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技法,象征以祝父为代表的封建黑暗暴虐势力,对梁祝美好爱情的无情反对与摧残……

七夕将临,梁山伯就要登门提亲来了。祝英台喜悦难耐地等待着梁山伯的到来。谁知祝父却早已将她许配给了太守之子马文才……于是小提琴愤然而起,以我国戏曲中的散板节奏和连续的和弦,独奏出祝英台的无比无奈与痛苦,并以强烈的切分和弦音节,与祝父开始了猛烈的抗争与冲突……两个音乐主题的矛盾冲突渐渐尖锐,迅速激化,最后梁祝二人恋情曝光,让祝父始料不及手忙脚乱……此时所有乐器一齐合奏,将乐曲推向“抗婚”的第一个高潮。

高潮之后转入慢板,乐曲进入“楼台相会”。小提琴先以沉痛哀伤的音调,独奏出委婉哀怨的绵绵情意,大提琴只是随之间歇拨奏聆听。然后是大提琴憨厚地倾诉相思之苦,小提琴只在一旁轻轻地随和。大小提琴独奏对答,以其巨大的艺术感染力,再现了梁祝楼台相会、互诉衷肠的感人情景……

梁山伯:贤妹妹,我想你,神思昏沉饮食废。

祝英台:梁哥哥,我想你,三餐茶饭无滋味。

梁山伯:贤妹妹,我想你,提起笔来把字忘记。

祝英台:梁哥哥,我想你,拿起针来把线忘记。

梁山伯:贤妹妹,我想你,衣冠不整无心理。

祝英台:梁哥哥,我想你,懒对菱花不梳洗。

梁山伯:贤妹妹,我想你,荣华富贵不足奇。

梁山伯:贤妹妹,我想你,哪日不想到夜里。

祝英台:梁哥哥,我想你,哪夜不想到鸡啼。

梁山伯:你想我来我想你。

祝英台:今世料难成连理……

梁山伯见求亲难成,只能抱恨而归。祝英台含泪依依相送。二人悲愤难抑,万念俱灰,商定“生前不能成婚配,死后也要同坟台”……

慢板之后,音乐突然急转直下,独奏小提琴在乐队急促的十六分音符和戏曲中板、鼓的紧张节奏敲击下,以不可抑制的激情,把乐曲推向了全曲的第二个高潮——哭灵、投坟……

梁山伯因过度悲伤绝望而病逝。祝英台得知此讯如雷轰顶,急奔梁家去哭灵。

祝英台:啊,梁兄啊……一见梁兄魂魄消,不由我英台哭嚎啕。楼台一别成永诀,人世无缘同到老。……我叫梁兄兄不应,英台好比箭穿心。你多愁多恨成千古,我形单影只何以生!……

此时,乐曲采用了强烈的音响效果,鲜明的节奏加上急促的速度,同时吸收了京剧导板紧拉慢唱手法,突出表现了祝英台对封建势力的反抗和控诉……

祝英台被逼到了绝境,马家来迎娶完婚了。英台起初死不同意,无奈爹爹苦苦相求,最终只能假装同意,但提出要到梁山伯坟上祭奠一下,然后就去马家完婚。马家和祝父只能妥协了……

在小提琴的碎奏、断奏哀痛欲绝的旋律中,祝英台膝行,哭拜于梁山伯坟前:

啊!梁兄啊!不见梁兄见坟台,呼天号地哭哀哀。英台立志难更改,我岂能嫁与马文才?梁兄啊!不能同生求同死——

小提琴以凄厉的苦音,向苍天发出最后一声绝望的呼喊,突然狂风聚作,焦雷暴雨,轰然一声,坟墓一声,坟墓豁裂,祝英台纵身跃入其中……

一声低沉的大锣骤然响起,顿时管弦齐鸣,将乐曲推向此章的最高潮。

“投坟”之后,“化蝶”一章开始。在轻盈飘逸的弦乐衬托下,乐章复又归于和缓与平静。梁山伯与祝英台化为一对蝴蝶,在花间欢娱自由地飞舞。

长笛、竖琴美妙的声响又把人们带回了那自由、平等、迷入的梦幻世界。加弱音器的小提琴以齐奏的形式,轻柔地再现奏出梁祝爱情的迷人主题,重新把人带回到乐曲开始时的美好景色中:彩虹万里百花开,花间彩蝶成双对;千年万代分不开,梁山伯与祝英台……表达着人们对梁山伯、祝英台爱情遭遇的深切同情、良好祝愿以及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无限向往。

小提琴协奏曲《梁祝》终止了。我仍然沉浸在乐章的浓浓氛围里,心痛着久久难以回到现实中来。每听一次这首乐章,我就这样深深地心痛一次。我的心痛,不仅仅是缘于协奏曲所制造的浓郁的悲剧氛围,更是因为《梁祝》故事,本身就是一个令人慨叹唏嘘不已的爱情悲剧!这是音乐的魅力和悲剧的力量,共同制造出的结果啊!

听罢《梁祝》,我不止一次地这样想到:本来男女之间的爱情,是一件多么怡然相悦的美事!可为什么会出现那么多的悲剧呢?这样的悲剧不但广泛存在于中国(焦仲卿与刘兰芝、陆游与唐婉),还广泛存在于外国(罗密欧与朱丽叶、安娜卡拉尼娜);不但存在于人间,甚至还超越了凡界(牛郎织女、白蛇传);就连社会发展到今天的信息时代,这样的悲剧还是一如既往层出不穷地产生着……这到底都是为了什么呢?

想到此处,我长时间地默然而无语。我能说什么呢?只能在心里真诚地祈望《梁祝》那样的爱情悲剧,在生活中能够少一点再少一点;

只能挚诚祝愿那些真心相爱的男女们能够终成眷属,让社会上的爱情少一些世俗,多一些纯真,让世界处处盛开艳丽夺目馨香迷人的爱情之花!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