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世才情半世飘零
《胡笳十八拍》最早见于朱熹《楚辞集注•后语》,相传为蔡琰所作。蔡琰,字文姬,陈留圉(今河南札县人),为汉末著名学者蔡邕之女。此诗是感人肺腑的千古绝唱,明人陆时雍在《诗镜总论》中说:“东京风格颓下,蔡文姬才气英英。读《胡笳吟》,可令惊蓬坐振,沙砾自飞,直是激烈人怀抱”。欣赏此诗,不能只作为一般的书面文学来阅读,而应看到的是蔡文姬这位不幸的女子在自弹自唱——出身名门,才情四溢,但命运悲惨,一生三嫁;善于诗赋,精通音律,却颠沛流离,尝尽苦难。随琴声流淌出的是蔡文姬走在一条屈辱与痛苦、无语问苍天的长路上……
一生辛苦记乱离
生逢乱世,亡夫,丧父,失家,去国,被掳,流落匈奴十二年,终于回到汉地,又要饱受与儿子天涯永隔的煎熬……种种人生苦难,似要被她尝尽。
山河破碎——悲之始。“我生之初尚无为,我生之后汉祚衰。天不仁兮降乱离,地不仁兮使我逢此时。”汉末天下大乱,宦官、外戚、军阀相继把持朝政,农民起义、军阀混战、外族入侵,陆续不断。蔡文姬就是在这兵荒马乱之中被胡骑掳掠西去的。被掳,是她痛苦生涯的开端,也是她痛苦生涯的根源。
身陷匈奴——悲之源。“云山万重兮归路遐,疾风千里兮扬尘沙。”蔡文姬被强留在匈奴的十二年间,在生活上和精神上承受着巨大的痛苦。在生活上胡地环境恶劣,“胡风浩浩兮暗塞营”、“ 冰霜凛凛兮身苦寒”;胡人生活习惯也与她格格不入,“毡裘为裳兮骨肉震惊”、“羯膻为味兮枉遏我情”,因而她唱出了“殊俗心异兮身难处,嗜欲不同兮谁可与语”的痛苦心声;在精神上,她经受着双重屈辱:“越汉国兮入胡城,亡家失身兮不如无生”,不仅成为胡人的俘虏,还被迫嫁给了胡人。在身心两方面都受到煎熬的情况下,思念故国,思返故乡,就成了支持她坚强地活下去的最重要的精神力量。
责问无应——悲之恸。“为天有眼兮何不见我独漂流?为神有灵兮何事处我天南海北头?我不负天兮天何配我殊匹?我不负神兮神何殛我越荒州?”这一迭连声责问指天斥地,控诉天地不仁,为自己的曲折经历和辛酸人生讨要说法。号天哭地,哀怨惆怅,令人断肠,不由得令人掬一把同情之泪。
母子生别——悲之切。“遇汉使兮称近诏,遗千金兮赎妾身。喜得生还兮逢圣君,嗟别稚子兮会无因”,忍辱偷生熬过漫长十二年后,还乡夙愿终得偿,但这喜悦是转瞬即逝的,自己的生还之日,也是与两个亲生儿子的诀别之时;“ 一步一远兮足难移,魂消影绝兮恩爱遗”、“ 十六拍兮思茫茫,我与儿兮各一方。日东月西兮徒相望,不得相随兮空断肠”,去留两难,矛盾重重,蔡文姬不忍与儿子分别,出语便咽,沉哀入骨,有生之年从此山高地阔母子天各一方。屈辱的生活结束了,而新的不幸才刚刚开始,与亲子的别离之情、别离之痛,恐怕只有在梦中才能得到抚慰。
才情值几许?
