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述“勤能补拙”可以用如下哪些材料?

①姚明作为世界体坛冉冉升起的巨星,已是全世界年轻人的偶像。与其他NBA球员相比,姚明身体条件偏差,在弹跳、肌肉方面更没法和黑人比。但姚明相信勤能补拙。每次训练前,他都要自己先练上两个小时的体能。负责给他们洗衣服的师傅说:姚明训练可真刻苦。大冬天,也出那么多汗,鞋子里都倒得出水来。

②我国第一个电子学女博士韦钰在西德进修期间,没有空暇到繁华的街头漫步,没有精力去剧场、影院欣赏艺术,她一心扑在专业学习上,就连生病也拒绝休息。正是刻苦,才使她为祖国赢得了荣誉。

③王羲之经常在自己的衣服上写字,将衣服划破,终于成为一个有名的书法家。

④梅兰芳小时候口吃,为了弥补这一缺陷,他坚持每天早上含沙练唱,最终改掉了口吃的毛病,成为一位闻名中外的艺术大师。

讨论2:下面这段文字能否论证“勤奋是成功的必经之路”的观点?

19世纪法国著名科幻小说家凡尔纳一生写了104部科幻小说,然而他的第一部科幻小说《气球上的五星期》却接连被15家出版社退了回来。他痛苦至极,打算把书稿付之一炬,妻子却夺过书稿,给他鼓励,于是他毅然走向第16家出版社。

这家出版社经理赫哲尔不但马上决定出版,而且还同凡尔纳签定一个为期20年的写作出版合同。凡尔纳从此一发不可收,成为世界“科幻小说之父”。

(2)论据要典型,有多样性,能从不同角度支撑观点。

典型性即具有代表性和普遍意义。论据典型,能获得以少胜多的效果。论据不典型,就不能说明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就没有说服力。生活中偶然性的个别事例,是不具有代表性和普遍意义的,也就不能作为论据,否则就会导致论点的谬误。

在我们的身边,有许许多多典型材料可以作为论据,从古到今,从中到外,从名人到普通人,从名言到俗语,皆可作为有力的论据,使文章丰满起来。但是只要用到名人名言作为论据时,总有一些学生连举一大串,而其中的一部分学生所写的几个人物,又往往是同一个国家、同一个时代、同一个类型、同一个领域,这便犯了缺乏典型性的错误。因为从同一个角度举出来的论据再多,再贴切,也只能代表一个方面的普遍意义。如能多角度、多方面、多层次地选择论据,避熟就生,避旧就新,典型性和信息量就会增加,这就有利于阐述道理,令人耳目一新。

由此可见,选例不在多,而在精,如果能从不同层次,不同角度去选例,那么会起到以一当十的效果,会使论证全面,更有说服力。常见的选例角度有不同的领域(政治、经济、军事、思想、文化等)、不同性质(正面、反面)、不同国别(中国、外国)、不同的时间(古代、近代、现当代)等。

讨论1:下面这段文字能否论证“才能来自勤奋学习”这个论点?

事例:革命导师马克思,为了写作《资本论》,花了四十年的工夫,阅读资料和摘写笔记。他在伦敦,每天到大英博物馆院图书馆阅读,竟在座位前的地板上踩出一双脚印。马克思是我们的光辉榜样,这双脚印深刻地说明:才能来自勤奋学习。

讨论2:下面这段文字在论据的选择上有何特点?

古今中外,多少英雄豪杰、风流人物丧失理智,拜倒在感觉之中,铸成千古遗恨!秦王嬴政,开创了大秦帝国,何其壮哉!然而,令人痛心的是他利令智昏,认为基业已固,企望恩蒙万世,自号“始皇”,对人民实行野蛮残酷的政治压迫和经济剥削,丧心病狂地“焚书”“坑儒”“以愚黔首”,及其传至二世,终致“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多么可叹!被誉为世界物理界“伟人”,发现万有引力定律的杰出科学家牛顿,晚年为“感觉”所左右,一味信奉神学,走了与科学背道而驰的道路,令人扼腕。当代著名作家周而复声名显赫,身为共产党员,却为“感觉”左右,竟然丧失理智,不顾民族尊严凭吊靖国神社。跪倒在犯下滔天大罪的日本战犯的脚下,给国家和人民造成奇耻大辱,他本人也因此声名狼藉。

(3)论据新颖独特,有时代性,且要围绕论点进行叙述。

议论文中选用的道理和事实是作为论据使用的,叙述材料要简明扼要。一般而言,议论文叙例应是针对构成论点的要素作概括叙述,不应使用描写,删去与论点关系不大的内容,不宜面面俱到,全盘照抄,更不能篡改材料。

叙述材料时应根据不同的论点有所侧重。我们选用的材料往往是多义的,或者说材料的主旨总是由多个意义点构成的,这样的材料可以论证不同的观点,那么我们用它论证观点时就必须对材料进行分析,从材料中找准切入点,把事例与论点内在的逻辑关系揭示出来,使材料与观点粘在一起,达到高度统一。如果是多个材料论证论点,必须对掌握的材料进行筛选辨析,区别不同材料所蕴涵要旨的细微差异。另外,要使论据新颖,一要视野开阔,选取大众少有涉及的地域或领域存在的言论和发生的事件,二要关注社会发展,从自身现实经历和媒体报道中发现新的材料。曾在报刊上看到这样的一句话:在议论文写作中,选择新鲜的别人尚未用过的论据是金子,别人已用的论据你能变换角度去用是银子,别人经常用的而你又照搬照用的是石子。在论据的运用中,我们要力求用的都是金子、银子,而不是石子。

讨论1:下面这则事例能否论证“要认真学好语文”这个论点?该怎样叙述才可以?

