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416db48908d74a2214d07a58b?from=article.detail&_iz=31825&index=1" width="640" height="480"/>

至今我的家乡还流传着炎帝神农氏尝百草、创立太阳市的神话传说故事,可见炎帝确实和火渊源很深。而从字义来说焦和燋同。炎帝神农氏包括烈山氏当是远古时代放火烧山、刀耕火种的先民的真实写照,焦国的含义自然就是为火正、执掌炎帝光明的意思。


7.祝国

周代的武王封“黄帝之后于祝”,黄帝后裔所建的国称为祝。

《说文》:“祝,祭主赞词者。”桂馥《义证》写道:祭主赞词者,《释名》:“祝,属也。以善恶之辞相属著也。”《玉篇》:“祝,祭词也。”《书·洛诰》:“逸祝册。”郑注:“使逸读所作册祝之书告神。”

祝,指的是神职人员,充当人神之间的媒介,向所祭祀的神灵致辞。所致之辞事先书

于简册,祭祀时进行宣读。《国语·楚语下》对于祝这个角色所作的说明更为详细:

使先圣之后有光烈,而能知山川之号、高庙之主、宗庙之事、昭穆之世、齐敬之勤、

礼节之宜、威仪之则、容貌之荣、忠信之质、禋絜之服,而敬恭明神者,以为之祝。

祝说到底在先秦时代就是主管和上天鬼神沟通的巫师,而上古的巫师常常需要注重血统的高贵,因为需要精通许多最高神的专门学问,比如写字、医药、天文、占卜等等,故而巫师阶层很多都是源自于上古以来部落里的高等级贵族的后裔。。除此之外,还要有广博的知识、良好的道德素养、熟悉礼仪的各项规定,并且对神灵极其恭敬尊崇。祝国的君主是黄帝的苗裔,属于“先圣”之后,把国名定为祝,是勉励该国要尊崇神灵,按照礼仪的规定进行祭祀,担当起巫祝的职责。周族姬姓,出自黄帝集团,与封于祝的黄帝后裔存在血缘关系。周王朝期盼祝国能在祭祀神灵方面成为楷模,很大程度上在于周族与祝国君主有共同的祖先,希望祖先神能够得到很好的祭祀。

周天子分封祝国作为沟通祭祀神灵的重要国度,这在先秦时代并不罕见,类似的分封执掌祭祀的案例很多,这里可以来举几个小的例子。也出自于左传之中。

《左传·僖公二十一年》:" 任 、宿 、须句、 颛臾 ,风姓也,实司大皥与 有济之祀,以服事诸夏。"杜预注:" 颛臾在泰山南武阳县东北。"

对于炎帝神农氏和黄帝后裔所建立的诸侯国,其国号都包含寓意。一是希望焦国能

继续成为火的管理者,二是期待祝国能够在祭祀方面成为楷模。对于炎帝和黄帝后裔来

说,完成这样的使命其实都是在继承祖宗的事业,延续以往的历史传统。《国语·楚语上》

在叙述重和黎各自主持祭神和治民的分工之后写道:“尧复育重、黎之后不忘旧者,使复

典之。以至于夏、商,故重、黎氏世叙天地,而别其分主者也。”西周王朝将炎、黄后裔的诸

侯国分别称之为焦和祝,为的也是使两国君主不忘旧,并且各有分工。


8.罗国

在汉水西侧有一个罗国,很有意思曾经大败过楚国大军,创下了趾高气扬的典故。而罗的字形字义,根据《说文》:絲罟鳥也。釋器。鳥罟謂之羅。王風傳曰。鳥網爲羅。从网。从維。會意。魯何切。十七部。或作罹。俗異用。古者芒氏初作羅。葢出世本作篇。