《胡笳十八拍》既体现了蔡文姬的命薄,也反映出她的才高。唐代诗人李颀高度认可《胡笳十八拍》的艺术魅力,其诗《听董大弹胡笳》中有:“蔡女昔造胡笳声,一弹一十有八拍,胡人落泪沾边草,汉使断肠对客归。”本诗直面战争,正面描述战争的残酷以及对个人造成的永久性创伤,文字里的悲哀,既有个体生命深沉而细微的痛楚,又有乱世大背景下群体的悲愤与无奈。这跟她一生的遭际有关,也与她个人的创作能力有关。她的另一传世名作《悲愤诗》,被称为中国诗史上文人创作的第一首自传体的五言长篇叙事诗,其“激昂处裂帛惊魂,酸楚处动人情魄”,在建安诗歌中别具一格。《悲愤诗》与其后的《孔雀东南飞》双峰并峙,是中国叙事诗真正成熟的标志。
蔡文姬作品感染力之大,不仅时人广为传诵,后人也多有仿作,对唐代诗人的创作更是有重要影响,尤其是对杜甫的影响。诗圣杜甫继承了蔡文姬的五言诗,并在此基础上发扬光大。如描写“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和“苍茫问家室”、“生还对童稚”的《北征》,这两首诗的构思方式都是以亲情聚散的情怀来深切体验战祸离乱的哀伤,继而抒发悲愤的感受。
《胡笳十八拍》不仅仅是长篇骚体叙事诗,更是一首在我国古代音乐史上颇有影响、极其感人的一首琴歌。这得益于蔡文姬的音乐才华。“少小闺中慧辨弦”,蔡文姬自幼妙于音律,宋代一专著《琴史》就收录了“文姬听琴”的故事,蔡文姬听音就能辩出弦断第几根。蔡邕见女儿如此聪慧,越发精心传授平生所学,蔡文姬小小年纪就琴棋书画、诗文歌赋无一不通。
不得不说蔡文姬有一位很好的老师,其父蔡邕作为一位划时代的书法大师,其《熹平石刻》集隶书之大成,是隶书的巅峰之作和告别之作。蔡文姬的笔法就得到其父真传,并传钟繇,钟繇传卫夫人,卫夫人传王羲之,王羲之传王献之,还有欧阳询、颜真卿等二十三人。韩愈赞其“中郎有女能传业”,蔡邕在中国书法史上具有至高无上的教主地位,而蔡文姬就是当之无愧的蔡邕书法第一传人。
在蔡文姬被匈奴虏获至北方的十二年间,中原局势发生了重大变化,曹操扫平北方群雄,逐步统一了长江以北的广大地区,出现了相对稳定的局面。曹操因“素与邕善,痛其无嗣,遣使以金璧赎之”。后人对曹操用心多有猜测,或垂涎文姬美貌,或欲彰显国威。其实不然,曹操与其子曹植、曹丕作为建安文坛的领军人物,其诗古直悲凉,气韵沉雄,格调极高,可以说建安时期无人能及。他赎文姬回汉,也是很有气魄的事,自古以来从匈奴手中解救回弱女子的只有曹操一个,这种做法和他诗里所彰显的人格也是一致的。我们以“倾国倾城”来比喻美女,而曹操以“倾国倾城”的金壁来赎才女,由此事可以看出,曹操是欣赏且怜惜文姬之才的,惺惺相惜,这个无关风月。
文姬回汉后,与曹操有一段对话,是关于蔡文姬家传的典籍是否留传下来:
操因问曰:“闻夫人家 先多坟籍,犹能忆识之不?”
