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蓝色微信名”关注我们

广东省东莞市横沥镇及其周边地区制造业基础良好。全镇现有外资企业近500家,投资来自香港、台湾、美国、日本、韩国等国家和地区。

横沥镇——乍一看,和东莞其他工业发达的小镇没什么区别,走在小镇的街道上,两旁穿插着各式各样的五金工厂、模具工厂、中间还有特殊的模具师傅学院招聘广告、招聘工人摊位、在建的建筑物。

世界上最大的汽车外壳模具制造基地宝马、奔驰、特斯拉汽车外壳、零部件模具都是用沥青制造的。

就在几年前,眼前的工厂生产的都是玩具模具。

从玩具模具到汽车模具的这次华丽变身给横来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收益。过去三年,横利的经济增长率均居东莞首位,增长率每年保持在10%以上,GDP总量排名从东莞市的25人上升到了15人。

2月7日,在广东省创新推动发展大会上,霍里市长从广东省委副书记、省长马兴瑞获得了省唯一的科技进步奖特等奖。该奖用于表彰横利在模具产业协同创新体系建设中的成绩。

这是广东省连续三年以创新发展为主题举办春节后的首次全省大会,表明了推进创新推进发展的决心。广东省十年来首次向小镇颁发特等奖。2007年东莞石龙镇业获得了该奖杯。背后隐含着广东省在产业政策上鼓励制造业向高端发展,全行业聚集在一起推动经济形态转型升级的意图。

五年来,沥青模具业经历了从低端塑料玩具模具向汽车等高端工业产品模具的产业升级转型,GDP从东莞排名上升到中游。

学校和企业合作改变姿态

这是从东完工大学机械整形专业教授郭建文到横利津担任市长/市场助理的第三年。他主要在邑工作,负责横站镇模具产业协同创新中心(以下简称“协同创新中心”)。在整个衡里镇模具产业协同创新系统中,协同创新中心成为科研机构与企业之间的桥梁。

合作创新中心的蓝色展示厅里陈列着相当精密的汽车型号、3D打印的手办公室、微型光电系统在10多个展示台上,农厚的技术犯们将这里与外部工厂区分开来。

实验室里,两名职员直视着两台模具检查设备,正在重新检查2毫米的误差。每个月,他们都会收到模具企业的很多类似检查申请。

协同创新中心是生产、研究和研究的结合平台。上海交通大学等大学和科研机构将在横站镇设立一处,并向协同创新中心派遣机械设计等模具相关专业博士。(威廉莎士比亚,Northern Exposure(美国电视剧),LESOLALID)沥青模具企业在学校设立了办公室,密切关注学校科研热点、新技术、新专利。

郭建文领导的协同创新中心是两者之间的“媒人”,负责牵线搭桥、研究座谈,让双方就某种产品的产业化达成合作。

郭建文到达横站镇时,合作创新中心成立不久,他成为了这里的第二负责人。

“这里是学校研究资源和企业资源对接,加上政府的协助。这个机制设计得很现实。”郭建文说。

青建是第二家入住合作创新中心的企业。每当记者来访时,郭建文都会介绍青建参观。

青建只有100多人,不是大企业,中小企业找高校很难,“找教授都很难”。但是在合作中心的帮助下,青建创始人赵志勇可以找到上海交通大学对接研究资源。原来广东省长朱晓丹评价合作创新中心,说:“让企业家和研究员坐在同一条长凳上。”

当初青建想引进台湾的防滑剂,大陆和台湾的技术转让有很大障碍,始终说不通,想自己开发。青建把需求提交给了协同创新中心。郭建文和同事一家联系了高校科研负责人,最终东莞理工大学作为合作中心的合作大学承担了这个项目。

不久,协同创新中心、青楼、东莞理工三方签署了技术研发协议,东莞理工负责研发,青建负责3%-5%的利润研发amp不得不给d队。短短3个月内开发出防滑剂上市,市长/市场反馈很好。

郭建文说:“起初,高校领导人认为我们只是一个小镇,并没有表现出太多兴趣。如果单一企业的资源有限,难以与高校对接,政府就要出面推动自主开发和产品升级。”

作为上海交通大学驻合作创新中心的代表,梅庆丰博士从2013年5月开始在横里常驻。梅琼峰时代6月回忆,协作创新中心成立初期,很多人对此知之甚少,一些企业甚至将自己的电话号码列为“骚扰电话”。

两年多以后,梅景丰和团队终于赢得了企业的信任。2016年,中泰模具公司的工业转型升级强基工程项目获得工信部3958万元科研资金支持,其中上海交大科研团队发挥了核心作用。

今天,协作创新中心每季度举行“校企合作”促销活动

会,引导扶持高校与企业紧密对接。有时也会上门推介。“以前企业有技术难题,只能自己找专家解决。”如今,郭建文拉上一批派驻中心的博士人才,会不定期地主动拜访企业。

傍“科技大款”

