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换了新能源,燃油车的另一个出口是什么?”

“92号汽油一共破了8块钱,你想让我买燃油车吗?”

(燃油车不可救药)

这是教授最近在网络上看到的话题。新时代下,很多品牌都转换成了新能源。

WEY从“中国豪华SUV”到“新一代智能汽车”,要打造新能源动力。

比亚迪果断抛弃纯燃料车型,换了新能源品牌。

奥迪CEO马库斯杜斯曼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今后不会开发新的燃料发动机。”

“内燃机死了,这是真的吗?但是从教授的角度来看,内燃机还有一线生机。有些品牌仍然要用“一根筋”打燃料机,它们又是谁呢?

奥迪,甚至大众都将纯电动车定为未来,但这并不意味着完全放弃了

根据相关信息,大众研究开发的最新内燃机将于2026年上市,预计将于2040年应用。

要想回到目前最新的引擎,必须数1.5T EA211 EVO引擎。另外,据悉,装载在新型速度塔载上,进入了工信部申报阶段。

比1.4T增加了“地球”2千瓦(国内版),实际上内燃机已经“性能过剩”,“绿色低排放”是未来的主流。否则,公众将如何应对今后的排放标准?

这款EA211 EVO系列的1.5T发动机由于压缩比高的米勒循环,压缩比达到了12.5: 1,作为涡轮增压发动机也是相当可怕的水平。

(上图为皇冠2.0T发动机)

传统涡轮增压器启动

机都是低压缩比,避免爆震,还能有更强的动力,例如:

星途那197马力的1.6T发动机,压缩比就只是9.9:1,

本田冠道那272马力的2.0T发动机压缩比则是9.8:1。

这样我们就能理解为何这全新1.5T动力提升并不大了。只是也让人想问,这么高的压缩比,95号汽油还能撑得住吗?

另外,它还从EA211的200bar直喷,升级到350bar直喷;采用5孔喷油嘴,提升雾化性能;采用等离子气缸壁涂层、充钠排气门,甚至是闭缸等技术。如今来看大众的路线还是在现有基础上进行提升。

相比大众直接用上现有最新技术,在细枝末节的改良提升。马自达玩了一波大的,硬生生把发动机副本从“中等”提升到“地狱”难度。

因为它也是“无中生有”地玩出了「火花塞控制压燃」技术,也就是昂克赛拉那SKYACTIV-X 2.0L发动机,理论热效率达到50%。

虽说它是“自然吸气发动机”,但它实际上加上了一个机械增压,用来满足压燃所需的更多空气。

另外这压燃也是特定工况下才能实现,所以这增压器还加入了一套离合器进行控制,压燃工况下是“机械增压”,但平时就是“自然吸气”。

所以有了火花塞控制压燃技术,它压缩比可是达到了夸张的15:1!要知道压缩比越高,汽油的燃烧就更能转化成动能,而非热量白白浪费。

另外还加入了700Bar的缸内直喷、10孔喷油嘴,作为辅助还有24V微混系统,如此一来这套动力可谓是“黑科技”至极,毫不夸张地说甚至是如今最先进的燃油发动机之一。

这使得搭载该动力系统的马自达 昂克赛拉有着180马力的最大功率,虽然还是不如某些高功率1.5T动力,但它工信部综合油耗只有5.2L/百公里。

对比之下,182马力的本田思域1.5T油耗达5.8L/百公里,150马力的大众高尔夫1.4T也需要5.5L/百公里,油耗表现高下可见。

总的来说,内燃机还有不小的改进空间,就看厂家们如何研发,只是可以肯定的是,这条路线很难走…

看着马自达如此大费周章提升发动机,丰田的做法就相对“轻松”了,以阿特金森循环为主基调,用上电控正时可变系统(VVT-iE)技术,再加上各类优化,使得这混动版2.0L发动机有着41%的热效率(压缩比14:1),纯燃油版本也有40%的热效率(压缩比13:1)。

丰田实际也是走了一条“难路”,为了满足排放标准,最简单还是加上涡轮增压,在实现同等动力的前提下,降低了排量。

但也正如之前所说的,这被迫降低压缩比,在同等动力情况下,涡轮增压并不一定比自然吸气省油…这只是一种“曲线救国”的形式,以满足排放标准。

教授也不愿意看到厂家们为了提升动力、降低排量,而让内燃机走向“极端”,要知道“95加满,倾家荡产!”

