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拉上海宁一直是对的。

古城,古城,古建筑

有特别的感情

这些旧东西总是沉淀着

历史文化的一缕气息。

一丝不清的悠长情趣。

在所有古老的存在中,

有最特别的地方。

在上海最受欢迎的迪士尼,

只有两公里

坐车十分钟

但是“不靠大钱”

我只想“安静”

是浦东最大的村庄。

也是上海周边最古老的集镇、县城之一

很少有人知道。……。

就是

沙子

古代

——迪士尼的后院

——浦东文化的根源

能安静地走的地方

有个叫天使的闲东西。

从地铁2号线天使站出来

到了川沙古镇。

不远的地方就是天使公园

木制匾上写着朝气蓬勃的大字

生鱼片,白墙,木门

表现出创想感

郁郁葱葱的四川私人公园

令人着迷

公园小而精致

通过门右边的游览图可以知道

在院内更进一步

挪步换景

amp;from=ar;x-expires=1702107618&x-signature=yYlcOy0RaPAyjkURNLJ%2FePb%2F63k%3D&index=8" width="640" height="427"/>

一大片竹林犹如森林氧吧

深处的竹屋

可休憩、可乘凉

竹林旁边有一大片绿油油的草地

阳光正好时

真想在上面懒洋洋地打个滚

这里的小桥也无比精致

短短的三截架在平静的湖面上

显得格外小巧

这里有处江南古典园林美

竹景

沿着石板路朝前走

在左侧

你会发现一处惊艳的园林景观——竹景

颇有一副

“竹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的意境

江南园林特有的“圆拱形”石门

雕花菱形窗

石板和鹅卵石交错的小径

无一不为此处增添一抹秀美与典雅

千年古松柏挡住了夏日的炎热

为心灵注入了一股清泉~

来~和头条菌一起进来探秘吧~

竹林深处

尽是美景

这里有满满的老辰光

艺苑

竹景旁边有个不起眼的小屋

第一次错过了

再倒回来才发现

此处真是块宝地!

名字很有艺术感

叫做“艺苑”

初看还以为是一个卫生间

走近了才发现别有洞天

重重绿荫掩盖下

砖红色的门窗、灰瓦白墙

看上去就与众不同

此时

一抹彩虹照耀在“艺苑”上

美轮美奂、无限美好

让人对它的期待又多了几分

进门处

摆放了一块石碑

上面镌刻着诗句

“鸟转歌来苍浓雪、

聚云随竹动月共水流”

好一派世外桃源的画面

苑内满满的老辰光味道

如同老舍先生笔下的

茶馆

有在室外乘凉下棋的

还有在室内搓麻将的

悠闲的晚年生活不就是这样嘛~

挑个凉爽的地儿

约上三五好友

享受惬意时光

这里有湖光山色

白漾亭

再往前步行几步便到了

可观赏湖光山色的

白漾亭

精致的亭台

顶部绘有一幅幅水墨画

光影之间

尽是风情

湖面上不时有三三两两

划行而过的游船

一家四口徜徉在绿波荡漾的湖面

分外悠闲

有一种文化叫川沙

川沙有着450年建城史

拥有上海地区唯一的四方城池

并且作为一个历史文化重镇

历史久远、人才辈出

川沙的起点在川沙营造馆

或许大家对川沙营造馆不熟悉

不过它却是川沙真正的起点

也是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川沙

由民营企业打造的首个文化遗产纪念馆

它也叫丁家花园

如今花园的模样不复

留下了一段川沙的前世今生

川沙是著名的“建筑之乡”

享有“一把泥刀走天下”的美誉

历史上,川沙曾诞生过许多闻名遐迩的著名建筑师、营造师

他们参与过“外滩万国建筑”等众多著名建筑的建设

业绩至今还在群众中口口相传

川沙的文化在内史第

在南市街的起点处

头条菌发现了内史第

不愧如教育家黄炎培说的那样:

“浦东的文化在川沙,而川沙的文化在内史第”

内史第藏着川沙最深厚的文化底蕴

作为一座国内罕见的名人集聚的江南民宅

以宋庆龄为首的宋氏家族、

以黄炎培为首的黄氏家族、

以书画鉴赏家沈树镛为首的沈氏家族

以及近代学者胡适等人

都曾在此居住

来~

跟随头条菌一起来

沾沾大师的文化气息吧~

宋氏姐妹做祷告的小礼堂

墙上挂满了珍贵的合照

开群女学

——浦东的第一座女子学堂

(黄炎培和堂兄开办)

黄炎培故居

可以了解他近二十年的生平

汉石经室

——沈树镛书斋

形象逼真、满满的书卷气

中国近代作曲界第一位导师——黄自

琴房一切如昨

点击右侧的电子显示屏

还可以聆听几首经典代表作

织布品展示柜

川沙的棉纺织业尤其发达

上世界八十年代的毛巾精美程度不输于现在

从黄氏家族到宋氏家族

再到沈式家族

内史第沉淀了多少家族的兴衰荣辱史

浓缩了整个川沙的文化底蕴

川沙的历史在古城墙公园

沿着内史第大门朝右走

便会来到“观澜小学”

