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6日,中国气象局举行了9月份定期记者招待会。中国气象局气象宣传和科普中心(中国气象报社)副主任、副总经理胡彦斌主持了发布会,国家气象中心四级工作人员杨瑞林、国家气候中心副主任小刘瑜、中国气象局人工影响气象中心副主任赵志强回答了记者的提问。
核心阅读
8月气候最显著的特征是高温少雨。全国平均气温为1961年以来历史同期最高,全国平均气温22.4℃,较常年同期偏高1.2℃。
全国平均降水量82.4毫米,较常年同期偏少23.1%,为1961年以来历史同期第3少。
全国共有500个国家气象站日最高气温突破8月历史极值。重庆北碚(45℃)、湖北竹山(44.6℃)、四川合江(43.6℃)等267站日最高气温持平或突破历史极值。
公众需注意防范气象干旱,做好森林防火;关注华西秋雨及冷空气对能源保供的不利影响、天气对农业的不利影响;做好强降水可能引发的地质灾害和台风灾害的防御措施。
8月我国主要天气气候事件
一是高温日数异常偏多,区域高温过程持续影响我国。6月13日至8月30日,我国中东部地区出现持续性、大范围高温天气,此次高温过程具有持续时间长、范围广、强度大、极端性强、影响大等特点,综合强度为1961年有完整气象观测记录以来最强。8月,全国平均高温日数5.2天,较常年同期偏多2.7天,为1961年以来历史同期最多。西南东北部、华中中南部、华东中南部及陕西南部等地高温日数普遍有20至30天,比常年同期普遍偏多15至20天。
二是长江流域等地气象干旱持续发展。受持续温高雨少影响,长江流域发生大范围夏伏旱。截至8月31日,长江中下游以及重庆中南部、四川西部和东南部、西藏中东部等地存在中度至重度气象干旱,局部特旱。持续高温干旱造成重庆、四川等地山林火灾多发,长江干流及洞庭湖和鄱阳湖水位较常年同期明显偏低,对部分地区农业生产、水资源及电力保供影响较大。
三是区域性暴雨过程多。8月,我国出现8次区域性暴雨过程,影响北方和南方各有4次过程。与常年同期相比,北方暴雨过程偏多1.1次,南方偏少0.8次。其中8至10日和18至19日两次发生在北方地区的暴雨过程持续了2天,综合强度较强。
四是台风生成及登陆均偏少。8月,西北太平洋和南海共有5个台风生成,比常年同期偏少0.7个;其中2个台风登陆我国,比常年同期偏少0.3个。
五是强对流天气多发,内蒙古云南受灾较重。8月,全国共发生5次强对流天气过程,有13个省(自治区、直辖市)部分地区遭受雷电、大风、冰雹等强对流天气影响,其中内蒙古和云南等地受灾较重。
8月,全国共发布预警信息6.5万条,较去年同期相比增加26%,高温成为主要预警事件类型。其中,高温红色预警信息发布数量占月红色预警信息发布总量的87.8%。
中秋节假期天气趋势预测
预计未来十天(9月7日至16日),中东部大部分地区降水明显偏少;主要降雨区位于西藏东部、四川中西部、云南中西部、华南中南部、台湾岛等地,累计降雨量有40至80毫米,部分地区有90至150毫米,上述大部分地区累计降雨量较常年同期偏多。
中秋节假期(9月10日至12日)期间,中东部地区无大范围强降雨和高温天气、气温起伏小,总体适宜出行。
10至12日,甘肃南部、宁夏、陕西中南部、山西、京津冀、山东等地自西向东有一次降雨过程,量级以小雨为主,陕西中部、山西等地部分地区有中雨。
11至12日新疆北部多阴雨天气,量级以小到中雨为主,12日开始还将有冷空气影响新疆北部地区,带来4-6℃降温,部分地区伴有4-6级偏北风。
10至12日,浙江东南部及华南沿海、云南、四川、西藏东部等地多阵性降雨,其中四川南部、云南北部部分地区有中到大雨。
预计未来两周,西北太平洋或南海还将可能有1至2个台风生成。
9月全国气候趋势预测
降水方面:预计9月,西北地区中东部、西南地区北部等地降水较常年同期偏多,华东大部、华中等地偏少。其中,陕西西南部部分地区、甘肃东部、宁夏南部、青海东南部、四川北部偏多2至5成;全国其余地区降水接近常年同期到偏少,其中安徽中南部、江西北部、湖北东部、湖南东北部偏少5至8成。
