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首中最后的十五首。

第三篇短文,是在谪居海南最后一年,他的《书上元夜游》,表现了他这一时期的生活态度:

己卯上元,予在儋州,有老书生数人来过,曰:"良月嘉夜,先生能一出乎?"予欣然从之,步城西,入僧舍,历小巷,民夷杂糅,屠沽纷然。归舍已三鼓矣。舍中掩关熟睡,已再鼾矣。放杖而笑,孰为得失?过问先生何笑,盖自笑也。然亦笑韩退之钓鱼无得,更欲远去,不知走海者未必得大鱼也。

上元夜,苏东坡与友人欣然夜游,怡然自乐,乐而忘返。归来之后,家人已经熟睡,于是“放杖而笑”,思索人生得失,什么是得,什么是失,人生没有绝对的得,也没有绝对的失,得失全然在于我们内心,在于我们对于事物的看法。

韩愈有诗云:君欲钓鱼须远去,大鱼岂肯居沮洳。现在看来,这是多么好笑的事情:我们总以为更好的东西在更远的地方,或者说远方有我们想要的生活,却往往忽略了当下的生活,如果我们心心念念想着明天,想着以后,想着远方,我们的心不在当下,那么我们便无法从当下的生活中体会到美好与乐趣,苏东坡得失无定、安于当下的人生态度可见一斑。

苏东坡的好友王定国,因为受到苏东坡“乌台诗案”的影响,被贬岭南,他的歌伎柔奴毅然同行。后王定国北归,苏东坡问柔奴岭南风土人情:“广南风土,应是不好?”柔奴回答到:此心安处,便是吾乡。苏东坡受到感染,特意写了一首词赞美了柔奴身处逆境依然安之若素,同时苏东坡自己也是这样的人生态度。

从以上三篇短文可以看出,从最开始的恬淡自适、怡然自得,到后来的随遇而安、乐天知命,无论身处何地,境遇如何,苏东坡都做到了“此心安处是吾乡”。

你有没有被苏东坡的生活态度所感动呢?你在遇到逆境的时候,都是如何自处呢?欢迎您在评论区留言,期待着您的交流!

相关推荐