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极客行在天下百年老宅里爆开民宿,盘山露台可以欣赏日落的黄耀古镇城府酒店。这次来到黄姚,住在龙桥附近古巷的民宿里。酒店有一个非常高傲的名字——城府。

这是一处明清老宅,名为“郞官第”,三进三开间,已有几百年的历史。

黄姚有四绝,分别为:小桥流水、参天古榕、青石古街和楹联牌匾。其中牌匾共有26块,光绪五年圣旨匾,是最“威风”的一块,就悬挂在郞官第的第二进大门上方。

郞官第的主人叫梁都,在迁江县任训导,是从七品的官,主管教育。那么,这块圣旨匾是怎么来的呢?

原来,梁都十分推崇儒家的价值标准,将“明伦”二字作为自己的座右铭。他的家族在黄姚共有四房,共享祖上留下的一份田产,每年将其产出作为祭祖的费用。有一次,某房子侄将房契偷出变卖,导致祭祖的经费无处筹措。梁都知道此事后并未责怪,自己筹钱将田产赎回,依然按原来的规矩轮流收取田租。

封建社会儒家思想为立国之本,他的事迹被知县逐级上报给朝廷,光绪皇帝知道此事,十分感动,觉得这是个榜样,值得好好宣传。于是,就有了这块威风的圣旨匾。

为什么叫郞官第呢?从“圣旨”中可以找到答案。这道圣旨实际是颁给梁都父母的,皇帝封他的父亲梁朝鼎为“修职左郞”、母亲古氏为“八品孺人”,所以得名郞官第。有点可惜的是,圣旨的原件已经丢失,还好梁家原样将圣旨制成了牌匾。

圣旨府的老板娘已经70余岁,带着自己的女儿精心经营着这间民宿,已有10来年。

郞官第共有两个天井,被完整保留下来,老板娘在这里种植着了大量花草和攀援植物,显得生机盎然。三进厅堂中,第一进为酒店大堂,后两进则作为客人的休闲区,古宅的建筑空间虽然紧凑,但一点也不压抑。

最为精彩的部分则在后院,这里紧靠真 武山 ,这可是黄姚的风水山。两层观景平台,可俯瞰古镇全貌,只见青砖黛瓦在绿树丛中若隐若现,美不胜收。傍晚时分,夕 阳西 下,漫天晚霞,让人沉醉。

酒店大门

门前的古巷

大厅的古灯笼

圣旨牌匾

供台

窗花

后院天台

天台眺望古镇

小镇日落

带龙桥,为引真武山龙气

带龙桥

带龙桥,绝对算得上是黄姚的标志。两次游黄姚,都是以带龙桥作为起点,不知是巧合,还是因为其天然的魅力。这次到黄姚,无意间住在了带龙桥旁边,也圆了初到黄姚时的梦。看来,这座古老的石桥,注定是这座千年古镇的魂,让人难忘。

美丽的姚江从黄姚蜿蜒穿过,带龙桥跨越姚江,要将真 武山 的龙气带入古镇,所以取名带龙桥。

带龙桥始建于明万历年间,清乾隆年间进行了重修,是一座双拱石桥。周围的河道很深,河岸怪石嶙峋,桥上没有护栏,但人们走在上面并不会觉得害怕。

早上起来,信步走到带龙桥,见桥下的大榕树下支起了几张小桌,正在卖早点。点了一份黄姚特有的豆豉米粉,一边欣赏古桥,一边品尝美味,太阳还没有出来,黄姚的早晨空气清凉,十分舒适。

旁边有一块指示牌,显示在2016年的时候, 中国 邮政曾发行了一套 中国 古镇特种邮票,其中的黄姚风光正是来自所坐的角度。后来,果然看到来了一波小朋友,占据着这里的有利地形,专注地描绘自己眼中的带龙桥。

带龙桥

小桥流水

小桥旁的古镇

姚江的瀑布

带龙桥下的榕树

百年古榕已成精?

龙爪榕

黄姚古镇有四绝,分别是:小桥流水、参天古榕、青石古街和楹联牌匾。美丽的姚江沿着真 武山 的山脚,从小镇中蜿蜒穿过,可以说是黄姚的母亲河。古镇的榕树大多生活在姚江河畔,就像撑起的一把把大伞,给人们带去一片片阴凉。

从古戏台入口踏进黄姚,就好像坐上了时光机,一步千年。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一棵神奇的榕树,被称作龙爪榕,这是因为它的树枝下垂,形似龙爪。这棵古榕已有850年的树龄,是黄姚榕树中的寿星。那些龙爪是由已经枯死的气根和攀援在上面的藤蔓组成,而它的主干依然生机勃勃,堪称是奇迹。

