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25日)是世界消灭疟疾日,对大多数中国人来说,对疟疾的提及越来越少。

而上世纪50年代,我国有疟疾流行的区县达到1800多个,约占当时区县数的80%。当时的疟疾发病人数居各种传染病之首。

直到去年6月,世界卫生组织宣布中国获得无疟疾认证,并称赞我国经过70年不懈努力完全消除疟疾是了不起的成就。这个成就很大部分源自青蒿素的问世,这种治疗疟疾的药物,在全球特别是发展中国家挽救了数百万人的生命。今年是青蒿素问世50周年,这株“中国神草”如何继续造福世界?

青蒿素问世50周年

仍是世界抗疟首选一线药

近日,记者走进中国中医科学院终身研究员屠呦呦工作室,她的办公桌上摆放着两株青蒿标本,这是屠老为抗击疟疾寻找的良方。

△屠呦呦研究员办公桌上的青蒿标本

工作人员介绍,1969年起,屠呦呦接受了国家“523”抗疟药物研究的任务,她先后进行300多次筛选试验,确定了中药青蒿为主的研究方向,中医古籍《肘后备急方》中“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给了她新的灵感。

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绞’就是把青蒿放在水里绞碎,不是传统高温煮中药。是不是温度影响了活性部位?在改进了试验步骤,用乙醚低温提取后,1971年10月4日获得了对鼠疟原虫抑制率达100%的青蒿提取物,这是青蒿发现史上最关键的一步。”‍‍

△屠呦呦

屠呦呦团队最终于1972年发现了青蒿素。据世卫组织不完全统计,青蒿素作为一线抗疟药物,在全世界已挽救数百万人生命,每年治疗患者数亿人。从2000年至2015年,全世界疟疾发病率逐年下降37%,病死率逐年下降60%。

屠呦呦团队成员、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研究员廖福龙表示:“青蒿素应用了半个世纪,没有特别明显的抗药性,至今仍是世界抗疟首选的一线药物。尽管中国没有疟疾了,但是我们还要继续努力,因为全球还有疟疾,人类的命运是共同的。”

△青蒿素化学结构3D模型

世卫组织全球疟疾规划主任佩德罗·阿隆索曾表示,几十年来,中国跳出固有思维模式,对中国应对疟疾起到了重要作用,也在全球范围内产生了显著影响。中国政府和人民一直在寻找创新方法,以加快消除疟疾。屠呦呦团队于2019年还提出应对“青蒿素抗药性”的切实可行治疗方案。

屠呦呦表示:“一旦疟原虫对其产生抗药性,疟疾将无药可治。适当延长用药时间,或者更换青蒿素联合疗法中已产生抗药性的辅助药物,所谓的‘青蒿素抗药性’问题就能得到解决。”

青蒿素作用于人体机制有了新的突破

它的适应症可能会有所扩大

疟疾是由疟原虫寄生于人体引起的寄生虫病,主要由受感染的按蚊叮咬,或者输血感染。值得注意的是,研究团队提取青蒿素来治疗疟疾,并不是从野生青蒿中提取,而是种植的青蒿,我国所种的青蒿满足全球95%的青蒿素供应需求。

△屠呦呦研究员的笔记本和青蒿标本

廖福龙介绍:“野生青蒿含的青蒿素含量相对很低,只有0.8%左右。目前提取青蒿素的来源都是种植的,全国有7万亩青蒿种植,从植物学的角度改良青蒿品种,使得青蒿素增加,目前可以达到提取2%的水平。”

廖福龙表示,近几年,研究团队对青蒿素的研究取得了进展,青蒿素作用于人体机制有了新的突破。“作用的机理是多靶点的模式,疟原虫有很多蛋白,青蒿素跟它的100多种蛋白都可以结合,之后把这些蛋白变成了不能活跃的蛋白,疟原虫被杀死。这个模式就说明这个药物是好药,它不容易产生耐药和抗药性,只不过是敏感性有所下降。”

今年是青蒿素问世50周年,未来,它的适应症是否会有所扩大?廖福龙回应,青蒿素具有比较独特的双氧桥的化学结构,将带来很多新的作用模式。

廖福龙说:“在未来其他场合可能会应用,例如治疗红斑狼疮的应用。今年9月二期临床即将揭盲,揭盲之前还不知道它的效果。化学物质也有其他方面的作用,比如免疫调节方面,这一两年我们跟国外的合作也有一些基础研究,证明它能够杀灭结核杆菌,这以前都没有发现过,说明这个药是有其他方面应用前景的,今后值得继续探讨、发掘它的其他应用。”

▌本文转自:中央广电总台中国之声(ID:zgzs001)

监制/王磊 樊新征

总台央广记者/车丽

来源: 中央广电总台中国之声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