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一条消息又在互联网约车行业掀起了波澜!宝马在中国成都获得了“网络预约出租车经营许可证”,成为中国第一家获得网络约车执照的外资汽车企业。

中国的出行市场有着巨大的发展潜力。从2013年开始,网约车走进大众视线,依靠各种补贴打动了出租车司机和乘客,开始了中国网约车时代,也拉开了群雄争霸的序幕,随着估值超过400亿美元的国际巨头Uber悄然进入,滴滴、快的不断地调整策略,不断巩固在国内的市场,在数轮辟谣之后,2015年2月14日,滴滴打车与快的打车宣布两家实现战略合并,合并后的滴滴实力进一步增强。相同的辟谣套路之后,2016年8月1日,滴滴出行(原滴滴打车)宣布与Uber全球达成战略协议,滴滴出行将收购优步中国的品牌、经营、数据等全部资产和业务管理。

刚开始几年,滴滴的服务不错,各种优惠也很多,很多人出行选择滴滴,还有很多人选择做滴滴的司机。一直到2017年,滴滴开始改变了规则,不仅优惠没有了,还开始增加了各种费用,司机服务的质量也开始下降。与此同时,易到、神州租车、曹操专车等几家网约车企业还在咬紧牙关坚持。

对,您没看错,这个时间就是滴滴连续并购了快的、Uber,一支独大之后,时间点惊人地吻合!

美团加入网约车大战

这种局面在今年又开始发生变化,面对中国市场巨大的出行需求和可增长的想象空间,又有哪些企业和新兴运作方式会参与竞争呢?只有您想不到,没有市场没有注意到的角落。曾经各大方便面企业激烈角逐之时,外卖企业急速兴起让传统速食企业措手不及。如今,外卖巨头美团又从斜刺里突然杀出,高调进入网约车市场,差点让人惊掉了下巴。

美团打车初期选定了北京、上海、成都、杭州、福州、温州和厦门等几个战场,基本上都已拿到牌照,似乎形势大好。美团打车的在初期获得了高成长,得益于裹挟了符合公众预期的东西,比如低价、优惠竞争等等,为了打好这场战役,王兴计划在10个月内补贴6亿元,平均每单20元,这个力度美团内部邮件是承认的,比任何广告都更加见效。消费者当然也知道这只是权宜之计,但却乐于享受各种补贴,看到竞争。

不过滴滴和美团的发展理念非常不同,滴滴更多地强调服务的附加价值。此前滴滴收紧了补贴,希望能靠服务而不是补贴留住用户。滴滴去年在47个城市启动的五星司机认证计划,旨在推动产品的服务高端化,背后是推动用户的精细化运营。

美团打车找到的一个协同场景是与大众点评黑珍珠品鉴活动的捆绑,后者是希望参考米其林餐厅的评判模式,特别适合用来做体验,与滴滴争夺优质用户。为了让司机放心,美团在很多产品设计方面复制了经验更丰富的滴滴,比如垫付功能,乘客未付车费,系统将在7天内完成自动垫付等等。

但从美团打车停止补贴后用户数量迅速下降来看,在美团生态体系里贯穿吃喝住行的逻辑貌似并没有走通,吸引用户的仍然是低价,是各种优惠补贴,而不是美团期待的业务协同。

也许是发现了这个问题,美团没有复制上海经验,加速扩张,而是迅速踩下刹车,并加强临检等新功能,加强了管控。

这场超级独角兽的正面对决已有数月,让看客们略感失望的是,场面并不如当年滴快大战的血雨腥风,双方都在重新审视自己和对手。美团停下来,或许正在调整战略,是否这场激烈战,还没有认真地投入,就临时性突发结束了?

另一边厢,滴滴今年也是问题不断,今年5月6日凌晨,21岁的空姐在郑州打滴滴遇害。8月24日下午,一名23岁女大学生在温州乐清被滴滴司机杀害!这两起恶性案件一下子将滴滴推到了舆论的风口浪尖,顿时全国人民对于滴滴的可靠性产生了严重的怀疑。滴滴的道歉和全面整改声犹在耳,网约车行业面临着极大地挑战。

一批“宝马”加入战斗

11月22日,又一重大新闻引发了新爆点,宝马已在中国成都拿到 “网络预约出租汽车经营许可证”,成为第一家在华拿到网约车牌照的外资车企。这意味着宝马将可以运营网约车公司,为中国成都消费者提供出行服务。其经营范围包括:网络预约出租车经营、汽车租赁、停车服务、信息技术开发及技术咨询等。

总所周知,今年前三季度,车市增长乏力,车企净利润下滑十分明显,但另一方面,出行市场却在增长。而在共享出行领域,中国拥有庞大的网约车市场。据统计分析,截至2017年底,中国网约车用户规模已达2.89亿人,预计2018年达到3.43亿人。所以,各大车企纷纷寻求新突破,共享出行领域也受到了车企行业的青睐。

宝马在获得牌照后,将在接下来的12月在成都正式投入200辆宝马5系轿车运营网约车,包括传统燃油版和插电混合动力版。并且为了达到豪华网约车的标准,宝马集团还将为这200辆车配置专属的网约车司机。

必须指出的是,宝马并不是唯一在网约车上发力的汽车企业。今年11月,上汽集团宣布推出网约车业务“享道出行”;9月福特与众泰成立智能出行公司,提供网约车出行方案;去年11月,大众汽车创建逸驾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布局网约车;而吉利的曹操专车已经运营三年多。

在固有的网约车市场,滴滴在与快的合并、收购Uber后,持续占据网约车市场90%以上的份额,地位稳固。在这个被普遍认为“赢者通吃”的出行市场中,车企的纷纷入局能否打破长久以来的竞争格局?

“尔要战,便战!”这是滴滴出行创始人兼CEO程维对今年美团打车步步紧逼的公开表态。如今面对车企的“上下夹击”,不知滴滴是否还有勇气说出这句话。

“宝马”们面临的挑战

但车企进入网约车也面临诸多挑战。对于此前靠卖整车、卖配件以及关联的金融服务而获得利润的传统汽车企业来说,转向共享出行领域,意味着商业模式的彻底改变。将直接面向消费者,如何做好安全、服务、危机公关是需要重新探索的领域。网约车业务属于重资产业务,采取哪种盈利模式需要提前仔细制定。尤其在滴滴出行把控大部分市场的情况下,如何将产品、服务、体验做出差异化成为关键。

而在转型过程中,除了面临各大汽车品牌之间的竞争,还必须面对互联网企业的巨大冲击。传统的汽车体量大,能否迅速转身应对市场,快速做出反应?

对车企,面临生存发展,必须做出改变,而对于消费者,大家关注的是这些车企服务质量和安全高效,价格实惠。

记得多年前在新加坡打车,远远地看见一辆白色的的士驶来,招手停下时候,才吃惊地发现居然是辆奔驰,怕被人笑话大陆人打不起车,诚惶诚恐地上了车,一路上无心欣赏沿途的风景,只是心中默默念“千万不要贵得太离谱呀!”,到达目的地后结账,居然和普通的士价钱差不多。不知道宝马网约车的定价是否也会如此亲民?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