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塘江尽东丽,水冷壁青山化不如。

美国《国家地理》杂志在2021年公布了25个世界最佳旅游目的地,东丽是中国唯一的入选目的地。

其中上榜的有关岛、澳大利亚豪勋爵岛、希腊阿洛尼索斯岛、加蓬、丹麦哥本哈根等。

而亚洲只有2个目的地入选,一个是韩国庆州,另外一个就是中国浙江桐庐!

桐庐地处杭州的西南部,堪称是“天堂”的后花园。

“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桐庐地处浙江西部,在宋元以前还算是“蛮荒之地”,且在古代属睦州(后改严州)辖区。

最先到来,同样也是影响最深远的“隐者”,是东汉时期的严子陵,几次拒绝了光武帝刘秀的邀请,披着羊裘,隐姓埋名来到富春江边垂钓,所谓“不事王侯,高尚其事”,安安心心地在桐庐纵情山水,他钓鱼的地方就是严子陵钓台。

桐庐自古以来就有的清丽山水、小桥人家的江南韵味,从南北朝到清代,有千余位诗人来过此处,留下了3000多首诗词。

以“山水诗”著称的谢灵运自然不会错过这片风水宝地;到唐代,这里同样是“唐诗之路”中的一站,相传诗仙李白就曾到访严陵濑,吃着富春江的“子陵鱼”,醉眠石上。

宋朝,范仲淹来到这里出任知州。

他走遍这里的山山水水,看尽人情世故,留下了《潇洒桐庐郡·十绝》。

在范仲淹眼里,桐庐让人忘忧,“开轩即解颜”;因“春山半是茶”,处处飘散着茶园的清新气息;桐庐“千家起画楼”,自然是富庶之地;“江山如不胜,光武肯教来”。正是桐庐的景致让刘秀放弃了请严子陵入仕。

“使君无一事,心共白云空”,山水的魅力,使得这位“心忧天下”的文正公也暂时忘却了烦恼,他一连为桐庐写出了十首绝句,欣喜地称之为“潇洒桐庐郡”。

元代,另一位独具慧眼的潇洒名士来到了富春山,黄公望,在这里勾勒出了传世名作——《富春山居图》。

碧水、青山、村落,构成了桐庐的这幅“富春山居图”,让古往今来的文人墨客,则纷纷在这里盖下他们的“精神印章”。

所谓“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浙江的水往往都依托着山。

山是坐落在分水江与富春江交汇之处的桐君山,林间老树吐出新芽,显露出层次分明的深黛、翠绿、浅碧,蓊蓊郁郁,分明是一幅写意的水墨画。向山顶望去,桐君祠、四望亭、江天极目阁都半掩着脸,白塔也只剩个尖尖。

若以富春江为轴,江南则是为龙门山脉,其主峰上的观音尖,海拔1246米,为桐庐境内之最高峰。山峰四面被五道深谷簇拥,山顶常年云雾缠绕,因而“观音莲台”下的一片区域,也被称作“白云源”,仿佛是山水之间的留白。

所谓“钱塘江尽到桐庐,水碧山青画不如”,钱塘江从浙、皖、赣交界处的群山间发源,流到建德的梅城古镇方称“富春江”,而从梅城至桐庐的七里泷,一路奇山异水,有号称“富春江小三峡”的乌龙峡、子胥峡、葫芦峡,虽无长江三峡之险峻,却别有一番桃花源式的梦幻。

两岸青山相对,富春江数千年如一日地流过。

行舟江上,远眺是“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一派天地清明;近看是“水皆缥碧,千丈见底”,至今清澈如故;江水时而“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叫人惊心动魄;时而“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又是僻静幽深。

流水过处,在地下形成了奇幻瑰丽的喀斯特洞穴,“状若云霞锦绮”的瑶琳仙境,从古代就开始被人探索,石壁上还留着"隋开皇十八"、"唐贞观十七年"的字迹;地表水汇集入开口朝天的垂云洞里,恍如河水天降, 形成了岩溶地下暗河——垂云通天河。

而在地上,则逐渐诞生了人家。

桐庐的深澳古村,在近千年的时间里建成了一套独立的供水系统,包含坎儿井、水塘、暗渠和明沟。

全村有17口坎儿井,12个水塘,水自长800米的暗渠引入村中,再由各家各户门前的明沟排出。为方便取水,每隔一定距离就开一个水埠,由于水埠比较深,当地人称之为“澳”,“深澳”之名由此而来。

悠然大概是这里最大的特点,淳朴的村民做着自己该做的事情,你所看到的那种羡慕的生活,对他们来说早已习以为常。

山水,是中国文人最心爱的意象之一。

桐庐面山背水的地理环境,正是它得以积淀人文底蕴的天然吸引力,也由此产生了独特的地域气质。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