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是世界文化中非常重要的数字。

儒家的三:“三皇”:天皇、地皇、泰皇。三才:天、地、人。三纲:父为子纲,君为臣纲,夫为妻纲。佛教中的三:佛教“三宝”:佛、法、僧。三界:欲界、色界、无色界。老子的道德经中有“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希腊神话中的世界三大神:宙斯、波塞冬、哈德斯。等等案例无不表明人们对数字三情有独钟,反过来,数字三对人们的影响也是极其深远的。具象一点说,就如汽车界的宝马三系。

作为入门级豪车的宝马3系,自1975年面世至今已有44多年历史。它是宝马家族中的销量之王也是无数人心中“驾驶乐趣”的代名词。

第一代宝马三系(E21)在推出的6年间,全球销量超过了100万辆。从1982年第2代E30、1990年第3代E36、1998年第4代E46、2005年第5代E90、2012年第六代F30/F35,到如今的第七代(G20)出世前,宝马3系全球销量累计超过1550万辆。

国人对宝马三系印象最深的一代车型是第六代。加长的轴距充分满足了国内消费者对后排乘坐空间的需求,可以说是将操控、实用乃至于“面子”三者完美结合。不仅如此,宝马三系的颜值同样让人印象深刻。

第一代宝马三系(E21)诞生于1975年,取代了之前的宝马2002系列。第一代车型前期只有两门轿车版本,采用标志性的双鼻孔、双圆形大灯设计,相比近来的宝马三系,这些标志性设计要袖珍很多。

前脸前凸,两侧配以转向灯作为点缀,上沿与腰线相接,各个部件能被完美的融入车身当中。不修边幅的平直线条,原汁原味的机械感实在迷人。

车身侧面,第一代车型平直的腰线在往后的车型上被很好地保留下来。除此之外,就是那个标志性的霍氏拐角了。在第一代车型上,霍氏拐角的设计并没有那么明显,但却很好的修饰了第一代宝马三系的车身姿态,增强了车尾的肌肉感。

第二代宝马三系(E30)加入四门的布置形式,整体造型比上一代车型饱满、现代了许多。但整体依旧没有大变化。前凸、高耸的车头在第二代车型上有所收敛,变得更加扁平、低矮。

前脸细长的双肾进气格栅,在第二代车型上变得更宽,加之较低的前后侧包围使得整车看起来要稳重不少,不过整体上依旧是那个运动范儿。

第三代宝马三系(E36)在外观上有了很大改变,除整体姿态和双肾、圆灯、霍氏拐角等细节设计特点被保留下来外,其余部分很难看出老款车型的样子。宽大的视觉效果少了一丝运动感,风格更偏商务。

不过好在第四代车型(E46)回归了主流审美。摆脱了第三代车型那张线条不软也不硬的哭脸,造型彻底由刚硬变得柔和、饱满了,后驱车优美流畅的车身姿态在第四代宝马三系上被很好地表现出来。经典的第四代宝马三系现在依然有不少汽车爱好者改装、收藏。

第五代车型(E90)整体外观设计要比上一代车型秀气了不少,造型更加激进了。多形面、线条的变化加强了运动的视觉效果。进一步增大的进气格栅配合上扬的“眼角”,一副不好惹的样子。

从第六代车型(F30)开始,宝马三系国产了长轴距版车型(F35),同时新增了五门跨界版车型。第六代车型首次采用了开眼角的设计,暂且不说它是否有违宝马设计精髓,但确实一定程度上增加了车头的扁平视觉效果,提升了运动感。

另外就是第六代车型比较具有争议的加长问题了。车身的加长最容易破坏的就是整车的车身比例,不过从普通消费者的角度上看,第六代宝马三系所加长的部分并没有对整车比例产生致命的影响,整体还算协调。

加长的做法我们大可以理解,汽车作为一款商品,那就必须要讨好消费者,厂家从中获取利润,所以迎合中国消费者而改变商品形态无可厚非,毕竟不是每个人都追求驾驶乐趣,追求原汁原味。

话虽然这么说,但宝马作为一家对极致运动有着极强执念的车企,它并没有随波逐流,依然保持着制造驾驶机器的初衷,这点我们从第七代宝马三系的外观上就可以见得。

从第一代开始,宝马三系的运动、操控标签就未曾变过,凸显运动氛围的外观贯彻宝马历代。在第七代宝马三系(G20/G28)上我们依然能看见那个贯穿三系一生的双肾进气格栅,不过造型却不同于以往,整体更加突出,直观地说,前六代车型的进气格栅是“缩”在前脸当中的,新一代车型则是浮与前脸之上的,不仅观感上霸气了许多,更进一步增强了家族设计元素。

