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每三天就要召开一次小组会议,学生们几乎没有时间进行实验。 他们要么正在准备小组会议,要么正在参加小组会议。 即使学生勉强产出一些实验结果,也要分批汇报,身心俱疲。
过于频繁的小组会议是对学生的不负责任。 请举报他们。
询问导师:
你一周能处理这么多学生报告吗?
听流水账有意义吗?
您能给点建设性的建议吗?
无用的意见不是浪费时间吗?
普通模式:每半个月一次
很多科研人员都支持半个月模式,这样可以平衡生活和科学研究,也可以在半个月的时间里总结出更系统的实验结论。
一份正常的报告应包括以下内容:
(1)你做了什么?
(2)你遇到了什么问题?
(3)你是如何解决这个问题的?
(4) 你取得了哪些成果/进展?
(5)你的下一步计划
在正常的小组会议中,你应该明白:
(1)整理工作内容和讨论机会:小组会议是整理个人工作内容以及与同学和导师交流和讨论的好机会。
(2)寻找解决问题的灵感:对于一些解决不了的问题,通过整理可能会获得新的灵感。
(3)整理SOP文件:将自己做过的杂事整理成SOP文件,节省别人的时间,方便自己以后使用。
(4)分享科研进展和技能:分享科研进展、技能、新软件等可以从个人做起,促进团队的共同进步。
(5)学会对待他人:观察并学习如何积极激励团队成员,如何处理别人的问题,如何展示工作成果。
(6)通过跨学科交流获取新知识:与其他领域的人交流,获取不同领域的知识,看看是否可以引入到自己的研究方向中。 这或许会带来新的灵感。
(7)注重导师沟通:与导师保持良好的沟通,展现个人努力。 比导师放弃培养你更可怕的是导师不知道如何培养你。 题外话:如果你的导师是水货商,那么不仅小组会议毫无意义,你的整个学术生涯也可能毫无意义,所以尽快转行吧。
此外! 许多导师就像原生家庭的父母一样,喜欢对人或话题得出负面结论! ! ! 负面的结论只会挫伤学生的科研热情。 每个学生和项目都有潜力,我们应该被鼓励探索多种可能性。 得出否定结论的操作没有任何意义。 这只是一个简短的谈话。 试图说服学生有什么用?
困难模式:每周一次,有人支持,有人反对
每周的团会太恐怖了,很多网友都在吐槽这个模式太折磨人了。
当然,有些人支持每周举行小组会议。 这位医生在《科学》杂志上写道,感谢这种每周报告模式:
这位老人来自印度尼西亚。 他在读硕士的时候,遇到问题才去找导师。 后来他去日本攻读博士学位,每周都要向导师汇报科研情况。 但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他每周都会向导师汇报自己的研究状况。 他发现这种频率激发了他创作更多实质性内容、制定详细计划、列出要阅读的论文和要探索的想法、增强自信心,并从导师那里获得建设性的评论和反馈。
随着时间的推移,他将每周报告视为一种工具,可以帮助他继续攻读博士学位。
进货方式:每月一次
一般来说,欧美导师比较佛系,每月开一次小组会。 如果是一个月一次,可以玩三周,环游世界,最后一周冲刺吗?
天堂模式:五年一次
下面的人说五年一次。 我以前从未见过这种事情。 我猜老板是个超级专家。 我想问:只是博士答辩时间吗?
如果上面的人毕业了,他一定是一个非常有思想和上进的人。 他可以非常高效地完成所有事情。 所需要的信息完全可以通过他自己的能力和行动来获得。 导师只需提供材料基础以及必要的讨论和文章修改即可。
总结:小组会议还是有必要的。 至于小组会议的频率,最合适的方式是根据实验进度和工作意愿动态调整频率。
推荐《全程写作过程1V1指导》
包括期刊发表/研究生论文/课题申请/会议竞赛等。
博士同向老师指导写作,保证质量
推动优质、高效、快速定稿!
1.文章《一周要召开两次组会,对学生是不负责的》援引自互联网,为网友投稿收集整理,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点击页脚联系方式。
2.文章《一周要召开两次组会,对学生是不负责的》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相关推荐
- . 现代买票为什么带上携程保险
- . 潮阳怎么去广州南站
- . 湖南马拉河怎么样
- . 烧纸为什么到三岔路口
- . 百色为什么这么热
- . 神州租车怎么样
- . 芜湖方特哪个适合儿童
- . 护肤品保养液是什么类目
- . 早晚的护肤保养有哪些项目
- . 女孩护肤品怎么保养的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