顿悟成佛是什么意思和何为顿悟

2023-09-22 10:16 28次浏览 知识

  【顿悟】佛教术语。

  又称“顿了”。与“渐悟”相对。

  强调在长期修习参悟佛教理论(教义)上,对其“真理”突然醒悟、明了的观点。中国佛教顿悟说,于唐代开始创立。唐开元年间,南宗禅法的代表慧能提出以定、慧为本的禅学思想。认为定是慧体,慧是定用,如同灯光,有灯即有光,灯是光之体,即定慧一体。同时,觉性本有,烦恼本无。直接契证觉性,便是顿悟。因此他并不以静坐敛心作为唯一禅法,认为人的一切活动中都可以体会参悟佛法,教人从无念着手,不限于静坐一途。

  另一观点认为,早在慧能之前的东晋竺道生首倡“顿悟成佛”的学说。但实际上二者的“顿悟”是有差别的。道生的“顿悟”否定了顿悟的阶段,提倡在顿悟时要着重“见理”、“明理”,以此去除烦恼,除去情垢,达到成佛的目的。因此,提出把“积学无限”,作为顿悟”的先决条件。慧能的“顿悟”强调法自心生,“心生一切法生,心灭切法灭”,排除参悟是“见理”“明理”等概念、判断、推理的认证过程,主张“心性本觉”,众生本来是佛,修习时刹那体认即可成佛。为此免去过去为成佛而用大量的时间去读经、念佛坐禅等一系列的修习功夫,缩短了从此岸到彼岸的距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