另外,开眼角部分也有着明显的区别。采用的是同五系、七系一样的开眼角方式,面积有所增加,不再是那个生硬的连接方式。此外,大灯上部线条与进气格栅弯折形成的线条进行衔接,在延长引擎盖长度、降低前脸高度的同时增加了脸部的整体性,实在是妙。

新一代宝马三系的大灯虽然并没有采用传统意义上圆形的天使眼大灯,而是将元素提取,经过变形、简化后形成了相对抽象的天使眼造型,就实际观感来看并不比以往的造型更差,反而更加贴近三系所需要营造氛围。可以见得,家族化设计并不一定会禁锢设计师的思维,反而会促进设计师在传承的基础上前进。

值得提起的一点是,大灯下部还设计有一个向上的凸起,不仅增强了天使眼的效果,还与引擎盖边缘构成连接,线条的流畅性得以增加。

如果非要在鸡蛋里挑骨头,那只能说第七代三系的前包围造型并不是所有人都能接受了,看起来确实很像灭霸的下巴。不过就设计手法来讲,还是值得称赞的。

在设计上,尤其是在车辆漆面造型上,一般不会采用多条同样的线条来雕刻同一个部件,第七代宝马三系很好的规避了这一点。三条线拥有不同的粗细、和走向,避开了多相同线条的反复。

第七代宝马三系有两套外观,区别主要在前包围的设计上。首发版车型的前包围设计要比M运动版或是曜夜版收敛很多,但整体上依旧是围绕着运动来设计的。比如雾灯区域的黑色造型;下部散热格栅两侧的进气。

虽说首发版包围的线条变少了,但力量感却并未减少很多。包围漆面转折的区域强化了前脸的力量感,形象的说更像是一名壮汉的肌肉线条。

车身姿态可以说是宝马三系的精髓,短前悬、后座的车身姿态,标准的后驱车该有的身姿。腰线部分若隐若现,强化了车头的饱满和车尾的刚硬。加之霍氏拐角在后翼子板处形成的三角区,进一步提升了车尾的稳定感。

不同于上几代车型,第七代宝马三系的霍氏拐角被设计在了C柱上,并非车门处。造型上也由原来相对圆滑的线条变得更加锋利。此外,第七代车型没有在拐角处设计不同的装饰来区别长轴与短轴版。

车尾部分的改动相比前脸的提升要更加明显。上一代车型的车尾并没有与旗下五系形成明显的差异化,设计得很稳重。新一代三系则不同,面对新兴消费者,新三系的尾部设计的主旨是打造运动感,而不是豪华感。

扁平的鸭尾造型与下部宽厚的包围成对比,加之侧面向车尾的转折采用了小R角,形成的线条进一步刻画了车尾造型。

尾灯称得上是这辆车除前脸之外最大的点睛之笔了。尾灯采用了双色设计,弱化了黑色区域,将老款车型尾灯整体轮廓简化、变形成了现在的红色尾灯设计,细长且外凸的尾灯有别于市面上大部分扁平的车灯,同时较低的位置拉低了视觉重心,尾灯的设计无可挑剔。

后包围部分,新一代车型的设计同样有所改观,造型要夸张了许多。上一代车型受人诟病的小尺寸单边双单出/双出排气在新车上变成了大尺寸双边单出,看起来不再小气。车尾部分唯一称得上不足的就是两侧空气动力学开口的设计,放在造型复杂的包围两侧有点过于杂乱。

首发版车型与M运动版和曜夜版不同,尾部整体很简洁,两侧雾灯区域与车头相呼应。双边单出的排气同样比上一代车型更加运动。

水滴观点:

观察宝马三系的历代车型的外观设计,无论动力总成、配置、尺寸再怎么变,它的基本设计元素都是未曾改变的。经典的双肾进气格栅、天使眼、霍氏拐角依然在,无论何时,你看到这样的设计你都能确定它是一台宝马。更重要的是,它每次都能够在“禁锢”中给你新意,恐怕宝马的设计精髓早已在人们心中留下深刻的烙印。

文/王虚琪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