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很喜欢老i3。被迫退场的新一代宝马电动车终于到了。

360度任何角度都几乎全新的宝马,好久没见过了,更是他们久违的电动车,想要介绍的地方太多,一时间我也不知从何说起。那就简单点由「外」开始!

卖相,在网上最多人讨论的一点,大部分人都说「好特别」、「怪」、「新颖」,我还是那一句,说不出「靓」、「好睇」、「有型」。但无可否认它是有气势,近距离接触就会感受到车头所有细节都很大胆的,同样好抢眼,大家都知它不是乜系物系或X乜X物,不过也认得出是宝马。

至于它的气势,除了设计细节,很大程度来自iX的体型。实际长度接近5米,比国产版X5短105mm,前后两个车轮中心之间的距离为3米整,同样稍短于国产版X5。就算这部车装了21寸轮毂,与车身看齐也不觉得着了加大码球鞋。

不过它又不像一般的X车系,视觉比例有所分别,原因出于高度,iX只有1,698mm身高,比X5矮了81mm,反而同X3差不多(只较X3高10mm)。X5的体型加上X3的身高,难怪会觉得比例不平凡。

另一重视觉冲击是车头和车身的对比,正前方有特多夸张密集的细节(容后再讲),但车侧却刻意减少线条,呈现出很大幅平面。我不清楚设计师背后的概念,但硬是有种不太连贯、未做完功课的不安感。

据厂方数据讲,这部iX用了一套名为Shy Tech的设计风格,意指把好些功能和设备用隐藏手法置于车内外,例子之一是引擎盖的宝马车章,表面看只是一个徽章,其实按一下就会弹开,变成雨刮水入口,是否很特别呢?还有,车门把手也收起来,伸手进去才能按到解锁按钮。

再看回车头,细心近看两块巨大中网格栅就会看到暗藏发热丝,原因是这里头其实安装了摄像头、雷达和传感器,供各项安全系统和辅助驾驶功能之用,因此有必要靠发热丝溶雪,毕竟地球上好多地方都仍有寒冬嘛。这个中网功能多多,估计一不小心撞坏了,维修价钱不菲,但若只是轻微刮花又不用太担心,皆因车厂在这里加上了自动修复涂层,遇热后表面会慢慢恢复平滑,跟市面上流行的PPF有异曲同工之妙(或者根本是同一样东西)。

保险杠底部有两个电闸,此乃自动开关之门,平时不用便会关上,需要进风时就会打开,电动系统还是需要散热嘛,尤其是电池对温度很敏感。

我们再看看头尾的LED灯,长又细的设计,近年也有好多车厂喜欢这种方向,我只是对四条灯眉有点意见,始终觉得四方框眼神的标志性不比双肾设计少。但无论如何,造型卖相各有所好,外面也讲得差不多,我们可以打开车门了。

BMW iX用的是完全独立于现有车系的全新车架,暂时只供iX所用。前后副车架均为铝制,至于肉眼看得到的黑色地方,包括座舱两侧、车顶及尾箱框,则是CFRP(碳纤维强化聚合物),i3、i8、7系等等车型都有用过,对宝马来说不是什么新事物。

但别被它的外表骗到,其实CFRP的用量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多,细心看车架的结构图就会发现,大部分只是附于高强度钢表面,并非整条骨架都用CFRP。有铝又有CFRP,目的不外乎加强刚性和尽量减低重量,毕竟一大块电池已经好重,不过这车还是有相当吨位,还没算上后加的配置,已达2,428kg。

至于iX的内饰则是i3以来最具原创性的宝马,坦白说,我非常喜欢。正前方有个曲面大屏幕,里面分别是12.3寸仪表盘和14.9寸的中央触控屏,系统则是最新的iDrive 8.0,支持5G网络。

问过宝马4S店,这部车的网络服务是终身承诺,以后也不用赡养费。基本上说得出的功能它都齐全,包括声控、手势控制、360摄像头、地图、AR导航影像等等,这部车还加装了真皮内饰和有30个喇叭的Bowers & Wilkins顶级音响。

头顶那个巨型玻璃天幕,不止本身有三重UV涂层隔紫外线隔热,也有变色功能,像以前奔驰SL和SLK用过的Magic Sky Control,隔热效果明显好过Tesla很多,伸手摸一摸天花就知道分别。车内设计大有不同,你看图片都会发觉很新鲜,啊,那个两幅式六角形方向盘其实握感很好,泊车调头时也不会搞错方向。

我想表达的是我喜欢坐进去的感受,眼见手摸的新鲜只属一部分,最吸引到我的是空间,有别于宝马座舱向来的包围感,iX有种清简开阔的特质,细节上虽然有很多雕琢,但由仪表盘到中央手枕、门板到后座冷气,都设计成相当不占空间,车内松动开扬,置身其中觉得很舒服。后座是另一个iX较强的地方,地台平,头顶膝前空间都多,前方视野也不算有太多遮挡,座椅由肩位延伸至C柱和门壁的包围式设计也的确有相当的舒适及豪华感觉。

总的来说这部车的新鲜度满分,设备配套也几乎是最全面的宝马,接下来的是它的性能。这部iX xDrive40和高一级的xDrive50同样为双电机四驱,输出分别是326hp/630Nm和524hp/765Nm,前者用76.6kWh锂电池,满电可以跑372至425km,后者则加大至111.5kWh,航程达549至630km。

对我而言续航力超过400km已达合格标准,有时电池太大反而为车重增加了不必要负担。这次试驾的xDrive40零至一百加速成绩为6.1秒,不算很猛(xDrive50快1.5秒),Model Y 长续航版还比它用时少1.1秒。的确,就算地板电门起步亦不会觉得吓人,但力量已经很够,应付2.5吨的起动及再加速还是绰绰有余。

个人觉得已经满足,除非你很沉迷高性能电动车那种有如机动游戏般的离谱加速力,否则xDrive40的动力绝对够了。较之动力,iX更出色的地方是操控时的信心,首先它的制动很赞,刹车力量强而不恶,反应极之线性,动能回收减速和卡钳工作的交替不着痕迹,很容易就适应到这套刹车。同样是重型电动SUV,这部的制动是我试过最有信心、反应最自然的。至于操控,最大的感受是应付中速弯和高速弯的能力极高,车体倾侧控制做得很好,重心比一般SUV低,让它的下盘十分贴服,入弯至稳定下来的过程短,而且很平顺,再到出弯时车头也不会有太大起伏,前轮总是很抓地。

想不到一部大型SUV可以跑得如此有台型,有速度收得顺,弯中淡定实在,车体没有太多动作,过程中没什么杂质,动态相当清爽。xDrive50甚至有气压悬挂和后轮转向,效果或者更好,不过我觉得xDrive40已经很灵巧,未必要靠后轮转向,反而期待试试装了气压避震的乘坐感有多大提升,因为这部车的悬挂虽然也很不错,亦不会太硬,但辗过路面坑洼时后座感受到的起伏略嫌有点急促,估计气压避震在这方面的宽容度会更高。

我很喜欢老款i3,可惜因结构局限已没法继续下去。iX虽不是接力之作,但在它身上仍有当初试i3的那种新鲜感和惊喜。74万车价比X5 xDrive40Li还要优惠,虽然少了七座,却有最新的技术和设备,如果要我埋单我会选iX。已接到大量订单的全新i3,光看性价比就很吸引人,且看能否挑战到Tesla的电动车地位了。

特别鸣谢:

广州BMW全品牌授权领创经销商

森那美- 广州宝悦天河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