锡伯族是我国古老悠久的民族,锡伯族发源于我国东北地区,公元1764年,清朝平定新疆地区的准噶尔叛乱,乾隆皇帝从东北地区抽调锡伯族军民迁居新疆,驻防伊犁地区,至今已有250多年的历史。在我国56个少数民族中人口较少的一个民族,现在大多分布在东北及新疆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和霍城、巩留等县。锡伯族至今保持着本民族的语言文字,兼用汉语、维吾尔语、哈萨克语。锡伯族人崇信萨满教,酷爱骑马射箭,能歌善舞,拥有自己独特的弹拨乐器,特别在重大仪式上能尽兴地载歌载舞。在锡伯族生产活动中,牧副业也占一定的比例。农民大多蓄养马、牛、羊等牲畜,而且其蓄养规模也越来越扩大。锡伯族历史悠久,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了许多独特的民族风俗。

  【独特的居住习俗】

  锡伯族传统民居建筑的本原特征体现在其选址、朝向、平面布局、空间组合、建筑用材、构造处理等方面,反映了长期来锡伯族人依据自然法则,以最简洁灵巧且经济的方式创造居住环境的思想和经验的积淀。其独院式民居的平面布局与空间组织利于冬季收集太阳能和防止冷风渗透,在民居建筑中巧妙地考虑了自然条件和气候特征,创造出通过建筑空间与平面、院落与建筑体型的合理布局,院落与室内空气流场的合理组织方法。过去,锡伯族的房屋材料多为木土结构,造法简单,多是先用木料搭起房屋的骨架,然后用土坯垒起来抹泥、刷灰。房屋前面墙两头,都有一米多宽的“玛图”(实为挡风的屏墙),房屋的廊檐和玛图并齐,故老式房屋廊檐很宽,它的优点是可避风遮雨,保护门窗不受风吹雨淋。居民住房一般为三间,也有多至五间者。大门多向南开。锅台砌于中间的堂屋,通向东西耳房火炕。住室的窗户有各种雕刻图案,最常见者为牡丹和莲花,纸糊的窗户有剪纸装饰。庭院内喜植果木点缀。建筑与装饰协调一体,独具风格。在锡伯族中,房子的居住也是非常有讲究的,每间房间入住的人不是随便谁都可以住的。三间偏屋的,中间为堂屋,房间左右均有锅灶,用以作饭兼暖炕;两间为长辈居室,南北三面均盘火炕,西炕主要用于供佛龛和放置橱柜等,长辈睡南炕,幼辈睡北炕,富户南三北二,都是木格子大窗,用面糊纸。东间为子媳住室,房中近顶棚建横有一根小碗口粗的椽子,以吊小孩摇篮之用。五间的中间堂屋和西间之间,只有屋梁而设有隔墙,建成一个大特间,外门与南炕之间有个固定屏风,不设锅灶;还在东西两间的两侧,盖有稍低些的房子各一间,共计五间。两小间为内房或客房,东小间为厨房。随着社会的发展,物质生活的提高,锡伯人的住房已经不是过去那种样式了,现代化的房屋已处处可见,但仍然保持着独家独院的居住特色。

  【锡伯族服饰习俗】

  锡伯族服饰体现着一种游牧精神,其早期服饰衣料是以鹿、犴等兽皮为主,比较注重防寒保暖功能。传统的锡伯族服饰也曾吸收过蒙、满、汉等民族服饰的优点。锡伯族男子服饰基本与满族服饰相似。锡伯族男子服装多是青、灰、兰、棕等颜色,多为大襟长袍或对襟短衫,领不太高,为便于骑射和劳动,长袍采用大襟右衽,左右两边开衩的式样。锡伯人的长袍,底边在膝下半尺许,袖口为马蹄形,可以卷上,也可以放下,下身穿长裤,外加"套裤",锡伯族服装中的"套裤"只有两条裤腿,没有裤裆和后腰,春秋时穿"夹套裤",冬季则穿"棉套裤"。腰间系青布带,脚穿布靴,夏天头戴笠帽,冬天戴毡帽或礼帽。锡伯族女子服饰样式特别多,也比较讲究。她们喜欢各种颜色的花布还有长度大概到脚腕的旗袍。不同年龄段她们的服饰也是不一样的。未婚女子通常是穿一件清新秀丽的旗袍,头发扎成一个辫子,然后还会戴一些各式各样的小配件等,看起来十分的活泼。结婚时的新娘穿的衣服是和满族的服饰相似,头上还会戴上用布制作的发圈。婚后的女子,需将头发盘起,一般还会有刘海,手腕还会戴上手镯。锡伯族的老人穿的衣服也有一定的讲究,一般,老年男子喜欢在里面穿一件小白褂,外面再穿一件棉袍,有的人会再套上马褂,戴上礼帽,裤脚扎在袜子里。老年女子随着时间和年龄的增长,更多的是穿青色或者蓝色旗袍了,一般夏季穿黑布鞋,冬天穿高帮鞋。

