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及红海红海区

红海位于非洲东北部和阿拉伯半岛之间,长约2250公里,面积438000平方公里,形态狭长。

埃及红海海岸是从苏伊士海湾一直延伸到苏丹边界,因其富含矿物质的红山脉使当地的船员称之为“Mare Rostrum”,或者“红海”。红海的海滩是大自然精美的馈赠。清澈碧蓝的海水下面,生长着五颜六色的珊瑚和稀有的海洋生物。远处层林叠染,连绵的山峦与海岸遥相呼应,之间是适宜露营的宽阔平原,这些鬼斧神工的自然景观和冬夏都非常宜人的气候共同组成了美轮美奂的风景画,让游人陶醉于人间天堂之中。

红海沿岸主要的旅游区有:沙姆沙伊赫、赫尔格拉、阿里什、穆罕默德角、泽哈卜、努维巴等,这些地区以闪光的沙滩、美丽的珊瑚海、丰富的海洋生物及一流的饭店等闻名于世,这里是世界上最适宜潜水的海域之一,也是水上运动者的天堂。另外,红海上的特色港口是萨法贾,拥有盐量很高的海水和黑泥沙滩,可以治疗风湿症和皮肤病,是世界上最适合疗养度假的胜地之一。

1923年,夫勒特)曾对红海海岸作过这样的描述:“世界上只有这个地方才会有如此金黄色的山和五光十色的海中溶洞,这些溶洞是东方和热带地区间的纽带”。

过着退隐生活的隐者们很早就在这里建立了基督教的修道院,他们和养骆驼的 贝都因部落在荒野中生活。至今东方沙漠的岩石峪和诙峪还未勘探,贝都因人在这些峪里养山羊和山鹿。红海本身有五光十色的珊瑚礁,海岸有古老的海港,水下有着各种奇异的海洋生物。

每当热风快速地向东面吹过来的时候,候鸟也迁徙到了红海海畔,这里立刻成为了鸟的天堂,今天,这里古老的海湾是世界上最好的潜水和垂钓的地方,随处能看到游人们在白沙滩上休息,沐浴着阳光,观赏在沿岸一排排葱绿的树林,潜游的游客正在水下探寻着各式各样的珊瑚礁。红海海底有着各种奇异的海洋生物:花地毯般活动着的珊瑚礁和特别诱人的鱼都正等待着你去发现它们的秘密。正如著名的潜水摄影师大卫·杜比勒(David Doubilet)所描绘的“在红海海底,每日每夜都非常热闹,珊瑚礁都在魔术般地默默地有节奏地跳着舞蹈……”

埃及埃德富神庙Temple of Edfu

埃德富神庙(Temple of Edfu;又作荷鲁斯神殿,Temple of Horus)是位于埃及尼罗河西岸城市埃德富的一座古埃及神庙。它是继卡纳克神庙后最大及保存得最好的一座神庙,除了用作供奉鹰头神荷鲁斯之外,神庙亦作宗教祭祀活动。此外,庙内墙壁的铭文也为学者提供了不少古埃及于希腊罗马时期在语言、神话及宗教方面的资料。

历史

跟丹德拉神庙、伊斯纳的克奴姆神庙、考姆翁布神庙及菲莱神庙等神庙一样,埃德富神庙也是在托勒密王朝期间兴建的。从神庙的规模可见当时的埃及是颇为繁荣的。神庙由公元前237年开始兴建(当时在位者为托勒密三世);直至公元前57年完成(当时的统治者为托勒密十二世)。原本该地是用来兴建一所规模较小、以及同是供奉荷鲁斯的神庙,而其建筑结构亦应是坐西向东而不是像现在的坐北向南的。在目前神庙的东面有一道已经破废的塔门;在那里发现的文字证实了在新王国时期的拉美西斯一世、塞提一世及拉美西斯二世在位期间,埃及人已经有在埃德富兴建神庙的计划。

经罗马帝国狄奥多西一世于公元391年颁令严禁偶像崇拜后,这座作为宗教遗址的神庙就一直被弃置。跟埃及其他地方的神庙一样,由于基督教是当时埃及最具势力的宗教,神庙上很多铭刻都给抹去。而且,在多柱式的内殿内亦可发现被薰黑的天花板,相信这是由于纵火造成的,目的也是要摧毁当时多神教的信仰。

多个世纪以来,埃德富神庙一直埋在12米的沙土以及由尼罗河沉淀的淤泥下。而当地居民亦直接的在埋藏着神庙的土地上兴建家园。当法国于1798年远征队到来,神庙塔门的顶部才得以被发现。到了1860年,法国的埃及学家奥古斯特·马里埃特开始发掘神庙的工作。

