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方“蓝字”,看看有多少位朋友关注

图文 | 小建君

中国建筑自其源始至于今,未尝一时停止其活动,其蜕变为赓续的, 故欲强为划分时期,本为一种不合理且不易为之事。然因历朝之更替, 文化活动潮平之起落,以及现存资料之多寡,姑分为下列各时期。

第一阶段:商殷周春秋战国。

商殷是奴隶社会时代,周初到春秋战国虽然已经有封建社会制度的特征,他们需要防御和他们敌对的民族或部落,他们就需要防御用的堡垒、城垣和烽火台。虽然在殷的时代宫殿的结构还是很简单的,但比起更简单而原始的穴居时代,和初有木构的时代当然已有了极大的进步。

第二阶段:秦汉到三国。

秦统一中国,秦始皇的建筑活动常见于记载,是很突出的,并且规模都极大。如:筑长城,铺驰道等。他还模仿各种不同的宫殿,造在咸阳北陂上,先有宫室一百多处,还嫌不足,又建有名的阿房宫。所谓三国,在地区上除却魏在华北外,中国文化中心已分布在东南沿长江的吴,和在西南四川山岳地带盆地中的蜀,汉代建筑和各种工艺是在很不同的情形下得到保存或发展的。

第三阶段:晋魏六朝。

汉的文化艺术经过大劫延续到了晋初,因为逐渐有由西域进入的外来影响,艺术作风上产生了很多新的因素。在成熟的汉的手法上,发展了比较和缓而极丰富的变化。建筑活动到了这时期,除却帝王的宫殿之外,最主要的主题是宗教建筑物;如:寺院、庙宇、石窟寺或摩崖造像、木塔、砖塔、石塔等等,都有许多杰出的新创造。中国的工艺和建筑活动,便随之发生了更大的变化。

第四阶段:隋唐五代辽。

在南北朝割据的局势不断的战争之后,隋又统一中国,土地的重新分配,提高了生产力,所以在唐中叶之前,称为太平盛世。封建统治阶级只是夺取这些艺术活力为他们的政权和宫廷享乐生活服务,用庞大的政治经济实力支持它,庞大宫殿、苑囿、离宫、别馆都是劳动人民所创造。

第五阶段:宋金元。

宋初的建筑也是五代唐末的格式,同辽的建筑也无大区别。各种的阁,各种的楼都极窈窕多姿,作为北宋首都和文化中心的汴梁,是介于南北两种不同的建筑倾向的中间,同时受到南方的秀丽和北方的壮硕风格的影响。这时期宋都的建筑式样,可以说:或多或少的是南北作风的结合,并且也起了为南北两系作媒介的作用。汴京当时多用重楼飞阁一类的组合,如《东京梦华录》中所描写的樊楼等。

第六阶段:明清。

明代推翻元的统治政权,是民族复兴的强烈力量。在建筑上,表现在气魄庄严的大建筑组群上,应用壮硕的好木料,和认真的工程手艺。工艺的精确端正是明的特征。今天北京的故宫大体是明初的建设。虽然绝大部分的个别殿堂,都由清代重建了,明原物还剩了几个完整的组群和个别的大殿几座。社稷坛、太庙(即现在的中山公园、劳动人民文化宫)和天坛,都是明代首创的宏丽的大建筑组群,尤其是天坛的规模和体形是个杰作。

而中国古建筑的类型则是按照建筑物的性质与功能分类,主要有民居建筑、宫殿与皇城建筑、礼制性祭祀建筑、宗教建筑、园囿建筑、桥梁及水利建筑、陵墓建筑、娱乐性建筑、纪念性和点缀性建筑以及防御守卫建筑等类型。

1 民居建筑

民居建筑主要包括木构架庭院式、四水归堂式、一颗印式、大土楼、窑洞式、干阑式等。中国古民居建筑艺术除重视中国传统的审美习惯外,还体现了尊卑之礼、长幼有序、男女有别、内外有分、等级、防御等旧社会宗法伦理之规。具有极高的、独特的游览、观赏的审美价值。

2 宫殿与皇城建筑

宫殿是帝王居住和处理朝政的地方,是皇权的象征。在中国古建筑中是形制最高,最富丽堂皇的建筑类型。

宫殿建筑具有规模宏大,装饰富丽堂皇,陈设豪华的特点。金黄色的琉璃瓦,配以红墙和宽大的汉白玉台基,色彩绚丽,各种雕刻精致细腻的天花藻井、汉白玉台基、栏板、梁柱以及周围的建筑小品,豪华壮丽,建筑装饰中随处可见龙的身影。因而也最能反映中国古建筑高超的技艺和独特的风格。我国目前保存较完好齐全的主要有北京故宫和沈阳故宫。

