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道半岛前媒体记者姜瑞胜、孙继东说:“我们一个人脏,一千个人就脏;我们一个人臭,就有百家味。

俺脏脏一人,俺怕脏就得脏一街”,数十年前,掏粪工人时传祥无冬无夏、挨家挨户给群众掏粪扫污成为大家敬仰的全国劳模。伴随着时代的发展,如今的“掏粪工”是什么样的?近日,记者走进青岛水务第四排水分公司,走近当代的掏粪工队伍,见证他们的辛苦的同时,也见证了时代的进步——新时代的“掏粪工”里,不仅有不怕脏累的90后,也有身怀“掏粪”绝技、手持国家专利的精英。

>>现场

刚上班就去清理污水

“快走,有活了”,6月16日8时30分,1990年的王俊刚刚来到位于麦岛路的青岛水务第四排水分公司上班,就接到了同事下达的“调度令”,他来不及多想,迅速冲上世界最先进的一辆联合疏通车,和其他同事一起赶赴堵点。

据青岛水务第四排水分公司调度中心工作人员介绍,当天,他们刚刚接到南京路附近某居民楼居民的反映,“快来帮我们通通下水道吧,家里下水不畅,楼下也老是有味,污水都冒出来了”。

居民的反映就是命令!王俊和同事们迅速赶到现场,找到了这处冒溢的古力。他们顾不上难闻的气味,先是用专用工具试了一下管道走向,并用大锤、起井器打开冒溢处上下水游管道的古力,挨个排查,寻找堵点。

在高科技助力下,老中青三代人协同进行管道疏通。

用了10分钟左右的时候,堵点终于找到了!王俊和同事们一起,借助疏通车,把管道里的污水抽了出来。借助于科技的力量,一会儿,管道便疏通了。

看着管道里的污水畅快地流淌,王俊和同事们松了一口气。附近围观的居民也向他们伸出了大拇指,“想不到你们来得这么及时,这么快就不冒污水了。”

听到居民们的夸赞,王俊脸上舒展开了笑容,但他和同事们不敢有丝毫懈怠,因为接下来的任务更加繁重。王俊和同事们顾不上现场有多脏,把冒溢出的污水处用高压水冲洗干净,接着开始清理井内淤积的沙石。他们推测,这是附近一处工程在施工时不注意,致使大量沙石掉入井内造成了堵塞。

接下来的活要依靠人力了。王俊和同事们分工协作,使用“挖子”和长把锨,一点一点地清理井内的沙石,按照要求,清理楼院时也要求脏物不落地,他们把沙石清理到小推车上,再用小推车将沙石、碎砖推到清脏车上,拉回公司统一处理。

趟着污水干活“习以为常”

忙活了两个小时,大家累得满头大汗。本来以为可以休息一下了,他们又接到新的任务,要去云霄路大院进行日常管道巡查。

马不停蹄。大家又来到云霄路大院里,这个地方比较特殊,附近有很多饭店,而居民楼院和饭店共用一个下水管网。此前,这处楼院经常发生堵塞,半年前,这里借着楼院改造之机,更换了下水管网,此次,分公司经理张永胜带领大家前来进行日常巡查。

云霄路大院内,日常检修下水管网。

他们打开井盖发现,井口有一些大油,“如果不及时清理,这里就可能发生堵塞”,借用于疏通车,很快就把管道堵塞隐患清除了。

“我们干的就是这种活,现在都已经习以为常了。”提起这份工作,排水工们都打开了话匣子。他们说,他们最忙的时候就是夏天,雨水比较多,经常需要加班加点地工作。尤其是老式居民小区附近的古力,一旦发生冒溢,混杂着粪水的污水横流,他们就要穿着水鞋雨裤、趟着污水干活,“去年,江西路和南京路的路口古力冒溢,马路上到处是污水和卫生纸,有些井盖盖得比较紧,不好开,我们用大锤、起井器打它打开,走在粪水里干活,这种活既脏又累,我们早已习以为常。”

56岁的曾先生在泵站内冒着难闻气味工作。

清污用上进口疏通车

下午2时许,记者又跟随排水工人来到了燕儿岛路与漳州二路路口附近。这附近也有不少饭店,下水管道里最不缺“油水”。同时,由于靠近香港中路上的主管道,这里流速较慢,容易发生沉积。

