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林玉佩(Photo by Swambo @ Flickr)朋友在人的一生中非常重要,玩伴是孩子的第一个朋友。
许多研究也指出,孩子可以从与玩伴的互动中,认识自己、发展友谊、发现新经验、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变得比较独立与自信。玩伴对孩子身体、社会、情感以及认知的发展有相当正面的帮助。
然而,自一九六〇年来,随着都市化、小家庭化、玩具精致化,孩童的社会性游戏已大幅减少,又因为少子化以及父母采取过度保护,孩子与玩伴自然互动的机会日益不足,形成当代教养下一代的新兴议题──玩伴危机。
玩伴危机的警讯
“你的孩子有同龄玩伴吗?孩子从学校回到家里感到孤独吗?⋯⋯”在长期实施一胎化政策的中国,有媒体向父母读者抛出连串问题,并以“伙伴危机逼近孩子”为标题,严肃地拉起孩童缺乏玩伴的警报。
少子化的全球浪潮正惊涛拍岸。台湾近年来出生率几乎逐年创新低,平均每年少一万多个新生儿。幼儿园里独生子女的比率也愈来愈高,在台北都会逼近五成。
“玩伴危机”对台湾下一代影响如何?目前不得而知,但一些警讯却值得关注。
《亲子天下》的调查显示,初中小老师有七成认为,学生在人际关系上的问题“严重”或“很严重”。每五个初中小学生就有一位觉得自己在交友上“有点困难”或“非常困难”。也有超过六成的初中生以及超过四成的小学生表示,休闲时最常做的是“上网”。
儿福联盟统计儿童专线接获的求助电话,发现儿童最烦恼的是同侪相处问题,其次才是课业压力以及父母的过度干预。
“从少子化、都市化、生活网络化等这些难以逆转的社会趋势看来,目前孩子出现的人际问题,未来恐怕会更严重,”心理师杜淑芬指出,这使得玩伴对孩子的重要性更加突显。
(Photo by Wiertz Sébastien @ flickr)
帮孩子找玩伴
“我只有生一个孩子。儿子渴望玩伴,感到孤独,我们做父母怎么陪伴都无法替代同侪,同侪有时比父母重要,”台师大公领系副教授蔡居泽说出这一代父母的心声。
面对孩子可能的玩伴危机,同样只有生一个孩子的台大心理系教授雷庚玲分享自己的对策,“常常帮孩子找玩伴。”
父母如何帮孩子找玩伴?
首先,宜掌握以下三原则。
1.随着孩子的年龄渐长,父母应从主导转为幕僚
孩子在不同年龄阶段,对玩伴的看法与需求也会有所不同(参考表一),父母的角色要随之调整。心理师杜淑芬说,“父母从主导转为幕僚,慢慢的放手就是给孩子时间和空间发展在人际的主动性,以及培养不同的能力。”
美国心理学家齐克.鲁宾在其所著的《小朋友的友谊》书中就建议:五岁以下小孩,与玩伴的互动机会由父母来安排;孩子五到七岁,父母就要征询小孩的意见后再做安排;八到十岁的小孩,可以在父母的帮忙下由孩子自己安排;孩子十到十二岁,就可以自己规划活动,但时间和日期必须经由父母的同意。
2.父母不过度干涉、也不过度操作孩子与玩伴的互动
八头里仁协会副理事长、从事青少年及儿童咨商工作多年的杨俐容提醒父母,“要把握最少涉入原则。”例如孩子的人际发展大致上没有问题,就不需要安排许多活动。同样的,对孩子要和玩伴玩什么?怎么玩?或者玩出争执、问题时怎么办?除非必要,父母宜鼓励孩子与玩伴沟通、决定。
3.安排同龄玩伴的相处经验,也要安排有混龄的玩伴团体
过去孩子在家族里有大的带小的,走出门也有街坊邻居的大哥大姐可以跟前跟后,但现在孩子从小就少了“生活上的玩伴”,混龄玩伴显得更为重要。
杨俐容观察,如果让孩子选择玩伴团体,容易选择同龄的,也很少会选择和比较小的孩子在一起;因此父母需要帮孩子营造混龄互动的经验。例如对较大的孩子安排志愿服务活动,可以让孩子在团体中学习照顾别人、帮助别人。
(Photo by wickenden @ flickr)
友谊始于家庭
“学校里的同侪关系过度竞争导向,”胡慧美一家三口在儿子小三时从加拿大回台湾后如此发现。孩子在校时间占平日很大的比率,同学关系是生活的重心,但大多数同学计较的是分数,老师重视的也不是同学之间如何相处。孩子需要学校以外和玩伴相处的机会。