事例的叙述:由于生活所迫,英国著名科学家法拉第十四岁便进了小书店当学徒,接触到一些科学读物,由此激发了他对科学的兴趣,开始热爱科学并决心献身于科学事业。由于刻苦,他第一个发现电磁感应和光电感应,为科学作出了贡献。遗憾的是这个对近现代物理学的研究与应用具有伟大意义的发现,就因为法拉第语文水平低,写出的学术论文晦涩难懂,又缺少数学的证明,人们看不明白,在当时一直未引起大的反响。直到麦克斯韦用通俗流畅的语言和数学方法阐明后,这两项伟大的发现,才被世界所公认。后来,法拉第要把自己的研究成果写成《电学的实际研究》等理论性书籍,总感到诸多不便。为此,他深深感到,科学缺少语文知识是不行的。他很后悔自己没有多读一点书,特别是没有学好语文。

讨论2:下面这则事实论据有何特点?

德国马普学会日前发布新闻公告介绍说:马普学会与奥地利格拉茨大学合作设计的两个实验表明,在各自的学科领域里,智力因素并非决定性因素。而且,通过后天的学习可以弥补先天智力的缺陷。

是的,我们不必再犹豫了。我们的智力可能是很普通的,但只要努力,我们便可以做优秀的学生,便可以实现自己的宏伟抱负!

三、论据的使用

1.要围绕论点概括材料,且叙述材料时做到简明扼要。

南宋文学评论家严羽曾说:“语贵洒脱,不可拖泥带水。”事例材料用进议论文中是为证明论点服务的,因此叙述时要简洁概括,高度浓缩。但同学们平常积累的常常是完整的故事,所以首先要学会把故事材料用简洁的语言进行概括,保留与论点相关的内容,删去与论点无关的内容。

议论文中的事例是作为论据出现的,它的任务是确立论点,而不在于向读者展示事情本身发生的过程,因此,陈说事实应简括扼要,力避繁冗拖沓,以叙代议。所用事实若为人们所熟知,那只需“一言以蔽之”,使之能证明论点即可;所用事实若不为人所熟知,也同样要力求简要,做到要言不烦。

另外,有的同学叙述事实论据时,不突出重点和精华,不注意取舍,水分太多,有许多的叙述描写,有时还有详细的故事情节,使文章的论点无法得到充分的证明,几乎成了记叙文,这是写议论文的大忌。议论文重在议论,不重在记叙,事实材料的叙述要简明扼要,有时只要把能证明观点的那个部分、侧面交代清楚就行了。从头到尾进行详尽描述,这是不允许的。议论文中的事实,应该只是叙述而不是描写,是择要交代梗概,舍弃其中的细节;摘取事件的一点,舍弃其他与论点无关的部分,这是很重要的一点。

训练:

(1)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下面这段文字,使之可以用作论证“宽容”的事实论据。

2007年4月16日当地时间7点15(北京时间19点15),美国弗吉尼亚理工大学发生了美国历史上最严重的恶性校园枪击案,枪击造成33人死亡,枪手本人开枪饮弹自尽,枪击案疑犯为23岁的韩籍青年赵承熙。有报道称,赵承熙曾接受精神健康问题的治疗,总是写一些跟谋杀和自杀有关的东西。令人意外的是,在4月20日中午举行的遇难者追悼仪式上,凶手赵承熙和32名遇难者一起被列为悼念的对象。据媒体报道,当时放飞的气球是33个,敲响的丧钟是33声,33块半圆的石灰岩悼念碑被安放在校园中心广场的草坪上。其中一块悼念碑上写着“2007年4月16日赵承熙”,旁边放着鲜花和蜡烛。还有一些人留下的纸条:“希望你知道我并没有太生你的气,不憎恨你”,“你没有得到任何帮助和安慰,对此我感到非常心痛”,“所有的爱都包含在这里”,“爱,是永远流传的”。

(2)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下面的材料,使之可用作论证“宽容”的事例论据。

清朝康熙年间,桐城人张英官至文华殿大学士兼礼部尚书。邻居是桐城另一大户叶府,主人是张英同朝供职的叶侍郎。两家因院墙发生纠纷,争吵不休,各不相让,甚至剑拔弩张,要大动干戈。张老夫人修书向张英告状,希望张英凭京城官吏身份向对方施压,逼其让步。张英见信深感忧虑,回复老夫人:“千里家书只为墙,让人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于是,张老夫人令家丁后退三尺筑墙。叶府很受感动,命家人也把院墙后移三尺。从此,张、叶两府消除隔阂,成通家之谊,也成就了桐城“六尺巷”的传奇。

(3)如果我们用下面的材料来论证“失败是成功之母”该怎样叙述?

①化学家诺贝尔为减轻工地上挖土工人的繁重劳动,决心发明炸药。

②四年里,诺贝尔废寝忘食,一丝不苟做了数百次实验,换来的却只是数百次失败,但是,他毫不气馁。因为他心中始终有一个坚定信念。一定要发明“炸药”,减轻工人们繁重的负担。

③最后一次实验时,他聚精会神地盯着延燃的导火线,一声巨响,“炸药”爆炸产生了极大的威力,在旁边的人不禁惊叫:“诺贝尔完了!”

④然而,正当人们为失去一位伟大的化学家而悲痛的时候,诺贝尔神奇般的从浓烟中跳出来,他面孔乌黑,身上带着血,兴奋地狂呼:“成功了。”

⑤就这样,诺贝尔发明了炸药,从那时起,大大减轻了挖土工人的劳动强度。

2.要掌握一定的技巧

不少学生在叙例时千篇一律,罗列材料,堆积词语,导致平淡寡趣、枯燥呆板。尽管所讲的道理千真万确,所用的语言却干瘪乏味。因此,在例子的表述上也应讲究技巧:

(1)层层堆叠,铺排有力。所举事例在性质、层面、角度或其他方面无任何变化,只是数量的增加,通常这种简单的列举应尽量避免,因为它对论证论点的普遍性帮助不大。但在一定的情况下,这种方式会变得相当有力。如:

中国自古就有“士可杀,不可辱”的说法,“宁为玉碎,不为瓦全”一直都是名人志士们最基本的准则。苏武牧羊忠心不改,萧望之以死鉴忠心,朱自清宁肯饿死也不领美国的救济粮,孙天帅死前高呼捍卫尊严,方志敏一生清贫,从不卑躬屈膝……他们已被载入史册,他们的英名就是捍卫尊严的化身!(朱淑媛《尊严,不可丢》)

有意的铺排与盲目的堆砌不同,它能够使语言构成一种铺张之态,如以上这一例子,排比举例简洁充分,一个接一个,让人不能不信服其论述的观点。我们在作文时,如果所举事例是众所周知的,铺展开来则难以给读者新意,这就不妨考虑用排比举例。

(2)正反对照,加强力度。这是例证法的一种特殊形式,即举出彼此相反的两类事物,或同一事物的正反两个方面,一正一反,对比鲜明,从而增强论证的力度。

其实,历史已不只一次向人们鸣响警钟:假如,当初蔡桓公相信了扁鹊的话,他又何至于病入膏肓而一命呜呼呢?假如,当初马谡采纳了王平的建议,他又怎会遗恨街亭而伏诛于武侯麾下呢?假如,当初秦孝公不采纳商鞅之谏而变法,秦国又何以能称雄于六国呢?假如,共产党人不听取李鼎铭先生的意见而实行精兵简政的话,革命政权又何以能变成“小老虎”而吃掉庞然大物的“东洋驴”呢?由此不难看出:善纳人言者,昌;拒纳人言者,亡!

【分析】

文中为了证明“善纳人言者,昌;拒纳人言者,亡”这一观点,用了蔡桓公、马谡、秦孝公三例进行正反对比论证。在使用论据时,用的是假设推理的方法,假如他们能善纳人言就能使国家昌盛,拒纳人言就必然灭亡。

3.紧扣论点分析论据

分析是联系论点和论据的桥梁,是丰富文章内容、开掘议论文深度的关键。围绕论点摆出论据之后,一定要围绕论点对论据从理论上加以分析,分析它与论点之间有什么关系,讲清它们为什么能证明论点,千万不能只摆事实而不讲道理,只是单纯地罗列事例。有了分析,就能使事例和论点成为有机的统一体;只有通过理性的分析,揭示出事例与论点之间的关系,才能使文章产生令人信服的逻辑力量。

(1)分析事例论据常用的句式

①没有……而是……

宽容,是超越各族界限的博爱。哈提卜,一个12岁的巴勒斯坦少年,被以色列士兵开枪击中而不治身亡。然而,他的父母却决定将他的器官捐献出来以拯救急需器官移植的以色列人。哈提卜的叔叔说:“看到哈提卜的器官将用来拯救病人,我们感到由衷的高兴,不管他们是犹太人还是以色列人,毕竟我们都是人。”是呀,毕竟我们都是人,多么质朴的话语呀!这是一种超越了各族界限的博爱,而这种博爱,正是建立于他们伟大的宽容之上。面对杀死了他儿子的以色列人,哈提卜的父母没有对以色列人深恶痛绝,恨入骨髓,而是选择了捐献器官、选择了宽容、选择了博爱、选择了以这种方式来实现儿子的生命价值。因为他们懂得:仇恨换来的只是痛苦,唯有宽容才能化解矛盾,在满目疮痍的战争废墟之上绽放绚烂的生命之花。(董亚民《谈宽容》)

【分析】

文段运用巴勒斯坦少年哈提卜的事例,来证明“宽容,是超越各族界限的博爱”的观点。作者简单叙述了事实后,对哈提卜父母的态度进行分析,他们没有对以色列人深恶痛绝,恨入骨髓,,而是选择了捐献器官、选择了宽容、选择了博爱、选择了以这种方式来实现儿子的生命价值,点明题旨。此段中用的是并列句式:没有……而是……

请以“没有……而是……”句式,分析“六尺巷”事例论据。

当与叶家因院墙发生纠纷,张英没有______,而是______。

②因为……,……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要得人先要学会容人。因为重用曾经差点要了自己命的管仲,齐桓公得以称霸。因为重用曾为别人出谋害他的魏征,李唐才会有后人惊叹的“贞观之治”。由此可见包容的强大力量,懂得包容的人才会赢得他人的信任和爱戴,它能产生一种强大的凝聚力,使人愿意团结在你周围。(吴先敏《谈包容》)

【分析】

文段中用管仲和魏征的例子来证明“要得人先要学会容人”的观点。管仲和魏征都曾为了自己的主子伤害过齐桓公、唐太宗,但桓公、太宗不仅原谅了他俩的过失,还对他们予以重用,最终成就各自的帝业。文中先表明观点,再追溯原因。用的是因果句式:因为……,……

请用“因为……,……”句式分析“六尺巷”事例论据,续写上段内容。

当与叶家因院墙发生纠纷,张英没有斤斤计较,而是主动退让,后退三尺。没有大动干戈,以权相压,而是宽宏大量,义结邻里。因为__________。

③若无……,怎能……(或:假如……,何至于、何以……)

若无坚硬的沙子对河蚌造成的痛楚,怎么会有珍珠的美丽?若无寒冷的冰凌对梅花施与的阴冷,怎么会有梅花扑鼻的芳香?若无粗糙的砺石对钝刃的反复打磨,怎么会有宝剑的锋利?若无挫折和逆境对人生的磨砺,怎么能锻造出成功的人生?所以说,人生需要挫折,挫折磨砺人生。(吴炜勇《人生·挫折》)

【分析】

文中为了引出“人生需要挫折,挫折磨砺人生”的观点,用了河蚌、梅花、钝刃三种自然现象类比。在表述时,用的是假设推理的方法,假如它们不经受痛楚,不忍受寒冷,不经历磨砺,就无法成就自身的美丽、芬芳和锋利。用的是假设句式:若无……,怎么……

