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好的情绪调节也能增强人格魅力。从“迷惘”到“三斗”,平常心,始终不吃惊。正是因为曾国藩能及时觉悟,才避免了在弯道上越走越远。2,向前看是人性的弱点。新东方教育集团创始人俞敏洪大学毕业后留在北京大学任教,这是截至1985年有多少人可望而不可及的梦想。但是时隔6年,俞敏洪选择辞去北京大学的职务,开始为社会教育学校做“打工者”。做这个决定的时候,俞敏洪犹豫了,做了更多的事
是忧虑。九十年代,敢于抛弃铁饭碗,向未知的领域迈进,这不仅亟待决心,还需要破釜沉舟的勇气。当时的俞敏洪瞻前顾后,他在出国留学和做新东方之间犹豫不决,最终决定放手一搏。
幸运的是,俞敏洪的选择是正确的。这个世界不缺优秀的人民教师,但是缺少有创新意识的教育团体,俞敏洪和他的“新东方”就此应运而生。
生活中,我们都乐于和充满正能量的人相交,没有人喜欢终日忧心忡忡。如果总是对未来充满焦虑和不安,哪里还有多余的精力顾好当下呢?“活在当下”其实也是一种本事。
曾国藩就是这样一个专注当下,想到就去做,做了就会坚持到底的人。倘若他每一次成事前都要摇摆不定,那么“成功”一定不会关照他。
曾国藩在写给三弟曾国荃的书信中警示道:“凡人为一事,以专而精,以纷而散。荀子称耳不两听而聪,目不两视而明,庄子称用志不纷,乃凝于神,皆至言也。”这番话旨在告诉世人,一心一意就是在向成功靠近,三心二意只能与成功擦肩而过。瞻前顾后是成事者的大忌,做事如此,做人亦如是。
生活中有太多的人喜欢犹豫不决、纠结不定,每当面临一个选择时,就要庸人自扰、杞人忧天,将时间浪费在了毫无意义的事情上,错过了良机又误了正事,最终只会顾此失彼,一事无成。毕竟做错的事可以改正,错过的人可以挽回,唯有光阴一去不复返,何不“怜取眼前人”?
所以董必武题诗曰:“古云此日足可惜,吾辈更应惜秒阴。”
曾国藩的一生不爱钱财,只爱读书藏书。道光十六年,曾国藩会试落地,回乡路过金陵时,他在一家书肆看中了一部精刻的《二十三史》,为此爱不释手。当时,曾国藩身上只有一百两银子,他将全部银两都用来购书,只得将身上的皮袄冬衣典当以度日。常言道:读书使人明智,读史使人明鉴,曾国藩正是在史书中汲取了经验,才为他日后参与治理国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难道当时的曾国藩想不到这样做会让自己接下来的生活举步维艰吗?他只是更清楚哪件事值得去做罢了。至于未来种种,但凡刻苦用功,总会达成所愿。
太多人在面临选择时习惯瞻前顾后,唯有克服了人性的这一弱点,才能形成如曾国藩一般的坚毅品格,在为人处事上如鱼得水。
三、心无旁骛是成功的铺路石
李白诗云:“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这世上有多少人被庸人自扰所束缚,将有限的精力投入到了一些无谓之事上。须知时光匆匆难倒回,我们终有一天会为自己浪费的时间而懊悔。
曾国藩初进翰林院时,心怀远大理想,渴望成为像朱熹一样的智者和儒圣。于是,他兴冲冲地去向唐鉴请教,如何能成为名垂千古的圣人,唐鉴这才将倭仁介绍给了曾国藩。
倭仁滔滔不绝地给曾国藩讲解了许多关于读书的方法,又将自己的检身之法相传。倭仁习惯每日记录自己的言谈举止,到了夜晚临睡前再好好检视不足,将私欲和恶念逐一克掉。为此,曾国藩开始培养每日写日记的习惯,效仿倭仁的方法记录自己的缺点。
可是,这样的方法只坚持了一个月,便以曾国藩吐血为终结。这期间,他每天都高度紧张,时时检视自己的不足,最终反而因为过分忧虑和在意,使得身体状况急转直下,为此又不得不休养很长一段时间。
比如倭仁每日都有静坐的习惯,结果效仿后的曾国藩静坐半个时辰下来,不仅腰背疼痛,就连颈椎和腿都添了毛病,最终他不得不在日记中责怪自己一番。倭仁静坐,能达静思己过的目的。可曾国藩的静坐,完全是自乱其心,最后起了反效果。
《华严经》说:“妄想,执著。”这本就是人类烦恼的根源,因为妄想和执着,最后就会变成贪嗔和欲望,这便是心不静的病根。
修身养性不是做给外人看的,而是真正地达到一定的境界。欲望太多,反而容易深陷困惑。想要心无杂念,必须断掉妄念,需从“不起贪嗔痴欲诸想”做起,除了“不着色声香味触法”之外,还要有不被外部环境所诱惑的定力,以及不被内心困扰的决心。唯有如此,才能真正地做到内心清净。
