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个朋友给我打电话,说想开一家人力资源公司。

事情的原因是这样的。

朋友有写字楼的小房地产,面积约为100平方,每月租金为6000韩元。

一个90后的小伙带着几个小伙伴租赁了他的房间,开了一家人力资源公司。房租是三个月一交,前几天他去收房租时,发现小伙子开上了一辆崭新的宝马X7。两人一攀谈,朋友不淡定了。原来这个小伙三个月实现利润300万,然后贷款买了一辆新车。

疫情之后很多公司有转型,很多人重新换了工作,也有很多人希望有所突破。创业自然也是其中的一种选择。

我在网上搜索了一下,确实有一些关于年轻人选择人力资源公司作为突破口,然后创业成功的案例。也有小伙伴在人力资源公司做兼职,赚了不少生活费的例子。当然也有一些唱衰的帖子。

其实创业是个挺复杂的事儿,需要个人的智商、情商、人脉、资源等等很多东西。但我们今天抛开这些不谈,仅就业务展开一些讨论。

一 开办事宜

笔者在武汉,咱们就以武汉市新注册人力资源公司的重点环节介绍一下。

人力资源公司注册需要几个必备条件,包括:

1、注册资金200万元,注意必须是实缴,而且是需要有会计师事务所出具验资报告的;

2、需要有大于80平方米的办公场所;

3、需要至少有5名具有从业资格证的全职工作人员,这里讲的从业资格证不是人社部的国考证书人力资源管理师证书,而是本地人力资源主管部门主办的关于人力资源公司从业人员进行相关培训发放的证书。可以通过网上报名,学习合格后获得证书。

准入的门槛主要在于资金。

将相关的公司注册资料在行政审批窗口提交后,会有工作人员到现场核验办公场所等资料,一切通过后,会发放三个证书,分别是营业执照、人力资源服务许可证和劳务派遣经营许可证。

拿着这三个证到所属行政区划的人力资源管理局市场处报道后,公司就可以开始正式运营了。

二 传统业务

传统人力公司主营业务主要包括人事代理、招聘外包、职业培训和劳务派遣几个主要的业务。其中职业培训还需要到人社部门备案,获得相关的职业技能培训资格。

1、就招聘版块来说,分为高低端两种。

高端的就是我们常说的猎头服务,想必大家都看过《猎场》这部电视剧,剧情跌宕起伏,胡歌的表演让人心潮澎湃。不过我要说的是,日常的猎头工作其实还是挺枯燥乏味的。一般的猎头公司都会使用一套功能强大的软件,通过各种渠道收集储备特定领域的专业人才,并且还会实时跟踪,更新候选人的职业动态。收集的方式多种多样,有自建网站的、有与头部人才网站合作获得简历的,通过新媒体手段自建私域流量的。今年3.15央视曝光求职者个人信息隐私泄露后,猎头公司获得简历的渠道大幅收窄,资源逐步向平台公司聚集,比如猎萝卜、禾蛙等,大家有兴趣的可以去了解一下。

低端的或者更确切的说法,叫做普通招聘,主要集中在一些招聘难度比较大的岗位,比如生产线技术工人。招聘普通工人的渠道有校招、农村代理、自媒体流量私域等。因为现在人力资源公司数量很多,所以招聘需要更加下沉。比如校招,通常需要定点扎根在某一个学校,长期贴身服务。农村代理,只适合于一些利润比较丰厚的大订单,需要公司将大部分利润让渡才能稳定提供候选人。自媒体私域,包括各种形式的沟通交流方式,比如微信群、微站、抖音粉丝等,笔者自建过相关渠道,定点做某一个领域的招聘,还是颇为有效的。

值得一提的是,人力资源公司快速盈利一般是接取一些大工厂的订单,这些订单都呈现量大、利润高的特点,高峰时期甚至价格会溢价50%-200%。但想要签署合同,这些大厂通常要求供应商缴纳数量不菲的押金,数额从十万到数百万不等,这个要引起创业者的注意,不要头脑发热贸然进入行业。

2、关于劳务派遣

笔者在之前的文章中,有写过。从法律规定的层面来看,劳务派遣针对的人群是企业是临时性的、可替代的人群,且占比不得超过企业总人数的10%。因此实际的应用中,一般是政府和机关单位采用较多,企业层面则多数是工厂使用,一般企业采取这种方式的机会不多。而且,从监管的层面来看,对于劳务派遣的监管是趋紧的,尤其是企业如果要上市,对于劳务派遣的审核也尤为严格,审查的关键点包括:(1)拟上市企业劳务派遣用工的比例、岗位等是否适合规定,劳务派遣用工是否合法合规;(2)劳务派遣单位是否具备相应的业务资质;(3)劳务派遣单位与拟上市企业及其关联方是否存在关联关系,是否存在通过劳务派遣用工降低成本、转移利润的情况。

笔者认为劳务派遣的市场是趋于饱和的,劳务派遣属于逐渐消失的用工形式,其应用场景和范围不够宽广。

三 新兴业务

随着新经济的发展,人力资源行业也出现了一些新的亮点。

1、“灵活用工”,实质是业务外包

其核心模式就是把企业的一部分业务通过发包的方式,签署给灵活用工平台,然后再由平台转包给原来是企业雇员的自然人,从而变雇佣关系为业务合作关系。这个模式的好处在于:

