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去过很多公园,与这五千年的文博园相比,只是感慨,文博园真的不负“博”字!

我先给你看游览地图

计划占5000多亩,5000年文博园分为五期建设,由五大园区组成,分别为“一梦千年”。

景区、“十里画廊”景区、“百年风云”景区、“千秋马坊”景区、“万代东根”景区。

你放心,要想逛完,没个两三天是下不来的。

下高速口,便看到入城门楼,没想到一个小小的山区县城竟然有如此恢宏的景区啊。

这是一个非常棒的主题公园,不同于小朋友们常玩的游乐园,园区按历史的朝代顺至更迭,从秦皇一统到唐宋的昌盛,从明清君主的扼腕长叹到中国开国领袖的指点江山,把千年的文明史凝聚成一个个盛衰更迭的故事,让我们可以清晰地触摸到一个个朝代的绵长脉络。

文博园总共五期,这次我们游了一期、二期,一期叫一梦千年,二期叫十里画廊,隔着一条大马路,都挺大的

常常有人说,要了解中华五千年文化,太难了,因为太博大精深了。别灰心,我告诉你一条捷径,去安庆太湖五千年文博园里面转一圈就可以了!比课本上生动有趣,一看就记得住。真的,不骗你,一般人我不告诉他。

西安素有“给我一天,还你千年”的说法,只是在那里让你领略的是千年以前的世界。而在这,是让你感受到整个中华文化千年的走向

景区入口的两只麒麟超赞,说起来还大有来头呢。它有别于当今中国其它地方的“九龙”。御道采用的草白玉雕刻是来自有两千多年雕刻历史的“雕刻之乡”河北曲阳。左麒麟脚踩竹笺,代表“文”,右麒麟脚踏利剑,代表“武”,一文一武,两相照应。

我们在麒麟前拍了合影后,就拾级而上。细心的人数了一下,有三级35个台阶,中间是传说中的“九龙御道”,九条龙体态矫健,龙爪雄劲,搁在古时,我等寻常人不得走此御道。

上了台阶才是景区验票口,文博园光一期的面积就很大,景点很多,基本路线是:主大门→中华孝道园→龙行天下→古南岳→三教合一坛→五千年文化长廊→徽州文化村→文化古栈道→国际诗林→炎黄二帝→老子→孔子列国行→问天阁→龙飞凤舞→皖街→五千年根雕文化园→主大门。

无论你发迹到马云还是王健林这种程度,都请勿数典忘祖,眼前的寻根问祖文化墙就是在提醒你,快找找你的姓在哪儿。每一个方块字模内的姓氏都以阴刻或阳刻的方式雕刻而成,并配以古典文化图案点缀其间。不禁击掌佩服策划者的匠心独运。

讨个口彩是炎黄子孙的祝愿,福如东海文化墙上有一百个不同字体的福字。

中华孝园是以元代郭居敬辑录的“孝感动天”、“戏彩娱亲”、“鹿乳奉亲”、“百里负米”、“啮指痛心”等“二十四孝”故事为原型,用大理石雕塑形式生动形象地呈现在游人面前。

就连地面上也用汉白玉拼接了一个巨大的“孝”字,人行其上,寓意“尽孝之道”。

相邻的是个非常漂亮的盆景园,不逊于苏州的园林。

远处有一座老子天下第一的巨型石雕,这是目前世界上最大、最高的老子像,只见他双目微闭,似在沉思,显露出圣人的智慧。上面刻有“老子天下第一”六个大字,这字,配这表情,还是很到位的说。

以前总感觉自己是旅行家,原来是假的旅行家,人家孔子才可是真的,你看他又去周游列国了。

原来,圣人之所以是圣人,关键是要行得远。

加油,撸起袖子继续往前走!

巨人也爱结伴,旁边是汉武帝刘彻行南巡狩,登封天柱山,号南岳,自此有了“汉武拜岳”之说。对了,天柱山就在太湖的隔壁县哦,也绝对值得一去。

文博园还有趣地将孔子、老子、释迦牟尼共居一园,隔空对话,让他们的思想和睦交融,正所谓儒、道、佛“三道并流”,“三教合一”。

前方是文化长廊,这里有帝王雕塑群、千米浮雕墙、日晷等,精雕细刻的千米浮雕墙展现了从盘古开天辟地到宋元明清历史上诸多的大事件。

这条文化长廊与北京的颐和园长廊比起来,也算是各有千秋。颐和园的故事是画在横梁上,而这里是雕刻在一面墙上,一个是彩绘,一个是铜雕。哟,这不是三国的事情吗,刘关张桃园三结义呢!这不是清朝的事吗,皇太极正继承皇位呢!咦,这不是战国的事情吗,勾践在卧薪尝胆呢!

