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最受欢迎的奢侈品牌,可能要数保时捷!

这里的火不是销量持续上升,而是受到投诉,使网络火热起来。

事件的开端应该从去年开始……。

2021年,由于芯片不足,保时捷、帕梅拉、卡宴内等部分车型的电动转向柱脱销,只能换成手动调节转向柱。与此同时,保时捷向车主承诺,在相关芯片短缺情况得到缓解之前,将通过改装恢复这一功能。

当然,在核心不足的环境下,这种处理是站不住脚的。毕竟,明显的缺陷并不影响车辆的正常驾驶。此外,保时捷后续会将免费升级(升级)为车主提供电动转向支柱,车辆性能恢复如初,大家都很高兴。(威廉莎士比亚,美国作家)。

遗憾的是,由于无法预测今年第一季度末电动调节功能相关芯片的到达时间,保时捷总部取消了国内市长/市场电动电动发动机的恢复计划。此后,当局只提供了2300韩元的商品券作为补偿。车主想自己更换电动转向柱,费用在3万韩元左右。

手动和电,可以引起极大的兴趣!

一般来说,转向系统分为机械部分和芯片部分。手动和电动转向柱不影响车辆转向系统的自我调整和安全性,但拥有电动转向柱意味着驾驶员可以通过电动调整来调整方向盘的前后、高低。进一步实现方向盘内存、舒适进入等功能。该功能在汽车企业中以舒适的配置经常用于营销宣传。

通过相关资料,电动调节手柄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电机,另一部分是计算机相关模块,这两部分构成了整个调节系统。

以前保时捷是发往全世界的车辆,电机是在工厂装配线上提前完成的,只是模块组不足,模块的芯片受到不足的影响。(威廉莎士比亚,Northern Exposure(美国电视剧),)相关行业人士表示,保时捷目前运往中国市场的车辆完全是手动转向汽车,没有电机部分。

也就是说,车辆配备了完善的手动调节系统,不能安装电动调节模块,但保时捷仍然按照电动转向柱价格收钱。(威廉莎士比亚,Northern Exposure(美国电视剧),汽车名言)据了解,与电动转向柱减产相关的保时捷新车超过2万辆,以电动转向柱的总成本1.6万套为基准,保时捷这波可以节省3.2亿韩元。

这是正确欺骗国内消费者!

当然保时捷也不是傻瓜,怎么能“抢”到嘴边的肥肉呢?那你得动一下手腕,不是吗!

进入目前中国保时捷官网的选项页面后,除了911涡轮S系列、Cayenne Turbo系列、Taycan电场和Panamera电场外,转向柱电动调节和转向柱位置记忆功能不再是14/18方向电气石(代码Q2J/Q1J)

在此之前,要知道保时捷的电动转向柱不是为了提高用户费用,而是包含在“有内存功能组件的前排舒适座椅”套装中。简单的理解是消费者买新手机的时候一样,前置摄像头是自己带的,不是。

加价升级或选装的。

而如今,保时捷竟然将电动转向柱“踢出”了套装。作为对比,美国官网在相同的位置只说明了等车周期会变长,没有标注电动转向柱相关信息,保时捷对中外市场的区别对待可见一斑。

不仅如此,在消费者曝出保时捷拒不履行更换电动转向柱的行为后,后者在与消费者签订购车合同中加入一行小字,“甲方(也就是买家)非出于生活消费目的而购买本合同车辆”。

可能很多人还不懂这句话代表什么含义。要知道,如果消费者为生活消费需要购买商品,可以受到《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保护,但如果以非生活消费需要购买,则不适用“退一赔三”的规定。

值得一提的是,当初,保时捷在与车主签署更换电动转向柱相关内容的合同和履行环节也“留了一手”。书面来看,保时捷通过协议答应后期为车主免费更换电动转向柱,但协议没有规定双方的违约责任,这在某种程度上规避了用户追究保时捷的违约责任。

由此可见,保时捷是在处心积虑恶意规避相关法律法规对消费者的保护。

俗话说,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当消费者发现被欺骗后,开始了他们的维权之路。

日前,有部分车主收到了保时捷新一版合计17,300元的补偿方案(交车时的3500元代金券+芯片成本2300元维修基金+客户补偿11500元维修基金),但这部分补偿依然是以代金券形式而非现金发放,其诚意寥寥。

(中国官网选配页面)

(美国官网选配页面)

而车主的诉求也相当简单,保时捷召回该批车辆,统一安装电动转向柱,承诺延长质保时间;车主有权选择退车,或者返还补装现金。

不过,目前保时捷并没有针对车主的诉求进行相关的回复。

据相关律师解释称,即便保时捷公司没有欺诈消费者,其致车主公开信中已明确表示不再兑现后续补装电动转向柱的承诺,也属于违约行为。要知道,尽管疫情可能导致后续补装成本的增加,但保时捷公司应该且可以预见,疫情对其可能产生的商业风险。因此,不得以不可抗力为由主张减免其应承担的违约责任。

同时,保时捷公司单方提出的“补偿2300元代金券”的解决方案,显然对消费者不公平、不合理。即便是此后的新版补偿方案,也欠缺其合理性。​

写在最后:

2021年保时捷全球销量为301915辆,同比增长11%。其中,中国市场交付95671辆,同比增长8%。中国市场也连续第七年成为保时捷品牌全球最大单一市场,占其全球销量的31.7%。

可见,中国市场对于保时捷品牌的重要性毋庸置疑,但在此次“减配事件”中,保时捷却表现出了让消费者难以理解的不负责任,甚至中外市场的区别对待也令人感到不齿,与其豪华品牌的定位相差甚远。

要知道,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还望保时捷谨言慎行!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