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还记得早上倒马桶、给公共厕所付钱的那一年吗?
凌晨5点,昏暗的路灯在雾中五彩斑斓,一辆双轮马桶车以“咕噜”的恒定速度穿梭在安静的静安胡同中。
“马桶拎出来、马桶拎出来……”高亢的女高音,打破了清晨的宁静,撩开了黑夜的幕纱。浅眠的住户,一户户亮灯。女人们打开房门,睡眼惺忪地拎着圆肚木质的马桶走向早已熟悉的马桶车。
图注:马桶 资料图片
“倒马桶”是当时上海弄堂的日常市景,一直延续到40年后的今天。2017年8月,静安寺街道辖区内,最后144户居民告别了手拎马桶的生活。而手拎马桶现象,也将成为现代化上海的回忆。
图注:常熟路边小倒口的拆除 资料图片
从马桶车到小倒口 是两代人的交替
“那时候的环卫工人嗓子老好了,声音嘹亮,练的都是高音。”傅瑞华笑道。
傅瑞华的母亲,环卫工人,为了7个嗷嗷待哺的孩子,在弄堂里穿行了人生最为美好的年华,与粪便打了一辈子交道。
“一辆马桶车,连车带粪便大概有500斤,一个正常男人推起来都吃力。”傅瑞华回忆起母亲的工作日常,直道太辛苦太不易。为了维持生计,母亲直到退休才放下早已摩挲得油光锃亮的车柄。
图注:马桶车 资料图片
据回忆,马桶车当时直接推送到淮安路码头,运上停泊的运输船,将粪便作为肥料运送到江浙一带,肥沃农田。
子承母业,十六岁的傅瑞华接了母亲的班,成了静安环卫服务所的一员。幸运的是,傅瑞华赶上了好时光,1975年上海取消两轮马桶车,开始搭建小倒口。小倒口每天凌晨5:00开放到上午9:00,工人准点抽取粪便,再锁上小倒口。
图注:傅瑞华
伴随着城市的日新月异,上海对市容市貌的重视程度与日俱增,小倒口的材质从早期简易木板到白色瓷钻再到至今仍然存在的不锈钢,一次比一次变得更环保。据傅瑞华回忆,木质道口,粪便容易渗透进去,时间一长便弥漫着驱之不散的臭味;1981年后有所改善,铺上了白色瓷砖,颜色亮眼许多;2000年换成了不锈钢,更加干净卫生。
倒口、公厕一手抓 服务的都是老百姓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一位记者,曾就这马桶问题作过采访调查,当时戏称上海的手拎马桶数,犹如曹操下江南时的八十三万大军,也为八十三万只。而实际上,远远不止这个数,数据统计,1958年左右上海总人口数为750.8万,按7口一马桶计算,至少全上海有107万只马桶。
家住景华居民区的赵阿姨家里去年刚刚装好了卫生间,想起当初拎马桶的日子,赵阿姨觉得很不方便。她说,在没有卫生间时,家人都是在马桶中方便,然后拿到马路上的小倒口倾倒。“小倒口那边没有水清洗,我每次倒完还得回家接水把马桶洗干净,再回来把脏水倒掉。”
繁琐的清洗流程,让女人们很伤脑筋,每天见着环卫工人都要念叨上一遍。工人将情况反馈到服务所,所里也犯愁,这可怎么处理?服务所郑经理动手能力极强,经过一段时间的琢磨,自己探索出了脚踩设计,与当时的美申厂合作进行生产。
“脚踩在踏板上,倒口就开了,还能出水进行清洗。”傅瑞华印象深刻,静安环卫服务所成为第一家脚踩设计的应用单位,该应用后来逐步在上海全市进行了推广。
图注:垃圾房正中间为小倒口,倒口左下方方便居民冲洗马桶 傅瑞华供图
1984年,傅瑞华成了服务所的组长,因表现突出,不仅担任倒口队队长,还兼任公厕队队长。
图注:傅瑞华检查指导环卫工人工作
“公厕寿星”海宁路公厕 曲折的保护历史
说起公厕,清同治三年(1864年),工部局在公共租界南京路虹庙后(今南京东路福建路盆汤弄附近),建成了上海市区第一座公有公共厕所。20世纪末,上海自主研发了我国第一台投币自控水冲式活动厕所,开启了自动化技术在公厕领域的先河。
图注:海宁路公厕