排水工人开着疏通神器“小凯撒”,快速地来到一处井盖前边停下。“小凯撒”是工作人员的俗称,这是一辆世界最先进的进口联合疏通车,专门用来给管道拿沙除油。

清污用上了世界最先进的联合疏通车。

工作人员熟练地在周边放好警示牌,打开井盖。“小凯撒”有两部分功能,一部分通过利用高压水枪携带的震动喷头、管底清洗喷头及管道推土机等,对管道进行高压冲刷,将管道内淤积的污泥、垃圾及石块冲刷到下游检查井。另外一部分功能就是,强力的吸管以及抓斗工具,将井内的垃圾抽上来。

两条管道都很长,两三名工人合力才将管道放进下水管道里。伴随着机器的轰鸣声,不到五分钟的时间,管道里发出沙沙的声音,记者看到一堆堆沙石从井里被吸上来。进入管道后,沙石直接被送进了车里,方便又高效。工人介绍说,这个地方他们前段时间刚来清理过,所以沙石较少。

“小凯撒”虽然好用,很多时候还是少不了人工操作。工人说,有时候井内会有一些大的石块,根本吸不上来。这是时候,就需要用到抓斗工具,将下边的石块捞出来。如果重量特别大的话,还需要人工下去,将石块拿出来,疏通车才能继续工作。

在青岛水务第四排水分公司,一共有9个泵站,这些泵站的作用就是将污水进行过滤,将垃圾和污水相分离,分离出来的垃圾在这里被清运走,剩余的污水通过管网排往污水处理厂。

全自动化的泵站内,只有一人在做辅助工作。

下午3时许,记者来到青岛水务第四排水分公司东海路泵站。早在1994年,这里就已经实现了全自动化,告别了以往穿皮裤进入粪池清淤的日子。但是,现在仍有一些工作需要人工来完成。

记者来到这处泵站时,恰巧看到56岁的曾先生站在脏箱里,踩踏已经分离、挤干污水的垃圾,防止它们从脏箱里掉落。记者靠近几秒钟,就被熏出眼泪。而近距离接触这些垃圾的曾先生,对这些早已习惯了。

>>人物

张永胜:

18岁当掏粪工,劳模这样“炼成”

张永胜是青岛水务第四排水分公司经理。先后获得“山东省建设系统创新能手”“青岛市劳动模范”“青岛市优秀共产党员”“山东省富民兴鲁劳动奖章”“山东省先进工作者”等称号。以他名字命名的劳模工作室先后被评为“青岛市劳模创新工作室”和“山东省住建系统劳模创新工作室”。

1988年,18岁的张永胜来到了青岛污水处理厂的泵站,从此一干就是33年。从一名普通的一线工人,踏实苦干,最终被评为青岛市劳动模范。

33年,张永胜见证了青岛排水处理的变化。他至今都记得刚去污水处理厂工作那会,每天都是跟“粪水”打交道。张永胜说,当时的工作,称为“掏粪工”也差不多。他所在的污水处理厂,居民下水道里的脏水流到泵站,然后沉淀清理。他们每天都要对这些过滤物进行清扫,每个季度还要对池子进行大扫除。

尤其是到了夏天,这些各类污水经过发酵,远距离靠近就恶心。张永胜说,现在市民平时经过垃圾桶的时候,都得绕远路,觉着味道难闻。而污水处理厂里,垃圾经过发酵以后,不仅恶臭难闻,还会产生一些有害气体。他们下池子“清粪”,都是人工用铁锹放到小推车上,然后堆到一个地方晾晒。

56岁的曾先生在泵站内冒着难闻气味工作。

“一下去,粪水全溅到身上,”张永胜说,回到家以后,身上的臭味都散不了,还是很大,自己出门走亲串友都不方便。随着排水系统的一步步升级,设备越来越先进,但是跟粪水打交道,身上的那股味道还是一直都在。“我们现在一边吃饭,一边谈论在粪池里的工作,根本就不受影响,”张永胜说,其实这是一个慢慢适应的过程。