时至今天,埃德富神庙几乎完好无缺,这是因为神庙多年来长埋沙土之下,令它得以好好保存下来。埃德富神庙对考古学极为重要;同时,它亦成了埃及的旅游景点,不少沿尼罗河行驶的内河游轮都会在该处附近停泊,让游客到神庙参观。2005年,神庙附近兴建了旅客中心及停车场;到了2006年,神庙更加设灯光设备,方便旅客入夜后参观。

建筑特色

整座神庙面积约为8400平方英尺,从塔门至北面尽头的墙壁长度超过150英尺。神庙塔门高36米,入口处两侧置有以黑色花岗岩雕成的荷鲁斯鹰像,塔门上有4个供插旗的凹槽。塔门墙身刻着托勒密十二世在鹰首人身的荷鲁斯及女神哈索尔面前打败敌人;神庙内的厅柱具为希腊式的风格。在进入外柱厅的入口两旁亦有荷鲁斯鹰像,较左的那尊比较完整,而较右的那尊下半截则损毁严重。

外柱厅的壁画上可看到托勒密九世对荷鲁斯敬拜的画面,而内柱厅内就刻了托勒密王朝时期举行宗教仪式的场面,厅内有不少用来储存祭品的储物室。圣殿外厅是用作摆放供品的地方,而圣殿本来是摆放了荷鲁斯的金雕像的,但是雕像早已不知所终。位于圣殿后的圣所放有荷鲁斯圣船的复制品,而围绕着圣殿的十间圣所则是属于其他神祇的。

神庙的宗教用途

在埃德富神庙西部内墙的壁刻描绘了两位神祇之间的大战——根据埃及神话,赛特杀死了为埃及人带来文明的欧西里斯,欧西里斯的儿子荷鲁斯为报父仇,在埃德富与赛特决战,最后荷鲁斯成功杀死赛特,于是埃德富就成了供奉荷鲁斯的地方;而埃及人亦每年都会在这里庆祝荷鲁斯战胜了赛特。

神庙的内柱厅右边有楼通往庙顶,楼梯的墙壁上刻有新年庆祝的情景——每逢古埃及的元旦,祭师会把荷鲁斯的神像抬到庙顶,让祂的灵魂吸取太阳的能量。

其他每年在埃德富神庙进行的宗教活动包括:模仿荷鲁斯伴侣哈索尔到访的仪式;于庙内为被视为荷鲁斯在人间化身的法老进行加冕典礼;以及及重新扮演荷鲁斯出世的情景等。

埃及菲莱神庙

菲莱神庙是现在保存最好的三座古埃及托勒密王朝庙宇之一,是为古埃及神话中司掌生育和繁衍的女神艾希斯而建。神庙原位于阿斯旺大坝南面的尼罗河中的小岛上。1962年建设阿斯旺大坝时,淹没了菲莱岛,1980年,埃及政府决定将岛上的古迹转移到菲莱岛以北500米的艾格里卡岛上,从重新建,还其原来面目。

菲莱岛(Philae Island)在阿斯旺以南15千米,岛长450米,宽150米。被称为"古埃及国王宝座上的明珠"的埃及古神庙群,修建在阿斯旺城南尼罗河中的小岛菲莱岛上,以辉煌而奇特的建筑、宏伟而生动的石雕及石壁浮雕上的神话故事而闻名。

岛上的菲莱神庙建于公元前4世纪至公元前3世纪之间,融合了埃及法老时代建筑风格和希腊——罗马建筑风格。神庙的第一塔门上刻有托勒密一世将奴隶供给伊西斯女神和哈索尔女神的图像。中心还刻着伊西丝女神、哈索尔女神的浮雕像,精美无此。

神庙的雕刻和壁画描写了神的生活和故事,雕刻非常细腻,人物形象生动,虽然描写的是神的故事,但是形象完全来自生活,凸起的腹肌、膝盖的关节等都清晰可见。在埃及,神与人之间没有被隔断,众神就在人们中间,神的面容就是人类的面容,或者是在天空和大地上环绕他们的动物的那些动物的面容,如牛、鹰、蛇等,就常被用在神的头上。埃及的神是人们的神,他们与百姓一样生活在埃及的土地上,不像中国的神那样高高在上。