此外,还可以用以下句式表述:假如……,何至于、何以……

请用“若无……,怎能……或:假如……,何至于、何以……”句式分析“六尺巷”事例论据。

同学们刚才运用各种句式分析事例论据,写出了文段。一个事例,一则材料也许看起来平常、单薄、片面,但若干材料组合使用就能产生合力,使文章内容充实,内涵丰富,其效果是孤立静止运用一个材料无法企及的。而且还可以选用反面的事例,通过正反两面的事例对比来增强说服力。

组合事例论据的方法主要有两种:①同类事例并列组合;②正反事例对比组合。

(2)分析论据常用的方法

①阐释分析法

阐释分析法(又称意义分析法),就是对作为论据引用的概念、学说或主张的意义加以解释、说明或阐发。特别是所引用的论据来源于较难理解的文言文或经典著作中艰深难懂的语句时,运用阐释分析法是十分必要的。例如,在论述“环境与成才”的关系时,引用了“有楚大夫于此,欲其子之齐语也……一齐人傅之,众楚人咻之。虽日挞而求其齐也不可得矣……”这一论据,随后作阐释分析:

这段话的意思是说,楚国大夫要他儿子学齐国方言,让一个齐国人教他,而生活环境中的许多楚国人都在干扰他。这样,即使每天鞭打他,要他说齐地的方言,还是办不到。可见,环境对人的影响确实很大。

只有经过阐释分析,论据的含义才会更加明晰,读者也才能较容易地从这一寓言中认识到环境是成才的重要因素这一道理,论据的论证力量才能充分地显示出来。

②求质分析法

求质分析法(也称揭示本质分析法),就是透过论据所提供的现象揭示出事物本质的一种分析方法。运用此法的关键是准确地抓住蕴涵在论据中的本质的东西。例如论证“弄虚作假行不通”这一观点时,先引述南郭先生的事例,然后进行分析:

“滥竽充数”四个字概括得好,好就好在点出了南郭先生的要害——“充”。南郭先生不会吹竽,本来无可厚非,但他不该不会装会,弄虚作假,冒充内行,而且一味装下去,靠蒙骗过日子,以致落得个逃之夭夭、贻笑大方的结局。

这里,作者抓住了南郭先生弄虚作假、不懂装懂的实质,并用一个“充”字点出了南郭先生的要害,点明了所引事例的本质。求质分析法往往能一语中的,在论证上也就有一字千金之效。

③评价分析法

评价分析法,就是引述事例后,对所引述的事例作适当的评价,从而使自己的观点得到印证。例如,在论述“节俭”时,引用了“曾国藩以俭戒子,其子曾纪泽终成出色的外交家;方志敏居官不贪,一生清贫,千古留名”的事实后,接着进行分析:

是的,“俭者心常富”,节俭能培养人同困难作斗争的勇气和意志,而这正是一个人立业最重要的素质。从这个意义上看,有人说饥饿是人生的佐料,吃苦是一种资本也不无道理,而自觉和戒奢尚俭则更是促人修身养性,磨炼意志的有效途径。

这里,作者紧扣论点,对论据进行了评价性分析,这种评价分析使作者的观点得到强化。

④因果分析法

因果分析法,就是抓住论据所述的事实,并据此推求形成原因的一种分析方法。事出必有其因。我们可以依据事物发展变化的因果关系,由事物发展变化的结果,推导出产生这种结果的原因,从而揭示出一定的生活规律,使事例有力地证明观点。例如《近墨者黑》一文中引用“孟母三迁”这一事例后的一段分析:

……为什么孟母初居墓旁,孟子便每天只会学哭呢?这是因为人有社会属性,一个人的发展方向与他所处的环境有直接联系,一个人的性格行为,不可避免地要烙上周围环境的印记。所以说,近墨者黑是一种很自然的现象。

本段文字就是通过分析孟子行为的原因,从人的社会属性的角度考虑,阐明了环境对人的直接影响,发挥了事例的论证作用,直接论证了“近墨者黑”的必然性。

⑤假设分析法

假设分析法,就运用假设推理对所列举的论据进行分析的一种方法。运用这种方法,首先必须较完整地引述论据,然后提出形成条件并不存在的假设,并据此推导出一个与事实完全相反的结果,在不同的条件与结果的比较中,其形成条件的必然性就得到了有力的论证。例如《六国论》中的一段分析:

向使三国各爱其地,齐人勿附于秦,刺客不行,良将犹在,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

再如:

试想,如果杨澜仅仅满足于主持人的位子,而不虚心地学习,不断地挑战,她能将自身价值升华吗?人生理想的追求、自身的价值的实现需要的是不断努力,不断磨砺;而不是骄傲自满。

运用此法分析事例,可大大增强文章的说服力。

四、病文升格

【学生病文】

挫折一生

09级高一(2)班 余式辉

在烈火的洗礼中,罪恶的凤凰涅槃重生;在尖刺的锋芒里,顽强的荆棘鸟忍痛高歌。没有烈火,凤凰怎能洗去一身的罪孽?没有尖刺,荆棘鸟怎能啼出美妙的歌声?正是那肉体上的折磨,磨砺了心志,锻造了灵魂。

古之成大事者,不唯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的毅力。圣人不惧怕挫折,反而认为挫折能磨砺人生。

勾践十年卧薪尝胆,低下了高昂的头,放下了王者的尊严,吸取教训,发奋图强,最终创造了“三千越甲可吞吴”的奇迹。他以十年的磨难换来一代霸主的荣耀。

爱迪生可谓是世上经历挫折最多的人之一,仅仅一个灯泡,便失败了上千次。但他不允许自己认输,愈挫愈勇。终生为世界贡献了一千多项发明,被誉为“发明大王”。

勾践和爱迪生并非智力超乎常人,可是他们在面对挫折时有毫不气馁、决不放弃的勇气,他们有旺盛的斗志和在任何艰难险阻面前不屈服的精神,他们化挫折为动力,以挫折为基石,脚踏实地地向成功进发,方成就了他们的辉煌。