父母若想帮助孩子结识或维系玩伴,要从何做起?套句美国知名亲职咨商专家米歇尔.玻芭的说法,“最好的方法之一就是经常在家中举办活动。”邀孩子的玩伴到家里玩,是认识孩子的玩伴以及对方父母的绝佳机会,而且可以从中观察小孩和玩伴互动的情形,让父母更知道如何帮助孩子增进社交能力。
“友谊始于家庭”,有几个方法可以帮孩子找玩伴。
1.营造家庭自由游戏(free play)场
“氛围最重要,孩子觉得安全信任,自由游戏就开始了。”很有经验的妈妈林美玲说,小孩能和其他小孩在一起就很开心,不太会在乎其它东西。她要做的就是不要让七、八个孩子玩到失控、发生危险,并且准备一些点心饮料。还有,一开始先把家里环境介绍一下,告诉孩子们垃圾要如何处理,用过的碗盘要收到水槽等等。
2.举办跨家庭的“亲子电影欣赏会”
亲子电影欣赏会,是胡慧美、陈宜娟等几位妈妈为读同校的小四孩子们在家里营造的另一种玩伴互动天地。每周五晚上在陈宜娟家里,一台笔记本电脑、一部单枪投影机,还有一面空白墙壁,几样简单的设施,小小客厅变成孩子们感情与看法交流的大大空间。
3.组织 play group(游玩小组)
加入 play group,让吴孟桦的两个女儿从小就有一群比较固定的玩伴陪他们一起游玩长大。
游玩小组比较组织化,尤其适合学龄前的亲子参加。小组轮流到每个成员家里,由当家的妈妈轮值设计并带领活动。说故事、玩美劳、做饼干、唱歌表演,“游戏愈贴近小孩的生活经验,愈能让孩子动手,孩子会很爱。”
4.结伴到大自然游玩
一年多前赖素燕和儿子加入荒野保护协会的“炫蜂团”,“我们就像一个大家庭,儿子多了混龄同伴相处的生活经验,也交到很麻吉的朋友。”
“结伴在大自然游玩”,是赖素燕增加孩子从小与其他小孩相处机会的方式。她说,大自然是很好的养分,人在大自然里比较能眼开心开,孩子们的互动也比较海阔天空。
同村协力给孩子足够的玩伴
教养小孩需要“同村协力”。孩子不只是需要社区所有大人一起照顾、一起教养,更重要的是,“就像《教养迷思》作者朱蒂.哈里斯所强调,还要有社区里永远有足够的孩子来形成游戏团体”。
面对可能的玩伴危机,父母可以建立伙伴家庭、形成心灵社区,给孩子足够的玩伴,也给了孩子一生受用无穷的能力与情谊。
—————————————
友谊发展五阶段
想帮助孩子增进交友的技巧,要先了解孩子对友谊的想法。以下参考自心理学家沙尔曼(Selman)提出的友谊发展五阶段。
一、3~7岁:暂时的玩伴(未分化期)
以邻近性、物质性、身体属性、是否从事共同的活动为评价基础。(他住在我们家那条街上,我们常常在公园玩,我们是好朋友)
二、4~9岁:单向的支持(片面的关系)
以是否做自己希望对方去做的事情来评价。(他是我好朋友,因为我向他借铅笔,他都答应)
三、6~12岁:双向的公平合作(相向的关系)
以是否互惠满足自己的兴趣来评价,但自己的兴趣仍多于共同的兴趣(我们是好朋友,我们会为彼此做事;没有人和我玩时,他会和我玩,我们是好朋友)
四、9~15岁:亲密互享的关系(相互的关系)
将友谊视为唯一种持续、有承诺的关系,对朋友产生独占性(看到好朋友和别人也很麻吉,会觉得不好受)
五、16岁以上:自主的相互依赖(自主互赖关系)
重视自主的相互依赖,尊重朋友在依赖与自主两方的需要,(在友谊中获得亲密、支持和信赖,但同时必须付出、信任、给予,以及尊重对方的决定,包括顺其自然,该放手就要放手)
★版权所有,转载请加注作者及出处,出处为亲子天下微信公众号(微信号:cn-parenting)
1.文章《〔哪里找旅游玩伴〕怎么找一起旅游的玩伴》援引自互联网,为网友投稿收集整理,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点击页脚联系方式。
2.文章《〔哪里找旅游玩伴〕怎么找一起旅游的玩伴》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相关推荐
- . 现代买票为什么带上携程保险
- . 潮阳怎么去广州南站
- . 湖南马拉河怎么样
- . 烧纸为什么到三岔路口
- . 百色为什么这么热
- . 神州租车怎么样
- . 芜湖方特哪个适合儿童
- . 护肤品保养液是什么类目
- . 早晚的护肤保养有哪些项目
- . 女孩护肤品怎么保养的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