再往前走就是秦始皇陵兵马俑,仿得很像,几可乱真。

高大挺拔的秦始皇塑像肃穆威严,头戴皇冕,左手握着宝剑,右手指向前方,有指点江山之意,城墙两侧的“兼并天下,一统江山”鎏金大字,将他的抱负诠释的淋漓尽致。

一号坑内阵容整齐,一列列的兵马俑严阵以待。

穿越时空的旅行,见证中华上下五千年文化精髓。根雕艺术、烙画艺术、园林艺术…处处充斥着文化气息,让我傲游于艺术的海洋中。

五千年根雕文化园是亮点,这里有上万件藏品,为中国最大的根雕艺术展馆。每个栩栩如生的木雕都是选用名贵的荔枝木、鸡翅木、金丝楠木、红豆杉、榧木等稀罕材质雕刻而成的,仅5吨以上的巨型根雕就有1000多件,有多项获得世界吉尼斯之最。

万件作品无一雷同,品味高雅,艺术厚重,是中国根雕文化的最高体现。

而最让人赞不绝口的还是这儿的镇园之宝——《清明上河图》。它既宏伟又精致,对人物的雕琢甚至精细到了每一个表情,极具感染力和震撼力,是世界上最大的《清明上河图》。据说价值7000多万元,实在是旷世巨作。

那些千姿百态、形态怪异的枯木老根,经过能工巧匠的妙手,顿时化腐朽为神奇,像是千古神话“女娲补天”、雄健威猛的豹子、汗血宝马、慈祥憨笑的弥勒佛……

令我印象深刻的还有中国民间艺术——烙画。烙画距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却仍然不被淘汰,它古色古香的高雅情调被赋予在一幅幅精美绝伦的画上。

这是火与木互爱的艺术。谁说火与木不相生,打你脸了。

我们有幸参观了烙画大师现场制作烙画,他们炉火纯青的技术让我佩服。

万佛塔由草白玉筑砌而成,塔高7层,呈8面,塔身逐层收紧、渐迭而上,使塔显得更加雄伟挺拔。塔的外壁上雕满了佛像,造型栩栩如生,具有唐代遗风。因整座塔雕有5800余尊佛像,故称万佛塔,为目前国内供奉佛像最多的塔。

接着进入徽州文化村,跟随先祖,农耕火种,一路音乐随行,沿途的人物造型都生动传神。

大王叫我来巡山,山顶上有一座高耸入云的盘龙,此龙为目前中国最高最大的盘龙。

凤翔其侧,以喻龙凤呈祥。

第二天下午,我们再次入园,把头天上午没看完的继续扫光。

这里仿建了一座圆明园遗址,大家不要苛求太多,眼前虽残败,但重要的是可以给你补上好好的一节历史课。

这里还有着国际诗林,特别是那些树着的树木,我以为是假的,后来才知道全是阴沉木,导游说都是从三峡的江底打捞上来的,价格都不菲呀。

有人喜欢热闹,就有人喜欢安静。这条光影长廊简直就是热闹灯会中的一股清流,如果有女票的话就牵着她的手去散散步也是极好的,还没有女票那就去偶遇一个吧。

这场灯会上,还有一个地方也很值得一看。前面是精彩的光影水幕秀,后面是绚烂的灯幕,光想想就觉得很美了吧。似真似幻的水幕灯光给人带来了无与伦比的视觉享受。

这些挂着的灯在制作时耗费了超长工时,听说每一盏都很贵,一盏大概也就几台iPhone X的价格吧。

简直不要太开心哦。

十里画廊才不是阳朔的版权,第二天上午我们越过宽阔的街道,来到对面的文博园二期“十里画廊”景区。

原以为二期就是外面那些仿古建筑,结果走半天发现还有检票处,里面才是天地啊,真的不虚此行。

外面的小雨逼迫我们走进室内的奇石园,这些奇奇怪怪的石头的艺术价值和视觉震撼像昨天的根雕馆一样再次惊到了我,制作大师们将冷冰冰的石头赋予了其生命与情感。

化石馆让我第一次见到那么多的生物化石,有很多好宝贝,值得一看。

奇石馆有很多奇形怪状的石头,各种值钱的。

还有N多矿石,随手顺走一块,下半生就不用上班了。

伙伴们躲雨闲聊时,都集体在谈这个话题了。

老板,我有料要报。

看见五花肉、土鸡蛋、猪肘,我饿了,可主人不让我吃这桌满汉全席,说是吃不得,也吃不下,因为这都是石头。

别骗我,明明是108道菜好嘛。竟有这样的操作。

与一期的根雕馆不同,二期有木雕馆。

此次文博园之行恰逢蒙蒙细雨,行走在湖畔的柳梢下,清风拂面,丁香姑娘,你撑伞了没有?

