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能。

文章开展

安排好文章的开头后,接着就要决定怎么开展,以来扩展文章的主题,进行详细的描写、记叙、抒情、议论、说明等等。

文章发展的脉络,要依据文章主旨来定。整篇文章的开展,目的就是要写好这篇文章的主题。也就是说:

如果主题是描写景物,就要做到细腻的摹写;

如果是叙事,就要详细铺叙事件的前因后果;

如果是记人,就要具体刻画主人翁的言行举止、心理变化;

如果是议论,就要提出自己独到的主张;

如果是说明,就要完整地阐释道理。

学习文章开展,可以从简单到繁复,一步一步地训练。如:记叙文可以从时间、空间的切换,或者人物、事件的动态变化,分成几个段落、层次来作铺叙练习;一个段落一个层次,就是一篇主题鲜明、内容充实的文章了。

在文章开展的过程中,要注意必须结合文章的开头和结尾,让文章的发展有迹可寻,各个阶段或各个层次,一方面要紧紧相连,一方面也要自成系统、条理分明,这样才算是好的文章开展。

文章开展的方法:文章开展的方法很多,以记叙文来说,至少可以运用时间开展法、空间开展法、故事情节开展法、人物活动变化法……

文章过渡

文章过渡,要使整篇文章各个段落之间,彼此都能巧妙衔接、转换得体,从头到尾都能保持文章的连贯性。一篇文章除了要求内容丰富充实、言之有物外,形式上的衔接恰到好处也非常重要。

文章过渡直接关系到文章的思路是否清晰、词句是否通顺,以及全篇文章是否连贯。很多孩子不知道文章过渡的重要性,所以文章就经常有割裂、破碎的毛病。

一篇文章,从一层意思转到另一层意思时,不仅要讲究作品内容的联系,同时也要讲究作品外在形式的转换,让人能够一气呵成地阅读。文章过渡就是将情境不同的两个段落、层次,做巧妙的衔接,不致造成上下文之间脱节的现象。合理、成功的过渡技巧,能使文章的结构更加严谨,文气更加顺畅。

文章有开头、有结尾,文章又是靠着语词、句子、段落等组成。那么为了避免文章杂乱、松散,在语词与语词、句子与句子、段落与段落之间,都应该注意文章过渡的技巧。

文章中的过渡,好比连接两岸的渡船。过渡对于一篇文章来说,是连接上下文的命脉。带有时间成分的常用过渡语,例如:“一转眼头发都白了” “岁月不饶人,一晃就是十年” “一眨眼的工夫,考试就在眼前”,在关键时刻少了这些过渡语,文句就会割裂不顺,甚至让人满头雾水。

文章过渡有两个要点:

• 第一、要自然、贴切、严密;

• 第二、要谨慎选择,斟酌运用。

至于文章过渡的技巧,至少有:自然过渡法、转折过渡法、总述分应过渡法、倒叙过渡法……

文章照应

接着是文章照应,所谓“照应”,就是指写文章时前后的对照、呼应。

善于运用文章照应,文章就能首尾一致,增加文章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引起别人阅读的兴趣。一篇文章是不是“严谨”,有没有做到“周密”,直接关系到写作会不会成功。所以,写文章时一定要注意到文章的照应。

文章的照应,包括“交代”与“呼应”两个部分。对于文章后面会出现的故事情节,在文章前面要做简单的交代;对于文章前面提到的人、事、物或是文章前面提到的问题、原因,在文章的后面也要做必要的呼应。

以记叙文来说,文章前面记叙的事件,文章后面一定要有合理的结果;文章前面预做的伏笔,最后必须“真相大白”;文章后面会发生的事件,在文章的前面要让人“有迹可寻”。文章写作如果忽略了照应的考虑,就会造成条理不清的结果。一般而言,文章照应成功的关键,其实就在于思维要周密。

文章照应的入门要诀:

第一,阅读别人作品时,要仔细推敲、思考;

第二、自己在进行写作时,要严格要求,斟酌布局。

比较实用的文章照应手法有:首尾照应法、题目照应法、伏笔照应法、因果照应法、对比照应法……等等。

文章结尾

最后是文章结尾,所谓“结尾”,就是文章的结束。文章结尾的好坏,关键不在文章的长短,也不在究竟要采用记叙或是抒情等文体,而在于是不是恰当表达了文章的主要意思,是不是美丽的结束,是不是能带给读者深刻的印象。

文章结尾要像“豹尾”,意思是说结尾要精彩亮丽、充实有力,和开头、正文前后呼应,才是好的结尾。

一个竹篓子编得再细密、结实,要是收口不够精巧,不但影响外观,同时也容易损坏。写文章也是一样,如果结尾安排得不够美好、收束得不够缜密,就会功亏一篑。一场晚会往往把最精彩、最吸引人的节目排在最后压轴。古人说:“一篇之妙,在于落句(结尾的句子)。”所以,文章结尾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整篇文章的评价。

文章结尾有三个基本要求:

第一,结尾要顺应文章内容、事件的发展。文体有记叙、描写、抒情等等的不同,还有写景、记人、叙事等等千变万化的形式,所以,文章结尾不能以同一种方法应万变,必须顺应文章的内容做合理的发展,不可以为了结尾而结尾。

第二,结尾要发挥总括、统一以及帮助理解全文的作用。文章的结尾和题目、开头、正文息息相关,要使读者看完文章后,有整体的感觉。如果结尾令人觉得多余,或是前后不相呼应、上下不能统一、结构不和谐,这样就不是理想的结尾了。

第三,结尾要有精练紧凑、充实有力的效果。古代作家要求文章结尾要像“豹尾”,就是强调文章结尾要充实有力。不论采用什么方法做结尾,最后一段,篇幅不宜太长,文字要精练雅洁,情感也要和前文相呼应。

至于文章结尾的方法,自然结尾法、呼应结尾法、总结结尾法、画龙点睛结尾法……,这些都值得尝试。

3、孩子有一定的阅读基础

写作能力不会差

写作能力是在阅读能力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一旦孩子发现文字带有语言上的意义的时候,他们想要复制这些文字来表达自己的思想的天性就会表现出来。

当认识了足够的字和词以后,他们的写作能力就会逐步发展起来,他们会开始凭记忆来写出这些字和词,然后再根据自己的创造性来组织更多的字和词。至此,他们的写作基础就得到了奠定。

很多父母对于孩子的写作能力都抱有一种错误的观念,觉着只要孩子能说会道,作文就一定写得不错。

为什么这是错误的观念呢?下面我们看一下写作能力差的孩子的表现。写作能力差的孩子一般有以下表现:

• 平时能说会道,但不会写作文。

• 作文的内容写得特别简单。

• 写作时没有明确要表达的意思。

• 写起作文来东拉西扯,毫无逻辑。

• 作文句子冗长、啰唆,经常犯语法错误。

• 不知如何组织语言。

• 写作时文字错误百出。

• 写作技能差,不知如何下手。

其实,从学习能力的分类上看,说和写是两种不同的能力。写作和阅读一样,都需要孩子调动多种感官功能同时发挥作用,可以说,阅读和写作是最高级的语言能力。

虽然我们现在仍然不是很清楚,人的阅读和写作的心理机制是如何发挥作用的,但是我们在为孩子提供阅读和写作帮助的时候,还是有一些专业的原则可以遵循的。

它们包括欣赏和鼓励的态度、丰富刺激的环境、适合能力水平的内容,以及科学有效的方法等。总之,就是让孩子从阅读和写作活动中获得无穷的乐趣。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