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中国北宋画家张泽瑞才能看到的传世名著《清明上河图》,展现了北宋宣画和延边省(即今天河南上映)河两岸清明节风俗的城市风貌。

上河即汴河。

清明节是中国传统的节日,最早开始于周朝,距今已经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据《岁月百问》记载,万物生长此时,都是清洁而明净的,故而谓之清明。同时也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一的“清明”,在此时气温逐渐升高,雨水也逐渐增多,所以也有“清明时节雨纷纷”俗语,正是春耕春种的好时节。

而在清明节的前一天,被称作“寒食节”,这一天,人们会去故人墓前祭扫,由于不能动明火,所以食物都只吃冷的,旨在追忆先祖,到唐代才将寒食节和清明节合二为一天。所以,“清明”也叫“寒食”,于是我们也就有了清明节扫墓的习俗。同时,唐朝的清明节还会放假七天,方便百姓们祭扫。与春节一样,成为全国性的重大节日。在清明节除了祭扫外,百姓们还会踏青、饮酒、插柳等习俗。所以,清明时节,既有人们的哀思,也有迎接春天的欢乐,《清明上河图》就是表现的这一节日的习俗场景。在画中,可以看到有一行人,从郊外小路往汴河城行进,轿子上用杨柳枝条装饰,就像是刚刚扫墓结束,踏青归来。而城中饮酒的欢乐场景对出可见。街道上车水马龙,川流不息,展现出热闹的节日氛围。

这幅《清明上河图》被誉为绝世之作的另一个原因,是在这体现汴河清明节时城市风貌的太平景象之下,隐晦而清晰的反映出深刻的社会危机,预示着当时北宋日趋衰亡的迹象。

《清明上河图》五米多画中有数百个人物,不同衣着,神态各异;牛马羊骡等牲畜有60多头;各式各样的车轿20多辆、船只20多艘。

各类建筑,如城楼、围墙、桥梁、房屋、走廊、巷道等,以其精妙的工笔,精致的刻画出北宋时期建筑的结构特点和审美观。

《清明上河图》遭遇战火,历经千难万险,辗转于无数收藏家、鉴赏家把玩,被帝王权贵巧取豪夺,历经磨难,最终受到时间的洗礼,才得以保存至今。这堪称中国十大传世杰作的画作,也是我国绘画史上的无价之宝。

现今在北京故宫博物院收藏的那一幅,被众多专家、学者的研究一直认为,是北宋画家张择瑞的唯一真品。在2010年上海世博会上所建的中国馆中,更将这幅惊世骇作做成了动态版。给这幅国宝赋予了新的生命。

《清明上河图》高清版下载,在公众号首页回复“清明上河图”,即可获得下载地址。

链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