跨过佐龙桥,沿台阶来到姚江边,这里又有一棵古榕,树龄也有八百多年,名为 龙门 榕。这棵古榕的特点就是盘根错节,这大概和它靠近水边,经常遭遇洪水的冲击有关吧。因为树根变形像是拱门,加上它刚好位于佐龙桥的旁边,人们就想到了 龙门 这个名字。

姚江在鲤鱼街拐了一个九十度的大弯,弯折处有几棵古榕,将这里营造成一个天然的大凉亭。很喜欢坐在这里,喝上一碗黄姚豆腐花或凉粉,顿觉暑气全消。

其中有一棵古榕,大概也觉得这里太舒服了,干脆选择躺平,人们也送给它一个雅号,名为睡仙榕。传说,当年八仙到黄姚游玩,因迷恋这里的山水,不禁开怀畅饮,直至酩酊大醉,吕洞宾就睡在这棵树上,等到他醒来时,榕树已随着他的睡姿长成了倒卧状。这一带的榕树极多,其中有一棵长在石头之上,其生命力之顽强堪比松树,人称古上榕。

带龙桥是黄姚的标志,它是一座风水桥,用于将真 武山 的龙气带到古镇,因此而得名。桥下有一棵古榕,人们好像忘记给它取名字了,此处是欣赏带龙桥的最佳位置。

古镇东门楼外,有一棵古榕,树龄稍小,只有三百多年。这棵榕树看起来是一棵,其实是两棵紧紧生长在一起,人们给它取一个形象的名字“夫妻榕”。夫妻榕有个本领,就是会预报天气,每当旱涝之年,它的树叶就会发黄,所以它也是古镇的义务天气预报员。

龙爪榕

龙门榕

姚江边古榕丛生

睡仙榕

石上榕

夫妻榕

古榕参天

高士其,童年的偶像与古镇的一场缘分

黄姚古镇秘密花园客栈(高士其寓)

高士其的名字,很多年轻人可能会觉得陌生,但他却是我们童年时的偶像。在黄姚“亦孔之固”门楼前,立有一尊高士其坐像,自然引起了我的注意。

在坐像的身后,有一块碑文,上面刻着的是高士其当年的一首诗,名字叫《别了,黄姚》,诗中流露出作者对于黄姚的不舍和眷恋。

高士其是清华大学毕业的高材生,在 美国 芝加哥 大学读研究生时,不幸被泄漏的病毒感染,落下终身残疾。回国后,他开始尝试科学小品的写作,并成为小有名气的科普作家,他的作品尤其受小朋友的喜欢。

抗战爆发后,和很多爱国青年一样,历经千辛万苦来到革命圣地 延安 。因为他是第一位投奔 延安 的留美科学家,自然受到领导人的欢迎和重视,他也将满腔的热情投入到抗战工作。

由于病情恶化,被组织安排到 香港 治病,为躲避敌人的战火,又辗转来到 广州 、 桂林 ,最后终于在 昭平 的黄姚古镇找到一处安身之所,过上了一段平静的生活。

他在黄姚的住所,就位于亦孔之固门楼后面的一个小巷子里。穿过威武的门楼,顺着路牌的指示,很快就找到了这座房屋,如今早已物是人非。这里已经被改造为一家音乐主题客栈,名为秘密花园。

过来的时候正是清晨,客人都还在休息,前台也没有看到服务员。悄悄“溜”进这座秘密花园,发现里面别有洞天。前厅摆放着一些乐器,估计晚上会有表演,旁边还设有一间书厅,书架上摆放着成堆的图书,不知现在是否还有人能静下心来阅读。

院内有两个小花园,布置的清新而文艺,一只猫正慵懒地在笼子里睡觉,看我过来,甚至连眼睛都懒得睁一下。一只美丽的孔雀正在花园中散步,对于我这个不速之客,只是瞄了几眼,继续整理着自己的羽毛。

花园后面正对着一条小河,旁边就是姚江,凭栏俯瞰,对面有一座四角凉亭,建于河边的险峻之处,气势非凡,姚江边那棵神奇的 龙门 榕也若隐若现。高士其当年在这里居住了有大半年的时间,虽然身体状况不好,但依然坚持写作,一直到抗战胜利。

