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进入2022年,蒸汽大众的郎就曝光了“裁员”的传闻!据悉,迄今为止,多名龙怡车主向中央光网提出投诉,上述大众2021家龙怡出现了车辆“裁员”、功能不足、制造商及4S店宣传不一致等问题。令人费解的是,被起诉后,绝大多数车主收到的答复是“核心不足”、“不是质量问题”等。对此,上海大众品牌的官方反应是正在调查中。

投诉接连不断,大众朗逸揭露了车辆“减少配给”

据中央光网报道,一名朗逸车主于2021年9月购买了型号为2021英寸280 TSI DSG的偏版朗逸车型。新车开了不到半年就出现了各种故障,其中仪表板黑屏出现了8次,幸好没有危险。经过检查,那位车主发现汽车“减配”有问题。

据遭受“裁员”的车主们称,该朗逸车型在上海大众官方宣传中支持智能车联系统,因此可以通过上海大众超级应用程序连接CarPlay等。但是他驾驶的车型没有安装工厂车,而是使用“Android系统”的车,无法连接CarPlay,也没有没有公众宣传的MOS系统。

独一无二的女性车主也遇到过这样的问题,除了不能使用Carplay外,也看不到最常见的油耗和公里数等数据。当她向经销商反映问题时,得到的回答是:“主机厂只供应了两批,一批有车联网,另一批没有。”

国内某投诉网站的信息来看,上述公众LON最近被投诉的案件已经很多了,其中一半以上投诉LANI车型存在销售欺诈和配件争议。据相关法律行业相关人士透露,官网宣传的功能实际交付时必须具备。否则对买方来说是欺诈行为。即使存在核心不足等客观因素,也要提前与用户沟通。否则还有欺诈嫌疑。

核心星州,蒸汽大众再次陷入口碑危机

之前我们反复提到“核心不足”这个关键词。众所周知,今天的汽车比传统汽车在汽车系统、智能辅助驾驶水平上更全面,因此对芯片的需求也更大!虽然已经送来的大众朗道也载着汽车屏幕,但是芯片不足,整体体验也很难满足用户的期望。卡顿,黑屏是不可避免的!

是蒸汽大众的销量“大”,朗逸在品牌中销售的比重也很大。在胜合会先前公布的年度图表中,

不难看出,在刚刚过去的2021年,大众朗逸的累计销量达到了432035台,虽然相比2020年同期下滑了3.8%,但该车型在轿车市场中依旧占据了第二名!所以在朗逸身上“减配”,必然可以进一步减少芯片的使用。

事实上,这并非上汽大众首次出现“减配”传闻!在2019年的中保研碰撞测试中,途观L和帕萨特在“正面25%偏置碰撞测试”中的成绩都垫底,业内普遍认为是用料“减配”所致。事件爆发后,因为途观L和帕萨特车型销量的暴跌,上汽大众的市场销量也遭遇了毁灭性的打击。

数据显示,上汽大众2021年全年累计销量为124.20万辆,同比下滑17.50%。其实,这并非上汽大众首次出现销量下滑,参考过去几年的销量信息,在2018-2020年期间,上汽大众的累计销量分别为206.51万辆、200.18万辆、150.55万辆。三度痛失“销冠”的背后,折射出的正是消费者的“口碑危机”。

车市格局生变,汽车市场迎来新拐点

一方面是日益短缺的汽车芯片,另一方面则是不断颠覆的销售模式,种种迹象都在表明:汽车行业要变天了!根据行业测算,在普遍缺芯的2021年,全球汽车约减产450万辆。除了大众、丰田、本田这样的传统车企,像蔚来、理想、小鹏等造车新势力同样面临着这样的问题。

为了不影响销量,不少车企都制定了应急的生产策略,包括调整生产优先次序、从芯片制造商处直接购买芯片。再比如,还有些车企会采取改变和调整汽车的配置,甚至有大众朗逸这样的车型,出现减配的状态。但不管怎么说,车企为的就是多卖车,毕竟在用车体验层面,芯片的多少,将直接影响消费者的驾乘体验。

前面说的产量,下面再来谈谈销量!随着消费者用车需求的改变,消费者在购车层面也发生了或多或少的变化。具体来看,不同于传统的经销商模式,当代消费者更趋于反馈效率更高的直销的模式,比如特斯拉、蔚来等品牌就是比较典型的例子,相比传统车企的4S店销售模式,这种模式缩减了消费者与厂家的中间环节,可以进一步提升双方的沟通效率。

不仅如此,在用户触达层面,直营模式相较分销模式也更占优势。尤其是数字化浪潮来袭的今天,车企也可以借助多种工具,更好、更全面地分析自有用户的需求,并进行针对性地推销、销售。对于上汽大众这种传统车企来说,如果不顺应时代做出改变,最终被淘汰的终究还是会是自己!

结束语:

自2008年正式登陆国内市场后,大众朗逸就凭借出众的性价比备受消费者青睐!但随着轩逸、思域、卡罗拉等车型的陆续“上位”,朗逸的竞争力也就逐渐出现了走低的态势!此次减配事件曝光,无疑会再次拉低朗逸车型在消费者心中的口碑,于朗逸、于上汽大众来说,都是致命的!

当然,站在另外一个层面,除了应对朗逸的口碑危机问题,上汽大众同样需要注重营销渠道的改变、优化。毕竟在消费需求大变的今天,唯有更好地迎合用户的买车、用车体验,品牌才可以发展得更好!

对于上汽大众而言,迅速给朗逸车主一个交代,重拾消费者的信任,这才是当务之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