简单的来说罗网罗网,罗就是古代捕捉鸟雀的陷阱工具。至于罗字的名义,最早出现于甲骨文的,有《续甲骨文编录》六三七作" ",《续甲骨文编》七四三作" ",又四二一八作" ",《殷契粹编》一一O七作" ",就象拿着鸟罟捕鸟之状.",《尔雅》云"鸟罟,谓之罗。"注:"谓罗络之。"疏:"罗,鸟飞张网以罗之。"《诗·王风·兔爰》云:"雉离于罗。"传:"鸟网为罗。"《礼记·月令·季春》:"田猎置罘,罗罔毕翳。"注:"罗罟曰罗罔。"杜甫《遗兴》诗:"岂无济时策,终竟畏罗罟。"罗就是张罗以捕鸟的罗网。

究竟罗网是什么时候发明的呢?据张澍粹集补注的《世本》云:"句芒作罗。宋衷注:句芒,伏羲臣。"《说文解字》:"罗,以丝罟鸟也,从网从维,古者芒氏初作罗。"可见华夏族在很古的时候,就已发明罗来捕鸟,创造了狩猎的一种工具。如内蒙古东部的虎尔哈部,据《御制增订清文鉴》卷二十二载,"虎尔哈",意为"大围网",是用以打鸟雀。则古老部落以此为生者便毫不奇怪了。

以后,善于制造罗网,并用来罗捕飞鸟的部落,便称为罗。分封时固定下这个名字自然也有表明罗人擅长捕猎的特征。


9.陈国

陈国是一个很有意思的国家,春秋时期内乱也很多。周武王对虞舜胡公满赐姓妫,赐国号为陈。《尔雅·释宫》:“堂途谓之陈。”郭璞注:

“堂下至门径也。”对此,郝懿行写道:

陈者,《诗·何人斯》传:“堂,途也。”《释名》云:“言宾主相迎陈列之处也。”《诗》正义

引孙炎曰:“堂,途,堂下至门之径也。”《乡饮酒礼》注云:“三揖者,将进揖,当陈揖,当碑

揖。”是陈在堂下,因有下陈之名。《晏子·谏·上篇》云:“辟拂三千,谢于下陈。”盖言屏退

之,谢于堂下而去也。古者狗马之属以为庭实,故曰充下陈,婢妾卑贱,与庭实同,故亦曰

充下陈,俱本《尔雅》也。

郝懿行所作的辨析极其充分,道出了陈字的特殊含义及演变,陈指堂途,见于《诗经·

小雅·巷伯》:“彼何人斯? 胡逝我陈? 我闻其声,不见其身。”陈,指堂下至院门的通道。

堂下通常是陈放礼品财物、罗列婢妾的地方,因此,女性姬妾、歌舞之人所处的地方往往称

为下陈。郝懿行所引《晏子春秋·谏·上篇》的案例具体段落如下:

公然后就内退食,琴瑟不张,钟鼓不陈。晏子请左右可令歌舞足以留虞思者退

之,辟拂三千,谢于下陈。

孙星衍对此解释道:“《尔雅·释宫》:‘堂途谓之陈。’言所退歌舞思虞之人谢于堂下而

去。”这里的下陈,指歌姬舞女罗列的场所,含义很确定,其位置在堂下庭内,是从堂下到

院门的路径。

周王朝封虞舜后裔胡公满做君主的诸侯国赐号为陈,用的正是陈字的上述含义,由陈

的堂途含义而来。《左传·昭公九年》记载周王朝使者桓伯的如下话语:

及武王克商,蒲姑、商奄,吾东土也。巴、濮、楚、邓,吾南土也。肃慎、燕、亳,吾北

土也。

概括的说来陈国所处的地理位置至关重要,是中原通往江汉、江淮地区的枢纽,正是从堂下到院门的路径门户所在啊。诸侯国命名为陈,就是取其堂途之义,把它视为由周王朝宫廷通向南部领土

的必经之路,看作与周王朝关系极为密切的有机构成部分,是一个美称嘉号。以陈为名

号,《尚书》已经出现。《尚书》有《君奭》、《君陈》、《君牙》,都是以人名作为篇题名。其中的君字,都是表达尊敬之义,奭、陈、牙则是人名,《君陈》序称:“周公既没,命君陈分正东