高士其像

高士其寓

亦孔之固门楼

客栈中的乐器

书厅

客栈里的小花园

客栈外的凉亭

小花园

睡觉的猫猫

散步的孔雀

欧阳予倩,精力旺盛的艺术家

欧阳予倩故居

黄姚迎秀街上有一座不太起眼的老屋,这里是欧阳予倩当年在黄姚时的寓所。他的到来,给这座千年古 镇平 添了许多人文气息,也让这座小镇变得更加生动起来。

欧阳予倩是近代著名的艺术家,看寓所内悬挂的青年时的照片,长相十分清秀,再加上温文尔雅的名字,初看还以为是女儿身。年轻时,他主要从事京剧艺术表演,凭借着天资聪慧,很快就成为著名的京剧演员,并获得了“ 南欧 北梅”的美誉。

但他的才华并不仅仅表现在传统的戏剧表演上,对于新的表演形式更加情有独钟,早在 日本 留学期间,他就开始尝试话剧表演,后来,更是创作话剧剧本甚至电影剧本,还在电影中扮演角色。

抗日战争后期, 广西 也变成了抵抗 日本 侵略的前线,欧阳予倩作为爱国民主进步力量的代表,转战到 桂东 一带,建立敌后根据地。1944年底来到黄姚,1945年11月抗战胜利后,到 桂林 任职。

这栋老屋正是欧阳予倩这段时间的寓所,前厅后屋,中间有一个小天井,里面的陈设非常简单,只有一些必需的生活起居用品。

当时,他是作为 广西 艺术馆馆长,带队来到黄姚的,所以,乡公所安排艺术馆工作人员在吴氏宗祠办公和居住,欧阳一家则被安排在覃显高家租住,也就是这栋房屋。

在欧阳予倩的带领下,艺术家们一到黄姚就投入到抗日宣传工作中,在重大节日时进行演出,以激励广大人民群众的抗日决心和信念。游客服务中心的广场旁边,有一个古戏台,这里就是当年他们演出的场所,欧阳予倩还亲自登台演出了京剧《辕门射戟》。

景区门口的黄姚中学,其前身正是由疏散在黄姚的爱国民主人士提议创办的。欧阳予倩曾担任校董,并和大家一起轮流到学校讲课,宣传民主思想。

那段时间,黄姚一下来了很多文化人,迫切需要读书,成立图书馆就成了一件重要的事情。欧阳予倩义不容辞地担起筹备会主任的重任,到街上收集图书,竟得1200余本捐赠,他还亲笔题写了“黄姚图书馆”的馆名。

年轻时长相清秀

与夫人合影

与梅兰芳合影

书法作品

戏服

供台

挂钟

家中陈设

仙人古井,泉水常年不涸的秘密

仙人古井

美丽的姚江从小镇蜿蜒穿过,大大小小的小溪流则不计其数,它们有的在山间聚集成流,有的则从石缝中溢出,最终都注入姚江。仙人古井就是这样一处所在,它藏在古镇南面安乐街的尽头。

从安乐寺对面的安乐街一直往南,穿过一个门楼,就能看到山坡下的仙人古井了。古井位于 兴宁 河边,用青石分隔成了五个区域,每个区域都对应着一个功能,分别为饮用、洗菜、洗衣、洗手、洗农具。

刚好有当地居民正在那里洗衣服,我也跑到洗手井体验一下,沾一沾这里的灵气。看着流入溪流的泉水,忽然明白了古人的良苦用心。

原来,仙人古井的水来自不断涌出的山泉,自然甘甜清洌。饮用和洗菜的位置位于最上方,因为入口的东西卫生最重要,此处的水也最干净。饮用井的下游为洗衣井,洗衣后也就直接流入小溪。洗菜井的下游则为洗手和洗农具之用,之后也同样流入小溪。当然,就算无人使用,这些山泉也是昼夜不停地往外喷涌。

古井为何取名仙人呢?这源于古时的一个传说,据说有人在农历七月七那天,看到八仙在这里嬉戏。后来越传越神,慢慢人们就以仙人来称呼它了。

贺州 一带属喀斯特地貌,地面存不住水,很容易渗入地下形成暗河,常年不干涸的泉水通常和地下河相通。和其它地方的井不同,这些泉水常常直接涌出地面,人们只需将其围砌起来,就能使用,非常方便。

古井旁的门楼

古井上洗衣服

古井的功能说明

仙人古井名称的由来

古井注入小溪

俯瞰古井

接龙门,接的是哪里的龙?

