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越来越多的中老年人成为旅游淡季旅游的主力军。

在山林,在海边,在机场,大妈大爷随处可见。其中,“中国大妈”特别显眼,她们衣着鲜艳,灿烂耀眼,声音洪亮,是旅游人群中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父母美好的一天,从五点起床开始

31岁的张静告诉本报记者,跟父母出行,美好的一天是从凌晨开始的。早上七点的飞机,爸妈规定全家2点就得起床;好不容易到了景区,5点闹铃就开始嗡嗡作响。赖床的后果是迎接父母的混合“双打”,他们有一万个催你早起的理由。比如,“好不容易出来一趟,睡觉多浪费啊”“酒店的免费早餐快要过点了,再不起就来不及了”。

东北父母的“起床号”尤其有杀伤力。“妈,我想再睡一会。”“想睡回家睡去。”“妈,我就睡到九点。”“我看你像九点。”最后,他们还会祭出一句让你无法反驳的真理:“你是来旅游的,还是来睡觉的?”对于经常熬夜的年轻人来说,跟爸妈出游,每天早上一起床,就想要睡觉。

时针走到中午10点,张静终于清醒了,正准备大展拳脚做好父母的贴心导游,爸妈却表示:我们要午睡了。妈妈说,走了一上午脚麻,爸爸说累一天腰疼。正在景区中心的张静一头雾水:“我上哪给他们变出一张床?”

33岁的陆先生遇到了类似的问题。去年,他带父母去了一次日本。“没有这么折腾人的,早上4点叫我起床,中午12点必须午睡,下午天气炎热,老两口干脆不玩了,在旅店呆到晚上。”父母肠胃弱,吃不惯日本的刺身生食,“不管走到哪,都必须吃中国饭。出门10天,我们吃了7天面条!”晚上月牙高悬夜空,“蓄电”一下午的父母又来劲儿,拖着陆先生要出门。“他们说呆在宾馆里太浪费了,想想那一下午的时间,我也是欲哭无泪了。”

赤橙黄绿青蓝紫,手持纱巾当空舞

有人开玩笑说,在景区,如果遇到3个中年的东方女性,鞠躬的是日本人,自拍的是韩国人,戴纱巾的必定是中国人。纱巾,是中国大妈们的一种情结,是她们肩颈上的美丽风景线。如果你遇到一个大妈数量较多的旅行团,纱巾甚至能凑出赤橙黄绿青蓝紫七色,色彩纷呈,让人眼花缭乱。

在景点拍照时,张恒的妈妈拉开大背包,一下抽出10多条丝巾,给每个姐妹一人一条。有横条的,有波点的,有渐变色的,甚至还有豹纹的。几个姐妹先将纱巾披在肩头,随后又将其系在腰上,一条纱巾玩出百般花样。她们一会站成一个“一”字,一会站成一个“人”字,彩色的纱巾持在手中,让人不禁想起“谁持彩练当空舞”的诗句。

不仅纱巾要有,服装也要跟上。母亲旅游出发前,张恒陪她选购衣服。“我妈肤色微黑,我给她选了白、蓝两身运动装,全被人家否决了。颜色这么素,上镜不好看。”最后,母亲给自己选了一件艳粉色的帽衫。“7个人合影,3个人穿粉色,看她们拍照,我才知道世界上有那么多种粉色,而粉色有多么显黑。”剩下的几人一人穿红,一人穿绿,形成喜庆的“红绿配”。

讲究一点的姐妹团,出行还要穿“闺蜜服”。李湘的母亲刚从秦皇岛回来,结束了跟老姐妹们的结伴出行。出行5天,5个人在网上买了5套团服。第一天,蓝色中式长裙搭配粉色丝巾,全部盘发;第二天,橘色连衣裙搭配夏日风情草帽;第三天,红色的半裙在风中飞扬起裙角……李湘竖起了大拇指,“妈,你的姐妹们真潮。”

天女散花、千手观音,中国大妈的创意造型

将50后、60后以及更年长的中国女性称为中国大妈,绝对没有贬低的意思,正相反,在记者心中,她们就像这个名字一样,带有一颗火热的心,带有一股蓬勃的生命力。她们多是热心肠,对着陌生的旅伴嘘寒问暖,偶尔还能给单身的姑娘介绍个对象;她们有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在她们看来,万物都是风景,都值得与自己合影。

每到一个新景点,中国大爷们就会默默后退,拎包提水,自动化身为后勤服务人员。别看拍单人照时,不少老妈只会用手指比剪刀,表情僵硬,一到集体大合影时,互相商量的大妈们能研究出多种拍照造型。人越多,讨论越起劲,旅友的关系越紧密,造型越有想象力。

张静给记者翻看母亲的旅游照。就看她们在台阶上一字排开,左手伸展,右手捂胸,腰部微微一鞠躬,好像在说“欢迎光临”;又或是站成前后两排,双臂张开,拼成一副“孔雀开屏”。

每年9月,林女士的妈妈都要和好友相约哈工程大学,去和枫树合影。为了让美丽的枫叶融入画面,她们或躺,或卧,踮脚、弯腰,想尽了各种办法。好友之间还有分工,一人躺在枫树丛中,一人抛洒红叶,一人俯拍这动感的画面。回家后,几个人的微信叮当作响,都在群里上传当天的合影。母亲的手机内存不够,特别叮嘱林女士,“将妈妈的照片保存好,一张都不能少。”