省的油钱,都为中石化中石油服务了,厂家只是将排放成本转移到用户上,像是前面所说的大众EA211(EVO)、马自达SKYACTIV-X,这都是要95号汽油的!

而丰田这最新2.0L、2.5L动力,可都是92号就能满足。

发动机本身就足够高效,就足以让它续命。丰田也将其作为了混动系统的主要组成,发动机输出为主,电机作为辅助,作为最早之一的混动概念,在如今看来这也是正确的。

君不见以往那些PHEV车型,有电猛如虎,没电弱如鸡,关键油耗还贼高!所以没有省油的发动机,就别想着做真正省油的PHEV车型了!

也是基于上文丰田这种思想,在如今纯电动并不能很好满足国人需求,要知道不是所有人家里都有固定车位,还是能装充电桩那种;

也不是所有人周行驶里程不到300公里,两天一充对于这些用户来说,实在太痛苦了,哪怕纯电动汽车不到1毛钱的行驶成本真得很香…

中国品牌们为内燃机续命的方法就是“混动”、“插电混动”,并且…发动机的作用被“相对弱化”,更多是发电,或者在高速这种不适合电动的工况工作。

另外相比本田i-MMD这种采用“单挡位”的混动,部分中国品牌为了优化那些纯电动欠佳的工况,采用了更多挡位的DHT变速箱。

例如是吉利星越L 混动,搭载1.5T混动系统,系统综合功率达到180千瓦,综合扭矩达到545牛·米,匹配3挡DHT变速箱。

对于这种100千瓦电机的混动车型而言,更多挡位的DHT变速箱至关重要,HEV车型电池容量小到可以忽略,更多依靠发动机发电以及驱动。

作为一款“不充电”的混动车型,它NEDC油耗只要4.3L/百公里,一箱油能跑1300公里!

PHEV代表则是星途追风ET-i,同样搭载1.5T排量的发动机;多得了动力电池组的“电力加持”,让它在发动机部分115千瓦、电动机部分125千瓦的前提下,可以做到240千瓦的综合最大功率!

其亏电油耗则是4.8L/百公里,可以实现综合续航超1000公里的好成绩。

PS:综合最大功率更多受限于“供电”,一般混动最大功率并非是“1+1=2”的计算,而是因为电流供应不足,是“1+1 <2”。

这些混动车型,尤其是中国品牌们则说明了,内燃机的用处可大了!一方面能发电,无续航焦虑;另一方面,在纯电动不擅长的高速工况,它也出一份力。

事实上,中国也没有直接判定内燃机的“死期”,2020年中汽车工程学会发布的《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图2.0》,就这样说明了:

重点强调要扩大混合动力技术的应用比例,在2025年混合动力要占传统能源新车的50-60%,2035年占比达到100%。

所以说,哪怕在2035年依然有燃油车,不过更多会是HEV/PHEV。发动机的研发路线也会有所改变,或更为注重某一工况下的燃油表现,毕竟它以后更多作为“发电”使用。

从某种程度上,内燃机特指纯内燃机已经被判了死期,全新纯电动汽车品牌们蜂拥而至,未来是纯电动的。但它们也无可否认的是,在某些环境纯电动汽车并不好用,这需要时间来解决,无论是电池技术还是充电设施建设。这就需要“内燃机”们进行过渡了,它们无里程焦虑,并且有了电机的辅助,这些燃油车还有不短的寿命,还更别说有的品牌们还在积极为它们“续命”,提升燃效。内燃机不死,只是逐渐凋零罢了。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