另外一个转变,就是整个社会对于排水工作的认可,对于工人认同度的提高。以前,在别人眼里,这是没有人愿意干的脏活、累活。而现在,排水管理这活,还要动智。

不管从事什么岗位,张永胜始终坚持做一个“智力劳动者”,遇到问题敢干、会干加巧干。在维修岗位工作期间,面对分公司5座泵站,各类设备近100台,维修任务相当繁重,为了降低运行成本,节约经费,每年组织进行预防性大保养及应急抢修都在200次以上,特别是他发挥技术特长、总结值班经验,主动请缨自己动手改造广州路等泵站配电盘、沙水分流器等重要项目,累计节约经费140余万元。他还针对水泵泵站运行规律,总结了一套科学实用、简单易学的“张永胜泵站节电操作口诀”和“泵站十字管理法”,并在全公司进行了推广,提高水泵运行效率9.5%,降低排水吨耗电量20%,获得市总工会创新成果二等奖。

泵站用上了全自动化设备。

作为排水公司唯一名在所有基层单位工作过的老排水,32年来,市内2904公里市政排水管线和119280个雨污水检查井在他心里都有了位置,无论什么道路施工遇到管线问题,通常都愿意找他进行技术咨询,他成了大家公认的“排水活地图”,得了一个绰号叫“排水问不倒”。

张永胜始终奋战在排水第一线,先后在泵站值守、设备抢修、管线巡视、防汛抢险、排水服务等岗位上工作过,是业内公认的“全能选手”。

马建平:

掏粪有绝技,掏出国家专利

现在的排水工作,不仅要靠体力,还要靠智力。在青岛水务第四排水分公司,有一间工作室以分公司副经理马建平的名字命名,叫马建平技能大师工作室。“掏粪提高工作效率就靠它了。”这里,承担着“掏粪”技能培训的重大任务。

马建平,现为青岛水务第四排水分公司副经理,2000年参加排水工作,先后担任团岛污水处理厂维修车间维修班班长、第四排水工区泵站管理员,多次被评为局青年岗位能手称号,2008年获得青岛市奥帆赛残帆赛城市运行保障工作突出贡献个人称号,2015年获得青岛市重点工程劳动竞赛优秀组织个人奖。在工作中,他善于钻研,勇于创新,独立研发了污水管网无限远程报警装置、暗渠口远程照片回传装置以及旋转疏通枪头,极大提高了排水养护工作效率,成为排水科技创新、技能大师工作室创建名副其实的带头人。

副经理马建平展示其参与研发的第三代枪头。

2018年,还是一线工人的马建平在工作的过程中发现,用机器来洗刷疏通管道的时候,管道壁上有些坚硬的东西清洗不到,就需要工人来回拖拽,费时费力。马建平就想,能否对下水管道冲刷设备进行改进,不仅冲刷力度大,还能方便调节?

马建平是一个善于钻研的人,说干就干。上班的时间忙,他就利用下班的时间去泡图书馆,找资料,跟老师傅交流。连续几个月的时间,几乎下了班就往资料室或者单位的设备室里跑。

最终,通过前期产品设计测试,改进的第三代旋转疏通枪头取得一定的疏通作业实际操作经验,该装置采用一种旋转式管道疏通枪头来提高现有疏通车疏通性能,力图提高疏通枪头的疏通、清洗能力,提高疏通效率的同时,降低管网维护费用。

2019年,该项技术获得国家实用新型专利授权,并在国内排水管道疏通领域可得到有效的适用和推广。使用这些疏通枪头,极大地提高了现有疏通车疏通性能和效率,降低了管网维护费用。由于提高了旋转射水的特性疏通冲刷管道效率,减少了疏通工作时间,节约了单次疏通的用水量,一车3立方米的水由原先可使用20分钟延长到30多分钟。

不仅如此,他还带领职工潜心钻研,研发远程水位监视报警系统。在污水管网无线远程报警和暗渠口远程照片回传装置的基础上,尝试利用无线通信网络实现现场水位预警与画面远程监视,把排水管道养护工作逐步从被动疏通变为主动疏通。将来排水设施的堵塞和冒溢前及时有效的发现、暗渠排污口实时监测成为可能。

时乃祥、时秉强

子承父业,掏粪队伍有对父子档

在青岛水务第四排水分公司,有一位特殊的90后“掏粪工”,他就是时秉强。他的特殊之处在于,他和父亲时乃祥是同事。两人在不同的排水一线岗位上,发挥着各自的光和热。

现在,时秉强在一线从事管道养护工作,是一名抢险车辆驾驶员。而父亲,是清运班的班长,主要负责开吊车装车,进行泵站的清脏工作。父亲时乃祥26年前当兵转业后,就来到了当时的排水管理处工作,一进来就负责开吊车装车。而父亲刚参加工作时,时秉强才3岁。