水面上升起薄薄的雾气,随风氤氲,让人如置画中。

好一派“烟雨江南”,小桥流水,渔舟唱晚,水乡味十足。这太概是乌镇吧。

走累了,坐在湖边小亭里,看着湖中涟漪,想想心事便是极好的。

朋友,你是要去对岸吗,我渡你到人生的彼岸。

状元楼、榜眼楼、探花楼,一楼一命运。

茶马古道也被搬进了五千年文博园,是游客点赞最多的一个馆。

它生动形象地展示了从古道起点到终点的全程,让观众在短时间内看到了漫长路途的艰辛以及致富后的喜悦。

看了几十年的清明上河图都是平面的,今天在五千年文博园见到立体的了,开了眼界。正所谓不去看世界,哪来的世界观。

清明上河图不再只存在纸上画中,它从画里走了出来,真真切切的建立在这里。

设计者利用平缓的山坡地势,按1:1的比例还原了当年的东京。我是大写的服。

你看那清明上河图,千姿百态的市井人物活跃其中,似实又虚,或喜笑高呼,或细语攀谈,或行色匆匆,或闲庭信步。

更多的是展现劳苦大众的小日子,他们或是推着辎车,或是担着粮食去市场上换取妻女的粗布、扎辫的红绳。

千年前的繁华,都无声的演绎在现代气息里。行走其中,耳边传来的赞叹声不断。大手笔啊。

张择端绝对想不到他笔下的繁华汴梁被安庆人从平面变为了4D,也想不到他为后人创造了这么多GDP。

“一梦千年”,梦到的是市井百态,梦不到的是沧海桑田。珍惜当下,便是千年文博园对我们的诉说。

五千年文化又怎少得了近代史,提起这段历史满眼都是泪啊。

喜欢民族文化的人,无法不爱上这里。这是一个大教堂,或者说是民族文化教育学校,我感觉以前去的主题公园都白去了。

读者君看到这里,千万别以为五千年文博园就这些东东,我只反映了它的九牛一毛,相机直接拍到没电,由于多得记不住,不知道哪是哪,所以择记得清的说。

无论哪天哪个季节,你走进五千年文博园,都能感到中华五千年极富生命力的灿烂文化如阵阵暖风向你吹来。在这个金碧辉煌的文博园里,中华文明的历史已浓缩成了一幅幅精美的画卷,只待你来打开

对于每次旅行,美食都是不可或缺的。甚至,我们会为了追寻美食而踏上旅途,有很多关于旅行的记忆总是离不开美食,那些记忆绝对不能容忍味蕾上触觉的缺席。

到太湖当然也不会让你失望。

这个东东大家见过吗?嘿嘿,没有吧。

这东西名字叫“生条”,听说之前其实是叫“僧条”,是当地的大德高僧发明的,用大豆、菜籽油反正我也不知道具体是经过什么工序做成的,反正制作过程很繁复。后来有一个唐朝皇帝唐宣宗落难到此地,也就是我们看甄嬛传里面那个装疯卖傻36年最后当上皇帝的那个,当时为了躲避祸乱到了太湖,遇到一个农家姑娘产生了情愫,当时落难的时候这个姑娘天天给他送饭,吃到了“僧条”,因为当时不能违反寺规,所以也没跟姑娘表达情意。后来当上皇帝后,准备派人接姑娘进宫,但是姑娘只见大队人马进村找她,以为是飞来横祸要将她捉拿归案,就上吊自杀了。皇帝听说很愧疚,知道“僧条”制作过程要经过高压、高温油锅,联想到自己坎坷的经历,御笔写下“浴火生”三个大字,寓意“浴火重生”一来纪念那位善良的姑娘,二来激励自己要当个好皇帝,并且将“僧条”改名为“生条”。后来这位皇帝也果然没有让人失望,勤于政事、励精图治,他在位时,国家安定繁荣,成为唐朝后期一个转折点,差一点就突破封建王朝的魔咒,让唐朝成为经典王朝。也被后人称为“小太宗”。

所以,到了太湖就不得不尝尝这里的“浴火生”生条,这道美食可是被央视《舌尖上的中国》、《乡土》《探索发现》等栏目先后报道的哦。

“到太湖不尝尝浴火生生条,就好似去天津没有尝尝狗不理包子!”

我一连几天都吃了,味道真的超赞!我不是美食家,没法形容出来那个味道,反正非常有嚼劲,非常入味,真的值得一尝。最后走的时候我还带了两大盒,哈哈,带回去给家人尝尝。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