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以夸张的手法,描写了差不多先生从小到死的短暂人生,在诙谐的基调之中,让读者看清楚了差不多先生荒唐的思想导致了荒唐的人生。

有多诙谐呢?差不多先生小时候分不清白糖还是红糖,“千”字比“十”字多一笔,差不多先生又认为差不多,火车八点三十分开,他却认为迟两分钟又有什么关系呢?到了最荒唐的时候,差不多先生患了重病,家人却给他请来了牛医,差不多先生认为也差不多。终于,差不多先生为自己的“差不多思想”付出了生命的代价。

很显然,我们在现实生活中的确有“差不多”思想,但绝对不会离谱和荒唐到这个地步。作者要揭示“差不多”思想的毒害,必然要以夸张的手法,营造这种诙谐的基调,把差不多思想的毒害放大了给读者看,才更能震撼人心。

《药》剧照

2、作品的修辞不同

鲁迅的《药》主要用了象征的修辞手法,文章中多处都运用了象征的修辞手法,来揭示小说蕴藏在深处的寓意。

首先是华老栓和夏瑜这两个人物的姓,合起来就是华夏之意,也就是指中国,更是具体指中国绝大多数的普通人,正在遭遇悲惨的命运。

其次,小说以《药》为名,以华老栓夫妇为儿子寻求治病的药,来象征着被统治者愚民统治下的中国民众,需要治疗精神和思想麻木的药,也象征着正在遭遇悲惨命运的中国需要找到根治黑暗、落后的药,用“药”来象征引导中国走向自由和光明的道路。

再次,以革命者夏瑜来象征秋瑾等在辛亥革命中牺牲的烈士,以华老栓一家象征被统治者残酷统治和压迫的劳苦大众,以康大叔象征统治者的爪牙和帮凶,以花白胡子等人象征着愚昧、麻木的看客。

最后,描写华小栓和夏瑜的坟头“宛然阔人家里祝寿时候的馒头”,象征着他们的死就是封建统治者是吃人的恶果;夏瑜坟头的一个花圈象征着革命还有后来人。

《药》连环画

胡适的《差不多先生传》则巧妙地运用了夸张、排比、映衬、反讽等多种修辞手法。

《差不多先生传》通篇都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从小时候认为白糖还是红糖差不多,到工作了认为“千”字比“十”字多一笔差不多,再到坐火车时,认为火车八点三十或八点三十二分开差不多,到了最后认为给牛看病的医生和给人看病的医生也差不多。列举的这些现象用常识来判断都是不可思议的,但差不多先生却认为实际上差不多。

他有一双眼睛,但看的不很清楚;有两只耳朵,但听的不很分明;有鼻子和嘴,但他对于气味和口味都不很讲究。他的脑子也不小,但他的记性却不很精明,他的思想也不很细密。

这一段则是作者通过精巧的排比和映衬修辞手法,具体交代差不多先生之所以会认为世间万事万物都差不多,是因为他的眼睛看不清楚,耳朵听不分明,鼻子和嘴对气味和口味不讲究,以致脑子对凡事都不大区分得开,认为什么都差不多。给读者用速写的方式描绘出了差不多先生生动的形象。

参考文献:

  1. 鲁迅《药》
  2. 胡适《差不多先生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