(1)、平台通过批量帮助原来的自然人雇员注册工商户,解决资金流转和税务问题,让自然人可以顺利地从企业拿到报酬;

(2)、企业通过将雇佣关系变为合作关系,解除了用工劳动关系,降低了社保成本和用工风险;

(3)、自然人通过注册商户,使得有一技之长的人才可以承接多家企业的订单,提高了收入。同时,通过平台代办税收核定,通常可以获得较低定额税率,使得个体在所得上面获益。

目前市面上有不少灵活用工平台,在上海江苏等地还有一些得到当地人社和税务部门支持的企业,发展比较好。想要入行的朋友,笔者建议可以不急着先成立自己的公司,先试试做一下他们的业务本土加盟。

2、职业规划与人才测评

职业规划在前些年,还仅仅是人力资源专业知识六大板块的构成部分之一,传统的叫法是就业指导,多数是在学校里面,以教师为主导的。这个业务真正在市场上落地,能够获得盈利的不多。但这几年,随着大数据、云计算技术的发展,职业规划的科学性更强,呈现更为清晰,市场的接受度也大幅上升。

作者一个朋友的孩子去年高考,到处咨询应该报考什么专业。他的家长咨询了很多知名的高校老师、企业老总,同时他还花了7000元咨询了一家职业规划机构。结果是机构的咨询建议与业内的这些资深专家推荐有高度的重合性。而且职业规划机构给出的建议更加理性,从专业的选择、大学期间的努力方向以及就业岗位和发展道路都很明确。

这类咨询的业务囊括实习指导、就业推荐,以及相对高端的企业经理人培养、家族传承人培育等。与之匹配的工种职业生涯规划师也逐步成熟,并为市场所认同。

与职业规划想匹配的业务是人才测评。人才测评的理论基础来源于国外的人格理论,本身是一门新兴的学科。测评报告的用途除为个人职业规划做为基础之外,很多大中型企业也会引入测评,判断人才的适用性于职业性格风险等。

3、职业培训及企业人力资源培训

人力资源公司的传统培训业务,是指的职业资格和职业技能培训。这个上文提到过,是需要到人社主管部门备案,本身有一定的准入资格,包括教学场地、师资力量和运营资金,这个市场通常都比较饱和了,体现在市面上就是某某职业技能培训学校等,新入行的一般不会选择这个领域。

人力资源是一门科学,随着学科本身的发展,其理论知识和实操技巧日渐丰富,加上互联网技术的深度应用,对于人力资源管理,尤其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咨询和培训,也成为了一项业务。但遗憾的是,由于进入门槛较低,这个市场迅速红海,并且陆续饱和。目前市场这方面的头部企业有怡安翰威特(AonHewitt)、智睿咨询(DDI)、美世(Mercer)、韬睿惠悦(TowersWatson)、合益集团(HayGroup)、中智(CIIC)、德勤人力资本咨询(DeloitteHumanCapitalAdvisoryServices)等。

4、人力资源信息软件服务

随着软件技术的逐步成熟,各行各业都在将管理流程信息化,人力资源行业也不例外。目前行业的龙头企业包括:思爱普(SAP)、甲骨文(Oracle)、IBM智慧团队(IBMSmarterWorkforce)、克罗诺思(Kronos)、ConerstoneOnDemand、北森(Beisen)等,一些传统的财务软件企业,比如金蝶、用友等公司,也将人力资源管理模块加入。随着互联网技术方兴未艾,在人力资源领域的应用不断深化,从传统业务的重组赋能,到新兴业务的承载平台,甚至由于新兴技术本身的特点,而衍生出来新的人力资源业务模式,都层出不穷,蕴含着很多机会。

四 存在争议的地方

人力资源公司的运营其实疑难的地方很多,下面就两个最近讨论很多的话题简单说下。

1、人力资源公司的利润是不是侵占了工人的工资?

从实操的层面来看,确实存在这种可能。但是从整个市场的大面以及人力资源公司的长远发展来看,侵占员工的工资,本身是一种饮鸩止渴的行为,并不为主流的人力资源公司所看重。据人社部2019年的统计数据,全国共有4211万家次人力资源服务机构,整个市场的份额虽然呈现上升的趋势,但市场竞争也越发激烈。在这种情况下,人力资源企业比拼的是服务质量,而不是看谁家更会做小账。

2、代缴社保业务能不能做?

其实这里面有个误区。我们一般将人力资源公司的业务有社保代理业务,他是一种流程外包,是在企业自己没有HR或者在外地没有相应分支机构和HR,但确有员工的情况下,由人力资源公司来代为办理。但在实操中,也有一些人力企业甚至是平台公司,承接代缴社保业务,这有可能引发法律风险。

前不久,广东省人社厅和广东省公安厅联合印发了《广东省查处侵害社会保险基金行为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对骗保行为进行了规定,对社保代缴业务就敲响了警钟。

社保代缴,是指个人与单位并不存在实质的劳动关系,只是个人将社保挂靠在单位里,从而达到参保条件,骗取社保待遇的,属违法行为。

总体而言,人力资源公司的运营是一个系统复杂的工作,尤其是公司涉及的“产品”是一个个鲜活的人类个体,具有很多不确定性。如何才能做好,大家可以一起讨论,集思广益。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