  【饮食习俗】

  生活在新疆的锡伯族,既保留着本民族古老的传统特色饮食,又吸纳周边民族的风味饮食,形成种类丰富、品种多样的本民族特色饮食文化。锡伯族饮食一般以小麦、大米为主食。锡伯族人爱吃发面饼,用特别的引子和面,使面团适度发酵后擀成面饼,在锅里烙熟。与锡伯大饼最佳搭配的小菜“萨斯豆角”,也是锡伯族美食一绝。面酱是锡伯人喜爱的食品,而且家家自己动手制作。白肉拌血豆腐、灌血肠、二汤面、油煎馃子饼也是锡伯族人喜爱的食品和菜肴。锡伯族食谱中较出名的菜肴是鱼汤高粱米饭、血拌猪肉、全蒸猪仔、蒸鸭丶蒸鹅、蒸鱼、火锅菜等。其中极具特色的全羊席,别有一番风味。尼姆哈鱼炖子,是最具特色的锡伯菜肴

  【锡伯族婚俗】

  锡伯族的婚姻要经过提亲、订亲、迎亲(即举行婚礼)三个步骤。提亲男方要往女方家跑三趟;订婚的仪式有两次;婚礼前后要进行好几天,喜宴娘家要设两日,婆家要办三天,可谓是异常的隆重热烈。1、提亲:提亲是锡伯族婚事中的第一道程序,也叫“说媳妇”。儿子到了十六七岁,家长就要开始为他“说媳妇”。有了合适的对象后,要请一个人品好、有名望又熟悉女方家的媒人,到女方家去提亲。媒人和男方家长第一次到女方家去提亲时,可以两手空空,不带任何东西。这次去的目的是“探路”,只作一般性的拜访,相互聊聊,不提儿女的婚事。第二次去女方家时,按传统习惯要带一瓶烧酒作为提亲的见面礼,这也是正式提亲的信物,女方家一看就明白来者的用意。寒暄之后,媒人打开酒瓶倒酒,同男方家长站起来向女方父母敬酒,并道破来意。女方的父母若同意这门亲事,经过一番推让之后,会高兴地接过酒盅一口饮之;若不同意,则会以种种借口坚决不接酒盅。2、订亲:订亲仪式也是锡伯族婚姻中的一项重要程序。女方答应订亲后,双方紧接着要做好各项订婚的准备工作。按传统的做法,订婚的仪式有两次,第一次叫“磕空头礼”,这天,媒人同未来的新郎及其父母,带上两瓶贴有红喜字的酒去女方家,未来的女婿端上双盅酒给未来的岳父岳母及岳父岳母家的长辈磕头,敬双杯酒,表示答谢许亲之恩。这天,女方家要准备便饭招待。第二次叫“磕石头礼”,磕头的地方仍在女方家。男方经过充分准备后,把日子定下来,通知女方及其女方的直系亲属。到了这一天,男方的父母、儿子及媒人坐上马车,带上羊或其他礼物以及喜酒到女方家来,杀羊煮肉,热情款待女方家的人及其亲属。席间,在男方父母及媒人的主持下,未来的新郎要向岳父岳母及其直系亲属磕头敬酒跪献礼物,同时,要给未来的媳妇送件衣料,表示心意。这些程序结束后,婚事才有了把握,订婚的仪式才算完成。

