900年至2008年5月12日之前的一百多年里,这地带发生5级以上的地震就有十几次,这其中发生在松潘境内的6级以上地震4次,茂县境内的6级以上地震5次

最重大的是1933年的叠溪大地震,震级达到7.5级,茂县21个羌寨全部被埋,13个羌寨房屋全部垮塌,6 865人死亡。震后,堰塞湖崩溃,下游茂县、汶川、都江堰沿江村镇被水冲没,2500余人死于水患。那次大地震,在岷江上游震出一个叠溪大峡谷

在史无前例的汶川8.0级地震中,羌区的大部分碉楼仍然只是局部受伤,主体建筑基本没被损坏,又一次延续了它不倒的传奇

地震无法震毁碉楼,因为它的坚固;战争也没有根本摧毁碉楼,因为它的防御功能;真正带来变化的是外来文化的冲击……

羌寨对住屋与道路的关系考虑十分周详。住屋大多有两个以上出入口,主入口、楼梯、平台与入户门之间呈现转折关系。而厨房出入口和杂物出入口常隐蔽于平台下方和街道转折凹陷处,既得交通便利又不至于干扰住屋的私密性,所以不熟悉村寨的人根本无从了解这些幽暗的小门通向何方

住屋门窗都很小,临近地面房间的门窗只是个很小的洞口、以便通风换气,大面的实墙和隐蔽的出入口设置使住屋显得十分封闭

寨中最具特色的莫过于碉楼;一座羌寨中总有几座堡垒型的碉楼立于寨中,使整个村寨极富立体感。通过木梯登上二三十米的碉楼云台,登高远眺,大寨内外尽收眼底

岁月的流转,使今天的碉楼丧失了作为瞭望、御敌之用途,但雄伟坚固、棱角突兀,历经多次雷击、地震依然安然无恙的碉楼的确让游人感到了一份厚重、一份沉甸甸的民族凝聚力

就是这屹立不倒的碉楼,望断岷山风雪,历经百年战乱,迎送着茶马古道旁一代代的商旅游人,展现了一个民族绵长悠久、灿烂不息的精神追求

在羌寨内,多少年来羌民们都保留着传统的生活习惯,从正在织羌绣的妇女到喝着青稞酒的彪汉,都呈现出一种田园牧歌式的生活境界,加上寨内的羌族锅庄舞蹈等表演项目与羌民们在路边摆卖的各种羌饰、银器、牦牛牛头、各种刺绣等特产,游人仿佛进入了一幅多彩的民族风情画卷,让人陶醉在川西这片民风浓郁的土地上

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战争在很多时候与其相伴,所以羌寨的建设注重对战略要地的扼守。雄踞山颠,可洞察方圆百里的风吹草动,在冷兵器时代无异于掌握制敌先机;扼守交通要冲,利用地形设关隘获易守难攻之地利。羌寨的防御特征反映在建筑单体上是碉楼,碉楼是羌族顽强战斗,誓死与村寨共存亡的意志“图腾”

岷江两岸高山上的碉楼大多有三、四百年的历史,据传有的碉楼达千年之久。多数羌寨的中心建筑是碉楼,有单碉、双碉、四角碉等多种形式。村寨中其他房舍的建造均以碉楼为中心,似众星捧月。这种向心式布局便于从中心碉楼居高临下观察和了望。再由碉楼上的人以各种方式调集全村进行防御

地震后 ;依傍的大山有的由于常年水土流失,几乎寸草不生,显然传统的羌寨实际已不适合人类生存;然而羌寨古拙雄浑的外表之下却包含了适应环境的种种奇思巧构。羌寨聚落与环境嵌和所蕴含的深刻道理,在今天的建筑实践中依然具有重要的意义

来 源 | 杨阳

编 辑 | 汇客廰文旅(huiketingwenlv)

【汇客廰文旅】致力于打造“任性、好玩、有态度!”的文化旅行专属社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