1979年 菲莱神庙作为“阿布辛拜勒至菲莱的努比亚遗址”这一项目的组成部分,入选世界遗产名录。与金字塔同时成为埃及的第一批世界文化遗产。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中心的评价为:这一重要区域有大量极具考古价值的宏伟古迹,包括阿布辛拜勒(Abu Simbel)的拉美西斯二世神庙(Temples of Ramses II)和菲莱(Philae)的伊希斯女神圣殿(Sanctuary of Isis)。这些古迹在1960至1980年间曾险遭尼罗河涨水毁坏,多亏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起的国际运动,最终才幸免于难。

阿斯旺高坝

尼罗河上所筑的阿斯旺高坝,为世界七大水坝之一。它横截尼罗河水,高峡出平湖。高坝长3830米,高111米。

1960年在原苏联援助下动工兴建,1971年建成,历时10年多,耗资约10亿美元,使用建筑材料4300万立方米,相当于大金字塔的17倍,是一项集灌溉、航运、发电的综合利用工程。高坝建成后,其南面形成一个群山环抱的人工湖。阿斯旺水库。湖长500多公里,平均宽10公里,面积5000平方公里,是世界第二大人工湖,深度和蓄水量则居世界第一。

阿斯旺大坝1960年破土动工,五年后大坝合龙,1967年阿斯旺(Aswan)大坝工程正式完工。这个大坝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高坝工程,它高一百一十二米、长五公里,将尼罗河拦腰切断,在高坝内形成了一个长六百五十公里、宽二十五公里的巨大水库–纳赛尔湖。到1970年,大坝内安装的十二部水电发电机组全部投入运转。1970年,在尼罗河下游建成了阿斯旺大坝。大坝的建成使灌溉面积扩大,有40万公顷沙漠变成了良田,埃及的农业产值因此翻了一番。阿斯旺大坝在控制了尼罗河千百年来周而复始泛滥的同时,也使两岸的农田失去了天然的肥源。它横截尼罗河水,高峡出平湖。高坝长3830米,高111米。1960年在原苏联援助下动工兴建,1971年建成,历时10年多,耗资约10亿美元,使用建筑材料4300万立方米,相当于大金字塔的17倍,是一项集灌溉、航运、发电的综合利用工程。

埃及的阿斯旺大坝曾经是埃及民众和政府的骄傲,可是这个大坝建成之后不久,它对环境的不良影响日益严重,就逐渐改变了人们对它的评价。

阿布辛贝勒神庙Abu Simbel Temples

阿布辛贝勒神庙(Abu Simbel Temples)是一处位于埃及阿斯旺西南290千米的远古文化遗址,据说名字来源于最早带西方人去到现场的向导(一个小男孩)的名字。

阿布辛贝勒神庙是阿斯旺的旅游重点,坐落于纳赛尔湖(Lake Nasser)西岸,由两个由岩石雕刻而成的巨型神庙组成,建于公元前1300-前1233年,是古埃及最伟大的法老拉美西斯二世( Ramses Ⅱ)所建,也是新帝国的法老王时代最受保护的遗迹。庙高30米,宽36米,纵深60米,门前4座巨型石质拉美西斯坐像,每尊高20米,像旁有其母、妻、子女的小雕像,无不栩栩如生,经过逾3000年的风蚀仍完好无损。阿布辛贝勒和它下游至菲莱岛的许多遗迹一起作为努比亚遗址,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指定为世界遗产。

阿布辛贝勒神庙由依崖凿建的牌楼门、巨型拉美西斯二世摩崖雕像、前后柱厅及神堂等组成,共有两座由岩石雕刻而成的巨型神庙,分别为:献给普塔赫神、阿蒙拉神、拉一哈拉赫梯神和神化的拉美西斯二世的大神庙及附近的献给女神哈托尔和拉美西斯二世最宠爱的夫人奈菲尔塔瑞王后的小神庙。1966年因兴建阿斯旺水坝而整体迁移至高出河床水位60余米的后山上,是世界文物建筑保护方式的成功尝试。

布辛贝勒神殿深达60余米,最深处建有包括拉美西斯二世在内的四座神像,而在每年2月21日(传说拉美西斯二世的生日)及10月21日(传说拉美西斯二世的登基日)这两天,阳光会直接照进洞内最深处,而且会神奇的只照射在拉美西斯二世的神像身上,而左右的其他巨型石雕都享受不到太阳神赐予的这种厚爱,人们把这一奇观发生的时日称作“太阳节”。后来因为阿斯旺水坝的兴建,联合国决定将神庙切割并上移200米,以避免神殿遭水淹没,不过因为无法如古埃及人般确切掌握天文,现在阳光照进的时间提前了一天。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