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gc-image/3bbceb38d70740dc8936acbeb8c0f515?from=article.detail&_iz=31825&index=4" width="488" height="584"/>

世间一切的冷酷、残暴,最终还是要回归到人的身上。只要人性中存在恶,社会中就会存在冷漠。社会的冷漠,其实就是人的冷漠,而人的冷漠也必然对家庭存在冷漠。

(上帝要求穷人所做的一切,他们也开始最大限度的去做。父亲开始成为银行职员的送餐工,母亲开始做完家务之余接些手工针线活,妹妹开始变卖首饰后成了一个东奔西跑的售货员。他们很悲伤,因为不愿意与“穷人阶层”为伍。)

生活是痛苦的,我们都无比渴望摆脱沉重的生活,让人生的一切都无忧无虑、潇洒自如。我们的一生就是这样:不由自主的出生,然后满怀希望的活着,最后又无可奈何的死去。如果说活着有悲伤、有欢乐,那么死亡是痛苦、也是解脱。

(他们开始厌恶起格里高尔,因为他再也不能再给家人创造经济利益,并且成了家庭的负担,格里高尔随后面对的便是冷遇、饥饿、暴力。几个月后,格里高尔终于死了,他就那样悄无声息地死去了。一副被饿的干瘪的尸体还被当作是“装委屈”,被佣人拿扫帚不断挑逗。)

耶稣说:爱他人,就是爱上帝。上帝赐予我们食物,因为在上帝面前所有生命都是平等相待。你如果不爱那看得见的亲人,你怎能爱那看不见的上帝呢?不是口中喊着上帝的人可以到达天国,而是践行上帝意志旨意的人——生而为人,务必善良。”

(格里高尔的父亲知道死讯后的第一句话是:“现在我们可以感谢上帝了。”随即便用手比划了一个十字,格里高尔的母亲、妹妹,以及女佣也学父亲那样比划十字。)

宗教的意义不是让我们如何享乐生活,而是怎样感化人心;祈祷的目的不是自我救赎罪恶,而是为他人虔诚的祝福。“请原谅那些伤害过你的人吧,这样上帝也会饶恕你所犯下的罪恶,你不宽容别人的过失,那么天父(耶和华)也不会饶恕你的罪恶”——《圣经·新约·马太福音》。

(他的家人让肉铺伙计把格里高尔装进大筐“清理出去”时,父亲、母亲和妹妹都松了一口气,他的父母和妹妹不想再多看他一眼。尽管可能也默默地哭了一场,但终于可以相互挽着胳膊带着忧伤的笑容走出门去,在这三月的美好天气里进行一次郊游。)

萨特说:“在人的一生里,我们是活在他人的眼中,又是被他人界定的,别人的凝视揭露了我们的丑陋或耻辱,但我们可以骗自己,以为他人没有看出我们真实的样子。”

孤独在卡夫卡胸中越积越多 ,越垒越高 ,到了一 定限度时 ,他就让其“涅”。这就是对死亡的追求。 既有生 ,就有死。“死亡恐惧”与生俱来 ,绵绵不绝 , 关键看你怎样面对死亡,持怎样的死亡观。卡夫卡的死亡观非常独特 ,他认为 :在灵魂上死亡了的作家 ,已不再是作家,作为普通人 ,他还活着。而对卡夫卡而言,倘若作为普通人活着 ,那就意味着死亡;倘若不能写作 ,不能在自己的内心和灵魂中活着 ,那同样意味着死亡,“按照卡夫卡的观点,人的存在和生命的意义 ,并不在于维持肉体的生存 ,而在于精 神寻找到自己的家园和归宿”。只要能找到归宿 , “躺在床上死去我会感到心满意足的。 ”他是多么渴望着呵 ! 他的许多作品就是让主人公在死亡中寻 找慰藉的。这不正是他那渴望的投射么 ?

恐惧—孤独—死亡。这是卡夫卡创作的心路历程。恐惧与孤独是卡夫卡心中互相联系的两个 方面 ,成了他情感体验中不可剥离的东西。恐惧催化孤独 ,而孤独又加重了他的恐惧 ,死亡是最后的 “涅”。正是由于他独特的心理体验而吐出的那些字字珠玑 ,字字滴血的文字 ,使得他永放异彩。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