们终于坐上船出发了,感觉就是不一般,船速快如闪电,在后方掀起了不小的白色浪花。在茫茫大海中畅游,沐浴着徐徐海风,眺望着远方,只见一叶叶扁舟在大海中漂荡,活像个“小不点”。不知不觉,小青岛悄然近在眼前了。这时,船突然间停了下来,我感觉莫名其妙,有些不知所措。定睛一看,原来在船长的热情怂恿下,一群中外游客正争先恐后地抢着上船头拍照留念。

其实,我们并没凑那个热闹,此时正好乘机近距离触摸海的温柔,感受海的味道。目之所及,浩海天涯,波澜壮阔。海鸥翻飞,鱼翔浅底,妙趣横生。眼前,天蓝色的海水便是大自然的杰作,显得那样深沉而妩媚。海面一起一伏,船一摇一摆,人在其中,似乎有种坐轿子的感觉。游艇旁边,有几艘大轮船正在紧张作业,忙着打捞海中鲜绿色的“浒苔”呢。难怪青岛的海洋常常洋溢着一种纯粹的“中国蓝”,这背后有着鲜为人知的动人故事,这的确让我大开眼界啦!

这回真得看到久违的大海啦,亲眼目睹波澜起伏的容貌,聆听大海的呼吸与心跳,

真有种受宠若惊的感觉。有人说:“我笃信着这片海的蓝,却不知道这片海有多深。”哦,不过,没关系,我宁愿再活五百年,也要唱着《海燕之歌》,跳着欢快的舞蹈,去热情地拥抱大海!

作家沈从文在《八骏图》中坦言:“这个世界也有人不了解海,不知爱海,也有人了解海,不敢爱海。”然而,我要高声对全世界说:“我要了解海,也敢爱海,我要把它视为红颜知己,因为海就在我心里,谁也夺不走,也无法动摇我对它的依恋与信念!”

阳光普照,沐浴海风,观赏海景,驰骋想象,实乃人生一大幸事!海的博大与宽广,细腻而柔情,叫人浮想联翩,感慨万千。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又该是怎样的一种快乐和幸福呀?

青岛的崂山是个必去打卡的景点。这回我们去的却是崂山的西线——石老人观光园。据说,从这儿正好可以眺望到海中的石老人。

我们一家三口从正门出发,很快就见到了“石老人的传说”,一幅幅图文并茂的画面十分引人注目,我们情不自禁地走近了这个优美动人的古老画卷。

顺着石阶而上,一个平台又一个平台,移步换景,错落有致。郁郁葱葱的树遮天蔽日,山顶几片浮去飘过,整个崂山秀美多姿,犹如仙境一般。

我们努力爬到“天街”,早已经累得气喘吁吁了。这儿聚集了不少人,仔细一看,原来多数是图懒省事,坐着观光车上来的。

走累了,口渴了,心中正盘算着拿什么来消暑,突然发现这儿有卖水果冰粥的,花花绿绿,煞是好看,况且一杯子只需十元钱。不管三七二十一,先来杯再说。此时,妻子也渴了,就先给她吧。

不远处,有家小铺卖冰镇西瓜的,五元一碗,大约有六、七块切好的西瓜。这玩艺儿解暑是最好不过了,我心中一阵窃喜,正合我的胃口。接着,就来了两碗,儿子一碗,我一碗。我俩儿大快朵颐,顿时感到浑身凉嗖嗖的,真得好惬意!

这时,妻子显然累得有些疲劳,不愿意再往前爬山了。但是,我和儿子游兴十足,沿着蜿蜒的山路继续前行。不久,就到达一个小平台,这儿视野开阔,可以望到对面茫茫的大海。从崂山高处望海,海是如此平静,那样斑斓。水天相接,云蒸霞蔚,浑然一体。或许是由于能见度的关系,可惜我们并没有看到什么石老人。我猜,传说中的石老人一定隐藏在其中的某个角落,充满了神秘感……

从山上返程下来,游客们可以花上十元坐一回观光车。车沿山路盘旋而下,耳边呼啦啦的,像一阵风似的。那感觉倍儿爽!

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重回旅游大巴,我已心满意足。千里江山图,青岛美如画。山美,海美,桥美,人更美!

再见了,崂山;再见了,栈桥;再见了,跨海大桥;再见了,海底隧道;再见了,魂牵梦绕的青岛。也许未来某一天,我们还会再见面的!

(图片源自网络)

【作者简介】陈树彬,现供职于山东省邹城市兖矿第一小学。曾在《人民日报(海外版)》《中国煤炭报》《当代散文》《中国教育报》《中国教师报》《齐鲁晚报》《师道》《做人与处世》《苏里南中华日报》《菲律宾商报》《济宁日报》《邹城文艺》《新邹城》《山东能源》等报刊杂志发表多篇散文及随笔。

《当代散文》由山东省散文学会主办,散文双月刊,主要发表山东省散文学会会员作品,欢迎山东籍散文作家申请加入山东省散文学会。山东省散文学会常年举办各种散文活动,为作家提供图书出版服务,欢迎联系。投稿邮箱:sdswxh@126.com、 sdca98@163.com

壹点号当代散文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