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个月奔驰发布为EQS 450先锋版车主,提供付费解锁后轮旋转的服务,每年约0.49万韩元,车主可以提前免费体验3个月。

一石激起千层浪,网友吐槽:后轮转向并不是啥顶尖技术,买车都花钱了凭啥还要付费,干脆订阅解锁开关车门算了,这是人干的事?

这方面特斯拉绝对是教授级别的,在售的特斯拉车型付费6.4万可一次性解锁“完全自动驾驶”功能;Model 3激活后排座椅加热的价格为0.24万元;Model Y在北美的“加速包”价格为1.34万元,可将车辆的百公里加速时间提升至4.2秒。订阅服务成为了特斯拉营收的重要来源,原来车主的钱是挣不完的。

之后跟风的是凯迪拉克和保时捷,它们同样在北美推出了“自动驾驶系统”按月付费服务,豪华品牌们捕捉到了创收的新路子。最近,宝马韩国在BMW ConnectedDrive应用商店推出了订阅服务,像座椅加热、方向盘加热、无线CarPlay、远光灯辅助、声浪模拟甚至是行车记录仪等都可以通过付费远程解锁,其中座椅加热的价格约合1年0.1万元。

不过,目前宝马韩国的订阅服务已经被骂停。对于这类疑似割韭菜的行为,几家美媒进行了用户调查,咱来讨论一下。

44%消费者愿意付费,但座椅加热、底盘转向割不动?

首先是《福布斯》进行了民调,对于车企创收的新模式,超过70%的消费者表示还没有做好准备,尚未注册自己的独立账号。44%的受访者愿意为更多的功能支付费用,其中,18%的消费者更喜欢订阅模式,余下56%的消费者表示接受不了,根本不会考虑。

而J.D.Power的应用程序满意度,也印证了消费者的态度,调查显示:车主对于付费订阅的态度非常谨慎,90%的受访者目前不为车辆应用付费,28%的车主愿意最高支付5美元,58%的车主表示根本不会付钱,报告中车主吐槽最多的问题是网络连接困难、车机反应速度慢。

咱先说坚决反对的用户观点:配置和功能本事就是买车前所宣传的,而且既然软件能实现远程解锁,说明硬件在出厂时已经提前预留了,我们购车时已经花费了足够的款项,后期再通过解锁来实现功能解锁,这显然是不对的。

说白了,新进的技术和功能,本身就是新车竞争力的体现,没道理用户后期自掏腰包。

愿意支付订阅费用的消费者则表示:这些先进功能往往出现在电动汽车上,这类车的使用成本相对较低,也不用像燃油车那样换机油做大保养,用省下的使用成本来解锁后续的网联功能升级,自动驾驶等先进技术,是可以接受的。但常规的座椅加热、底盘转向等功能不行,因为即便不额外付费,硬件上车辆也是提供的,这种软件上的限制,更像是为了多挣钱而收费,无法博得好感。

18%喜欢订阅模式的消费者认为:毕竟这项服务以豪华品牌为主,按照自己的喜好定制功能,花费不是特别多也无所谓了,但更喜欢特斯拉那种一次性终身解锁,奔驰、宝马这种按年付费的有些扭捏了。

造车负毛利时代,中国与海外车企谁更厚道?

美媒《Cars.com》分析:受零部件短缺、销量下降等影响,车企造车已经进入负毛利时代,车价上的优惠已经很窄,所以需要开辟新的营收模式;另一方面,特斯拉的成功,让传统车企看到了可实施性,订阅模式可以绕过4S店直接把钱挣到兜里。但在具体的形式上,大家都是摸着石头过河。

对于负毛利时代,车载君觉得还是要画问号的,毕竟去年全球所有主流车企的盈利都是上涨的,而实现的最主要原因就是优惠收缩而已,影响并没有开起来那么大。更深层次是配件的止损,新能源时代,车辆的保养、配件等使用成本在降低,车企更多是想找补回这方面的营收。

同时,像目前这种形式,很容易造成资源浪费。想实现后期远程解锁,车企就要先预埋硬件,本身的成本并没有降低;后续付费订阅之后呢,一旦用户不接受或者不付费,用户没有享受到功能,车企的成本和盈利也没有得到优化,最终导致了硬件的白白躺平。

英媒《Autocar》更加天马行空,他们认为:付费模式可能会对新车的销售模式进行改写,新车出厂时接近毛坯状态,用户可根据后续的功能对硬件和软件进行选装,这样的效率会更高。不过,车企恐怕很难接受,不排除消费者更倾向毛坯车,因为车本身是用来开的,基本需求得到满足,有更低廉的价格显然更具性价比,但高配车的利润,显然比低配车更高。

目前看,中国车企的新势力品牌,留给客户的自由度更高,比如:蔚来和小鹏,用户可以自己选择,通过额外的花费把车升级到最先进的版本,包括芯片等硬件和系统等软件。付费升级硬件在情感上也要更好接受一些,毕竟电脑都普及将近30年了,但大家很少用付费软件,因为认知里它就应该是免费的。

另外,订阅对于车企的操作难度是,能否确定安全性,之前宝马向车主使用Carplay收费,就已经被破解了。像Ingenext这样的公司甚至来通过自制软件,来绕过特斯拉的付费垄断,就像前几年的手机“越狱”那样。

总结:

大多数消费者对于额外支付肯定是拒绝的,但功能订阅付费正在成为趋势,不仅局限于少数豪华品牌,像大众、福特和Stellantis等普通品牌也已经开始尝试了,对于未来全新的用车体验,您怎么看?相关律师提醒:大家在购车前要尽量了解清楚,哪些功能是原有的,哪些需要订阅付费,避免后期使用差异。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