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次数:9999999 已用完,请联系开发者***

我们的祖国大地幅员辽阔,陆地面积960万平方公里,如此辽阔的大地,美景自然数不胜数。不仅如此,中华上下五千年的文明历史博大精深,造就了一批又一批的文人墨客,一系列的文学作品也流传至今。那么当诗人看到祖国美景后,会创作出怎样的作品呢?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唐诗宋词中的祖国美景!

唐代诗人笔下的祖国美景

我们小的时候,学会的第一首诗有可能就是孟浩然的《春晓》,当时吟诵“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的时候,并不能真正理解其中的含义,现在来回味这句话,轻风细雨把诗人送入香甜的梦乡,一幅“满园春花图”便跃然于脑海中。这是作者在自家园中看到的美好景象,接下来唐朝诗人王维的《鹿柴》便描写出了大自然的静美与壮美,“空山不见人”的幽静与“复照青苔上”的幽冷无不使人联想颇多,用“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来形容王维是再合适不过了。“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不去细究其中的含义,单是看到“三千尺”和“九天”这两个词便觉得气势庞大,李白的这首《望庐山瀑布》将瀑布的雄奇气势表现得淋漓尽致,这首诗运用了比喻、夸张、想象等一系列的手法,成功地将我们代入到了那个画面,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看完了园中风景、山中风景和瀑布,我们再一起看看洞庭湖的美好景象。唐代刘禹锡的一首《望洞庭》便将秋夜月光下洞庭湖的优美景象描绘了出来,“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成为了多少人来到洞庭湖之后情不自禁吟诵的一句诗,在诗人笔下,秋月下的洞庭湖仿佛一件工艺美术品,将洞庭山比作青螺,不仅使人想到了它的形状,而且仿佛看到了山上枝叶茂盛,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

宋代文人笔下的祖国美景

唐代诗人描写出的祖国美景数不胜数,同样宋代的文学家们也不示弱,一大批经典诗作同样流传至今。宋代的大文学家苏轼作过一首《饮湖上初晴后雨》,其中的一句“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让没有游览过西湖的人也想去往西湖,去看看到底是怎样的美能与西施相比,这首诗表达了苏轼对西湖的美景的赞美,也是因为这首诗,西湖也被人们唤作“西子湖”。“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这首《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便是宋代文学家杨万里来到西湖后写下的,那同样都是写西湖,两者有何不同呢?《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这首诗的前两句说到“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表明了杨万里的这首诗描写的是六月的西湖,盛夏时节的西湖中大片的荷叶无边无际,在阳光的照射下,荷花也显得分外的娇红。如此一来,便有了画面感,与苏轼不同的是,杨万里将西湖中的荷花荷叶描写地非常具体,令人回味无穷。祖国的美景数不胜数,我们都为能生活在祖国母亲的怀抱而感到自豪。从古至今,生活在这片土地的人们创作出了无数作品,他们也无不称赞这山川美景,作为后辈的我们在游览祖国大好河山的同时,内心深处会有多出一份骄傲,一份身为中国人的骄傲!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