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铜蜻蜓”是一种偷鸡的家什,明海从“偷鸡的”那里要过来,对其充满了好奇,就拿到小英子家门前去试,自然是招到小英子妈妈的“埋怨”,但是却吸引了小英子的注意,她也忍不住去试它一试。

于是,好奇心与童趣,让两个年轻人的心慢慢接近。你是否有过小时候和小伙伴一起”做坏事“的经历?那是一种紧张、刺激、共同探险且有点”肝胆相照“的情愫!汪曾祺,真的把这种感觉写的很细致,最直接的后果就是:“明子老往小英子家里跑。”

毕飞宇在解读《受戒》时就说:“你看,汪曾祺就从不搞噱头,也不来玄的,他就直接往明白写,这是作家自信的一种标志。”

然后小说的视角,就开始移向世俗世界,这个世界不是什么乌托邦,但是他在汪曾祺笔下却是一方“净土”,里面养育着如水般清澈、脱俗的人们。

尤其是小英子。

小说对小英子的描写则是正面和侧面相结合,正面是画龙、侧面则是点睛。

正面描写是这样的:“眼睛长得尤其像白眼珠鸭蛋青,黑眼珠棋子黑,定神时如清水,闪动时像星星。”,侧面描写则是:“娘女三个去赶集,一集的人都朝她们望。”

可见,小英子长得漂亮是公认的,当然,明子也是看在眼里,记在心中,并且落实在行动中的。

他去小英子家去做什么呢?小说中明里说去画画,实则明海的心思,读者定然会心一笑,追女孩可得好好露一下真本事呀!

前面说明子很聪明,他学什么都快,也学的好。尤其是画画和唱歌。

明海画画就跟活的一样,而女儿家最喜欢的就是女红刺绣,明子就来画“模板”,小英子拿来绣,这样一来一回,情愫暗生,而明子喊起“打场号子”更是一个引人注目,不同于普通的唱歌,打场号子有音无字,可是“九转十三弯。比什么山歌号子都好听”。

每次小英子妈妈听到都要夸几句,而小英子的神情则是充满了“骄傲”的神情。她为什么骄傲?明海是她什么人呢?此中意味,值得细品。

在小英子的眼中,小和尚明海早已成为她心中的理想夫婿了。

然后,这才有了整个小说中最为石破天惊的场景,明海受戒后,可能要做方丈,这也意味着他不会还俗娶妻,小英子着急了。

小英子划船接他回去:划了一气,小英子说:“你不要当方丈。”

“好,不当。”

“你也不要当沙弥尾!”

“好,不当。”

又划了一气,看见那一片芦苇荡子了。

小英子忽然把桨放下,走到船尾,趴在明子的耳朵旁,小声地说:

“我给你当老婆,你要不要?”

明子眼睛鼓得大大的。

“你说话呀!”

明子说:“嗯。”

“什么叫‘嗯’呀,要不要,要不要?”

明子大声地说:“要——!”

然后呢?

然后两个年轻人兴冲冲地划船,把小船划进了芦花荡,也就是水面上的“高粱地”。很多人体会到汪曾祺的“言有尽而意无穷”,也了然俩人有了爱的行为,从结尾“惊起一只青桩(一种水鸟),擦着芦苇,噗噜噜噜飞远了”就可以看出,真是写的极美!

当小英子和明子在一起的时候,他们的懵懂爱情就像大自然中的流水、寒蝉、萤火虫一样,简单纯洁,没有丝毫心机。

所以当小英子说出给明子“当老婆”时,也显得自然直率,完全是顺从人的自然本性,没有丝毫虚假和矫情。

汪曾祺在这里处理的真的太好了,简直就是神来一笔。

如果在这里小英子太矜持、太老到、这其中的意味就变质了,这也是汪曾祺不能容忍的,“他必须保证《受戒》的高纯度和剔透感”。

而明子的回答“要”,就是“破戒”,可以说是整个小说的“最强音”,与“受戒”遥相呼应,喊出一个人最纯粹的内心、欲望。

《受戒》结尾于一段景物描写之中:

“芦花才吐新穗紫灰色的芦穗,发着银光,软软的,滑溜溜的,像一串丝线。有的地方结了蒲棒,通红的,像一枝一枝小蜡烛。青浮萍,紫浮萍。长脚蚊子,水蜘蛛。野菱角开着四瓣的小白花。惊起一只青桩(一种水鸟),擦着芦穗,扑鲁鲁鲁飞远了。”

整个基调是如此纯美,用毕飞宇的话就是说,“汪曾祺其实是怀着一腔的少年心甚至是童心来写一段文字的,这段文字充满了童趣,近乎透明了。透明总是轻盈的,这才是清逸、这才是唯美。”

说《受戒》的结尾是神来之笔,其实不仅仅是语言文字本身,最令人震撼的还是汪老的“人道主义”精神,别忘了,《受戒》诞生之时,可是中国八十年代。

在那个年代,人性、人情都是“禁区”,人们在谈起的时候还是有些顾忌的。正因如此、《受戒》中的清新、美丽、健康这些东西对当时的人们来说是多么重要!

即使汪曾祺在发表《受戒》之前仍有顾虑,但是他却坚持自己:“我要写,我一定要把它写得很美,很健康,很有诗意!”

至于明海和小英子的结局如何,或许那已经不是最重要的了,在这个过程中曾经留下的懵懂与心悸才弥足珍贵。

读古今经典,品名人轶事,欢迎关注@苏米的猜想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侵联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