3 礼制性祭祀建筑

中国古代礼制性建筑主要包括:坛庙祭祀建筑和祠堂建筑。现存的坛庙祭祀建筑有北京的天坛、地坛、先农坛;祠堂建筑有皇家宗庙–太庙,曲阜的孔庙、山西解州关帝庙以及各地的民间祠堂。

4 宗教建筑

中国古建筑中的宗教建筑,有汉式的佛寺、佛塔和石窟、喇嘛教的宫室式木建筑、碉房式的砧石建筑、伊斯兰教的阿拉伯式的建筑和道教的宫观庵庙。所有这些宗教建筑由于其不同的教义和使用要求,而表现为不同的总体布局和建筑式样。如少林寺的塔林、拉萨布达拉宫、北京的牛街清真寺、武当山古建筑群。

5 园囿建筑

1. 周以围墙,布置亭榭石木,间或畜有鸟兽的皇家花园。

《孟子·滕文公下》:"弃田以为园囿,使民不得衣食。"《荀子·成相》:"大其园囿,高其台。"

2. 泛指庭园,花园。

宋 孟元老 《东京梦华录·清明节》:"四野如市,往往就芳树之下,或园囿之间,罗列杯盘,互相劝酬。" 郑振铎 《埃娥》

6 桥梁及水利建筑

架设在江河湖海上,使车辆行人等能顺利通行的建筑物,称为桥。

中国是桥的故乡,自古就有“桥的国度”之称,发展于隋,兴盛于宋。遍布在神州大地的桥、编织成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连接着祖国的四面八方。我国古代桥梁的建筑艺术,有不少是世界桥梁史上的创举,充分显示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非凡智慧。

7 陵墓建筑

陵墓建筑是中国古建筑中最宏伟最庞大的建筑群之一。这些陵墓建筑,一般都是利用自然地形,靠山而建;也有少数建造在平原上。中国陵园的布局大都是四周筑墙,四面开门,四角建造角楼。陵前建有甬道,甬道两侧有门阙石人、石兽雕像,陵园内松柏苍翠、树木森森,给人肃穆、宁静之感。

明代是中国陵墓建筑史上另一高潮,明代除了太祖孝陵在江苏省南京外,其余各帝陵在北京昌平县天寿山,总称明十三陵。各陵都背山而建,在整个陵区前都设置总神道,建石象生、碑亭、大红门、石牌坊等,造成肃穆庄严的气氛。其中定陵已经考古发掘,地下寝宫分前殿、中殿、后殿和左右二配殿,全部用石材构筑。清代陵墓,前期的永陵在辽宁新宾,福陵、昭陵在沈阳,其余陵墓建于河北遵化和易县,分别称为清东陵和清西陵。建筑布局和形制因袭明陵,建筑的雕饰风格更为华丽。

8 娱乐性建筑

中国古代城市建筑经历了一条由简单到复杂、布局由松散到规整的道路。中国最早的城市…唐时长安城布局方整,街道平直,是封建时代典型的城市建筑。宋代以后,首次打破了唐代的里坊制度,形成按行业成街的局面,特别是一些娱乐性建筑大量沿街兴建。如:乐楼、舞楼、戏台。

9 纪念性和点缀性建筑

纪念性建筑可以分为留念性的、历史性的和纪念性的。留念性建筑是指规模较小的诗碑、记纪念性建筑可以分为留念性的、历史性的和纪念性的。留念性建筑是指规模较小的诗碑、记事勒石等,历史性建筑包括一些具有重要历史意义而作为文物加以保护的建筑,如故居、会址等。纪念性建筑则为规模较大的或专事兴建的纪念堂馆、陵墓、碑亭、牌坊、凯旋门、纪念性雕塑和纪念苑等。留念性建筑是指规模较小的诗碑、记庆祝性的、表彰性的、宣传性的、祭祀性的、墓葬性的,也有装饰性的和标志性的。这些建筑可以是单体建筑,也可以是群体建筑。

10 防御守卫建筑

如城墙、城楼、堞楼、村堡、关隘、长城、烽火台等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