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人生有跨不完的山,在翻山越岭中增强我们的体力。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只要敢于迈步,敢于向前,挫折算什么!照样是我们的脚下基石。

何不让人生充满挫折?何不让挫折磨砺人生?风雨再多,总会见到彩虹,挫折再多,总会遇到成功。

【病因分析】

本文前半部分符合议论文写作要求,观点鲜明,也能围绕论点选材,尤其是在叙述了勾践和爱迪生的例子后,围绕两则材料的内容紧扣论点分析其中蕴涵的道理,可以说是这篇文章的亮点。问题就出在后面两个自然段,无论是引用还是举例都不能紧扣论点“正是那肉体上的折磨,磨砺了心志,锻造了灵魂”展开,背离了“运用论据证明论点两者要高度统一,不能偏离”的原则。

【升格佳作】

挫折,一生相随

余式辉 朱淑媛

在烈火的洗礼中,罪恶的凤凰涅槃重生;在尖刺的锋芒里,顽强的荆棘鸟忍痛高歌。没有烈火,凤凰怎能洗去一身的罪孽?没有尖刺,荆棘鸟怎能啼出美妙的歌声?正是那肉体上的折磨,磨砺了心志,锻造了灵魂。

古之成大事者,不唯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的毅力。圣人不惧怕挫折,反而认为挫折能磨砺人生。

勾践十年卧薪尝胆,低下了高昂的头,放下了王者的尊严,吸取教训,发奋图强,最终创造了“三千越甲可吞吴”的奇迹。他以十年的磨难换来一代霸主的荣耀。

爱迪生可谓是世上经历挫折最多的人之一,仅仅一个灯泡,便失败了上千次。但他不允许自己认输,愈挫愈勇。终生为世界贡献了一千多项发明,被誉为“发明大王”。

勾践和爱迪生并非智力超乎常人,可是他们在面对挫折时有毫不气馁、决不放弃的勇气,他们有旺盛的斗志和在任何艰难险阻面前不屈服的精神,他们化挫折为动力,以挫折为基石,脚踏实地地向成功进发,方成就了他们的辉煌。

罗曼·罗兰曾说过:“痛苦像犁,它一面犁破你的心,一面崛起生命的新起源。”的确,正是因为饱经风霜,才造就了梅的铮铮铁骨;正是因为有了沙子给蚌造成的痛苦,才有了光彩夺目的珍珠。可见,挫折可以造就美,可以使生命焕发出光彩!

挫折就像一阵疾风,当我们展翅高飞时,它可能会成为我们前进的阻力,但若是我们能掌握好方向,它又何尝不是我们前进的动力呢?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他们正是经历了挫折的洗礼,才有了生命的新亮点。

凤凰在浴火中之所以得以重生,荆棘鸟在芒刺中之所以能放声高歌,那是因为磨砺不仅能置你于死地,但也可以让你的生命充满光彩,让你在艰难中发掘生命的新起源。

在生命的长河中,既然挫折在所难免,何妨让挫折相伴一生!

【点评】

本文观点鲜明,且能紧扣论点选择和使用论据。文章在描述现象的基础上,揭示其中蕴涵的道理,自然引出观点,接着分别用例证、引证、喻证等论证方法准确有效地证明了论点,说理透彻,论证充分。在解决问题部分,紧扣上文材料重申“在艰难中发掘生命的新起源”的重要意义,照应文章观点。

五、写作实践

(一)课堂练笔

以“学会宽容”为话题,自选事例论据,先概括事例材料,再运用一种方法分析事例,写一段话。

(二)课外作文

1.围绕“挫折磨砺人生”这个中心,选取两到三个论据,并运用适当的技巧表述出来,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

2.请以“宽容”为话题,写一段议论性的文字,在证明的过程中适当地运用下列语句:

唯宽容可以得人。

宽容意味着给予,给予别人能使自己变得更加丰富。

宽容是有气量的表现,而刻薄却是不足的流露。宽容是芬芳的花朵,友谊是它的果实;宽容是理解的桥梁,真诚和信赖是它的基石。

3.阅读下面的材料,写一篇议论文。

日本人的危机意识

日本是一个岛国,其地理位置在亚欧大陆板块的交接处,是火山、地震、海啸等重大自然灾害的高发区。有史料记载的七级以上地震就高达数十次。饱受自然灾害威胁之苦的日本人有着强烈的危机意识,他们对自然灾害的未雨绸缪措施是世界上其他国家难以比拟的。

日本有世界最先进的海啸、地震预防系统,以确保在海啸、地震发生前,让群众争取尽可能多的时间逃生。日本的小孩在上学的时候就开始接受系列的预防自然灾害基础知识的教育,一些城市每年都会举行一些模拟地震演习。日本的房屋绝大多数都经过严格的防震处理,能够抵抗较强的地震,正是因为如此,近代日本发生了几次严重的地震,但是都没有造成大的人员伤亡。

请全面理解材料,可以选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立意自定,题目自拟,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

六、佳作赏析

防患于未然

09级高一(1)班 余文娟

日本是地处亚欧大陆板块交接处的一个岛国,是火山、地震、海啸等重大自然灾害的高发区。饱受自然灾害之苦的日本人拥有世界上最先进的海啸、地震预报系统;日本的小孩上小学时就开始接受一系列的预防自然灾害基础知识的教育;日本的房屋绝大多数经过严格的防震处理。正是因为日本人有着强烈的危机意识,所以,近代日本尽管发生了几次严重的地震,但都没有造成大的人员伤亡。可见,防患于未然是多么重要,它往往能使你在危急关头化险为夷。「定向引述材料很合理,以因果关系的复句朝自己要得出的观点方向分析材料,揭示观点。」