90后小王在操作先进的设备。

在时秉强很小的时候,就曾多次跟随父亲去泵站。“父亲工作的环境味道很难闻,经常一干就是一上午,有时候晚上也要加班。”在时秉强的记忆里,雨季防汛时是父亲最忙的时候,“有时父亲下班后正在家里吃着饭,突然就接到单位的电话,一个电话就把他叫走了。然后就是整个晚上也不回来,第二天早上,他拖着疲惫的身躯回来。”对于父亲工作中遭遇的脏和累,时秉强从小就看在眼里,记在心上,他也因此很心疼父亲。

2010年,时秉强从青岛科技大学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专科毕业后,先后换过三四份工作。他干过进出口报关,也做过招投标、理财,还曾自己创过业。2017年,正好青岛水务第四排水分公司公开招聘。父亲把这个消息告诉了他,鼓励他报名,“当时觉得这份工作虽然挺脏挺累,但也挺稳定的,而且也算是子承父业,没多想就报了名。”

虽然小时候经常跟随父亲去单位,看过父亲和同事们工作的场景,但直到自己真正从事这一工作,时秉强才有真切的体验。“味道太大了,刚开始干一点活就会恶心,甚至吃饭也吃不下。但想到父亲,想到其他同事们都能适应,我又有什么不能适应的呢?”时秉强说,如今面对这份工作,他感觉已经得心应手,“现在即便是刚刚干完最脏的活,也丝毫不会影响我们吃饭的兴致了。”

父亲时乃祥还有两年就要退休了,而时秉强则做好了在排水一线工作一辈子的准备。“从事这份工作是很有成就感的,虽然脏一些,但是每当看到自己把困扰居民的排水难题解决了,居民由衷地向我们表达谢意的时候,我便会觉得我们的这份工作得到了认可,也会特别地有成就感。”

记者了解到,如今在青岛,有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加入到新时代的“掏粪工”队伍。以青岛水务第四排水分公司为例,这里有74位职工,另外还有18位派遣制工人。在这92名“掏粪工”里,90后有10人,80后有20余人,60后有30余人。队伍里的90后掏粪工中,甚至还有1998年、1999年出生的小伙子。

>>记者手记

感恩有您,当代时传祥

眼下,全市上下正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扎实的作风和精准的举措,全力争创全国文明典范城市。在创城的背后,在我们的周围,有许许多多平凡的人,他们默默地在努力和付出,换来了我们美好的生活。

排水系统的工作,很多市民平时基本上遇不到。他们去路上疏通管道,都是选择在夜晚交通流量小的时候;外面狂风暴雨,市民纷纷往家里奔的时候,他们24小时待命,在风里雨里巡查排水……

他们的工作,对每一位市民的生活而言,都非常重要。一些楼院的下水道堵了,污水肆意横流,小区里臭味难闻。市民焦急万分的时候,总能看到排水工人的身影。有时候井里掉落了石块,在机器无法使用的时候,排水工人都是人工开挖,疏通管道。干活的时候,被溅一身脏水是常事。

每个夏天汛期到来,他们都需要24小时待命。外边雨越大,他们越要去更多的地方巡逻,打开雨水井盖,保障排水畅通。夏天酷暑,冬日严寒。排水畅通的工作,一刻都不能停止。采访过程中,让我们倍感惊喜的是,在新时代的“掏粪工”里,越来越突出地显现着工匠精神。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他们中的很多人乐于奉献又不甘平庸,用自己的行动诠释着工匠精神。

在排水一线采访过程中,记者看到了一幕幕工匠精神的真实写照,在不同的岗位上,每一位排水工作人员,用他们螺丝钉般的干劲,创造着一个个看似不可能却又可而为之的奇迹。他们在平凡的岗位上建功立业,有不少人成为了劳模,带领着更多人兢兢业业地工作。

他们“宁可一人脏,换来万家洁”,他们凭借着奉献和敬业精神,弄脏了自己,却洁净了我们。

岁月静好的背后,是有人为我们负重前行。正是他们在背后默默的付出,才有了我们干净卫生的生活环境,他们值得我们每个人尊敬。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