气温方面:预计9月,全国大部地区气温偏高。其中,安徽南部、浙江西部部分地区、江西中北部、湖北东部、湖南大部、新疆北部、西藏西部偏高1至2℃。
台风方面:预计9月,有1至2个热带气旋登陆或影响我国沿海地区。
气象服务提示建议
一是防范气象干旱,做好森林防火。需注意防范气象干旱的发生发展,华东大部、华中及新疆北部等地降水偏少、气温偏高,需同时做好森林防火工作。
二是防范华西秋雨及冷空气对能源保供的不利影响。关注华西秋雨对水利发电紧张现状的逐步缓和以及旱涝急转对能源运输、电力设施的不利影响。内蒙古、东北、华北北部等地受阶段性冷空气影响,需提前做好供电应急准备工作。
三是防范天气对农业的不利影响。各地要加强秋粮作物分类管理,促进作物充分灌浆和正常成熟;利用晴好天气及时收获成熟秋粮作物。陕西西部、甘肃中东部、宁夏大部、四川中北部等降水偏多地区需注意防范连阴雨影响秋收进度。南方晚稻产区加强水肥管理、促进晚稻产量形成。长江中下游等地要关注旱情发展,做好防旱抗旱,适时播种和移栽油菜。华南和江南沿海地区,需加强防范其对农渔业的不利影响。各地仍要做好秋收作物后期病虫害的监测与防治。东北地区注意防范阶段性低温对作物灌浆的不利影响。
四是防范强降水可能引发的地质灾害和台风灾害。9月西北地区中东部、西南地区北部、西藏东部等地需加强防范强降水引发的滑坡、泥石流等次生灾害及对人民生产生活的不利影响。9月,可能有台风西行影响华南或西北行影响东部地区,需防范台风带来的强降水、大风和风暴潮灾害。
五是全国大部地区气候较舒适,建议合理安排户外活动。9月,全国大部气候舒适度可达到较舒适等级,其中,华北西部和北部、东北南部、西北地区东部,西南地区东南部多地可以达到最舒适等级;东北大部到黄淮及西北地区、新疆大部为舒适(偏凉或偏热)等级。上述地区均适合旅游出行。仅华南大部及江南东南部为不舒适(闷热)等级。建议公众在多关注全国疫情形势的前提下,按照当地政府要求,合理安排户外活动和出行计划。
热点问题解析
1.我国今年的高温情况如何?未来两周是否有秋老虎,高温是否会发展?
2022年夏季,全国平均气温较常年同期偏高1.1℃,为1961年有完整气象观测记录以来历史同期最高,高温日数为历史最多。6月13日至8月30日,我国中东部地区出现大范围持续性高温天气过程,高温持续时间长、范围广、强度大、极端性强,综合强度为1961年有完整气象观测记录以来历史最强。全球气候变暖是造成极端高温的气候背景,持续性大气环流异常是今年持续高温天气的直接原因。
预计未来两周,南方地区无大范围高温天气,出现秋老虎的机会很小;但是6至8日,湖南、江西、湖北南部部分地区有35℃左右高温天气。
2.前期南方多地干旱,目前是否已经缓解?特别是西南地区,有可能转为降雨偏多的情况吗?
8月25日以来,前期南方旱区的四川大部、重庆中北部、西藏东北部、陕西南部、湖北中西部、河南南部、苏皖南部、浙江大部、福建东部等地累计降水量普遍在25毫米以上,其中四川中部和东北部、重庆中北部、陕西南部等地超过50毫米,局部超过100毫米,上述部分地区气象干旱得到明显缓和或解除,但旱区其余地区降水稀少,气象干旱仍持续或发展。目前(9月2日监测),江苏南部、安徽南部、湖北大部、浙江大部、福建西部、江西、湖南、贵州大部、广西北部、重庆南部、四川东南部、西藏中东部等地存在中度至重度气象干旱,局部有特旱。
根据中央气象台的预报,未来十天,西南地区大部有明显降水过程。根据国家气候中心延伸期预测,9月中下旬至10月初,西南地区降水将偏多1至2成,西南东部和北部的部分地区可能偏多2成以上。上述地区的干旱将得到不同程度的缓解。
3.长江中下游秋季的降水还会偏少吗?如果发生夏秋连旱,我们应该如何应对?
7月以来,长江中下游地区降水较常年同期明显偏少,已经出现夏旱,预计秋季长江中下游地区降水较常年同期明显偏少,需密切关注可能出现的夏秋连旱及其对农业生产、森林火险、电力保供等的影响。水利部门需保障粮食生产灌溉用水。各地防火部门应密切监视火险动态和关注当地中短期天气预报和火险预报,加强森林、草原防火工作。电力保障部门应密切关注居民生活用电和工农业用电需求。
4.正值秋收秋种的关键期,近期天气对于农业是否有影响?需要注意什么?