接龙门

接龙门是黄姚的西门楼,因为靠近接龙社而得名。接 龙门 是一座二层砖木结构的门楼,是古镇西部的主出入口,也是重要的防御设施。一楼为 通道 ,二楼设有瞭望口和枪眼。

接龙社位于门楼内,其实是一个小小的土地庙,庙里可看到供奉的土地神。

与天然街相连的古镇最东面是横跨姚江的带龙桥,其作用是将背后真 武山 的龙气带入古镇,看来,这座接龙社就是用来接纳真 武山 龙气的。

接龙社旁边有棵古樟,已有450余年的树龄,树干粗壮,没有四五个人很难合抱。抬头仰望,只见枝繁叶茂,浓荫蔽日,守护着树下的接龙社。

接龙社附近天然街的墙壁上,有一幅长壁画,十分引人注目,所有经过的游客都会驻足观看。这幅壁画表现的是抗日战争时期的一段往事,和黄姚有关,也和 美国 的飞虎队也有关。

1944年秋,由陈纳德领导的飞虎队,在执行轰炸任务的返回途中,不幸被日机击中,有三名士兵与飞机一同坠毁在黄姚附近,七名士兵跳伞,被闻讯赶来的黄姚群众送到县城安置,三名牺牲的士兵则被合葬在十里坪,抗战胜利后,美政府派人将他们的骸骨运回国。

虽然有人说,陈纳德和他的飞虎队并不是传说的志愿军,而是雇佣军的性质,他们只是想来 中国 捞钱。这个很可能是事实,但客观上来说,他们也是在帮助 中国 人民。对于来帮助我们的人, 中国 人都会把他们当朋友,真心对待。

接龙门楼

接龙社

古樟树

天然街

昇平门

飞虎队的照片

飞虎队的照片

郭家大院,住着唐代名将郭子仪后代

郭家大院

郭家大院,在黄姚古镇中占据着中心的位置,显然是当年的殷实之家。这里最引人注目的,就是庭院两侧的圆形拱门,这种门在古代建筑中一般称作月亮门,造型优美。穿过庭院后,里面是一个大池塘,顿觉豁然开朗。

郭家大院里住着的据说是郭子仪的后代,这一点可以从郭氏宗祠大门前的一副对联上看出来。这副对联写着“ 汾阳 世胄,点颔家声”。唐代名将郭子仪,因为 平定 安史之乱立下汗马功劳,而名垂青史。他被封为 汾阳 郡王, 汾阳 世胄指的就是郭家祖先郭子仪。

全国各地有不少地方可以看到称“ 汾阳 世胄”的郭氏后人聚居地,下联的“点颔家声”足以说明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郭子仪共有八子七女,一百一十二个孙子,当所有人欢聚一堂拜寿的时候,他如何能一一回应呢?只能频频点头以示收到祝福。点颔就是点头的意思,表达的正是郭家人丁兴旺。

郭家大院门前池塘的非遗表演,是近来新增的一个项目。说是非遗表演,其实大部分都是高空杂技,只有一个打铁花项目,才是真正的非遗,这个表演只在晚上才有,给古镇的夜晚增添了几分热闹的气息,还是比较推荐的。

当身着防护服的表演人员将铁水甩向空中时,那稍纵即逝的灿烂,还是挺让人震撼的。印象中这种表演在中原地区比较常见,没想到这次在岭南也能一饱眼福,算是意外的收获。

大门

月亮门

院内的池塘

大院里的小猫猫

大院里晚上的打铁花活动

司马第,金钱换来的荣耀

司马第

姚江像一条长龙,盘绕着真 武山 ,从小镇穿城而过。沿着姚江西岸的鲤鱼街走到尽头,这里有一座小桥,横跨姚江的支流兴宁河,对岸桥头建有一座小庙,名为 兴宁庙。

兴宁 庙始建于明万历年间,庙内供奉着真武大帝。真武也称北帝,北方主水,属水神,黄姚的风水山也取名真武。

姚江在这里拐弯向东,沿姚 江南 岸前行,不远处就能看到一座深宅大院,名为莫家大院,旁边还有一栋大宅,上面悬挂着“司马第”牌匾。

大宅的主人叫莫霭然,曾任清直隶分州同知,人称莫司马。莫司马的父亲叫莫家成,特别会做生意,家中趁了不少钱。莫霭然的学习成绩还算不错,父亲就筹钱给他买了个官,官虽不大,但家族的面子却有了。

司马第三进三开,而且每一进都会抬高,是名副其实的高门大户,可惜大门紧闭,无法一睹真容。旁边的莫家大院,已经被改造为酒店,称黄姚大院文化主题酒店。大院的特点就是房子特别多,整个家族的人都住在一起。莫家大院也不例外,足见当年莫家的富足。

从莫家大院出来,继续向前,绿竹掩映下有一个门楼,名为守望楼,这是姚 江南 岸居民进出古镇的地方,当年专门有人在楼上值班,守望古镇的安全。

兴宁桥

兴宁庙

莫家大院

司马第

遇园

守望楼

新修的桥连通姚江两岸

东门楼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