比如有“敦煌女儿”美誉的原敦煌研究院院长樊锦诗,为了守护心目中的“殿堂”,在风沙漫天的西北荒漠待了足足56年。天衣飞扬,满壁风动,这是敦煌壁画给世人的美感,然而背井离乡、心无旁骛地默默陪伴它长达半个世纪,却非常人所能做到的。正是因为有了像樊锦诗这样毫无杂念的人,才能让这千年瑰宝可以存在地更久。
在通往成功的路上,那些难以克服的缺点,就像荆棘一般遍布,成为了阻碍人们前进的绊脚石。而那些可贵的优点,终将扫平障碍,成为护送人们前行的铺路石。不求闻达,不问功名,唯有初心如磐的人才能取得成功。
四、将目标化为行动才是成功之道
诗人朗费罗说:“不要总是叹息过去,它是不再回来的,要明智地改善现在。”
央视著名主持人白岩松曾患有严重的抑郁症,在他人生的低谷期,终日只能靠安眠药助眠,头上甚至出现了一块块的斑秃。身患抑郁症的病人都喜欢沉浸在过去无法自拔,在白岩松患病的五年期间,曾有三次想过自杀,最终是曾国藩“救”了它。因为品读了《曾国藩全集》,白岩松深受曾国藩人生阅历的启发,最终一点点走出了人生的阴霾。
为此,白岩松感叹道:“你必须拥有足够的动力,在失败和挫折中迎接挑战。成功和失败都不那么重要,‘保持冷静,继续前行’,才是生活中最重要的事情。”
过去已经发生的,是我们无力改变的。总结经验,继续前行,才会给未来无限的可能。世人都经历过失败,如何面对失败并敢于挑战失败,其实就是曾国藩的成功之道。
曾国藩说:“顺境不惰,逆境不馁,以心制境,万事可成。”在曾国藩功成名就之后,也曾自傲过、懈怠过,在官场经历挫折时,也曾气馁过、放弃过。最终,他凭借意志力冲破重重迷雾,才登上了光明的顶峰。
曾国藩并非天资聪慧之人,甚至有一些愚钝。像他这般平庸的资质能够在十年之间官升十二级,一跃成为清廷的二品大员,完全得益于他坚定的意志力和出色的行动力。
我们知道,戒烟是一件极其困难的事,可是曾国藩戒烟几乎一蹴而就。曾国藩的父亲曾麟书17次参加县试,最终于43岁取得秀才之名,他这种坚持不懈的精神也深深地感染了曾国藩。年轻的曾国藩也是两次考举人不中,心理压力极大,在烦闷之时便学会了吸烟。
一次,清晨醒来的曾国藩见满室的烟雾,顿时开始思索起来。他扪心自问:吸烟有什么好处吗?结果令他哑然,吸烟非但没有益处,反倒有一箩筐的害处。最重要的是,吸烟耽误了曾国藩许多学习的时间。于是,曾国藩将水烟袋扔在地上,一脚将其踩碎,从此开始发誓戒烟,且永不再沾!
可是戒烟何其不易,在经历了几番痛苦挣扎,以及生不如死的近一个月的时间后,曾国藩凭借坚强的意志力竟然真的把烟戒掉了。试想,若戒烟时,曾国藩总是回想吸烟时的美好,这个烟还戒的成吗?
无论顺境还是逆境,曾国藩都不曾退缩。贪恋过去只会沉湎其中,于未来毫无益处。为此,曾国藩经常立志,且从不食言。当人生有了目标,犹如航行有了方向。反之,又与周星驰口中的“咸鱼”有何区别?
曾国藩说:“人苟能自立志,则圣贤豪杰何事不可为?”人不该常立志,而应该立长志。立志容易,践诺不易,唯有将目标化为行动,才有取得成功的可能。譬如曾麟书父子,只要不放弃,最坏的结果也不过是大器晚成。
曾有人问曾国藩:“您每天日理万机,军务政务繁忙,但是您能够把这些事务都处理好,且在读书做学问方面做得也非常出色,您是怎么做到面面俱到的呢?”
于是曾国藩给出了这样的答案:“当读书,则读书,心无着于见客也;当见客,则见客,心无着于读书也。一有着,则私也。灵明无着,物来顺应,未来不迎,当时不杂,既过不恋。”
1.文章《【名人书中的哲理段落】曾国藩是一段很冷的话,但蕴含着最深的哲理,成功离不开这四个因素》援引自互联网,为网友投稿收集整理,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点击页脚联系方式。
2.文章《【名人书中的哲理段落】曾国藩是一段很冷的话,但蕴含着最深的哲理,成功离不开这四个因素》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相关推荐
- . 现代买票为什么带上携程保险
- . 潮阳怎么去广州南站
- . 湖南马拉河怎么样
- . 烧纸为什么到三岔路口
- . 百色为什么这么热
- . 神州租车怎么样
- . 芜湖方特哪个适合儿童
- . 护肤品保养液是什么类目
- . 早晚的护肤保养有哪些项目
- . 女孩护肤品怎么保养的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