战国时期齐国孟尝君门下有个食客叫冯谖,他受到孟尝君养士诚意的感动,决定尽心竭力维护孟尝君的政治地位和利益。有一次,孟尝君派冯谖去薛地为他收债。没想到冯谖将债务核对完之后,竟假托孟尝君的命令,烧毁了所有的债券。孟尝君开始对他的这种做法很不理解。直到他被齐王放逐到薛地受到薛地百姓热烈迎接时,才明白了冯谖的用意。是啊,伴君如伴虎,唯有防患于未然,早日为自己谋算,等到危机出现时才不会陷于窘迫的处境。假使冯谖没有未雨绸缪,没有提前为其寻得安身之所,不知孟尝君将以如何的境遇示人。「以孟尝君为例,叙述简洁、概括,围绕论点,正面论述防范于未然的重要性。」

古人云:“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说的就是防患于未然,作长远打算的必要性。一个人如果得过且过,过一天安稳日子是一天,保不准哪天危难突然降临,弄得措手不及,束手无策。「引用俗语讲道理,论述不能防患于未然的危害。」

太史公曰:“夫礼禁未然之前,法施已然之后。”古人推崇以礼树人,而不是以法制人,其缘由就在于此。要想提高人民的道德修养,培养人民的义行节操,唯有在其违反社会道德准则之前,用礼去感化他,去塑造他,而不是在其乱节之后以刑罚之,这说得其实也是防患于未然的重要性。「引证,古人推崇以礼树人,用礼去感化人,从提高道德修养的角度论述防患于未然对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性。」

人在面对过失时往往像面对着一颗蛀牙一样无可奈何。一味的修修补补只是治标不治本,唯有在问题出现之前就做好防患,才是最根本而有效的办法。「以“人们面对蛀牙一味修修补补”来比喻“人们面对过失的无奈”,进一步论述防患于未然的重要性,很形象。」

为何工程师在设计桥梁时要考虑可能出现的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为何国家在出台每一项政策之前都要进行千万次的论证?为何在国家和平安定的时期,国防事业还发展得如火如荼?这都是做防患于未然的工作。「列举社会生活中人们在对重大事件决断前要进行反复权衡和论证,论述防患于未然的必要性,使文章的主题更加深刻。」

倘能防患于未然,又何须亡羊补牢?「以反问作结,重申防范于未然的意义。」

【点评】

本文是一篇典型的材料作文,“引——议——联——结”的行文思路非常清晰。先引述材料,再朝自己所要得出观点的方向分析材料,揭示论点,接着摆事实,讲道理,论述防患于未然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最后以反问句作结,简洁有力。

文章观点鲜明,能围绕观点选取和使用材料,例证、引证、喻证用得好。

人生·挫折

09级高一(1)班 吴炜勇

美丽的浪花,是在海浪与礁石的猛烈撞击中绽放;璀璨的火星,是在铁锤与铁砧的急剧敲打中迸发;而成功的人生,是在挫折与逆境的不断磨砺中造就。因此,人生需要挫折,挫折磨砺人生。「由自然到人,作者开门见山提出观点,语言简洁、有气势,排比用得好。」

人生需要挫折,因为挫折是人生的一笔财富。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司马受刑,却成《史记》。他们都是饱受挫折的人,终在磨砺之后捧出一本本绝世的著作,创造出一笔笔惊人的财富。「举例论证挫折对于成就人生的重要性。」

人生需要挫折,因为挫折是人生的一块试金石。“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若无对“斯人”的一番磨炼,怎能接受这“天降大任?”“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正因为有不断的磨砺与锻打,宝剑才会有披荆斩棘的锋芒;正因为有寒冷的冰霜与飘雪的锻造,梅花才会有素雅高洁的芬芳。「讲道理,引用孟子名言和诗句论述经受挫折对于成就人生辉煌的重要意义。」

挫折磨砺人生,它能够造就人生的辉煌。霍金、爱迪生、李嘉诚、比尔·盖茨、林肯、姚明……这些众人皆知的名人,尽管他们所从事的专业不同,但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点——他们的成功都是在经受了无数挫折的磨砺。爱迪生的每个发明,都是在一次次的试验与失败中创造;林肯的政治成就,都是在一次次的追求与坚持中获得;姚明的篮球技术,都是在一次次的努力训练中掌握……他们的成功人生,都是在一次次挫折与逆境中创造。「举例论证,只有经受挫折的磨砺才能造就辉煌的人生。」

多难兴邦,挫折可以磨砺民族意志,锻造国家的坚强。从八年抗战到国共内战、从开国大典到十年“文革”、从改革开放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从南方冰灾到汶川地震、从北京奥运到六十国庆,中国无不是在挫折逆境中拼搏与成长。现在,这强大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终于以巨人飒爽的雄姿屹立在东方之巅,以矫健的英姿迈步在中华民族复兴的康庄大道上。「从国家、民族的高度进一步论述经受挫折磨砺的重要性。」

“自古雄才多磨难,从来纨袴少伟男。”身遭挫折时,不要丧失斗志,要树立信心,要有克服困难的勇气和毅力,要明确:“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

“不经一番彻骨寒,怎得梅花扑鼻香?”身处逆境时,不要悲观失望,要有乐观的精神,良好的心态,要坚信“冬天已经到来,春天还会远吗?”「以引证作结,强调只要我们能经受住挫折的磨砺,我们离成功就不会遥远。」

【点评】

本文的标题是“人生”和“挫折”两个概念的并列,这种作文立意时要兼及两个概念的内容,不能偏废。作者在行文时从“人生需要挫折”和“挫折磨砺人生”两个角度诠释了文题。文中的论据紧扣住论点,排比举例简洁充分,一个接一个,使文章内容丰富,让人不得不信服其论述的观点。

谈包容

09级高一(2)班 吴先敏

记得雨果曾说过一句话:“世界上最宽阔的东西是海洋,比海洋更宽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宽阔的是人的胸怀。”人的胸怀之所以比大海、天空更宽阔就是因为它懂得包容。「由果推因,引出观点——懂得包容的重要意义。」

