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限制并没有感觉。这时,我们不妨借鉴一下他人优秀的思考方式,这样做可以有效的让我们意识到自己是以何种方式在思考,自己的思考存在那些缺陷。
把思考当作一种奢侈的享受。思考本身是一件非常有趣的事情。思考本身能带给人幸福与安全。当一位同志接受一份新的工作后,他有怎样的感觉?会怎样去做评价?当一位教师教两个班级时,他会用怎样的思维去看待相对薄弱的班级?他传递给同事的,给同学的是什么信息?人家会怎样评价他?我们的习惯思维总是容易看到别人的问题,容易用消极的眼光去看事物,很少用积极欣赏的眼光去看别人、去看待身边的事。比如,“一粒老鼠屎坏了一锅汤”与“火大无湿柴”到底谁对谁错呢?问题学生可能破坏班风,好的班风也能转变问题生。到底哪一句是真理呢? 再比如在用“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思维方法上,一个好学生忽然和某个问题学生交往增加,教师提醒学生:“你小心学坏(近墨者黑).”为什么教师不反过来想一想,这位好学生可能使那位问题生“近朱者赤”呢?改变思考的方式,改变看问题的角度,我们就能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与智慧,我们就能给这个世界带来更多的光明和希望。
吸收新知,提升智慧,拓展思维空间,学会创新思考。如果你想造一艘船,先不要召集人们,要求他们提供木材、准备工具,分配任务。你应该号召他们,然后激起他们对无边无际的海洋的热望。
不要闭门造车,善于开放交流
做任何研究都不能闭门造车,要多看多学多实践,否则事情就不能得到很好的发展。我们要杜绝有些单位、部门的“闭门造车”,坐在办公室里搞调研,靠着凭空想象或者是死板的文字报告等“为民分忧解难”,殊不知所分的忧所解的难都不一定是百姓需要的。听取民意很重要,广开言路是策略,任何单位和部门,都应积极“开门纳谏”,集思广益,这样才能让工作真正的发挥实效,实现突破,而不是流于形式,止步不前。
在输入端使劲,在输出端发力
中华民族历来具有吃苦耐劳的精神,这是中华民族所锤炼出来的优秀品德。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今天,我们不仅要有吃苦耐劳的精神,更需要有创新创造的能力。在现实生活中,一批人勤勉努力,默默无闻,但很难看到与之相对应的 “勤奋结果”。这是因为我们只重视在输入端使劲,而没有在输出端发力。
什么是输入?什么是输出?我们先从电能的输送过程来了解输入与输出的概念。输入是从发电厂的电能通过升压变压器输送到高压线路的过程,输出的过程是指高压线路上的电能通过降压变压器送进用户的过程。从一个人的工作来看,开展工作首先需要工作者储蓄足够的能量,因此他首先需要给自己提升能量积淀的过程,这个过程就是输入的过程。学历教育是输入,专业阅读是输入,查阅资料是输入,听专家讲座是输入,参加各种社区聆听大家的教导是输入,去研学旅游也是一种输入,甚至每天上班做的机械性工作大多也只是输入。什么是输出?研究孩子成长规律,研究教育本身的规律是输出;课前的教学设计是一种输出;学会演讲、学会激励、学会评价是一种输出;推进课堂教学改革、实现学科育人是一种输出;开展项目管理与实施是输出;建立良好师生关系,守望孩子成长是输出;承担起导师的工作,引领导生精神成长是输出。很多人的能力欠缺,并不缺在输入的能力和知识储备,而是缺在输出端的努力不够与能力较弱。
比如职场中,我们发现有些专业技术强、学历高、颜值高、成绩好、聪明的应届大学生,到了单位并不一定能很好地发挥他(她)的潜力。因为他(她)以前所有的经历、所有的努力,都只能证明他(她) 是个输入端能力较强及储备较充足的人。如果让他(她) 做一个项目,可能会面临很多输出端的问题,比如:上级领导意见不一致,是推动会议解决分歧,还是各个领导逐一协调?相关部门虽然口头支持,但是实际行动时却热情不高,如何争取所需资源?项目干到了一半,却发现项目有些基本条件发生了重大变化,是按原计划进行,还是重新计划?这个项目需要一个团队攻关,需要充分发挥集体智慧,而你缺少凝聚力、号召力等,这些输出端的问题搞不定,你技术能力再强、想法再好、资源再丰富,最后还是没有好的结果。这时候,再来检视自己的勤奋学习,在输入端和输出端分别是什么样的比例?检视完了之后,你就知道你在做低品质的勤奋者了,你必须从低品质勤奋者迈向高品质的勤奋者。
