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时候我觉得现在的新车越来越缺乏趣味,或者特别令人感动的地方很难。技术的进步带来更加文明和人性化的经验,但同时也使同质化变得普遍。也许现代人更贪心了。为了满足这一欲望,很多新车正在朝着均衡的方向发展。开车方便舒适,装修也要豪华有质感,互连技术也要丰富。老实说,新车给我的感动,即使是十年前的思域,也不可能比旧车深刻。(阿尔伯特爱因斯坦)(美国)。

眼前的这八大使役已经经历了超过17万公里的洗礼,对很多人来说真的不少。以现在的换乘频率来看,可以说是天文数字。但是本田的保证率一直很高,里程不低,但成色还算不错,再加上相当调皮的手动版本,发挥了操作魅力,受到了很多玩家的追捧,所以10年内走17万公里也能卖出4万多韩元的价格。(威廉莎士比亚,Northern Exposure(美国电视))。

4万多美元买17万公里的旧车,到底值不值?很多人看到高里程后可能会惊慌失措。背后是无尽的汽车维修,害怕寻找配件,担心耗时、费力、费力,无法讨好。幸运的是,这是部。换成同样里程的欧洲豪华车,真的能修好天价。17万公里仍然是青壮年时期。三大部分毫无瑕疵。买回来后,换了潮汐方向的油管和一个轴,再加上电车油水等,前后只要花5千多美元就能完成。相当放心。(大卫亚设)。

9RhjzELuh8%3D&index=7" width="640" height="427"/>

其实只要选对车型,玩旧车未必就是个深渊巨坑,并没有大家想的那么可怕,而最大的成就感,就是在你用心整备之后开上它,会发现所有的付出都有等价的回报。八代思域有不错的运动基因,在当时也是操控感突出的热门家轿,十年后再驾驶它,依然能回味这份味道,首先是驾驶视野相当好,从车内看出去是一片通透,没有什么盲区,身形紧凑加上前后悬极短,就算是第一次开,亦能轻松感知车辆四个角的位置,穿梭在狭窄的道路是得心应手。

双层仪表的设计,也是视野良好的来源之一,这设计在当时是独特的,不仅同级对手没有,级别更高的车型也没有这种创意,是为了让驾驶变得更专注。不要以为只是简单分了层,背后是优秀的人机工学设计,因为要考虑方向盘的环身粗细、大小,不同人的坐姿高低等,基本很少听见有人会抱怨读数遮挡。那个年代的思域,会将驾驶这件事考虑得更细致,不像现在有多功能大屏那么先进,只能通过巧妙的设计来实现,其实更能体现工程师的出发点。

亲和力高是八代思域的特点,方向盘、档杆、踏板,这些操作起来都相当顺手,离合结合点有足够的宽容度,但不会模糊不清。别以为这只是普通的买菜车,开起来绝无沉闷可言,而且不需要很高超的技术,只要懂一点驾驶技巧就乐趣十足。R18发动机看似买菜节能,也不会在高转爆TEC,但开上路的第一反应就是,动力输出线性又直接,低扭动力尤其充沛,比现在的涡轮车还要好得多,简直是代步行走的神器,油门也不像九代那么敏感,但空档补油时同样有快速响应,当然了,激烈一点开,尤其到中高转还是不如低转有惊喜,但不至于断层式的变化。

开这辆八代思域,不自觉就会想把它开快,一是动态表现能给我信心,二是容易获得较大的满足感,这种满足感不是来自加速力度有多猛,而是因为沟通感,跟车有清晰的交流。路感有丰富的反馈,无论是从方向盘还是座椅上都能感受到;5MT的入档手感干脆利落,虽然没有太强的吸入感,但不带一点犹豫;发动机声浪不会销魂尖叫,但浑厚的声线很有运动感,听觉、视觉、触觉一起营造了不俗的刺激感,让你误以为在高速驰骋,实际上是:一顿操作猛如虎,一看速度六十五,对于一辆想突出运动感的家用车,能让你在安全合适的速度下享受丰富的乐趣,不是正合此意吗?

简单直接、高效,是我开完八代思域最大的感受,这个理念也贯彻在其他方面,例如车内的空间布局,同样不是用一些高成本的方法,而是通过巧妙的设计编排来达到。均衡、兼顾多方面是汽车发展的大潮流,偏科生是很难长久生存下去的,尤其是面对最广泛的受众,但同样是往均衡化发展,新车和以前的旧车最大的区别,在于实现途径不同,新车的解决方法很趋同,但旧车有个性纷呈的法子,可能这就是旧车的魅力,也是新车给不了的感觉。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