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管校聘”改革的缘由是什么

2024-05-10 02:27 39次浏览 知识

2020年,“县管校招”将在全国中小学全面铺开。 根据网友发布的信息,不少学校已经走在行动实施的最前线,或已完成,或正在进行中……

一线老师对此有何看法,效果如何?

笔者随意浏览了一些网友的相关评论,情况完全出乎意料:

几乎都是怀疑的声音或者反对的态度!

到底什么是“县管校招生”?

“县管学校招收”是指县级政府对所有公立义务教育学校教师、校长进行统一管理,特别是统一、定期强行调入县域内的义务教育学校,从而从县级学校抽调教师、校长。过去某所学校。 “校人”变县城义务教育

教育系统的“系统人”。

之所以进行“县管校招”改革,是为了大力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县管学校就业”管理重大改革实施后,公办义务教育学校教师、校长将不再需要终生在某所学校工作。

近日,有网友在媒体撰文,详细介绍了其学校实施“县管校招”的具体做法。 流程大致如下:

准备阶段:

学校通过大量的宣传学习活动,让教师对“县管校招”有了全面深入的了解,形成必要的心理准备。

实施阶段:

一、各学校校长由县教育行政部门聘任(原学校校长及行政班子基本不变,仅重新颁发聘书)。

第二步,由学校(校长)任命各年级、各班级的班主任。

第三步,班主任为每个班级指定教师。

最后,对于少数未被录用的教师,学校将名单上报县教育局,等待下次聘用(调配)通知。

“县管学校就业”制度实施过程中,教师遇到了哪些尴尬?

首先,被聘用的班主任也有抱怨。

校长在聘任班主任时,考虑学校的整体情况和长远利益,优先考虑学校教学质量好、班级管理能力强、能积极配合学校工作、责任心强的教师。有责任心、细心、有耐心,优先聘任班主任。

不过,这些被学校聘为班主任的老师也有抱怨。 比如:有的说自己老了,没有精神了;有的说自己老了,没有精力了; 有的说身体不好,承受不了;有的说身体不好,承受不了。 有的说要请假准备生二胎……反正从各种方面来说,我不想当班主任的理由有很多。

他们找到校长,希望校长考虑实际困难,卖个人情,另聘人选。 如此一来,校长也尴尬了,只得采取回避措施。

校长曾威胁这些不想当班主任的老师,说如果你不当班主任,不被录用,可能会被调到其他学校。

但事实上,这些老师并不担心凭能力被录用。 事实上,他已经“娶妻”了。

其次,班主任在招聘教师时也遇到了很多尴尬。

作为一名班主任,我肯定希望本班的老师不仅要有优秀的教学能力,而且要乐于配合自己的班级管理工作。

表面上看,在“县管校聘”体制下,班主任拥有仅次于校长的“第二大”实权人物,可以自主选择和聘请自己选择的合作伙伴。 但这不是事实。

一位班主任曾抱怨聘请班主任的尴尬:

我想聘请一些优秀的老师,但是他们已经被其他班级聘请了。 如果已经租够了课时,谁愿意再上一堂课,而且多出来的课费少得可怜。 一些教学能力一般的教师往往准备充分。 一旦宣布班主任的名字,她们就主动向班主任打招呼,提前预约,甚至“一女二诺”。 多年来,大家都是兄弟姐妹。 作为一名班主任,很难拒绝任何人。

“县管校招”下,那些没有就业的人怎么办?

不少网友担心:失业教师是否面临被解雇?

甚至有网友问:被解雇后会给予一次性补偿吗?

当然,就目前的情况来看,网友的担忧是多余的。

“县管校招”只是把“学校人”变成“系统人”,而不是“社会人”、“失业人员”。 目的是通过县域内学校教师的“共享”大规模流动,实现城乡教师的平衡。

比如,上述网友所在的学校,少数未被聘用的教师名单已移交给县教育行政部门。 各学校招考工作完成后,将根据全县各学校的实际情况推荐给需要重新选拔的学校。

值得一提的是,这些人才缺口和需求的学校基本都是教学条件薄弱的偏远山村学校或教学点。 在竞争很少或根本没有的情况下,为了保证工作的顺利开展,最迫切需要的是愿意承担教学工作的人,而没有资格在其中挑剔、挑剔。 “竞争对手”。

这些学校实质上成为了县教育系统的“退休教师医院”。

“县管学校就业”能否真正平衡城乡教育发展?

笔者认为,上层管理的设计和用心是好的!

但必须要说的是,基层学校在实施时很难避免以下“驼峰”:

第一,校长在聘用教师时是否应遵循“优秀第一”的标准? 如果优秀教师全部被学校聘用,那么剩下的“非优秀教师”最适合去哪里?

其次,聘请的教师必然工作量大、教学压力大。 失业教师最终可能会进入一些助教职位,但他们的工作会相对轻松。 两者的工资应该有区别吗? 如何区分?

第三,面对校长、班主任的人事特权,如何破解“人情网”,在不损害教师和谐关系的情况下,实现更多的公平正义?

四是如何让被聘用的教师心甘情愿地“跨校”、安心教学?

如果不能克服这些小“坎”,“县管校招”极有可能陷入网友预言的“末位淘汰制”。 可想而知,“末位淘汰制”对于城乡教育均衡发展意味着什么!

正如有网友所说:“县管校招”不仅让本来就薄弱的农村学校难以获得好师资,还很可能让弱者更弱、强者更强。

希望上面的“驼峰”只是作者的“想多了”。

但据笔者了解,部分学校的“县管校招”实施方案很少涉及解决这些问题的相关配套制度。

教师建议:将“县管校招”改为“县管校招”,更有利于实现城乡教师“均衡流动”。

笔者认为,“县管校招”的好处在于“县管”,症结在于“校招”。

县管理才能真正实现全县全体教师从“学校人”到“系统人”的转变。 在这种制度下,教师的身份是“××县教师”,自我介绍是“我现在在××学校工作”,而不是之前的“我是××学校教师”。 每个学期或每个学年,任何教师都可能被调派到其他学校工作。

只有当这种观念在教师心中形成习惯并成为现实时,教师才会自觉地把自己视为“系统人”,并在分配到任何学校时心甘情愿地接受。

而“校招”无疑会给教师成为“制度人”制造障碍。

因为任何学校或校长在权衡利益时,首要考虑的都是学校的利益。 他们想留住优秀的教师,不愿意与其他学校分享优秀的教师。

此外,校招会极大限制校长和教师的视野:校长很难了解其他学校教师的情况,教师也很难了解其他学校的情况,从而造成“两校”。方式”认知障碍。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