文姬曰:“昔父赐书千许卷,流离涂炭,罔有存者。今所诵忆,裁四百篇耳。”
操曰:“今当使十吏就夫人写之。”
文姬曰:“妾闻男女之别,礼不亲授。乞给纸笔,真草为命。”
于是缮书送之,文无遗误。
蔡文姬凭记忆默写出四百篇文章,文无遗误,既满足了曹操的好奇心,也可见蔡文姬的才情。
宋朝徐钧在《董祀妻蔡琰》称“此生已分老沙尘,谁把黄金赎得身。十八拍茄休愤切,须知薄命是佳人。”这首骚体诗凄切动人,令人不由自主将其与文姬生平重合,这是它的成功之处。“十八拍兮曲虽终,响有馀兮思无穷。”岁月不居,时光如流,乐曲有终,人生有终,但思虑无终,文字无终。
[注]关于此诗的真伪问题,向有争论,从诗歌体例来看,与东汉末年的作品有相当距离,且诗歌内容与蔡琰生平亦有若干抵触之处,托名蔡琰的可能性较大。这里姑从其旧,仍署蔡琰。
红尘菩提叶
——读《仓央嘉措诗歌》有感
作者 | 吴家芳 温辉红
向上滑动阅览
红尘菩提叶
在冥思中,你说“不负如来不负卿”。可世间哪有双全法?终是又负如来又负卿。——题记
僧人仓央嘉措
仓央嘉措是西藏历史上著名的诗僧,1683年出生于门隅达旺附近的乌金林,大约在7岁时被迎至错那宗棒山的巴桑寺学经,由6名学问高深的僧人担任他的经师;在15岁时被迎请到拉萨布达拉宫,在严格监督下学经修道。种种清规戒律繁文缛节,以及生活上的禁锢、政治上的摆布,使得仓央嘉措内心抑郁,萌发对强加的戒律和权谋的故意反叛,后在西藏动荡的政局中被废黜,于囚往京师的途中圆寂。
在经历了最荒唐的世俗体验和最为剧烈的从法王到囚徒的人间宠辱后,仓央嘉措最后获得了最为笃定的宗教虔诚。真爱才会真痛,真痛才会真悟。
藏学专家说世人离真实的仓央嘉措还很远,他的诗其实是他修持时观想本尊的境界,是因藏传佛教密宗修行而创作的。仓央嘉措的诗实际上充满了浓郁的宗教情怀,多为宣示佛教对世界的基本判断,或劝喻人们从对稍纵即逝的世俗快乐的执迷中醒悟过来。
一个人需要隐藏
多少秘密
才能巧妙地
度过一生
这佛光闪闪的高原
三步两步便是天堂
却仍又那么多人
因心事过重
而走不动
诗人仓央嘉措
“佛是可以涅槃的,留下了舍利子;凤凰是可以涅槃的,留下了火种子;诗人也是可以涅槃的,留下的是比舍利子谦卑比火种炽热的文字。”
仓央嘉措作为六世达赖,不得不说他不务正业,在这个务实者占绝对优势的世界,他就是彻底的务虚者,无意于世俗盛筵中占座,也不珍惜自己拥有的宝座。他好像投错了胎,选错了路,来到了自己不该来的地方,却又歪打正着地实现了比常人大得多的精神价值。
第一最好是不相见
如此便可不至相恋
第二最好是不相知
如此便可不用相思
这是于道泉翻译的现代诗译文,被2006年发表的《步步惊心》引用,大概是大家太喜欢这首诗了,后读者又分别续了第三到第十,反响热烈,传播效果惊人。其实当前诸如《见与不见》、《问佛》、《十诫诗》等,都不是仓央嘉措本人的作品,人们对仓央嘉措的模仿,抑或是任性地解读,形成的仿作仍被传为佳作,被那么多人喜欢和包容,这就反映出了一种价值认同的文化现象——好的文学作品才经得起误读与任性的解读,因为它会滋生美丽的歧义。
正是仓央嘉措那野狐禅般的诗歌,亦道亦情,非道非情,最终成全了他自己,成为了信仰的传奇和爱的传奇。水火能相容,歪打而正着,仓央嘉措使道与情水乳交融、别开生面,使文学与艺术获得全新的题材,使诗与歌扩大了社会影响。
情人仓央嘉措
住进布达拉宫
我是雪域最大的王
流浪在拉萨街头
我是世间最美的情郎
仓央嘉措在他情窦初开的年龄,不喜欢经师们和摄政王要求他天天学佛,于是他化名宕桑旺波,经常到布达拉宫下的雪村和拉萨城里八廓街玩,并给自己做了如上的描述。这是汉文译本,若是藏文直译的话应该是“住在布达拉宫,我是持明仓央嘉措;住在山下拉萨,我是浪子宕桑旺波”。
在布达拉宫,仓央嘉措并未感到亲近,却又不得不伪装自己,这种痛苦恐怕只有在深夜溜出宫门,去闹市夜店微服私访时才能得到释放。这也许是他最热爱的生活,也可能是人们愿意他过的生活。
