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篇文章来自楼上本周一的建筑物,对于奔跑高原胎压的问题,阅读这篇文章就足够了。

在青藏线上,不止一次见到汽车爆胎的情况。我觉得,汽车爆胎,有偶然原因,也有必然原因,有客观因素,也有主观因素,在青藏线这样的泊油路上爆胎,我认为,主观因素多一些,主要是保养调整不当,知识储备不足造成的。这也是我为什么一路每天测胎压的原因。在此就说一下吧。

我们知道,车上都有一个标签,上面写着轮胎合适的胎压,以思铭为例。思铭的胎压要求前后都是2.2bar,也就是2.2个大气压。要注意,这个数值是一个相对压力,而不是绝对压力。相对于谁呢?是相对于外界,也就是轮胎外面的空气压力。

轮胎的实际胎压是变化的,根据理想气体状态方程(高中物理知识)

PV=nRT,

其中,P代表了气体压强,V代表了气体体积,n代表物质的量,R为理想气体常数,T代表绝对温度。这里,n和R是常数,轮胎里面的体积不变,V也是常数,那显而易见,压强P只跟温度有关系,而且呈正比关系,温度升高多少倍,压强,也就是我们平常说的胎压就升高多少倍。

这时候有人会问了:靠,胡说,轮胎从20度变到40度,胎压会从2.2bar变成4.4bar么?这里要特别指出,T指的是绝对温度,而不是我们说的摄氏度,绝对温度的单位是K,即开尔文,摄氏温度的单位是摄氏度。0℃的绝对温度是273.16K,20℃的绝对温度是293.16K,40摄氏度的绝对温度是313.16K。如果胎温从20℃升高到40℃,也是就从293.16K升高到313.16K,40℃胎温的绝对温度是20℃胎温绝对温度的313.16倍,即1.068倍,如果20℃时胎压是2.2bar,那40℃时的胎压就是2.2*1.068=2.35bar,增加了0.15bar。

我为什么要说这些呢?因为我加过一些自驾群,车友群,里面经常有人讨论这些东西,但是不知为什么,中国人似乎在这方面都喜欢凭感觉,自以为是,没有理论依据地乱说,明明自己不懂,偏偏认为应该是这样这样,应该是那样那样,讨论来讨论去,其实毫无意义,即使争论一天,也得不出一个准确的结论。

特别是在我加了一些自驾西藏的群之后,发现里面有更多的人在讨论上高原,该不该量胎压,该不该放气的问题,而在讨论这个问题的时候,你这样说,我那样说,说来说去,谁也说服不了谁,谁都觉得自己正确,谁都觉得自己做得对。有的人说:不用放气,妈的我川进青出,从来没量过胎压,没放过气,也没见得出什么问题。

哎,我真想说,没出问题就代表没问题吗?其实出问题是个概率问题,就算再平常,你买了车3w公里没换过机油,也不见得车就开不了了,但这些问题随着时间的增加,随着里程数的增加,出问题的概率是在增加的。就像是在高原,你对轮胎不管不问,这次没出问题,不代表每次这样都不会出问题。假设胎压正确,爆胎的概率是0.2%,即你跑500次西藏可能会出一次爆胎的问题。 如果你不管不问,爆胎概率可能会急剧上升到10倍,即2%,你跑50次西藏就会出一次问题。换个说法,50辆进藏而不过问胎压的车就会有一辆出问题。如果你正好点背,那你跑一次就出问题了。其实我说的2%已经很保守了。

我要接着说了,关键问题在下面。刚才讨论了胎压跟温度的关系,我们可以看出,温度对胎压的影响不是太大,即便温度升高40摄氏度,胎压也仅仅是增加0.3bar左右,而我们上高原,从0米海拔一下子到了5000米海拔,其实高度对胎压的影响更大。我们来从理论上讨论一下。

我们都知道到高原,会发生高原反应,高原反应的原因是什么?是氧气不足,为什么会氧气不足,因为高原气压降低了。空气是由21%的氧气,和78%的氮气,还有1%的其他气体(包括二氧化碳,稀有气体,水和杂质,其实可以看到,二氧化碳在空气中的比例还是挺小的)组成。

到了高原,因为氧含量始终是占21%,而气压降低,那氧气量也必然降低。现在讨论的是,随着海拔升高,气压会降低多少?实际上这也是有公式可算的,叫大气静力学方程。根据计算,我们把结论列出来吧,

如果说在海拔0米处,是1个大气压,即1bar的话,

海拔1000米的时候,就是0.88bar,

海拔2000米:0.77bar,

海拔3000米:0.68bar,

海拔4000米:0.59bar,

海拔5000米:0.51bar。

这个有什么用呢?我们前面说过,胎压是个相对压力,是相对于轮胎外面的压力,如果在海拔0米处,胎压是2.2bar,那同样温度下,在海拔5000米处,胎压就是2.2+(1-0.51)=2.69bar。也就是说,在海拔5000米处,比在海拔0米处,胎压升高0.49bar。看似也不多哈,但问题很快就来了。

我们知道,即便是4s店的胎压表,也不准,这个我实际比较过,用德国机芯的精确度较高的胎压表,跟4s店的比较了一下,胎压能差到0.2bar,0.3bar。而在外面的修车店,有一次他们给我充气,我问你想充到多少?他说,给你充到3.5吧。我亲娘来,我赶紧拒绝了。看吧,多不靠谱。

假设说你前面在修车店充过气,本来应该充2.2bar,他给你冲到了2.8bar(这很正常,也很普遍,因为有的时候我们会故意要求给充到2.8,这样省油一些。我自己一般是充到2.4-2.5

这时你从青岛去了唐古拉山口,如果不对胎压做任何操作,此时胎压会是多少呢?我们算算。假设开到唐古拉山口5231米,胎温只升高了30℃(这是个比较靠谱的数值),因为温度的改变而升高的胎压是0.275bar,因为海拔升高,外界气压降低而升高的胎压是0.49bar,那此时的胎压是2.8+0.275+0.49=3.565bar,这个数值是不是就有点儿可怕了?

即便这样,静止的轮胎,甚至在平整路面上运行的轮胎也许还是能够承受,但是,当你车速较快而又突然遇到炮弹坑,颠簸一下,炮弹坑边缘跟轮胎的接触点那一个点,轮胎要承受的冲击力是多少你想过吗?爆胎,就是从这里开始的!

哈哈,说了这么些,其实你不看也不要紧,看了没理解也没关系,那只需要把结论记住:

去高原,拿个胎压表和充气筒,海拔升高了一两千米之后,记得量量胎压,放放气,原则就是胎压表显示的数值始终接近你在平原地区的胎压,或者说始终接近或者最多略高于汽车要求的胎压;海拔降下来一两千米,记得再量量胎压,补补气。

这件事情其实很简单,但为你提高的行车安全系数,却增加很多,何乐而不为?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