当问及上海现存比较特色且较为古老的公厕,上海市绿化和市容管理局环卫管理处陈一军副处长认为,当属建造于1947年的海宁路公厕。“这个公厕,很好的保留了40年代的烙印。没有现代化的通风排气设备,却基本没有异味。它的独特在于,屋面采用气楼结构,层高比一般厕所要高,使用木质百叶窗,也就是俗称的老虎窗,加大了室内空气流通,达到抑制臭味的效果。”
图注:海宁路公厕内部结构
2014年,海宁路小区待拆迁,海宁路公厕将何去何从?居民徐老伯很不舍,“方圆500米以内四千多户居民都靠这个厕所,我们和这个厕所都有感情了。”
尽管,海宁路公厕是目前仅存、保存最完好的“上海公厕寿星”,但该公厕的保护价值上无法达到优秀历史建筑要求,无法列入名单进行保护。
然而,百姓不愿放弃,媒体跟踪报道,企业愿以公益价格帮助公厕平移保护,绿化市容管理部门支持并指导保护工作,协会致函虹口区政府。尽管这座公厕未来可能在时代改革的进程中成为历史,但是这段属于周边居民和上海公厕管理的珍贵记忆将被赋予新的形式传承下去。
免费开放到探索服务升级 上海一直在尝试
“六七十年代,部分公厕有收费,小便免费,大便收费。”傅瑞华说。到了上世纪80年代后期,为了方便游客,上海建立了相对高档的涉外公厕,有封闭式感应设计,公厕管理服务费也就相应提到5毛至1元不等;此外,上海公厕还推出了“尊老服务”,对老年人免费开放。
为迎接上海世博会的召开,向各地、各国游客全面展示上海公厕的崭新面貌,从2010年1月1日起,上海环卫公厕实现了全免费开放,正式进入免费时代。
2013年起,上海在公厕独立无障碍厕间的基础上试点探索了第三卫生间的配建,为对如厕有特殊需求的人,比如子女带年长、行动不便的父母上厕所、爸爸或者妈妈带年幼的女儿或儿子上厕所等提供便利;2016年11月8日,上海首座无性别公厕在浦东对外开放,探索解决公厕男女厕位比难题。运行满一年,该公厕累计使用超过7.3万人次。
图注:浦东张家浜滨河绿地无性别公厕 绿化市容局供图
虽然在冬季,每当阳光灿烂的日子,张丽都会搀着80岁的老父亲到多伦多文化街走一走,这里留下了父亲太多的记忆。父亲上了年纪,难免会突然内急,但张丽早有准备。文化街入口处的公厕设有第三卫生间。
“父亲上厕所需要有人搀扶,有了第三卫生间,我就可以名正言顺的陪他进去了。”张丽表示,第三卫生间,让子女更加体面地陪老人“方便”,不再尴尬。
图注:黄浦区无性别公厕 绿化市容局供图
据统计,目前上海市开放公厕总量已达到8705座,其中环卫公厕2600余座,基本达到了每座公厕服务半径为300米的标准合理布局。250多家公厕已配备“第三卫生间”。
一位公厕管理人员李先生说(化姓),从事环卫行业近30年,这些年深刻体会着身边的变化。以前公厕少,市民找厕所一时找不到,都是憋急了上厕所,匆匆来匆匆去;现在“要求”可高了,慢悠悠地上个厕所,万一有异味,或者水龙头突然没水,提一箩筐意见和建议。“这就要求我们还需要在管理和服务上多下功夫,更好满足他们的需求。”
1.文章《【淘宝马桶的评语怎么写才好】40年来,上海有100万只马桶“退休”了》援引自互联网,为网友投稿收集整理,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点击页脚联系方式。
2.文章《【淘宝马桶的评语怎么写才好】40年来,上海有100万只马桶“退休”了》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相关推荐
- . 现代买票为什么带上携程保险
- . 潮阳怎么去广州南站
- . 湖南马拉河怎么样
- . 烧纸为什么到三岔路口
- . 百色为什么这么热
- . 神州租车怎么样
- . 芜湖方特哪个适合儿童
- . 护肤品保养液是什么类目
- . 早晚的护肤保养有哪些项目
- . 女孩护肤品怎么保养的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