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大学鲜肉的“上架”,近期“下架”的大学毕业生纷纷离开学校,大部分进入职场。 不过,在这群毕业生中,也不乏不急于找工作或继续深造的人。 他们选择暂时旅行、教书、留在家里陪伴父母、或者创业,慢慢思考自己的人生道路。 他们被称为“缓慢的就业一代”。 这些年轻人不再遵循“毕业后就业”的传统模式。 经济条件的改善和强烈的自我追求,悄然改变了他们的职业选择观。

新闻背景:

目前,校园招聘再次迎来高峰。 统计数据显示,2016年全国高校毕业生超过770万人,加上留学回国人员和未就业的往届毕业生,预计将有1000万人争夺有限的就业岗位。 在不少业内人士看来,2016年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依然不容乐观。 大学生中存在“犹豫者”(指调查时处于失业状态,不打算找工作或学习的大学毕业生)和“慢就业”(不急于找工作)的现象毕业后)这两年变得越来越突出。

什么是“慢就业”?

所谓“慢就业”,是指一些大学生毕业后既不打算立即就业,也不打算继续深造,而是暂时选择出国留学、支教、留在家里陪父母、或者创业等现象。企业考察,慢慢思考自己的人生道路。 据统计,我国越来越多的90后年轻人告别了传统的“毕业后工作”模式,成为“慢就业者”。

为什么选择“慢就业”?

数据调查显示,毕业生选择“缓慢就业”的主要原因是“找不到满意的工作”,有57.7%的受访者选择这一点; 原因有二:受访者希望“理性寻找发展方向,不愿意‘受具体工作束缚才找到方向’”;三是“准备创业”,“想创业”等原因。 “考研”和“想成为自由职业者”也位居榜首。

我们是不想随便受雇的分界线

等待型:做直播,通过当代购物享受“慢就业”过程

今年6月份毕业的小张,在同学们都忙着找工作的时候,却显得格外悠闲,对就业并不着急。 由于条件不错,小张目前在多个APP直播平台担任主播。

“平时我直播能赚一千多块钱,没事的时候就直播,有事的时候就主持活动。” 小张说,因为这些年他很努力,即使不工作的时候,也能自给自足。 而且月收入也比其他刚参加工作的同学要高。 “我平时就在微信上做微商,或者利用业余时间赚到的钱出国旅游,代购。” 小张表示,因为这种代购模式,不需要大成本投入,也不用囤货、代购,就能赚到一半的路费。 因此,小张并不着急毕业后找工作,而是很享受缓慢的就业环境。

优越型:家庭条件好,不用着急找工作。

刚刚从四川师范大学毕业的肖琪去年考研没能考上,但从学校毕业后,肖琪并不着急找工作。 肖琪透露,自己学习不是特别好,也不是特别想考研。 家人一直催促他考研。 为了应付家庭,不急于上班,他同意考研。 如今,肖七的家人并不知道他考研不及格,于是肖七借口准备考研,瞒着家人在成都租房子。 当他缺钱的时候,他向家人求助。 “其实我工作一点都不着急,我以后就回家和爸爸一起做生意了。” 萧琪透露。

追梦型:收拾行李出发,看看世界,找工作

与那些个人和家庭条件优越、没有就业压力的毕业生相比,也有不少毕业生因为有自己独特的想法而“慢慢就业”。 小赖毕业后并没有第一选择的工作。 而是从四川坐公交车去西藏旅游,做了半年多的旅伴。

没有收入,小赖一路靠打工、搭便车。 正是在一次徒步旅行中,小赖认识了现在的女友,一个来自上海的女孩。 因为两人有着相同的爱好和兴趣,所以他们约定用一年的时间来完成自己的梦想,并在一年后开始准备工作。 小赖说:“参加工作后,我很少有假期,即使有也不会持续太久。如果这样的话,我可能永远没有机会实现自己的梦想,所以我花了一年的时间来实现我的梦想。”梦。” ,然后让生活回到正轨。”

失业型:毕业三年,终于当了公务员

“休学三年有什么问题吗?” 2012年毕业于江西省一所大学科技学院的小吴回忆起他第一次考公务员时父母所说的话。 他至今还记得。

大学毕业前,小吴在准备公务员考试的同时,也有过在媒体实习的经历。 然而,她第一次考试就没有通过笔试线。 “我第一次没考上,父母也没说什么,只是让我专心考试。” 小吴说,虽然只是实习,但她也深深体会到一边工作一边备考的不易。 在家人的支持下,她继续参​​加各种公务员考试,终于在第三年考取了某地的乡镇公务员。

“慢就业”是否就一定意味着“啃老”?