在东莞企业家中间流传着一句话,“创新找死,不创新等死”。

在制造业大城东莞,以合同为准的发展模式承受着巨大的风险,大多数企业依附在某一个产业甚至某一个产品上,当某个产业开始衰退,关联公司立刻深陷困境。

横沥镇的模具产业源自上世纪90年代,那时都是一两台设备,三五个人,以小作坊的形式生存。2005年,横沥发展模具产业集群,兴建国际模具城,持续把横沥打造成中小模具企业的平台。

到2008年,横沥模具产业产值已占到全镇GDP的30%以上,横沥也获得“广东省模具制造专业镇”称号,并连续举办8届“广东东莞模具制造·机械展览会”。

然而也正是在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袭来,严重依赖国际市场的东莞模具制造业也未能幸免于衰退之中。加之国内劳动力红利的消退,比较成本优势的丧失,低端模具企业缺乏成熟品牌和技术的短板显露无疑,许多小微模具企业关门解散。

数据显示,“十二五”期间,东莞GDP平均每年增长7.93%,最低的一年是6%左右,这甚至落后于很多中西部的小镇。

要么转换主要发展产业任由模具产业继续“沉沦”,要么提升技术含量升级为高端模具制造。横沥面临的抉择难题具有普遍性。从“腾笼换鸟”到“产业专业镇”,再到产业转型升级,东莞每一个镇都在不断探索转型路径。

2012年3月,时任东莞市委书记徐建华、市长袁宝成率队拜访北京、上海等高校,提出要傍“科技大款”,通过提升企业的科技创新,推动产业的高级化。

横沥镇第一时间组织领导干部和企业代表拜访上海、武汉、广州等地高校,提出组建横沥模具协同创新中心工作思路。

2012年9月,横沥与上海交通大学等7家高等院校以及相关企业协会共同建立专业镇科技床新品平台,协同创新中心应运而生。

横沥没有选择抛弃模具产业,而是选择了往高端发展的产业政策。

目前,在东莞32个镇街中,已有30个镇街获认定为广东省级技术创新专业镇,这一数据相比2010年翻番,覆盖了电子、家具、服装、毛织等产业。

东莞专业镇不但强,创新能力方面也不俗。目前,东莞专业镇专利申请量3.2万件、授权量2.3万件。同时,创新服务能力也在提升,东莞已建设了12个专业镇创新平台,集聚了工业设计等创新服务机构521个。此外,专业镇共与100多所科研院校建立了联系,并拥有省评定的院士专家企业工作站12个。

为专业镇引入科研资源,点对点加快科研成果的产业转化,成了东莞这个世界工厂的涅槃路径。

创新小镇样本

图源:广东新闻联播

模具产业与产学研结合,传统制造业与高校科研协同创新,这就是正在经历产业大升级的小镇的今天。不是“空中楼阁”,不是“纸上谈兵”,而是紧密结合模具产业对创新资源和要素的迫切需求,选择性地引进高校的优势科技资源,建立覆盖模具全产业链的平台体系。

曹志勇认为,协同创新中心使学校、企业和市场的联系变得很紧密。协同创新中心整合研究资源,解决了企业面临的三大问题:创新成本过高,创新收益过少,创新周期太长。

“横沥的发展模式,为中国中小城镇的创新发展提供了积极的借鉴意义。虽然只是一个镇,但也可依托高校的研发资源来实现经济转型升级。”郭建文说。

目前,横沥镇共有500多家模具企业通过协同创新中心获得了科研支持或咨询服务,达成校企合作项目40项,模具企业从2012年的363家增加到现在的1142家,集群集聚程度进一步加强。

横沥协同创新发展过程中表现出的较强的创新基础和科技研发能力,也使该镇在《广东省专业镇创新指数(8261.027,63.31,0.77%)》的评比中表现不俗。

《创新指数》显示,横沥镇的创新基础和科技研发能力分列全省第8和第1,这两个分项的显著优势使其综合排名位列全省第4,东莞第1。

曾在东莞经济名列倒数的横沥镇,终于迈上了新台阶。据横沥镇长何植尧介绍,通过协同创新,2011年至2016年短短几年间,横沥模具产业加速聚集壮大,企业数从363家增加到1142家,达到规模以上企业数从13家增加到74家,模具产值增速连年保持在20%以上,全镇科研经费投入增长了350%,高新技术企业数由7家增加到目前69家。

如今,横沥镇除了模具产业,还引进了3D打印产业,大大小小的3D打印企业成为这个小镇的萌芽产业,也许在不久的将来扮演起重要的角色。

横沥镇整齐划一的别墅小区

一座广东省科技进步特等奖奖励的,不仅是小镇成功的科研成果产业化,还有制造业泥沼中的华丽转型,以及从25名到15名的飙升。

在横沥镇挂职3年,郭建文一篇论文也没有发表。不过对他来说,这一座科技进步特等奖,也许值回了很多篇论文。

编辑:魏帆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