高品质的勤奋者应该构建起“输入 —输出 —结果” 的良性闭环。相信有不少人看到这里,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同时,还伴随着一丝丝的失落感,甚至抗拒。因为这不就是学以致用吗?学习了要去运用才有效,要去实践探究、创新践行才行。为什么很多人在学以致用这一点上做得很差,不是因为动手能力差,不是执行力差,也不是意志力薄弱,而是学以致用本身就很难,这决定了能真正学以致用的只有少部分人,只有坚持不懈、勇于探究、敢于突破的人,才能真正实现学以致用。有研究表明,一项技能学习之后,大约只有7.5%的人能真正学以致用。为什么学以致用这么难?因为学以致用中的 “学习”,是一种 “基于能力提升或智慧创造的学习”。
有好的输入、输出能力,也不一定能带来好的结果。在 “输入 —输出 —结果” 的闭环中,有好的输入、输出能力,就能带来好的结果吗?这里可能忽略了 “输入 — 输出 —结果” 三者之间的匹配、衔接的难度。比如说,你捧着一本《谈判力》在研读,你的学习能力很强,全面理解了书中的内容,输入端很棒。另外,你的口才与表达能力也不错,输出端也强大。但是,这并不能保证你谈判能力就优秀。很多人不能学以致用的原因,就是因为他(她) 不知道相应的输出端是什么?你需要开展什么样的实践体验?你如何获得这样的实践机会?获得这样的实践机会需要哪些重要的资源?这些实践程序看,应该哪些在前,哪些在后?这些问题需要进行深度探究与实践感悟。你学习了沟通能力的书籍,就迫不及待地想找能实践这个能力的场景,不是那么容易找到的,这需要有持续探究精神,勇于挑战的勇气,坚毅果敢的品质,不达目标誓不罢休的坚定追求。
输入、输出的能力需要进行科学训练。输入、输出的能力可进一步分解成许多相应的能力进行训练,逐个击破、提升。比如,一个销售人员的客户拜访能力,可以分解成产品知识、表达技巧、谈判技巧、人际沟通、商业意识等几方面的能力进行训练。并且学习者会自动将各种能力进行整合,并在一个综合性的任务中应用。如:是否只要掌握表达、谈判、沟通的技巧,就能进行一次良好的客户拜访了呢?这个也不一定能成功,问题在于把能力逐一分离出来进行单独的培训,偏离了能力展现的多样特点和实际情景。同时,单一能力的培训大多具有通用性的特点,与具体任务的结合程度较低,因而增加了学以致用的难度。最后,各种能力的融会贯通,本身对学习者的悟性要求是很高的,需要在大量实践中体验感悟、理性总结、不断升华。
提前做好知识、能力、智慧的储备,则可“以不变应万变”。知识、能力、智慧的应用场景有很多,即使你现在不知道什么时候、什么场景能用得上。但是,提前做好知识、能力、智慧的储备,则可“以不变应万变” ,避免“书到用时方恨少”。读书、实践,需要分析自身起点、特点,有针对性地拓展自己的人文知识、科学知识、管理知识、思维知识、信息能力、研究能力、创新能力等。屈原小时候不顾长辈的反对,不论刮风下雨,天寒地冻,躲到山洞里偷读《诗经》。经过整整三年,他熟读了《诗经》305篇,从这些民歌民谣中吸收了丰富的营养,终于成为一位伟大诗人。
大脑是个人工作的决策指挥系统,它决定一个人的思考方式与行为方式。大脑的整个重量,占人体体重的2%,但是消耗掉的能量却占人体总能量消耗掉的20%。要不断学习改善大脑的思维方式,让其学会思考、善于思考、科学思考、创新思考;要了解自己的工作学习状态,找到一天中自己效率最好的时间段,把精力最好的,意志力最好的时间,用来做最重要的事;要充分使用零散时间参与艺体活动,让自己的意志力以及大脑的精力得到最大的恢复;要努力成为一个高品质勤奋者,真正担当起新时代赋予的新使命,在建设强国的征途上,矢志不渝、激情创造,努力实现生命更高的价值!
1.文章《【关于勤奋的议论文段落】成为高质量的勤奋者。》援引自互联网,为网友投稿收集整理,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点击页脚联系方式。
2.文章《【关于勤奋的议论文段落】成为高质量的勤奋者。》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相关推荐
- . 现代买票为什么带上携程保险
- . 潮阳怎么去广州南站
- . 湖南马拉河怎么样
- . 烧纸为什么到三岔路口
- . 百色为什么这么热
- . 神州租车怎么样
- . 芜湖方特哪个适合儿童
- . 护肤品保养液是什么类目
- . 早晚的护肤保养有哪些项目
- . 女孩护肤品怎么保养的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