绝大多数人的兴趣不在诗人,不在诗歌的艺术,而在诗歌传达的内容,或者说是他们希望理解的内容。人们热衷于在仓央嘉措抒情诗的字里行间寻找故事的影子,哪怕是一些被剪辑得难以辨认的倒影,进而修复成刻骨铭心的爱情故事。他那欲说还休的咏叹,让人无法猜测他身上发生了什么,也无从破解其心底的秘密,所以人们更愿意称仓央嘉措的诗歌为情歌。仓央嘉措那像情歌一样感人、一样深入心灵的道歌,给了人们美好的幻象,人们也把这有亲和力的圣人塑造成了一个情人,并把他封为天下最美的情郎。在仓央嘉措的诗中,情歌与道歌熔为一炉,既像情圣之歌,又像道圣之歌。
结尽同心缔尽缘
此生虽短意缠绵
与卿再世相逢日
玉树临风一少年
虽然藏传佛教的高僧都认为这是宣讲佛教义理、教化信众的诗,但其富有灵性与艺术气质的手法,让人们更愿意认为这是在描写爱情,进而任性地将这位真情真性、修为深厚的得道高僧脸谱化为一代情僧。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透过历史的尘埃,不同人心中形成不同的仓央嘉措,几分神性,几缕温情,圣僧或情痴,其实就在任性地一念之间。
耕读传家
作者| 黄希承
向上滑动阅览
我的老家在福州。我的奶奶生于是1919年3月,活到96岁仙逝。我从小在奶奶身边长大,奶奶的言传身教都烙在我的人生历程中。
一
奶奶常说:“养仔不读书,不如一头猪”。我的亲戚们都知道,这是奶奶讲得最多的话。
奶奶小时候,因为家里实在穷,连饭都吃不饱,根本念不起书。土改时,村里有扫盲班,但她要照顾孩子,实在没有时间去扫盲班。奶奶说她自己就因为不识字一辈子吃亏受苦,她决不能让子女重蹈覆辙,再穷也不能不读书。奶奶一直坚持着培养她的两个儿子和一个女儿全都读书上大学和中专,这种理念在那个年代是难得的。
奶奶时常教育我们:“人只有读书受教育,才懂得道理、懂得做人,才能走遍天下,否则连家门也迈不出去”。
我的亲姑姑说:在她14岁那年,也就是我爷爷去世的那年,家里生活变得十分困难,而当时流行去工厂当学徒工赚钱,我的几个堂叔都去了,懂事的姑姑想减轻家里负担也想去,但奶奶跟她说:“你会读书,你去读书,就算家里只剩下喝米汤,也要供你读书”。就这样在奶奶的鼓励下,姑姑上学念书并成为一名优秀的特级教师。姑姑一辈子感激并孝顺奶奶,因为我父亲和我亲叔叔读书毕业分配都在外地工作,对奶奶难以照顾周全,而留在福州工作的姑姑,感恩奶奶并一直在身边照顾着奶奶,直至奶奶去世。
二
奶奶教育我们:“别贪小便宜,别花未来钱”。这话蕴含大智慧。“别贪小便宜”说的就是做人做事要清廉,清清白白做人,干干净净做事。“别花未来钱”说的就是人在任何时候做任何事,都不能透支未来。
我父亲受奶奶影响很深。他大学毕业后,当过国企陶瓷厂的技术员、车间主任,……,学校的高级讲师。每年学校都有招生工作,但我父亲几乎不参与。有一年被派去招生,有人就找上门了,我父亲回避不见。那人来家里,临走时悄悄地扔了几百元在家里冰箱上面,直至父亲回家才发现,那人早己离开。父亲及时向组织报告此事,并把那几百元悄悄地如数上交学校相关部门。父亲就是这样,一辈子清清白白做人做事。
……
如今,我奶奶和我父亲都己不在人世。每到清明节扫墓,我和我的家人都想起这些耕读传家的故事,感恩先人、告慰先人,我们一定会代代传承。
1.文章《【描写一个鸭蛋的段落】检察文艺|侠肝义胆酝酿书香》援引自互联网,为网友投稿收集整理,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点击页脚联系方式。
2.文章《【描写一个鸭蛋的段落】检察文艺|侠肝义胆酝酿书香》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相关推荐
- . 现代买票为什么带上携程保险
- . 潮阳怎么去广州南站
- . 湖南马拉河怎么样
- . 烧纸为什么到三岔路口
- . 百色为什么这么热
- . 神州租车怎么样
- . 芜湖方特哪个适合儿童
- . 护肤品保养液是什么类目
- . 早晚的护肤保养有哪些项目
- . 女孩护肤品怎么保养的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