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羡慕,请在线申请!

据中科院国家天文台称,被称为“中国天眼”的500米口径射电望远镜将于2021年4月1日正式向全球科学界开放,并从全球科学家中征集观测申请。

“中国天眼”运营开发中心常务副主任、总工程师姜鹏介绍。各国科学家在线申请的项目将提交给“中国天眼”科学委员会和时间分配委员会审查、项目选择建议,并从8月1日开始安排观测时间。在迈向开放全球科学界的第一年,预计分配给外国科学家的预测时间将占10%左右。

大国风格公开分享

新华社通过烈士统计分析,形成了“中国天眼”的动态语云。对于“4月1日正式向全球科学界开放”的主题,“大国风”、“科技力量”、“科技创新”是网民对“中国天眼”向世界开放的肯定和赞扬。“电磁波”、“脉冲星”、“射电望远镜”是网民关注全人类科学成果的焦点。“精确导航”、“高灵敏度”、“高分辨率”、“巨型球体”成为网民对“中国天眼”最称赞的技术特征。

眼光更深,能力更强

“中国天眼”是世界上已经建造的最大的射电望远镜,是利用天然圆形熔岩坑建造的。其反射镜边框为1500米长的环形钢梁,钢索依靠钢梁垂下,呈现球形网状结构。反射面总面积约25万平方米,用于收集无线电波,接收馈电接收器。

回顾“中国天眼”建设的道路,网民们纷纷感慨今天的成就不容易。从1994年选址到2011年开工、2016年完工,建设者们花了22年时间建造了举世瞩目的“中国天眼”。这标志着我国射电天文研究处于世界前列,标志着人类探索宇宙未知区域的眼光更深,视野更广,能力更强。

科学可以期待无限的未来

“中国天眼”工程的建设实现了多项自主创新,促进了相关产业技术的创新和发展,产生了巨大的社会经济效益。目前,“中国天眼”确立了多项优先事项和重大项目。其中包括多科学目标漂移扫描顺天、氘星系顺天、银河系偏振顺天、脉冲测量时间、快速电波暴观测等,但观测应用不限于此领域。

此次“中国天眼”为全球科学家的开放,可以更好地发挥科学功效,促进重大科学成果产出,为全人类探索和认识宇宙做出重要贡献。

(统计时间:2021年1月3日8336000-1月5日14336000)

企划:孙伟、吴新丽

导演:段世文

作者:陈出租车

设计:吴国辰

数据分析:姜晓明元梓涵

编辑:刘阳,刘延清

《睿思一刻》栏由新华网客户端、新华网大数据中心共同制作。转载来源:新华网《睿思一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