专家称:“慢就业”是多元化选择

四川省社科院专家胡光伟教授分析,随着当前经济文化的发展,社会多样性和包容性增强,大学生就业方式也变得多元化。 毕业后立即参加工作并准备买房结婚的生活已经成为过去。 如今,毕业生大多是家庭条件优越的“90后”。 很多毕业生没有迫切的赚钱需求,所以更想提升自己。 ,或者追求更高的发展。 他们的工作不再局限于朝九晚五的办公环境。 很多大学生想法新颖,会选择新媒体或者成为网红等职业。

胡教授说:“对于现在的年轻人来说,不要强迫他们一毕业就去找工作。只要他们有能力赚钱,不‘咬老人’,就没有必要批评他们。”因为‘就业缓慢’。”

据媒体报道,在慢就业群体中,部分同学就业理性,坚持遵循内心想法,对未来有清晰的规划和安排,考虑长远的职业发展路径,更注重长远发展。长期发展和就业质量。 事实上,外国大学生在刚毕业时也会经历“间隔年”。 尤其是一些经济发达地区、家庭条件较好的毕业生,通常会先做一段时间的志愿者工作或旅行,然后再考虑择业或深造。

国外“间隔年”和“慢就业”有什么区别?

“间隔年”在发达国家非常流行。 “Gap Year”英文称为Gap Year。 大概是指年轻人入学或毕业后并不急于盲目进入社会,而是停下来,做一次长期的长途旅行,或者花一段时间放下脚步,做自己想做的事。 。

日本:过半学生支持“不找工作”

在日本,50%的学生对缓慢就业持积极态度。 他们认为,毕业后除了找工作之外,还有很多选择。 根据去年的调查,31%的毕业生表示不打算找工作。 其中,更多理科毕业生选择继续深造,也有部分学生为了准备资格考试而放弃就业。 比如公务员考试、教职考试等。有的人选择出国留学,有的人则因为没有工作心理准备而拒绝就业。 超过一半的学生对于不找工作持积极态度。 他们相信,除了就业,还有很多路可走,人是多元化的。

德国:双轨制保障就业无困难

德国的高等教育体系相对独特。 一般要求连续本科和硕士学位,只需要博士学位。 但严格控制“宽进严出”才能保证生源质量和社会供需的基本平衡。 德国广泛实行所谓“双轨高等教育制度”。 大学与相关企业密切合作。 毕业后,学生不仅掌握了必要的知识,而且积累了必要的工作经验。 很多毕业生往往直接留在企业,甚至一些非常热门的专业,企业也急于在学生毕业前挖走他们。

澳大利亚:鼓励职业技能终身学习

毕业后,澳大利亚人的一个很重要的特点就是他们只是暂时离开校园。 许多澳大利亚人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专业和工作。 而一旦对某项工作产生了新的兴趣,无论年龄多大,重新回到学校学习、拿到证书、然后重新进入新工作的比例也很高。 因此,在澳大利亚,当了几十年的航空工程师后,突然进入技术学校学习烹饪,你不会感到惊讶。 获得烹饪文凭后,他申请了一份餐厅厨师的工作。 澳大利亚政府还大力鼓励人们终身学习职业技能。 而且,在学生学习阶段,由于暂时辞职,政府还会提供失业救济金,让学生重新毕业,顺利过渡到下一个新工作。

“缓慢就业”是坏事吗?

无论出于何种原因,“就业慢”的出现反映了大学生就业观的变化。 他们比以前有了更多的选择。 很多大学生也在考虑更长远的职业发展和就业质量。 近年来,在大学生就业难的背景下出现了“慢就业”,这对于丰富个人能力或经验大有裨益,也能缓解当前的就业压力。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慢就业”还是一件好事。

我们不必过多归咎于“就业慢”,但需要宽容对待。 但是,不要因为“慢下来”就浪费了美好的时间! 小编希望大家能够理性看待“慢就业”,祝愿各位毕业生前程似锦。 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今天,如何在实践和创造中找到自己的定位,实现个人价值的最大化,值得我们每个人思考。

来源:新华网安徽频道综合新华网、中国教育网、四川在线、中央广播网 图片来源于百度搜索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