赛上,中国小将苏翊鸣在“雪长城”赛道一鸣惊人但未能摘金,网友纷纷留言“在我们心里,你就是最棒的”;

速滑女子3000米决赛,德国运动员克劳迪娅·佩希施泰因冲过终点,尽管成绩欠佳,但迎接这位老将的是如潮掌声,“热爱可抵岁月漫长”的致敬刷屏网络;

当羽生结弦尝试挑战前无古人的阿克塞尔四周跳(4A),却落冰摔倒,中国网友为勇者呐喊,“今天的羽生结弦,才是更好的羽生结弦”。

一个细节可见一斑——

1990年北京亚运会,吉祥物熊猫“盼盼”手持金牌做奔跑状的身影,折射出我们对金牌的向往。

而今,北京冬奥会吉祥物仍是“熊猫”,手掌中却是一颗予人温暖的爱心。

这是国人心态的变迁,更是文化自信的注脚。

文明互鉴携手向未来

“我们都需要爱,大家把手都牵起来,Together for a shared future,一起来,一起向未来。”

朗朗上口的歌词、欢快动听的旋律,伴随着北京冬奥会赛事持续深入,这首《一起向未来》早已唱遍大江南北、传至世界各地。

面对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交织的复杂形势,北京冬奥会奏响了团结、友谊、进步的乐章,在“一起向未来”的愿景中,中国以坚定的文化自信,架起同世界各国文明交流互鉴的桥梁。

“这些徽章太漂亮了,且非常独特,它们将在我的书桌上摆放很久很久。”5日下午,冰壶项目混双循环赛赛后,美国队队员克里斯托弗·普利斯收到中国队队员范苏圆、凌智赠送的“冰墩墩”奥运纪念徽章。双方合影留念,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冰壶是一个社交性的运动,运动员之间都是非常友好的关系。”凌智表示,美国队员赛后在更衣室也回赠了徽章。

徽章虽小,意旨却深。它不仅是礼物,更是文化交流的信物,见证着运动员在赛场结下的深情厚谊。

赛场外,中华文化犹如一张张“名片”,成为冬奥舞台上文明互鉴的新窗口。

走进北京冬奥会主媒体中心,二楼的中医药文化展示空间成为热门“打卡地”。“打一套太极拳可抽取盲盒礼物”的活动令外国友人充满兴趣,不少人跟着AI大屏学得有模有样。

北京冬奥村和延庆冬奥村也设立了中医药体验馆。“这里是传播中医药文化和讲好中国故事的平台,希望通过团队的努力,让更多外国朋友看到中医之美。”北京冬奥村中医药体验馆的志愿者负责人张晓冰说。

从中医到皮影,从剪纸到景泰蓝……一张张文化“名片”在冬奥闪耀,与世界文化交流融通、一同绽放。

“冬奥会开在‘家门口’,不用出国就可以充分感受到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与互动,这种感觉实在是太棒了。”谈及工作中的新奇体验,来自北京林业大学的志愿者关淇匀言语中透着兴奋。

中华文化闪耀冬奥舞台,中国也以海纳百川的胸襟兼容并蓄,充分吸收外来优秀文化,讲述着与世界的“美美与共”。

音乐超越国界,联通心灵。冬奥会开幕式上,当来自世界各地的代表团入场,背景音乐中19首世界名曲响彻“鸟巢”、震撼人心,在属于全人类的奥运殿堂奏响属于全人类的经典之声。

“这些曲子,全世界观众都熟悉,用来搭配运动员入场,真是太妙了!”开幕式现场,古典音乐爱好者、参加过十届冬奥会报道的意大利记者费迪南多听到一首首熟悉的乐曲,热泪盈眶。

这一刻,不同的文明记忆、文明图景,在华夏大地上汇集。

正如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所言:“奥运会总是搭建沟通的桥梁,绝不会筑起一道道高墙。奥运会让我们保留多样性的同时,把我们团结在一起。”

团结合作、命运与共,这是奥林匹克精神的体现,也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美好初衷。以冬奥会为契机,中国与奥林匹克偕行,为创造一个更加美好的世界注入澎湃动力。

【新华社记者王子铭、黄垚、岳冉冉】

【来源:新华网】

来源: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