有一次,一个买布的人和卖布的吵架,说:“三八二十三,你为什么收我二十四枚钱?”颜回上前劝架,说买布的人算错了。那人不服,拉颜回去找孔子评理,并说定如果他错了就把脑袋给颜回。孔子知道实情后,果断地判定颜回输。难道堂堂的一代圣人连算术也不会吗?不,是因为孔子知道,如果说实话就可能会失去一条生命,他用包容化解了这场风波。

海内百川,有容乃大,要得人先要学会容人。因为重用曾经差点要了自己命的管仲,齐桓公得以称霸。因为重用曾为加紧人出谋害他的魏征,李唐才会有令人惊叹的“贞观之治”。由此可见包容的强大的力量,懂得包容的人会赢得他人的信任和爱戴,它能产生一种强大的凝聚力,使人愿意团结在你周围。

在生活中,我们难免会与人产生一些矛盾,此时懂得包容更是一种智慧。相信大家都与自己的朋友闹过矛盾,如果我们总是各执己见,针锋相对,日久天长,一对亲密的朋友就有可能形同路人。然而,如果我们懂得包容,就会发现这些矛盾只是极不起眼的点点滴滴,稍作小小让步就可迎刃而解。因此,包容也是化解矛盾的重要法宝,它可以化干戈为玉帛,化冲突为祥和。「以上三段分别从不同的角度(“包容可以化解风波”“包容会赢得他人的信任和爱戴”“包容是化解生活矛盾的重要法宝”)阐述“包容”的重要意义。」

“君子贤而能容恶,知而能容愚,博而能容浅,粹而能容杂。”真正的贤者懂得去包容他人,这不仅是一种高尚的品质,也是人生的一种智慧。一个拥有包容的人,他就是富有的人,因为他懂得用善意的方式处理人际关系,用理性思考解决问题。若无张英的宽宏大量,怎会使两家冰释前嫌义结邻里?若无蔺相如回避退让,怎会有赵国的和睦和安定?若无韩琦宽容笑语,怎会换来与范仲淹的和气共处?所以,我们应该懂得宽容待人,包容他人的不是,换来一个和谐的彼此!「引证提升了文章的主旨,从“包容是一种人生智慧”的高度论述了“包容”的重要性,假设推理进一步强调“包容”的重要力量。」

【点评】

本文除符合议论文文体的一般要求外,还具有两大亮点:

1.通篇采用因果论证的手法,或由果推因,或由因推果,使得行文条理清晰,思维严谨。

2.结尾段的引证及论证说理非常深刻、透彻,假设关系的反问句构成排比给人以无可辩驳的说服力,令人信服,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

七、高考作文真题回放

1.2009年北京卷真题

一首歌中唱道:我一直有双隐形的翅膀,带我飞,给我希望;我一直有双隐形的翅膀,带我飞,飞向远方。

请以“我有一双隐形的翅膀”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自选角度,自行立意。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不少于800字。

2.考题解读

北京作文题采用命题作文的形式,虽是命题作文,却给出了两句歌词,有一定的指向性和引导性。命题作文对考生来说减少了审题的难度,学生可以有很多切入的角度,写议论文和抒情散文都比较容易。这种命题作文主要是考查学生的思考深度。命题作文对大家的限制比较多,但是今年北京的作文题目内涵很丰富的:因为它是一个比喻性的命题,翅膀帮助人飞翔,意思就是说帮助人、实现自己的理想,那么信心、坚强、乐观等积极向上的意志品质都可以作为写作的对象,题目比较宽泛,考生只要认真审题,就能写出不错的文章。

3.考场优秀作文

我有一双隐形的翅膀

我有一双隐形的翅膀,它给我希望。我有一双隐形的翅膀,它带我飞向远方。隐形的翅膀,它给我力量,给我支持,它带我飞向那片属于我自己的广阔天空。

穿越时空,我看到一个挺拔的身影,吟唱着“众人皆醉唯我独醒”,徘徊在汨罗江畔。看透这世事的污浊,他毅然决然地投入了江中。在那一瞬间,我看到了他的那双翅膀,承载着他的满腔热血和爱国热情,飞了起来。肉体虽然毁灭了,但灵魂却因此得到永生。

我又来到了莲花池边,看到一个身影,惬意地遨游在莲花丛中。莲花赋予了他高贵的人格与精神,这就是他的翅膀。他向往的是“出淤泥而不染”,是那样一种高贵淡雅。生活的贫困不能阻碍精神的富有。他的翅膀拯救了他的内心,世俗的烦琐被他抛在了身后,他的灵魂随着翅膀飞入了圣洁的天空。他的人生因为那双翅膀,飞入了一片新的境界。

在那荒芜的院子里,轮椅上的那个背影显得那么凄凉和寂寞。他徘徊,他迷茫,生活的打击仿佛让他失去了全世界。他痛苦,他挣扎,他时时叩问着天地,什么才是人生的真谛。终于,看着那一花一草,他领悟到了,那一瞬间,他的背上抖出了一双巨大的翅膀。这翅膀因他那颗坚强的心而生。虽然他失去了双腿,但他的翅膀带他飞上了蓝天,一片更加广阔的世界在他眼前展开。他的翅膀给了他重生。

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有一双隐形的翅膀,它是一种坚持,是生活的目标,是人生的指引。所有想要攀上人生顶峰的人,一定都带着这样一双翅膀上路。有人说这翅膀不存在。不,我分明看到那些从我眼前走过的伟大的先人们,都带着他们的翅膀。这翅膀带他们飞上了天,它洗涤了人们的心灵,净化了人们的灵魂。之所以说它隐形,是因为它埋藏在人们的心中,慢慢地生根发芽,默默地给人力量和支持。翅膀来自于自己的心灵。想要拥有强壮的翅膀,就要有一颗强有力的心,让自己的心变得越发坚强,我们的那片天空就会越发宽阔。

我期待着,有一天,我也能插上那双隐形的翅膀,飞翔在属于我的那片天空。

【点评】

作者用穿越时空的方法,让我们看到了屈原的满腔热血和爱国热情,看到了周敦颐“出污泥而不染”的高贵品格……这些伟大先人的“隐形的翅膀”就是他们伟大的精神境界。先通过列举典型事例,再归纳“隐形的翅膀”的定义,“它是一种坚持,是生活的目标,是人生的指引”。这样条理清晰,观点明确。

附:参考答案提示

二、论据的选择

1.阅读教材中尹方荣《论度量》,思考:

(1)本文逐层阐述了哪几个观点?

