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文不同寻常

荒凉的草丛中的嘉陵索道轿车。

这是中国第一条城市跨江客运索道。

它真正的名字应该叫“嘉陵索道”,但重庆人习惯称它为“嘉陵江索道”。

之所以忽然提起它,是因为前段时间我路过江北嘴,偶然看到躺在草丛中的嘉陵索道轿厢,仿佛一位被人遗弃的老人,孑立在那里,好象有话要说。

我站在它面前,端详着它苍老、斑驳的面孔,那里面写满了光阴和故事,褪色的蓝白相间色油漆仿佛还述说着当初的青春胜景,几个CQSD(重庆索道)字母标识着它不凡的身份。

其实,我认识它很久了。

它生于1982年1月1日,那会儿它可是风光无限,是中国第一条城市跨江客运索道以及中国第一条自行研制的大型双线往复式过江载人索道。全长740米,车厢最大容量46人,最大牵引速度6.5米/秒,总投资378万元。

它的建立在国内引起轰动。当年,海外的《国际旅游》杂志国际版将嘉陵江客运索道的外观图景作为封面。

刚开通那会它的票价才1角钱,我站在轿厢里面踮起脚才刚好够看到外面,索道开动后,感觉象在江面上、城市上飞一般。引得我们一众小伙伴尖叫不已,不亚于现在某歌星演唱会的现场脑残粉。

嘉陵索道其后运行了29年,其间载客量突破一亿人次,最高峰每天运载量达到2.54万人次。2010年1月,嘉陵索道被列为重庆市第二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嘉陵索道的票价也从1角变为5角、1元,一路到5元。

坐着坐着,我就长大了,青春了,结婚了,中年了。

我们一起陪伴着这座城市发展壮大,步入繁华。

嘉陵索道已经不知不觉成长为重庆的一个标志性东西,不管我们看与不看,坐与不坐,我们都知道,它就在那里。

然后……

它走的那天,我去送了它。

那是2011年2月28日,嘉陵索道最后一天运行。

那天,有数万重庆人(也有外地人)去坐嘉陵索道,现场人流汹涌,可谓盛况。一如29年前,人们排起长队,争先恐后。

只是这次的主题叫“送别”。

嘉陵索道一如既往地一班一班地开,人们纷纷拍照留念。现场来了很多记者和摄影好爱者,他们用镜头记录着这座城市这个不同寻常的时刻。

我再一次乘坐了索道,让嘉陵索道最后一次带我“飞”。

晚上7点35分,嘉陵索道江北城站送走最后一批乘客,关上了闸门。

嘉陵索道的生命正式终结。

……

2013年12月底,嘉陵索道开始拆除。

其间,我到索道的渝中区站楼去看了一次,留下了它最后的影像。

三个月后,索道的渝中区站楼被夷为平地。

至此,嘉陵索道除了江北城站楼没有拆外,其余已全部拆除。

几年后的一天,我到江北嘴拍照,碰到一位老婆婆,扶在栏杆上往索道楼张望。我问她在看什么?她说,她以前住在江北城,她家离索道只有几分钟的路程,平时坐惯了索道。现在她的家已经拆迁,搬到南桥寺去了。但她还经常乘车过来看看,她说她在这里生活了六十多年,有点舍不得……

我在想,如果嘉陵索道知道现在长江索道(紧邻东水门长江大桥)的票价已经涨到单程30元一张了,每天仍然有大量游人(特别是外地游客)趋之若鹜,来体验在山城上空飞翔一把的感觉,会不会哭晕在厕所里?

因为当初拆除它的最大理由,就是旁边修了千厮门大桥,以为没有人会再坐索道了。

但常常,我们以为的都是错误的……

对于放在荒草丛中的索道轿厢,我觉得我们对它缺乏足够的尊重。它为我们这座城市服务了29年,应该有个更好的归宿,比如工业博物馆什么的。而不是在这里栉风沐雨,被人遗忘。

据说,嘉陵索道以后将会复建,地址在上游的化龙桥重庆天地那里。

但稍微懂些文物保护的人都知道,这种复建的价值又有多大呢?

现在嘉陵索道的江北城站楼不知什么原因,被围墙围着,至今还没有拆除,静静地屹立在那里,仿佛在坚守着什么……

2011年2月28日,最后一天运行的嘉陵索道

一位男子在等待索道过来

一位母亲抱着孩子在等待乘坐索道

一些摄影人在拍摄乘客

一位女子在索道轿厢里面

一位乘客举着“再见,嘉陵江索道”标语告别

2013年12月,一位男子走过开始拆除的嘉陵索道渝中区站楼

2013年12月,一位拆建工人在索道渝中区站楼上吃饭

渝中区站楼上的索道牵引设备

索道电动缆绳设备

索道内部的员工工作安排计划

嘉陵索道运行控制设备

索道内部的标语和时钟

已经发黄的索道员工宣传墙

一部老式的拨号电话

2014年3月,一位老人从索道渝中区站楼废墟经过,后面铁门内的索道楼已经夷为平地。

2016年4月,这位来自南桥寺的老婆婆曾是江北城居民,她专门乘车回来看江北城和索道

2017年3月,荒草中的索道轿厢,仿佛在述说着什么……

-END-

版权声明:

本平台所发图文均为原创(特别注明的除外),版权所有,严禁转载。擅自使用,将追究法律责任,并索赔10000元/篇。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