郊成周,作《君陈》。”管理东周洛邑的重任先是周公担负,周公逝世,朝廷令君陈到那里任

行政长官,是相当重要的委任。这位高层贵族以陈为名,和胡公满做君主的陈国用的是相

同的名号。

赐虞舜后裔为君主的诸侯国以陈为号,体现的是对它的信任、期待,这与周武王嫁女

于陈、赐姓为妫存在密切关联,可以说是政治联姻的产物。


10.宋国

宋国在周代的地位很高,可以说是最高规格受到周天子对待的诸侯国。也是公爵。

殷商后裔为君主的诸侯国称为宋,对于宋字的含义,尹黎云先生写道:甲骨文与小篆同,在宀之下增一木,象宀下树木之形。《魏书·刘芳传》引《五经通义》云:“天子大社,王社,诸侯国社,侯社。社制度奈何? 曰:社皆有垣无屋,树其中以木。有土者,土主生万物,万物莫善于木,故树木也。”社又称社宫,其特点就是有垣壁,没有屋顶,宫内种植树木,这同宋的形体完全吻合。可见,宋的本义就是社宫。所谓社宫就是神社宗庙之类的祭祀场所了。

宋,指的是社,即祭祀土地神的场所。它的这种含义,从春秋时期贵族的名字可以得

到印证。郑国有公子宋,首见于《左传·宣公四年》。杜预注:“公子宋,子公也。”古人的名

和字可以互释,宋本指社,是国家的象征。公,谓公室,亦指国家。公子宋,又称子公,就在

于宋和公的含义有相通之处。

殷商是周朝所灭,亡国君主后裔所封之国称为宋,为的是延续殷商对社神的祭祀,不

致于中断。《史记·宋微子世家》称:“乃命微子开代殷后,奉其先祀。”这里所指的“奉其先

祀”,就包括对社神的祭祀。令殷商的后裔继续祭社,这是宋国名号得来的缘由,因为宋

字的本来含义指的就是社宫。

又使保召公就微子开于共头之下,而与之盟曰:“世为长侯,守殷常祀,相奉桑

林,宣私孟渚。”

传说周武王派召康公与微子开盟誓,令微子做宋国君主,祭祀殷商祖先神及桑

林,以这种方式延续殷商族的存在。

《吕氏春秋·慎大》也有类似记载:“武王胜殷,……立成汤之后于宋以奉桑林。”宋国

君主祭祀桑林,以此表示作为成汤的后裔没有灭绝,还在供奉祖先神灵。《墨子·明鬼下》

写道:“燕之有祖,当齐之社稷,宋之有桑林。”宋国对桑林的祭祀,其隆重热闹的程度,相

当于燕地祭祀路神,齐国祭祀社神和谷神。

宋国继承延续了殷商王室贵族的血统,继承了社神的祭祀。而史记里的记载也很明确了,分封宋国来维持香火不断的统绪,因此宋国得名确乎与社神和先秦的社神崇拜有密切渊源,关于这一点可参考晁福林先生的《先秦民俗史》,兹不赘述。


11,蓟国和杞国

《史记·周本纪》记载,周武王灭商,封“帝尧之后于蓟”、“大禹之后于杞”。《史记·陈

杞世家》对杞国的始末亦有叙述。

唐尧后裔所封之国称为蓟。《尔雅·释草》:“求,山蓟。杨枹,蓟。”郭璞注:“《本

草》云:‘求,一名山蓟。’今求似蓟而生山中。”释杨枹:“似蓟而肥大,今呼之马蓟。”

蓟,又称求,有两种,其中山蓟收入《本草》,是一种药草。《山海经·中山经》首山条目

称:“其草多求芫。”汪绂云:“莍,山蓟也,有苍求、白求两种。芫,芫华也。皆入药

用。”这里说的白莍是山蓟,可以入药。《山海经》的记载表明,蓟草的药物功能,很

早就受到先民的关注。

《说文》:“蓟,芙也。”桂馥《义证》写道:

沈括曰:“予尝至幽州,见路旁生蓟芙甚大,恐蓟地因此得名。”陈藏器云:“蓟门,

以蓟为名。”沈括、陈藏器都断定蓟地因生长蓟草而得名,是有道理的。依此推断,周武王把唐尧

后裔所建立的诸侯国赐号为蓟,也是取自草名。

至此蓟国和草木的渊源可以印证,次草还可以入药。

夏族后裔所封之国称为杞。《尔雅·释木》:“杞,枸檵。”郭璞注:“今枸杞也。”夏族后

裔的封国是以木名为号。杞,在《诗经》中曾多次出现,分别见于《小雅》的《四牡》、《四

月》、《北山》等篇,无一例外指的都是枸杞。《山海经》两次提到这种植物。《南山经》的

虖勺之山“其下多荆杞”。郭璞注:“杞,苟杞也,子赤。”《西山经》小华之山,“其木多荆。杞”,枸杞这种植物在《山海经》中也很受关注。《说文》:“檵,枸杞也。”枸杞,又称檵,二者是同树而异名。桂馥《义证》写道:

陶隐居云:“今出堂邑,而石头烽火楼下最多。其叶可作羹,味小苦。俗谚云:

‘去家千里,勿食萝摩枸杞。’此言其补益精气,盛阴道也。”①

枸杞是一种药材,具有滋补功能,至今仍然作药材用。它生长的范围很广,从北方到

南方都可以见到。

黄帝、夏禹后裔所在的诸侯国,都是以具有药物功能的植物为名号。这两个诸侯国所

在地域植物种类繁多,周王朝选择这两种药草作为它们的国号,表达的同样是美好的祝愿

和期待。这两种植物都具有滋补功能,可以使人延年益寿,周王朝把它们作为两个诸侯国

的名号,是希望黄帝、夏禹后裔的诸侯国能够昌盛长远,像两种药用植物一样有旺盛的生

命活力。

———————————————————————————————-

总体来说,命名是门大学问了。先秦就提出了命名的几大准则:

《左传·桓公六年》记载,鲁国

申繻提到命名的如下原则:

名有五:有信、有义、有象、有假、有类。以名生为信,以德命为义,以类命为象,取

于物为假,取于父为类。

申繻这里谈的是给人命名的五种方式,同时也是命名的基本准则,可以用它来衡量周

初为上述异性诸侯国命名的类别。“以德命为义”,这里的德指的是事功,不是纯指道德。

黄帝后裔的诸侯国命名为祝,殷商后裔诸侯国命名为宋,其寓意是延续祭祀方面的事功,

属于以德命名。“以类命为象”,炎帝神农氏后裔所在诸侯国命名为焦,取其执掌火的职

责与其祖先属于同类。虞舜后裔所建诸侯国命名为陈,取其类似于周朝王庭的堂途。焦、

陈二国,属于以类命名。“取于物为假”,蓟、杞两国都是以药类植物命名,明显是取于物。

郑,町也。其地多平,町町然也。

楚,辛也。其地蛮多,而人性急,数有战争,相争相害,辛楚之祸也。

周,地在岐山之南,其山四周也。

秦,津也,其地沃衍有津润也。

晋进也。其土在北,有事于中国,则进而南也。又取晋水以为名,其水迅进也。

赵,朝也。本小邑,朝事于大国也。

卫为殷后,三监以守卫之也。

吴,虞也。太伯让位而不就归,封之于此,虞其志也。

越蛮之国也,度越礼义无所拘也。


参考文献:

许慎《说文解字》

左丘明《左传》

《圣王后裔所建诸侯国名号考辨———周代异姓诸侯国名号的由来及寓意》,李炳海,《中国文化研究》

张澍《世本》

杨伯峻《春秋左传注》

《甲骨文辞典》

《释名》

《国语》

司马迁《史记》

孔颖达:《礼记正义》


作者—锦熙

本文地图绘制于“发现中国”——地图分享知识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