①度量大的好处;②有德、识者度量才大;③靠不断修行、学习才能获得度量。

(2)这些观点是建立在论据的基础上的,看看文章使用了哪些论据?这些论据哪些是道理论据,哪些是事实论据?

明确:①引用史瑾臣“容得几个小人,耐得几桩逆事,过后觉得心胸开豁,眉目清扬”的言论。

②列举宋朝韩琦宽容地对待范仲淹的拂袖而去,从而化解矛盾的事例。

③列举彭思永应举时,宁可受损也不愿当众说出那个偷藏自己金钏的人的事例。

④引用程颐“学进则识进,识进则量进”的言论。

⑤列举夏元吉幼年时面对别人的冒犯易发怒,长大后忍耐克制、不与计较的事例。

其中①④是道理论据,②③⑤是事实论据

2.选择论据的基本要求:

(1)讨论1:论述“勤能补拙”可以用如下哪些材料?

明确:论据①④合适,②③不合适。因为王羲之确实“勤”,也取得了成功,但王羲之并不拙,与补拙毫不沾边,②也并没有能表明韦钰是“拙”的。而姚明身体条件偏差,在弹跳、肌肉方面没法和黑人比,是“拙”;梅兰芳天天口含沙粒练习这是“勤”,有口吃的毛病这是“拙”:他们经过刻苦努力最终改掉了毛病,取得了事业的成功。

讨论2:下面这段文字能否论证“勤奋是成功的必经之路”的观点?

明确:这是一则内涵丰富的论据:凡尔纳一生创作了104部小说,可谓丰富,这也许能证明他的勤奋,但材料并没有强调这一点;他的第一部小说15次被拒绝,他又做了第16次尝试,获得了成功;从他妻子的角度可以论证一个人的成功与亲人的鼓励、支持密不可分;从赫哲尔的角度又能论证伯乐对千里马的重要。这几个侧面没有哪一点与论点统一。运用论据证明论点两者要高度统一,不能偏离,论据内容也不能多于论点的需要。

(2)讨论1:下面这段文字能否论证“才能来自勤奋学习”这个论点?

明确:材料符合典型、新颖、确切的要求。

讨论2:下面这段文字在论据的选择上有何特点?

这段文字从古今中外的角度,从政治家、科学家、作家的角度,从反面的角度来选取典型事例,说明了“跟着感觉走”的危害性,从而论证了“要跟着理智走”的观点,具有很强的说服力。

(3)讨论1:下面这则事例能否论证“要认真学好语文”这个论点?

明确:事例真实、典型、确切。能够证明论点。但叙述不够概括,不符合议论文的叙述要求。可概括叙述为:

第一个发现电磁感应的和光电感应英国著名科学家法拉第,因为语文水平低,写出的学术论文晦涩难懂,人们看不明白而在当时一直未引起大的反响。直到麦克斯韦用通俗流畅的语言和数学方法阐明后,这两项伟大的发现才被世界所公认。为此,他很后悔自己没有学好语文。

讨论2:下面这则事实论据有何特点?

明确:从常规思维来说,往往强调智力因素是成就事业的基础,但作者以科学实验为依据突出非智力因素乃至后天学习的重要作用,选取的论据可谓新颖。

三、论据的使用

1.(1)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下面这段文字,使之可用作论证“宽容”的事例论据。

明确:美国弗吉尼亚理工大学学生赵承熙在校园内枪杀32名同学后饮弹自尽。在学校举行的遇难者追悼仪式上,赵承熙和32名遇难者一起被列为悼念对象。同学们纷纷表示不憎恨赵承熙,并对没有给予他任何帮助和安慰感到痛心。

概括事例论据的要点包括:对象、事件、结果

(2)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下面的材料,使之可用作论证“宽容”的事例论据。

示例:张叶两家因院墙发生纠纷。张老夫人修书向张英告状,张英见信后回复老夫人:“千里家书只为墙,让人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于是,张老夫人令家丁后退三尺筑墙,叶府很受感动,命家人也把院墙后移三尺。从此,张、叶两府消除隔阂,成通家之谊。

(3)如果我们用下面的材料来论证“失败是成功之母”该怎样叙述?

【分析】

这段材料比较长,它由这么几个要点构成:诺贝尔发明炸药的目的①努力的经过②最后一次试验的场面③④炸药的作用⑤我们再来看一下论点,它具有三个要素:①经历了失败,②经过不懈努力,善于从失败中吸取经验教训,③最终取得了成功。材料与之相关的只有②(经历了八百次失败)和⑤(最终发明了炸药)。那么①③④叙述时就可略去。可以这样叙述:

化学家诺贝尔为了发明炸药,四年里废寝忘食,一丝不苟地做了数百次实验,换来的却只是数百次失败。但他毫不气馁,不断地更换原料,改进方法,在他的不懈努力下终于发明了威力巨大的炸药。

3.紧扣论点分析论据:

(1)分析事例论据常用的句式:

①请以“没有……而是……”句式,分析“六尺巷”事例论据。

参考例句:张英没有斤斤计较,而是主动退让,后退三尺。

没有大动干戈,以权相压,而是宽宏大量,义结邻里。

②请用“因为……,……”句式分析“六尺巷”事例论据,续写上段内容。

参考例句:因为他知道,忍一时邻里和睦,冰释前嫌;退一步就可以化干戈为玉帛。

③请用“若无……,怎能……”句式分析“六尺巷”事例论据。

参考例句:若无张英的宽宏大量,仗义大度,怎会有桐城“六尺巷”的传奇?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