  3、迎亲:锡伯族的婚礼,一般多在深秋或初冬举行。喜宴娘家要设两日,婆家要办三天,可谓是异常的隆重热烈。婚期确定后,双方各自开始婚事的筹备工作,婚礼前夕,男方要在亲戚中聘请“奥父、奥母”,以主持婚礼和迎亲等事宜。奥父奥母通常要选能说会道、家里没有丧偶的人,而这样的人在乡里颇有威望。锡伯族的婚礼一般要举行3天。第一天称送“喜车”,男方要为女方送去食物和彩礼。送喜车之前,男方家挑选一只肥公羊,举行入门仪式,人们祈求祖先保佑新婚夫妇一生平安幸福,白头偕老。随后宰羊煮肉,煮好肉,先要选择完整的羊腿部位祭祀祖先。迎新娘的红篷车早餐后出发。红篷车前悬铜镜,后挂八卦图,内坐奥母和护送新娘衣物的女郎,这辆篷车由奥父亲自驾驶,代表新郎的父母给女方家送宴接亲。篷车的后面是送喜宴的车,上面装有两对家畜、一对家禽以及喜酒之类的礼物,显得喜气洋洋。身穿崭新礼服,胸戴大红花的新郎骑着高头大马走在迎亲队伍最前面篷车一到,女方的长者和亲人立即出来迎接,收下礼物,立即宰羊准备喜宴。婚礼期间,女方家设宴两日,第一天为“小宴”,招待近亲邻里。第二天正式举行婚礼仪式。这两日新娘躲在亲朋家里,由姑姨或是表姐给她开脸,以备结发为妻。第二天亲朋好友都来祝贺,新郎要给每个长辈行跪礼,并敬酒。这天,女方要派新娘的兄嫂送嫁妆到男方家,陪送的嫁妆有衣柜、棉被、绣花枕头等,此外,新娘还为公婆及新郎的兄弟姐妹等各做一双鞋,给新郎做一到三双鞋。嫁妆车到来时,新郎的父母要热情接待,向他们敬酒,然后把嫁妆抬到新房的门口。这时,新娘的嫂子拿出钥匙打开衣柜的锁,新郎的父母把早已准备好的钱币投到衣柜里,祝福新婚夫妇将来金银满柜,财运亨通,荣华富贵。之后,新娘的嫂子锁好衣柜门,把钥匙交给新娘的婆婆,表示将大权交给了婆家。

  傍晚太阳落山时,“大宴”即将结束,这时,新郎和奥父、奥母等20多名能歌善舞者组成“丁巴”队伍,吹吹打打地来到新娘家贺喜,并接新娘。双方的朋友分成两排,跳舞、对歌。

  精彩的表演一直到深夜才结束。亲友们渐渐回去,只剩下姑舅、姨妈、叔伯等少量的直系亲属。这时新娘的母亲和奥母开始给新娘梳妆,把长辫盘成发翅,戴上银簪、额箍、耳环、戒指、镯子,穿上绚丽多彩的新衣,腋佩荷包、绫帕、坠儿等。想到即将离开父母和故居,新娘不免流泪。母亲看到女儿这样悲伤,也一面流泪,一面唱起古老的《嫁女歌》母亲唱完《嫁女歌》,亲兄弟或是堂兄弟把新娘抬到篷车上,岳父要给女婿一个装有五谷粮食的小布袋,叫他走一路抛撒一路,以镇妖压邪。第三天,是迎娶新娘的日子,要举行大喜之宴,所有亲朋好友都来祝贺。红篷车来到婆家,男方全家都来迎接。新娘由奥母和伴娘扶下车,在毡子上与新郎拜天地。然后新郎与新娘通过地毡来到堂屋门前,新郎在左面,新娘在右面,相对在门外两侧,新郎用鞭梢揭开新娘的面纱,新郎新娘对跪,用“哈达”将切成片的羊尾巴投入灶火之中,以作“白头之誓”。接着,来到屋内,举行仪式祭天祭神。晚上,新郎新娘两家的弟兄都要来,举行一种“换合盅”的仪式,(也就是换酒杯的仪式),奥母将两个酒杯用红线系上,成为“双盅”在一个杯子里倒水,另一个杯子里斟酒,让新郎新娘对坐在洞房的炕上,中间放一块煮熟的羊腿肉或是羊的肩胛骨肉,用双手把双杯酒交换几次,再给新郎新娘各一杯。他们喝了之后,奥母要问谁喝上了酒,谁喝上了水?这样连续三次,让新郎新娘吃三次肉,喝三次酒,表示从此结为恩爱夫妻,白头到老。喝完这种交杯酒的仪式之后,男女双方的兄弟便开始抢肩胛骨的肉,先抢到的一方被认为有本事,同时也有娱乐的意思。

  勤劳善良的锡伯族人民,在长期历史进程中熔铸成坚忍不屈、勤劳创业、慷慨乐观的民族性格,世代传承着本民族的文化。这就是锡伯人民,一个强悍而富饶的民族。

  ——皮爸游记散文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