未来10天,中东部大部地区无明显降水过程,降水量较常年同期明显偏少,多晴好天气,利于玉米、大豆、水稻等秋粮作物灌浆乳熟和成熟收获。长江中下游地区至西南地区东部降水仍偏少,江西、湖南等地农业干旱将持续,不利于一季稻灌浆乳熟及成熟、晚稻孕穗抽穗和棉花裂铃吐絮;但晴好天气利于秋收工作开展。四川西部、云南西部等地降水偏多,对秋收不利。南方地区无大范围高温天气,仅7-8日湖南、江西、湖北南部部分地区将出现高温天气,对晚稻生长略有不利。
建议西南地区、长江中下游等地利用晴好天气及时收获成熟秋粮作物;江西、湖南等地农业干旱区需科学调配水源,确保稻田用水。四川西部、云南西部等地秋收注意避开降水时段,以减轻损失。
5.关于台风,今年以来生成数量、登陆我国数量、有什么特征?今年的秋台风是不是会来势汹汹?
今年以来(截至9月6日),西北太平洋和南海有11个台风生成,较常年同期(14.4个)偏少3.4个;其中有3个台风在我国沿海登陆(暹芭、木兰、马鞍均登陆广东),较常年同期(5.2个)偏少2.2个。今年台风具有5个特点,分别是生成频数偏少、登陆频数偏少但是登陆地段集中、强度偏弱、双台风活动频繁预报难度大、极端性强。
预计2022年秋季,在西北太平洋和南海海域有8至10个热带气旋(中心风力≥8级)生成,较常年同期(11个)偏少;其中2至3个登陆或明显影响我国,接近常年同期(2.3个)。主要影响区域为华南和东部沿海区域。
6.近期世界气象组织称本世纪或出现首次“三峰”拉尼娜现象,请问如何理解“三峰”拉尼娜,对我国的天气气候有什么影响?
根据世界气象组织最新发布的ENSO公报,本次拉尼娜事件很可能至少持续到年底,成为本世纪首个“三峰”拉尼娜事件。拉尼娜事件通常在冬季达到峰值,因此如果按照世界气象组织公报所预计,将意味着连续三个冬季都发生了拉尼娜事件,世界气象组织将其称之为“三峰”拉尼娜。
统计表明,拉尼娜事件发生后,我国秋季降水容易出现“北多南少”的特征,而冬季气温偏低的概率高。但是拉尼娜对东亚季风的影响还存在年代际变化,我国天气气候除了受到ENSO事件的影响外,还会受到其他因子的作用。此外,拉尼娜事件的强度、空间型等多种指标都会造成和我国天气气候关系的复杂性。据现有的气象观测记录,“三峰”拉尼娜事件少见,个例不多(1950年以来,只有1998年/1999年、1999年/2000年、2000年/2001年连续三个冬季出现过“三峰”拉尼娜事件),还需要更多深入的研究。
7.人工影响天气有哪些技术手段?通常是在什么条件下能发挥出较好的作用?8月底,人工影响天气作业为西南地区灭林火、抗旱做出贡献,到了9月份,哪些地区需要重点关注?
人工增雨作业并不是气象部门人工降雨,也不是“凭空造雨”,而是对不能产生降水或降水效率比较低的云进行催化,用点“手段”让雨下大点儿。比如通过飞机播撒、发射火箭弹、炮弹或者高山烟炉燃烟等方式,将催化剂送到云层中,促进小水滴快速集结形成大水滴,像“卤水点豆腐”一样,把云中的水汽“点化”成雨滴,使本来不会产生的降水得以产生,从而达到增加降水的目的。要想进行人工增雨,首先天空中要有云,如果没有云,气象部门也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其次,也不是有云就能人工增雨。
能够实现人工增雨的云一般需要满足如下条件:一是云中缺乏冰核或云凝结核;二是云层厚度一般要大于2公里;三是云中要有充分的水汽循环和补充,如果云中具有较好的上升气流条件,则可以加速从云水向降水的转化过程;四是要保证空域;五是从条件预报、监测、方案设计、指挥、作业实施到效果评估全流程科学高效组织。可以说,人工增雨只能做到“锦上添花”,做不到“无中生有”。
9月,人工影响天气作业将重点关注湖南、江西、福建、安徽、江苏、湖北等省的相关区域。
来源: 中国气象局
1.文章《[长沙到贵州自驾游多少公里]长沙到贵州自驾游最佳攻略》援引自互联网,为网友投稿收集整理,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点击页脚联系方式。
2.文章《[长沙到贵州自驾游多少公里]长沙到贵州自驾游最佳攻略》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相关推荐
- . 现代买票为什么带上携程保险
- . 潮阳怎么去广州南站
- . 湖南马拉河怎么样
- . 烧纸为什么到三岔路口
- . 百色为什么这么热
- . 神州租车怎么样
- . 芜湖方特哪个适合儿童
- . 护肤品保养液是什么类目
- . 早晚的护肤保养有哪些项目
- . 女孩护肤品怎么保养的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