去年秋天,林女士和家人一起到湖边旅行。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水面有一条木质的栈道,大家都在上面遥望湖光山色。突然间,林女士耳边响起了“砰砰”巨响,栈道也出现了明显晃动。她回头一看,一对中国大妈正在轮流拍照。其中一人高高跳起,再重重落地,她的好友也是拼了,全身趴在栈道上拍照。为了跳得更高,两人将鞋袜都脱了,踩着冷冰的桥面拍个不停。

感受到林女士的目光,大妈有点不好意思:“姑娘,我们是不是太吵了?”看着两人在秋风中微红的笑脸,看着两人凑在镜头前喜气洋洋看照片的神情,林女士摇摇头,“阿姨,你们真有活力”。听了她的评价,两人哈哈大笑。林女士对记者感叹,“中国大妈喧嚣、吵闹是有的,但也有着满满的活力。在她们一次次的起跳中,我看到的是一股折腾劲儿,是一颗向往青春不服老的心。那一刻,我感觉她们比我还年轻。”

不坐飞机不打的,父母省钱有秘笈

张静说,旅行中的父母非常节俭,甚至可以说是“抠”。去北京旅行前,打听到北京出租车费用高,母亲“逼”着张静做了一张“公交车攻略”,将每个景点之间的公交车、地铁站标注好,在北京呆了4天,就打了一次车。母亲骄傲地告诉她,“钱要花在刀刃上,这叫省钱有道。”

从哈尔滨到西安的火车长达30个小时,害怕父母身体受不了,陆先生想买飞机票,被父母坚定地否决了。父亲表面说卧铺有床能躺着,其实他知道,老人就是嫌机票贵。陆先生带着父母来了一次7日游,一周辗转3个城市。母亲特意嘱咐他,“买晚上的火车,上车就睡觉,还能把酒店的钱省出来。”

李湘和父母去杭州,想带他们去知名的私房菜馆大吃一顿,听说一桌菜四位数,父母立刻摇头,“不吃,浪费”;她在一家高档民俗订了两间房,一天1200元,双亲要她退房,“我们在哪儿都能睡。”游览黄山要支付门票、打车费和地轨列车、索道等费用,一家三口的费用接近一千元。看着女儿掏出一张又一张的人民币,张静的母亲急了:“干啥拿这么多钱,不玩了!”

当地的特色餐点可以不吃,自家的黄瓜、柿子、红肠、茶叶蛋却不能不带。只要出门,张母就会从家中的各个角落掏出塑料袋,装上一兜子的新鲜水果,只有你想不到的,没有他们带不了的。张静说,父母让她佩服的,不仅有节俭省钱的能力,还有他们超乎常人的体力。“带着那么多水果,他们还能快速奔走,不落下风,每次出行我都觉得他们活过百岁没问题。”

在小孩子面前,父母却变“小”了

本报记者观察到,不少刚退休的父母,更爱与自己的同龄人结伴出游。跟好友一起旅行,他们提前半个月就开始准备,恨不得睁眼就到出发日。可每当孩子想带他们出门,三催四请他们也不答应,口头语是“外面有什么好看的,在电视上都能看到”,或者“我不想折腾,你跟朋友去吧”。直到儿女宣布,机票已经买好,退票没法退钱,父母们才会“无奈”地答应,“那好吧,我主要是心疼票钱。”一回头,妈妈就跟好友宣布出游的好消息,隔天,爸爸出门买好了自拍杆和墨镜。

张静说,父母跟好友出游时,有主意,有想法,两个连微信都玩不明白的人,硬是自己弄明白了电子地图,成为旅行团队的主心骨。跟自己出游时,他们却好像变“小”了,“我说去哪就去哪,我说干啥就干啥,像迷路的孩子,特别‘听话’。有一次,行程出了问题,我赶忙打电话进行处理,一回头,他们呆呆地站在路边,两眼迷茫,那一瞬间我心里突然酸了一下。”

林女士的感受更为深刻。眼看父母即将“奔七”,想趁着他们身体还硬朗,带他们看一下祖国的大好河山。一年前,林女士开车带着父母转了半个中国,来了一次自驾游。害怕父母不舒服,林女士在车上安放了可以平躺的垫子,还准备了便携的轮椅。每到一个城市,她都带着父母住五星级酒店,吃特色大餐,一趟行程花了近十万元。

当着她的面,父母连连说好,逢人就说,“托女儿的福了,见了好大的世面。”回家后,亲人们问他们都去哪了,两人却一脸茫然,就记住了峨眉山。林女士听母亲跟姨妈诉苦,活着回来就不错了。“出去一周我就想回家,去哪儿玩也不知道,住那么贵的酒店,给我心疼得都冒虚汗。”她说,这是女儿女婿的孝心,自己不好意思拒绝,“只要孩子们开心,那就玩吧。”

听完母亲这番话,林女士心中挺不是滋味。“我想让父母开心,其实他们在遭罪,一路上,他们都在看我们的眼色,猜测我们的心意。我自以为的孝心,是父母给我下台阶,我总感觉吃最好的玩最好的,就是对爸妈最大的孝顺,其实我们根本不知道父母在想什么,也不知道他们真正需要的是什么。”本报记者 李熙爽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