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道的漆器景是一边的再生器,佛教圣山,千年古彩,玉带类,一首同族歌舞,一场盛宴,红色圣地,这种风景怎么能错过呢?

一方再生奇人

你和我的前世是谁?你和我的来世还在哪里?因为前世还没有留下灰尘,今生还能再续前缘吗?位于虎耳溪三省交界处的湖南怀化也在高东寨出现了奇异神秘的“再生人”转世无法解释的灵魂轮回故事,颠覆了我们的思考和想象。

再生人杨日春,她叫杨姐,生于1983年,她的前生,是爸爸的堂妹妹

上辈子的她名叫杨品锤,1969年出生,侗族,在1982年念小学五年级的时候,因为严重的腿疾无处医治而早逝。

出殡的当天,她的灵魂留恋从小被呵护成长的家,从棺木里游离出来,趴到了走在送葬队伍最后的堂哥身上,跟着回了家。在堂哥家里,杨品锤的魂魄就躲在家里的木门背后,等待着投胎重生的机会。她每天看着家人们进进出出、吃饭睡觉,夜深人静,她才能悄悄的出来游荡。偶尔,有调皮的小孩拿着扫把扫地,不小心莽莽撞撞的扫到了门后面的她,她会感到疼痛。

这一等,等了整整9个多月。

终于,1983年,她的堂嫂怀胎足月分娩,杨品锤借机重生,她被取名杨日春,她的堂哥堂嫂成了她今生的父母。

她的前世就此翻篇,开始了她的今生。

一座佛教圣山

万佛山主峰海拔635米,属于典型的丹霞地貌峰林景观,就如同彩霞一般艳丽照人。关于万佛山的来历,流行两种说法:一说万佛山四周有林立般的大大小小石山环绕着,有如万佛朝圣,故名万佛山;二说在万佛山的石岩上,侵蚀、风化,致使崖身演化出各具神情的“佛面”,万佛山因此得名。

登临山顶,可见万佛山全景“万佛朝宗”,放眼望去,只见群峰兀立,丹山绿树,相映相衬。寂静的清晨或雨后初霁,云缭雾绕,千峰万壑在这飘渺云海之中,时隐时现,恍若置身于蓬莱仙境之中。浩瀚的林海,无边的丹峰,起伏的云雾,给万佛山蒙上了一层神秘的色彩。峰林如佛,群峰齐聚,气势恢宏,如同终生列席聆听佛祖讲经的盛大场面。“万佛朝宗”代表了心的向往,佛的崇拜。

一片千年古寨

通道是一个少数民族聚居地,以侗族为主,玉都(芋头)侗寨2001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第五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并入选全国十五个景观村落。全寨有188户,近800人,纯侗族山寨,是我国保存完整民居古建筑群,堪称侗族民居“实物博物馆”。整个寨子形成以芋头溪流为轴线向两边分叉布置的7个聚居群,被成为“小布达拉宫”。有芋头廻龙桥、崖上鼓楼、太和鼓楼、龙脉鼓楼、芦笙古楼、龙门、款坪等景观。这是一片纯美的土地,淳朴善良的侗家人,保存了最古朴的生活方式,这里夜不闭户,人与人之间高度信任。侗家人依山而居,建筑大多建在山环水绕的地段,平缓的山边或小山坡是侗族人的首选。

一曲玉带流觞

神奇的玉带河是万佛山的美丽装饰。山是水的精髓,水是山的灵魂。丹山、碧水,山依水生,水绕山行,山水相依,完美结合。迤逦妩媚的玉带河,像一条飘带,环绕着万佛山这片神奇的丹霞峰林。

依山而建的侗家村寨,随风起伏的稻田麦浪,浑厚悠扬的侗族芦笙,绝妙的山水风光,深厚的侗家文化。夕阳余晖下,犁田的老农,戏水的顽童,游曳的野鸭,波光粼粼的河面,构成一幅世外桃源般悠然自乐的画面。丹山、碧水、湿地,风光旖旎,生态原始,是理想的度假地,这里正在筹划建设国家级湿地公园。合理的开发,将向世人撩开玉带河神秘的面纱。

一场侗族歌舞

侗族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有着事事以歌对答、以舞寻偶的传统。在他们的歌咏中,有单声部的“小歌”、多声部的“大歌”、迎客时的“拦路歌”、婚嫁时的“伴嫁歌”、青年人自弹自唱的“琵琶歌”等数不胜数。以至连相互闹矛盾时也用唱歌来进行争吵。侗族在歌舞时都离不开芦笙的伴奏,歌舞和芦笙是侗族人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和内容。在侗族统称的《芦笙舞》中,包括着多种内容和形式的舞蹈,其中有节日时的自娱性舞蹈、有青年男女之间进行交谊的舞蹈、还有为展现芦笙高手边演奏芦笙、边做舞蹈高难技巧的表演和竞赛性舞蹈。侗家歌舞以声动人,寓情于乐,话不用说,一切尽在歌舞中,歌是有声的语言,舞是灵动的交流,情与思,在侗家人的歌舞中传递。在玉都(芋头)侗寨,侗家人原生态的歌舞表演,悠扬激越的芦笙吹奏,把人引入侗家深邃的民族风情。歌声悠悠,舞步翩翩,让烦恼随风而去,让时光在这里停驻。

一席合拢盛宴

侗族,以好客而闻名。吃“合拢宴”是侗族好客的具体表现,是侗族人民招待客人的独特宴请方式。是侗族饮食文化的代表之一,是侗族人民逢年过节或喜庆活动之际举办的宴席,一般是在堂屋摆上长长的木桌,各家各户都拿自家最好的饭菜以示庆贺,(侗族有“三日不吃酸,走路打倒窜”的说法,侗家四季都腌酸菜,酸草鱼一腌就是三五年,甚至一二十年,是招待上宾或遇到红白喜事才尝到的美味,)有腌制了三五年,甚至几十年的腌鱼、腌肉,有腌萝卜、生姜、野生香菇、木耳、野菜根、蕨粑、小河鱼、油炸蚱蜢、土蜂子;有无公害红薯尖、南瓜藤,有家养的土鸡、土鸭,可丰盛了。此时众人会端着酒杯,一手搭肩,唱着转转歌,“沙拉哟,嗨拉哟”,喝着转转酒,围着长席左转三圈右转三圈,转归各自回原位,再开怀畅饮。吃合拢宴时,侗家姑娘还要来唱歌敬酒,唱一首歌,敬一碗酒,把酒宴推向高潮。

一处红色圣地

红军长征历史上著名的“通道转兵”会议于1934年12月12日在位于通道县罗蒙山下的“恭城书院”召开,“恭城书院”始建于宋1105年,占地面积2830平方米,后被大火烧毁。清乾隆57年,即1792年,侗家的能工巧匠将“罗蒙书院”在原址重建,更名为“恭城书院”,这是中国现存最完整的侗族古书院。通道转兵会议改变了中央红军北上的计划,转道贵州,摆脱了蒋介石的包围圈,为遵义会议打下了基础,在红军长征历史上具有生死攸关的决定性意义。

更多阅读:

尼泊尔“烧尸庙”被人围观的葬礼

广州土豪婚礼?你不知道的婚俗还多着呢

走进《寻龙诀》那些美哭了的草原拍摄地

插上翅膀到西澳寻觅艺术之美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