它是一所具有170多年悠久历史的百年老校

校内是仿古园林式的绿化

而川沙古城墙公园就在小学内

位于校园最左侧

建于1557年的古城墙

是当时川沙人民为抵御倭寇入侵而建

凭借此城墙

川沙人民成功地击退了倭寇的多次侵袭

此城墙为中华民族不屈不挠抵御外侮的物证

凝聚着古代汉族劳动人民勤劳、勇敢、智慧的结晶

古城墙公园里有四大瑰宝:

古城墙

岳碑亭

魁星阁

古炮台

如今头条菌带你们来一一寻觅~

古城墙

光影斑驳间印刻着一段历史

这段城墙完全由川沙百姓为抵御倭寇入侵自发修建的

所以砖块大小不一

这也是川沙古城墙最独特的地方

因年代久远

城墙上长满了翠绿的爬山虎

为单调的城墙增添了一抹亮色

也不失为一堵天然的背景墙

东面城墙上

两棵百年老树神奇地穿墙而出

生长在城墙炮台的边缘

这两棵古树被园林专家誉为

“上海地区不可多得的天然盆景”

岳碑亭

亭内保存着拓刻岳飞手迹的石碑

该手迹是岳飞勉励友人振作抗敌的一首七绝

“学士高僧醉似泥,玉山颓倒瓮头低。

酒杯不是功名具,入手缘何只自迷”

诗文流露出一股英风正气

魁星阁

一座魁星阁掩映在城墙的南端树丛之中

3层6角、精巧雅致、乃文昌宫旧物

上海地区仅存两座

另一处在南市文庙

古炮台

魁星阁旁边卧着一座铁制古炮

对着南护城河河面

似乎仍在日夜守防着日寇的来侵

城墙的西侧还有一幢川沙镇的历史建筑敬业堂

建于1834年

木结构、古朴典雅、保护完好

出了古城墙公园之后

右侧则是川沙古镇停车场

自驾游的盆友可选择在此停车哟~

川沙的异域风情在天主堂

位于南市街附近

老远即可看到

这座教堂建于清同治十一年(1872年)

是一座著名的哥特式教堂

即耶稣圣心天主堂

如果赶上了礼拜

你还会听到阵阵群声合唱圣母歌

感受下基督文化

有一种生活叫川沙

川沙最有市井气息的要数三条老街:

南市街

中市街

北市街

三条老街各具特色

川沙镇老街的仿古建筑似是修旧如旧

原来是什么样就恢复成什么样

特别明显的是

老街内的路面基本仍恢复成原来的样子:

原来是石铺的还是石铺

原来是砖砌的还是砖砌

原来是石板的还是石板

行走其间

老街的味道油然而生

南市街

江南水乡古镇

南市街全是明清风格的建筑

街口处还保留有一处残破的遗迹

撑着一把伞

独自走在悠长的街道上

仿佛回到了江南水乡古镇

处处透露着古香古色

处处透露着淳朴

这还是有名的“古玩一条街”

各种特色古物让你爱不释手

更多特色店铺待你来发现

饿了的话

可以吃点川沙传统小吃

体验当地特色

“偷得浮生半日闲、不来老街也枉然”

中市街

清新古朴风

中市街是一派清新古朴风

街道比南市街要宽敞得多

中间是各种花卉

颇有古代与现代结合的风味

别以为它只有小清新

中市街也是有历史文化底蕴的

宋庆龄童年读书处

地下交通站

创办于1956年的稻香食品商店

文革时期粮油老店

五角星和稻穗象征着革命的理想和生活的愿景

创办于1905年的国营工农饭店

王文魁旧宅

一边是明清风格建筑

一边是解放时期建筑

走在街道两旁

有种穿越的感觉

空中摇摆的旌旗

如同旧时的客栈

古风满满、韵味十足

最有意义的当属

中市街两端的牌坊

那是为了表彰抗倭英雄而立的

北市街

热闹繁华商业街

相较于南市街和中市街

北市街少了一丝老街的韵味

多了几分热闹的商业气息

但是

位于北市街的北端头

有一个特殊的存在

川沙火车站遗址

承载了浦东人的出行记忆

现在作为川沙的文物而保护着

川沙站旧址里的这节小火车头意义非凡

个头比大车头小了一半、分量却不轻

因为它见证了浦东的早期开发

正是上川铁路的建成通车翻开了浦东社会经济发展的崭新一页

昔日的铁路

贯通了上海、川沙、南汇三地

那奔驰的模样给老浦东人

带去了希望

到了晚上

川沙古镇的霓虹灯如梦似幻

从清晨到傍晚

川沙的美一如既往

等待你来发现~

游玩指南

地址:上海市浦东新区青暮路1348号

交通:地铁2号线川沙站直达

公众号:吃喝玩乐High上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