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固定翼战斗机的胯部相比,印度在直升机领域的研发amp与d进展或交付速度相比,可以说是“可圈可点”。北极星通用直升机,随着“鲁多拉”武装直升机相继入役。印度的自主研究LUH直升机计划最近也如下。

印度媒体《印度时报》 11月4日报道,印度产LUH直升机最近在西亚镇冰川完成了新的测试。据悉,LUH直升机在测试完成后,通过军队验收、印度空军和陆军共购买了186架LUH直升机,用于高原地区作战。

印度产轻型多用途直升机项目(LUH)可追溯到本世纪初的2003年。当时,印度国防部为了加强克什米尔地区的空中作战投送能力,向全球直升机企业进行了投标,共购买了198架适合高原作战的直升机。取代了法制“云雀”和本国克隆版“印度豹”等直升机。此外,除了采用进口外,印度国防部还出于支持本土军工业的考虑。将购买的直升机总额降低到35架,剩下的差距将由本国航空航天企业填补。

在这种背景下,印度斯坦航空相继推出了3吨级的“轻型通用直升机”LUH项目和10吨级的“重型运输直升机”MLH项目。但是在接下来的5年里,印度斯坦航空在MLH项目上研发amp集中了d,LUH项目是“只听楼梯声,人不下来的状态”。

2008年LUH直升机项目终于取得了新的进展,按照印度国防部的计划购买了186架这种类型的直升机,将从俄罗斯进口的CARD-226型和最多378架总订单平分。结果,该机的参数设计指标逐渐为世人所知。这台机器使用4个主旋翼、4个尾桨,最大起飞重量达3.15吨。发动机系统采用法国赛峰直升机发动机公司,使用总功率为750瓦的Ardiden-1u发动机。最大飞行速度为每小时260公里,最大航程为350公里,最大使用极限为6500米,除2名机组人员外,最多可搭载6名战斗人员。

2016年9月7日,LUH成功进行了首次试飞试验,成为印度斯坦公司继ALH“北极星”、LCH“LUDARA”之后LUH自行研制的第三架直升机。2019年8月末,LUH又飞往隐性地区进行了首次高空高温测试。接着,2020年9月,LCH除了进行第二次高空高温测试外。海拔3300米左右,气温32度,对LUH进行飞行炮艇扩张测试,高原悬停性能测试也接连不断。这次测试主要集中在LUH的尾桨性能上。

据人媒报道,该机器已完成验收,并具备LUH形成初期作战能力(IOC)的条件。从2008年开始这个项目,到今年11月初结束测试的LUH直升机项目正在通过验收快速进行。此外,在多次性能测试中,LUH项目没有发生任何事故,真是令人吃惊。但是在印度,在自己研究LUH后,仍然充满了外国技术的影子。

关于 LCH直升机的具体技术资料在网上不多,但可以确认,属于核心技术的发动机系统来自法国赛峰直升机发动机公司。印度斯坦航空公司以前推出的“北极星”和“卢达拉”两架直升机上也能窥见很多线索。例如“北极星”通用直升机是印度斯坦航空公司和德国MBB共同开发的,发动机由法国图博麦加提供,因此所谓的“国产化”也不复存在。

更不用说像“卢多拉”武装直升机那样糟糕的性能指标了,但从印度抛出的“国产第一架武装直升机”的用心来看,疑惑百出。部分人媒体曾发送过“卢达拉”国产率仅为1的文章。

0%,而像发动机则由法国斯奈克玛公司提供、机鼻光电转塔和头盔显示器则进口自以色列、电子战系统则采购自萨博南非公司等等。同样,其国产化不过是一纸空文。

直升机想要在高原运行自如,除了需要功率储备充足的大功率发动机外,主减速器的输送功率也要有相应提高。主减速器由发动机功率输入端、尾翼、以及尾桨附件传动轴相连的功率输入端组成。其作用在于,将发动机输出的高转速、低扭矩的输入功率,转换成低转速、高扭矩的输出功率由主旋翼和尾桨输出,由此保证直升机拥有良好的机动性。因此,它的研发难度相较于发动机和旋翼,只高不低。所以,印度斯坦航空公司能啃下这块硬骨头吗?

答案当然是否定的。美俄两国现阶段不会提供,前者如狼似虎,限制太多,印度对此心知肚明。后者尽管与印度拥有良好的合作历史及前景,但因卡-226直升机技术资料转让陷入僵局,因此也不会提供。所以真正能帮上印度的,也就剩欧洲某些国家,大概率还是欧洲直升机德国公司(原德国MBB公司)。原因很简单,印度与该公司共同开发出了“北极星”,而LUH又被看做是“北极星”的缩小改进版,因此从这点而言,也就不难想象LUH进展之神速了。

如今,LUH直升机霸业已成,随即将投入高原地区,对于印度斯坦航空公司而言,这是继“楼陀罗”武装直升机之后的又一个“伟大胜利”。但核心技术仍采用从国外进口,国产化水平没有任何提升的局面,还是固如金汤一般。因此,在这个“伟大胜利”的背后,依然是印度在自欺欺人……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